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酸性实性和囊性肾细胞癌(ESC 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收集2017—2019年龙岩市第二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漳州市医院诊治的4例ESC R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抗体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4例ESC RCC患者,男2例,女2例,年龄31~51岁,平均年龄40岁。肿瘤由实性区与大小不等的巨囊和微囊混合组成,囊腔衬覆具有丰富酸性胞质的鞋钉样细胞;实性区呈弥漫片状、密集的腺泡状或巢状排列,局灶呈岛状、管状,混有少量的组织细胞和淋巴细胞。肿瘤细胞胞质丰富、酸性,其内可见明显的细或粗颗粒,部分胞质内可见酸性小球,部分区域可见胞质内空泡。免疫组化结果示,肿瘤细胞表达CK20(3/3,2例散在阳性,1例斑驳状强阳性)、Vimentin(4/4),CD10散在细胞阳性(4/4),Actin、HMB45、Melan-A、CD117和CK7均为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为1%。获得随访的2例患者无病生存时间分别为18和24个月。结论ESC RCC具有独特的组织形态学表现,CK20(+)、CK7(-)有助于其诊断;ESC RCC具有共同的分子核型改变,支持其为独特的肿瘤实体。患者总体预后良好。

  • 标签: 肾肿瘤 嗜酸性实性和囊性肾细胞癌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寄生虫病儿童的外周血酸性粒细胞(EOS)增多的特点。方法收集2002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确诊为寄生虫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寄生虫感染后外周血EOS的变化特点。结果1.共确诊儿童寄生虫病37例。其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10个月~12岁7个月,中位年龄5岁3个月。2.在37例患儿中外周血EOS绝对计数增多32例(86.49%),范围为(0.55~43.80)×109/L,其中轻度增多6例(18.75%)、中度增多8例(25.00%)、重度增多18例(56.25%)。3.不同虫种外周血EOS增多情况:肺吸虫感染16例(50.00%),肝吸虫感染4例(12.50%),混合感染3例(9.38%),血吸虫、裂头蚴、包虫、囊虫感染各2例(均占6.25%),蛔虫感染1例(3.13%)。不同种类寄生虫感染外周血EOS增高程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s值为17.97,P=0.01)。4.不同系统受累外周血EOS增多情况:呼吸系统18例(48.65%)、消化系统13例(35.14%)、皮肤7例(18.92%)、中枢神经系统5例(13.51%)、循环系统3例(8.11%)、其他2例(5.41%)。5.无EOS增多5例寄生虫感染分别为人芽囊原虫2例,裂头蚴和囊虫混合感染、囊虫、旋毛虫感染各1例。不同系统受累后外周血EOS增多情况虽然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s值为7.37,P=0.06)。结论外周血EOS增多是儿童寄生虫病的常见现象,增高的严重程度与感染寄生虫种类相关,与系统受累的部位无相关性。

  • 标签: 寄生虫病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酸性实性和囊性肾细胞癌(ESC 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收集2017—2019年龙岩市第二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漳州市医院诊治的4例ESC R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抗体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4例ESC RCC患者,男2例,女2例,年龄31~51岁,平均年龄40岁。肿瘤由实性区与大小不等的巨囊和微囊混合组成,囊腔衬覆具有丰富酸性胞质的鞋钉样细胞;实性区呈弥漫片状、密集的腺泡状或巢状排列,局灶呈岛状、管状,混有少量的组织细胞和淋巴细胞。肿瘤细胞胞质丰富、酸性,其内可见明显的细或粗颗粒,部分胞质内可见酸性小球,部分区域可见胞质内空泡。免疫组化结果示,肿瘤细胞表达CK20(3/3,2例散在阳性,1例斑驳状强阳性)、Vimentin(4/4),CD10散在细胞阳性(4/4),Actin、HMB45、Melan-A、CD117和CK7均为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为1%。获得随访的2例患者无病生存时间分别为18和24个月。结论ESC RCC具有独特的组织形态学表现,CK20(+)、CK7(-)有助于其诊断;ESC RCC具有共同的分子核型改变,支持其为独特的肿瘤实体。患者总体预后良好。

