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进行细节管理,观察日常工作中工作效率的改善。方法在2014年2月-2015年10月内,观察我院20名采取细节管理前后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对两个时期工作合格率、专业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各科室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采取细节管理后工作合格率为100%,显著高于管理前75.00%;各科室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管理前80.00%,相关专业知识考核合格人数也显著多于管理前,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采取细节管理模式能够提升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加强专业知识掌握情况。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护理管理 细节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手术室与消毒供应室在医院的日常运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且两科之间的工作联系相互交叉渗透,其特殊性使两科工作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更显重要。在实际沟通中,若双方产生不良情绪和各种矛盾又未能及时化解,将对日后的工作循环造成人为盲区,极不利于工作的良性发展。因此,促进手术室与消毒供应定之间的有效沟通显得至关重要。

  • 标签: 基层医院 手术室 消毒供应室 有效沟通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干预生产厂商一次性物品供货环节的管理,保证购入医院的一次性物品的质量安全。方法遴选为我院提供一次性物品的生产厂家12个,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个;对照组采用不干预管理法,研究组采用干预管理法,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干预管理组的一次性物品安全风险环节明显减少或彻底杜绝。结论医院供应室干预一次性物品供货环节的管理,产品的质量安全得到充分保证,此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医院供应室 生产厂家 一次性物品 干预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护理安全文化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例消毒供应中心整体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对12名护理人员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方法和安全文化理念管理,然后比较护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和临床科室满意度。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后,实施了安全文化管理后的科室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明显得到了提高,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实施安全文化理念管理后,提高科室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促进护患之间的关系,适合大力推广。

  • 标签: 安全文化护理 消毒供应中心 护理质量 科室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渠道沟通方式在建立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等科室公共关系中的应用。方法将多渠道沟通方式于2015年1月份—12月份应用于全院临床科室和后勤部门等医院内部沟通中,对比实施前后双方工作人员及本科室员工满意度。结果实施多渠道沟通方式后,临床等科室与消毒供应中心双方工作满意度及员工满意度高于实施前。结论多渠道沟通方式,可以提高临床科室及员工满意度,有效改善双方关系,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公共关系 护理管理 沟通方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两种空气消毒方法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的消毒效果。方法将80例空气细菌培养配对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分为检查包装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各20例,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空气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对照组选择电子灭菌灯空气消毒以后进行空气培养,观察组选择臭氧循环风消毒以后进行空气培养,对比两组消毒效果和对人体安全性。结果两组消毒在检查包装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均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消毒效果对人体更安全,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两种空气消毒方法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进行空气消毒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应用臭氧循环风消毒效果更为理想,还能提高对人体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消毒方法 消毒供应中心 检查包装区 无菌物品存放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器械消毒供应室一体化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消毒供应室500件手术器械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将500件手术器械随机分为研究组250件和对照组250件,研究组手术器械实施一体化管理,对照组手术器械实施常规管理,比较两组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消毒合格率和医师对器械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器械清洗合格率和消毒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管理后医师对手术器械的满意度9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手术器械消毒供应室实施一体化管理模式,在显著提高器械清洗合格率和消毒合格率的同时,也能提高医师对手术器械的满意度。

  • 标签: 一体化管理 消毒供应室 手术器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与临床科室之间如何通过沟通协调,做到互相配合,提高供应室人员的责任心、积极性,提高无菌物品使用质量,与临床科室需求达到更和谐、畅通、安全、满意的效果。方法针对供应室与临床科室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沟通制度与方法,对照实施前与实施后的效果。结果实施良好的沟通制度与沟通方法后,临床科室无菌物品使用合格率,对供应室的满意度,供应室人员的积极性均有显著的提高(P<0.05)。结论制定合理的沟通制度,实施良好的沟通方法,对临床合理、正确使用无菌物品,提高供应室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供应室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使供应室与临床科室的互动达到和谐、满意、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管理理念在消毒供应室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本院妇科、儿科中38例患者及60件消毒供应室护理物品作为对照组,采用消毒供应室常规管理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妇科、儿科中40例患者及62件消毒供应室护理物品作为实验组,采用前瞻性护理管理理念,观察两组护理物品管理合格率及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护理物品管理合格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院内感染率为2.6%,对照组13.2%,两组院内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室护理中运用前瞻性护理管理理念,提高了消毒供应室物品管理合格率,降低了院内感染率,保障了各项诊疗活动的安全进行,值得采用。

