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抑郁症患者护理中认知性心理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6月接收的老年抑郁症患者82例,均分两组予以护理,对照组行临床常规护理,研究组在该基础上实施认知性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详细的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抑郁程度、生活质量比较,并无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抑郁程度与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认知性心理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护理,可改善患者心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老年抑郁症 认知性心理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段是在2017年1月-2018年6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纳入我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62例为对象,将其以单盲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认知性心理护理模式护理观察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HAMD、WCST、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比对照组低,WCST评分比对照组高,护理满意度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护理中,采用认知性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充分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 标签: 老年人 抑郁症 认知性心理护理
  • 简介:三十--四十年代,在艾青创作的系列怀乡诗中,由"农民"和"土地"组成的意象,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现代知识者在生存价值的选择上所流露出的情绪特征,抑或是人类学意义的抉择.这种文本阅读的跨界思考,同时揭示我们,只有在更加广泛的学科空间的比照研究下,中国现代文学的多元价值才能得到关怀.

  • 标签: 艾青 怀乡诗 意象 人类学 选择 意义提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抑郁症的特征,并探讨认知心理护理对老年抑郁症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在实行认知性心理护理的基础上,在对其进行HAMD测试。结果66例老年患者在通过认知性心理护理之后一些抑郁症症状明显好转。例如睡眠、体重、焦虑、抑郁、阻滞等。结论老年抑郁病患者如积极的进行认知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老年抑郁症的症状。

  • 标签: 认知心理护理 HAMD 老年抑郁症
  • 简介:ETS新近推出的为研究生入学服务的“个人潜力指数”(PersonalPotentialIndex,PPI)系统是世界上首个在研究生教育领域进行大规模非认知因素评价的产品,这将会对考试和评价的理论与技术产生革命性影响。非认知因素在人才选拔中的作用久已为人所知,但长期以来苦于没有可靠的评价办法。PPI基于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心理学研究中提出的“他人评分法”,对影响研究生教育成功的非认知因素进行评价,不仅为研究生申请者及招生机构提供了服务,也为考试和评价机构拓展新的业务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 标签: 个人潜力指数系统 研究生教育 认知性评价 非认知性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认知性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8例在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分析,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小组作为对照组,采用认知性心理护理干预的小组作为观察组,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情绪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抑郁程度和患者满意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认知性心理护理 老年抑郁症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60例作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采取认知性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满意度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老年抑郁症 认知性心理护理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认知性心理护理的实际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76例,使用随机法进行平均分组,各3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护理组则是基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实施认知性护理,观察并分析两组HAMD评分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组的HAMD(认知与睡眠障碍、绝望感、焦虑)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明显更优(P

  • 标签: 老年抑郁症 认知性心理护理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认知性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82例抑郁症患者,分两组,即对照组41例,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1例,实行认知性心理护理。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抑郁评分低,护理满意度高,P<0.05。结论: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认知性心理护理能减轻患者抑郁情绪,并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老年抑郁症 认知性心理护理 情绪状态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认知性心理护理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院采取2019年2月~ 2020年2月入院治疗的6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类的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为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组则是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在认知性心理护理方式。通过对比两组的抑郁情况进行状态进行评分。通过对比两组抑郁状态评分。结果:在进行护理之后,观察组的抑郁情况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认知性心理护理 老年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小球法分为观察组、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前者基础上实施认知性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抑郁状态、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HAMD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认知性心理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抑郁状态,且能保证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 抑郁症 认知性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在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得过程中将认知性心理护理干预进行运用的作用。方法 按照对比护理评估的方式展开探究,选入在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所收治患者中的66例为对象,按照双盲法划分为2个护理小组,即对照组(33例,进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3例,进行认知型心理护理干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老年抑郁症 认知性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抑郁症患者采取认知性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抽取2022.3-2023.3时间范围内,我科室接收的老年抑郁症患者72例作为调查对象。通过患者到院先后顺序分为(常规护理干预)常规组36例,(认知性心理护理干预)研究组36例。比较观察2组病人HAMA(焦虑)评分、HAMD(抑郁)评分、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HAMA评分、HAMD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35例(97.22%),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老年抑郁症护理中应用认知性心理护理干预具有明显效果,一方面能够改善患者负面心理,使其情绪稳定,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有极高应用价值。