  • 标签: 肾肿瘤 嗜酸性实性和囊性肾细胞癌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尽管有规范的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仍然易复发且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严重影响,其中以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浸润为特征的鼻息肉更容易复发且疗效更差。本文就Eos在CRSwNP复发中的作用,特别是局部炎症微环境对鼻息肉复发的影响做一综述,为提高鼻息肉的临床疗效、减少复发提供参考。

  • 标签: 鼻窦炎 鼻息肉 嗜酸性细胞
  • 简介:<正>患者女,46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36小时。加重伴发热2小时收入院。入院前病人曾恶心、呕吐胃内容物2次,量中等,无咖啡样物,无腹泻及粘液血便,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体查:神志清,急性痛苦病容。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未发现明显异常体征。腹平,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式呼吸无减弱,右下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明显,以麦氏点为重,未扪及腹部包块,肝脾肋下未及,

  • 标签: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细胞癌 阑尾类癌 外科病理学 嗜银 阑尾切除术
  • 简介:目的建立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I型(HTLV-I)PCR检测方法。方法采集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ALT)病人全血,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并与健康人PBMCs共培养分离HTLV-I;针对HTLV-I的gag和tax基因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HTLV-I。结果凝胶电泳检测到HTLV-I前病毒DNA的gag和tax片断。结论PCR法可快速、准确检测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

  • 标签: 嗜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I) 前病毒 PCR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酸性粒细胞比例存在的关系,并且找出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进入医院进行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68例当做研究组,另外选择31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比组,分析细胞计数与反复呼吸道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3岁以下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年龄阶段的儿童,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的细胞计数、血EOS比例明显高于对比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岁以下婴幼儿存在气道高敏性、先天性疾病明显高于其它的年龄阶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进行治疗的时候,存在一部分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扩张剂后病情得到缓解,其比例占患儿总数的73.8%。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和细胞比例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并且通过气道高敏性的调查,发现支气管扩张剂可以有效反复呼吸道感染。

  • 标签: 儿童 反复呼吸道感染 嗜酸性粒细胞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复杂的异质性疾病,不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存在不同的炎症表型。慢阻肺的气道炎症是以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为主,近年研究发现某些慢阻肺患者存在气道酸性粒细胞(EOS)炎症,且具有某些明显特征,是慢阻肺的EOS炎症表型,也称为EOS型慢阻肺。本文就EOS与慢阻肺的关系进行综述,有利于进一步了解EOS型慢阻肺,为慢阻肺的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嗜酸性粒细胞 表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酸性粒细胞计数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短期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和基线临床资料。在出院时或发病后第14天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短期临床转归,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2分定义为转归不良。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短期转归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ROC)曲线评估酸性粒细胞计数对患者短期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00例,男性187例(62.3%),女性113例(37.7%);年龄(63.62±12.14)岁;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5.48±4.85)分。转归良好组228例(76.0%),转归不良组72例(24.0%)。单变量分析显示,转归不良组年龄、高血压、基线NIHSS评分、C反应蛋白、心房颤动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高于转归良好组,而男性、吸烟、酸性粒细胞计数和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转归良好组(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优势比(odds ratio, OR)1.726,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400~2.128;P<0.001]、高血压(OR 3.744,95% CI 1.227~11.426;P=0.020)和酸性粒细胞计数(OR 0.287,95% CI 0.102~0.616;P=0.043)是短期转归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酸性粒细胞计数预测短期转归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717(95% CI 0.642 ~0.792 ),最佳截断值为0.075×109/L,其预测短期转归不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6%和51.4%。结论酸性粒细胞计数减少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短期临床转归不良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嗜酸性粒细胞 白细胞计数 治疗结果 试验预期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酸性粒细胞(EOS)、C-反应蛋白(CRP)在尘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康复治疗中相关研究。方法:以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尘肺合并COPD患者在肺康复过程中外周血EOS、CRP水平,并行统计学分析。结论:检测外周血EOS可为尘肺合并COPD患者肺康复治疗中提供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尘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嗜酸性粒细胞(EOS)肺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并探究儿童支原体感染与酸性粒细胞相关性。方法 随机抽取128例于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来我院治疗支原体感染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另设3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入院后完成血细胞及IgE等指标监测,依据相关指标完成支原体感染与酸性粒细胞相关性探究。结果 所有患儿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E以及酸性粒细胞水平都出现明显增加,相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儿,符合统计学原理(P<0.05)。结论 酸性粒细胞与儿童支原体存在密切联系,支原体感染患儿,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加,可作为诊断参考指标。另外,支原体感染存在误诊现象,发病后不能简单的通过细菌与病毒感染判断,需要考虑支原体感染,支原体感染会增加多系统负担,病情复杂、多样,但死亡病例较少,预后效果良好。