  • 标签: 前瞻性护理 消毒供应室 院内感染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中品管圈管理应用的方法。方法组建品管圈小组,加强品管圈知识的培训工作,对活动主题进行确定,调查现状,对器械包发生缺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来持续改进质量。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手术器械包发生缺陷的个数显著低于品管圈活动实施前(P<0.05)。结论手术器械管理中应用品管圈能让缺陷率显著降低,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手术器械 品管圈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使实习护生在短时间内了解消毒供应室工作环境、区域划分、标准工作的流程及掌握消毒供应室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重要性。方法制定教学目标和计划,对实习生进行小讲课、操作演示、理论与操作考核,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由护士长和总带教老师共同监督、落实管理学生,有请假、考勤、完成实习情况。结论护生在管理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考核系统管理模式,提高护生带教的整体素质,改进带教方法,掌握了各种清洗、消毒、包装、灭菌方法和新设备技能的应用。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护生 带教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对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我院自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实施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并选择1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组,与此同时选择我院自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未实施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的护理人员10名,将其作为参照组,最后对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和工作满意度进行统计分。结果通过比对实施供应室护理质量和未实施供应室护理质量,研究组感染控制优良率和卫生合格率相对较高,工作满意度同参照组比对也明显较高,组间数据结果由统计工具进行检验,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可以使院内感染发生率得以明显降低,同时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 院内感染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联体辖区内基层医疗机构消毒供应室管理情况,为建立以医联体为载体实行区域化集中消毒供应,实现医疗资源共享,保证病人安全提供依据。方法依照2009版卫生部颁布的消毒供应中心3个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设计调查内容,对21家医疗机构消毒供应室现况进行调查。结果调查中发现所有21家基层医疗机构消毒供应室均存在管理不规范,设施设备落后或欠缺,操作规程不规范、灭菌效果监测不完善、灭菌物品信息无法追溯等缺陷。结论建立以医联体为载体辐射周边基层医疗机构的区域化集中消毒供应模式不但可以彻底解决基层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不规范的问题,还可以减少基层医疗机构对消毒供应的投入,实现医疗资源共享,促进消毒供应质量同质化,以确保病人安全。

  • 标签: 基层医疗机构 消毒供应室 现状调查 医联体 区域化集中消毒供应
  • 简介:摘要对外来手术器械(植入物)实施规范化管理,以确保手术器械质量安全。方法建立外来手术器械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建立健全可追溯记录。结果实施外来手术器械一体化管理(集中处理),流程合理、规范,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结论经对外来手术器械集中管理,确保了器械的清洗、包装、灭菌质量,杜绝院内感染,保障医疗安全。

  • 标签: 外来手术器械 一体化管理 清洗包装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留置部位对儿童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4月共计90例拟行静脉留置针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头部组30例、手背组30例、手腕组30例。评价头部组、手背组、手腕组留置针的保留时间。结果头部组、手背组、手腕组留置针的保留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手背组留置针保留时间最长。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对于较小年龄的儿童,首选留置针的部位为头皮静脉,对于年长儿,尤其是大于4岁的儿童因首选手背静脉行留置针。

  • 标签: 留置部位 儿童静脉 留置针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胆总管下段狭窄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单纯胆总管下段狭窄的患者27例作为观察组,应用内窥镜下乳头切开及胆总管-十二指肠“T”形吻合术治疗,另选择同期应用开腹手术、传统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比较手术时间、治疗的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治疗的有效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胆总管狭窄程度符合情况下,应用内窥镜下乳头切开及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治疗创伤小,治疗总有效率高,是值得肯定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单纯胆总管下段狭窄 胆总管-十二指肠&ldquo T&rdquo 形吻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麻醉选择对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11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与椎管内麻醉组,术后麻醉清醒后对患者意识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进行随访,共50例患者发生谵妄,全身麻醉谵妄共30例,椎管麻醉20例。结论全身麻醉术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较容易发生谵妄,尤其是高龄患者。

  • 标签: 麻醉选择 老年髋部 术后谵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特殊医疗环境条件下小腿前外侧和前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干骨折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2012年10月—2013年12月于尼日尔共和国津德尔国立医院骨科收治的31例胫骨干骨折行切开复位,普通加压接骨钢板内固定,其中22例取前外侧切口,9例取前内侧切口。结果取前外侧切口的22例患者有5例切口坏死,感染,经临床换药,切口均愈合,无钢板外露。取前内侧切口的9例患者有3例切口坏死,感染,钢板外露,经临床换药,切口长期不愈,钢板长时间外露,在骨折未愈合情况下被迫取出钢板,行清创缝合后再经较长时间换药,切口2期愈合。结论在特殊医疗环境条件下,对于需行切开复位普通加压接骨钢板内固定的胫骨干骨折的患者,在满足有效固定的条件下,最好选择前外侧切口。

  • 标签: 胫骨干骨折 切口 钢板 援非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情况,从而为临床治疗中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与至2015年7月来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病例资料,随机抽取500份病例进行研究,观察抗生素临床选择与应用情况。结果500例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的病例有409例,占81.8%,常见的使用药物包括头孢他啶、阿莫西林、头孢哌酮、头孢呋辛、阿奇霉素、青霉素钠;408例患者单用抗生素治疗的例数为219例,占53.68%;有21例病例出现不合理用药,不合理用药率为5.15%,不合理用药指标包括无指征用药、用药剂量不合理、重复用药、经验用药。结论当前我院呼吸内科抗生素运用上基本合理,但是仍有部分选药不合理现象,临床治疗医师应加强抗生素药物的使用标准,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并保证患者及时康复。

  • 标签: 呼吸内科 抗生素 临床选择 合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