  • 标签: 认知性 心理 老年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抑郁症患者采用认知性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2021年12月~2022年12月,选取78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开展研究,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认知性心理护理干预,就患者护理前后抑郁量表子项目评分、病情评估评分、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分析,确定老年抑郁症患者采用认知性心理护理的价值。结果观察组体质量变化、睡眠障碍、认知障碍、阻滞分数等指标数据均呈现较低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病情评估分数低,状态较为良好,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较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行认知性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其护理依从性、满意度均有所提升,抑郁症状得以缓解,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 标签: 认知性心理护理 老年抑郁症 焦虑 抑郁 服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实施深入化的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内选择2021年7月至2023年5月中医院内进行老年抑郁症疾病治疗的106例患者为主要对象,将研究中患者均分成为常规组(n=53)和认知组(n=53)。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认知组采用认知性心理护理,对照两组护理前后情绪情况和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对比后为没有明显意义(P>0.05);护理后,认知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比常规组低,两组数据对比有明显意义(P<0.05)。认知组护理满意程度比常规组高,两组数据对比有明显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抑郁症患者使用认知性心理护理的护理价值较高。

  • 标签: 认知性心理护理 老年抑郁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抑郁症应用认知性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6月-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7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依据数字排序法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认知性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护理前两组抑郁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老年抑郁症应用认知性心理护理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不良心理情况,对促进康复及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应用。

  • 标签: 认知性心理护理 老年抑郁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抑郁症应用认知性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6月-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7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依据数字排序法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认知性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护理前两组抑郁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老年抑郁症应用认知性心理护理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不良心理情况,对促进康复及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应用。

  • 标签: 认知性心理护理 老年抑郁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长街镇在校中学生结核病核心知识知晓率现状,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年级分层抽样方法,随机选取长街镇初中300名学生经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方法经行分析。结果长街镇初中学生结核病8条核心知识总知晓率为73.9%。8条结核病核心知识总知晓率初一学生为63.9%,初二学生为77.1%,初三学生为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9,P<0.05),高年级学生在多条知识点上知晓率高于低年级学生。结论结核病8条核心知识总知晓率为73.9%,没有达到《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要求的到2010年全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0%的目标,还应该加强学校结核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对于低年级学生应该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和浓厚的兴趣。

  • 标签: 结核病 健康教育 初中生 核心知识 知晓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20年北京市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于2020年4月14—21日,采用网络方便抽样的方法,招募11 721名北京市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基本人口学特征、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等信息。采用χ²检验比较不同特征研究对象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的差异,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的相关因素。结果11 721名研究对象中,男性占72.9%(8 542名),城区占93.7%(10 983名)。应答条目数为117 210条,知晓条目数为89 093条,总体知晓率为76.0%。女性(83.4%)、郊区(79.7%)、大专/本科(82.3%)、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者(82.0%)的知晓率较高(P值均<0.0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男性、小学学历者相比,女性[β=0.798(95%CI:0.702,0.894)]、大专/本科[β=3.271(95%CI:2.993,3.609)]的知晓条目数较多(P值均<0.05);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者相比,农业劳动者[β=-0.911(95%CI:-1.057,-0.766)]、离退休[β=-2.273(95%CI:-2.532,-2.014)]、在校学生[β=-0.629(95%CI:-0.796,-0.462)]及其他职业人员[β=-0.376(95%CI:-0.634,-0.119)]的知晓条目数较少(P值均<0.05)。结论北京市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较高,性别、文化程度和职业与知晓情况有关联。

  • 标签: 肿瘤 知识 横断面研究 癌症防治 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