  • 标签: 儿童 支原体感染 嗜酸性粒细胞 相关性 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更加深入探讨用钩藤酊加光针中西医治疗伪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于2018年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20例有伪细胞瘤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西药治疗,观察组行钩藤光针中西医治疗,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与对照组(76.67%),两者疗效差异明显(P<0.01)。结论:给予伪细胞瘤的患者,用钩藤酊加光针中西医治疗,疗效好,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研究。

  • 标签: []伪嗜咯细胞瘤 治疗 中西医 紫外光针 钩藤酊
  • 简介:一据说最后一个痛者家族的人是死在我父亲手里的。那时候我父亲还是个懵懂的少年,他不相信这世界上会有不怕疼痛的人存在,觉得那是鬼话。不怕疼痛,一定是他妈的因为坚强.我父亲可是自诩为是土镇最坚强的人,无论我祖父怎么揍他,从来就没见他哭过。他也不曾掉过眼泪。我祖父是何等威风八面的人?照他的话说,他是阎罗殿的常客,不高

  • 标签: 威风八面 活着 凭什么 你喜欢 生日礼物 《红岩》
  • 简介:舒王①性酷书,虽寝食间手不释卷,昼或宴居②默坐,研究经旨③。知常州,对客语,未尝有笑容。一日,大会宾佐④,倡优在庭,公忽大笑,人颇怪⑤之。乃共呼优人厚遗之,日:“汝之艺能使太守开颜,真可赏也。”有一人窃疑公笑不由此,因乘间⑥启公,公日:“畴日⑦席上,偶思咸、恒③二卦,豁悟微旨,自喜有得,故不觉发笑耳。”

  • 标签: 中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目的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中Livin蛋白的表达与CD3+T细胞浸润的情况,分析两者在C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CSCC组织中Livin蛋白表达及CD3+T细胞浸润情况,并以10例正常皮肤组织作对照,分析二者与C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相关性。结果CSCC组织中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0.0%(28/40),正常皮肤组织中Livin无表达。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CD3+T细胞数量较少,为8.70±2.25,40例CSCC中为21.87±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Livin蛋白表达和CD3+T细胞的数量均与CSCC的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但二者之间无相关性(r=0.015,P=0.926)。结论Livin蛋白可以作为判断CSCC恶性程度、评价预后的指标。CD3+T细胞亦可反映机体抗肿瘤特异性细胞免疫状态和生物学行为,并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 标签: LIVIN CD3 皮肤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两种表型哮喘患者炎症特点及小气道功能变化,为哮喘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将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呼吸科就诊,经诱导痰细胞学检查证实的46例酸性粒细胞型哮喘及42例中性粒细胞型哮喘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按哮喘类别分为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组和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比较两组患者急性发作病情严重度、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和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浓度,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分数(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外周血及诱导痰上清中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及干扰素γ]浓度以及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halation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percent predicted,%pred)、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MMEF)% pred、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流速 (forced expiratory flow at 75% of FVC exhaled,FEF75)% pred、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流速 (forced expiratory flow at 50% of FVC exhaled,FEF50)% pred]。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哮喘患者一般资料和ACT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患者急性发作重度+危重度患者比率[52.38%(22/42)]、未控制+部分控制患者比率[59.52%(25/42)]、CRP浓度[24.6(7.1,35.0) mg/L]高于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组[30.43%(14/46)、36.96%(17/46)、8.5(2.0,12.0) m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7、χ2=4.48、Z=4.76,P=0.036、P=0.034、P<0.001)。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组患者FeNO浓度[76(54,93)×10-9]高于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27(15,41)×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52,P<0.001)。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患者FEV1% pred[(56.13±21.51)%]、MMEF% pred[(62.03±23.97)%]、FEF75% pred[(54.42±20.49)%]与FEF50% pred[(66.89±26.47)%]均低于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组[(68.53±29.81)%、(72.16±23.05)%、(65.38±25.46)%、(79.86±27.6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5、2.02、2.21、2.24,P值分别为0.027、0.046、0.030、0.027]。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组血清IL-4[(49.42±24.46) ng/L]、IL-5[(104.89±43.91) ng/L]及诱导痰上清中IL-4[(44.49±19.12) ng/L]、IL-5[(95.45±28.58) ng/L]浓度均高于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32.29±14.19)、(50.35±22.30)、(33.33±15.08)、(55.61±26.41) n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06、7.44、3.02、6.77,P值分别为<0.001、<0.001、0.003、<0.001)。而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组患者血清IL-13[(76.18±20.62) ng/L]、IL-17[(31.32±9.32) ng/L]、干扰素γ[(18.27±5.56) ng/L]及诱导痰上清中IL-13[(71.08±20.08) ng/L]、IL-17[(26.29±6.70) ng/L]、干扰素γ[(17.61±5.94) ng/L]浓度均低于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153.83±44.53)、(55.27±18.89)、(26.46±10.08)、(120.32±28.41)、(44.99±12.66)、(23.91±7.66) n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33、7.43、4.66、9.31、8.54、4.33,均P<0.001)。结论酸性粒细胞型和中性粒细胞型哮喘有不同的炎症和小气道功能特点,中性粒细胞型哮喘患者早期小气道功能改变更明显。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小气道功能 嗜酸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Sysmexxs-1000i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酸性粒细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50例经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比值小于5.0%的血标本,100例比值大于5.0%的血标本,同时进行血涂片染色镜检,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酸性粒细胞比例为0%~38.2%的血标本与血涂片染色镜检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ysmexxs-1000i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酸性粒细胞准确可靠,且具有精密度好、检测速度快、操作方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 血细胞分析仪 显微镜镜检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基于流式细胞术快速定量分析小鼠角膜组织中中性粒细胞的技术和方法。方法选取6~8周龄SPF级雌性C57BL/6小鼠15只,使用高尔夫样刀机械性刮除小鼠角膜上皮细胞层,生成直径2 mm的创面,在创伤后18 h切除带有完整角膜缘的小鼠角膜,采用胶原酶I和DNA酶联合消化法获得单细胞悬液,采用FACSCanto流式细胞分析仪画门技术分选角膜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另取6只小鼠,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创伤组和正常组,每组3只,使用抗CD45、Ly6G和CD11b荧光抗体进行角膜细胞染色,计数并比较未创伤和创伤角膜中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变化。结果建立流式细胞仪检测角膜组织中中性粒细胞的分析流程。CD45+细胞占角膜组织所有细胞的比例为(20.93±1.72)%,在角膜CD45+细胞群中可分选出Ly6G+ CD11b+双阳性中性粒细胞群,Ly6G+和CD11b+细胞在CD45+细胞中所占比例分别为(75.50±3.25)%和(93.40±4.53)%,Ly6G+和CD11b+共阳性细胞占角膜组织CD45+细胞的比例为(67.33±2.80)%。创伤后18 h,角膜中角膜缘募集中性粒细胞数量为(151.47±10.82)%,多于正常角膜的(15.36±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89,P<0.01)。结论流式细胞检测方法可快速、准确地定量分析创伤角膜中中性粒细胞群,为进一步评价不同原因造成角膜炎症反应中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变化提供了一种快速定量分析方法。

  • 标签: 角膜 流式细胞术 嗜中性粒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