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镜花缘》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特殊地位。作者李汝珍生逢清初,国势强盛,政权稳定,经济发达,文化发展,由于政局影响,国学更为人重视,又由于海外航线逐渐开通,中外文化有一定交流,知识分子思想活跃,开放意识渐渐抬头,有识之士常想有机会展示学问,发表新见,于是就出现了出书寓意,用小说来表露理想,表露对人生、对世事的看法。《镜花缘》就是这样的作品,它不以塑造典型形象著称,而以推崇女性、揭示世相和精研中国传统国学而著称,是李汝珍的“理想国”,对现代人有诸多启示。以往诸多研究者多论述其“学问”,而很少开发其现代意识,本文拟就此作专题论述,期望揭示其现代意识的方方面面,从而引起对这部小说的新的省视。

  • 标签: 《镜花缘》 现代意识 立善修德 节欲 男女平等
  • 简介:文章摘要传统民间艺术是一切艺术的母体和原型,是最具原创力的艺术。它植根于乡土,有民间最原汁原味的东西,骨子里流淌着的是中国传统的血脉。作为后人,应该保护好老祖宗传承下来的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 标签: 农民画 创作特点 发展和保护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5-05
  • 简介:金庸在自己的小说中,金庸自己在1977年写的《侠客行·后记》中说,金庸小说有没有非现代意识

  • 标签: 小说现代 现代精神 金庸小说
  • 简介:<正>20世纪对于中国诗剧来说,是一个崭新的世纪。伴随着新诗的出现和西方话剧的传入,中国诗剧在对旧传统进行继承、反叛、颠覆的同时又走向新的整合,并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踏上了现代旅程。较之古典时期的诗歌、戏曲,“五四”以来中国诗剧无论是思想倾向,还是艺术形式、

  • 标签: 中国现代诗 思想倾向 穆旦 民族主义文学 个性解放 棠棣之花
  • 简介:摘要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学生观。为了促进教育的现代化和社会的发展,为了迎接新的挑战;也为了更好的培养高素质公民,需要认真研究学生观问题,努力确立现代学生观。

  • 标签: 现代教育观 发展多面观 二重观 情知交融观
  • 简介:美学现代化建设是历史赋予我们时代文艺美学家们的一项重要使命。当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继承与发展”的理论来整体性地审视中国美学现代化这一历史课题时,我们有理由从两个方面去分而言之,即中国古代美学话语亟待完成的现代转换和中西诗学文化传统在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与交流。然而,这两个方面并非是孤立、割裂的,而是互相包容、互相渗透的。实际上,我们往往在论述前者的同时已经在言及着后者,而反之亦然,其差别只是在于实施这一现代化工程时所选择的突破口不同而已。在通过对中西古代美学思想发展历史进行一番匆匆的巡礼之后,我们发

  • 标签: 艺术审美 意境 境界美 审美特征 掌握世界 美学思想体系
  • 简介: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英国现代小说家D.H.劳伦斯的现代主义视野。文章论述了苏伦斯与现代主义运动之间的微妙关系,同时讨论了他与其他现代派作家之间在创作理念上的共性与差异。文章通过对劳伦斯四部重要小说的考察,从四个层面系统地分析了他从挚实主义向现代主义的执着跨越,并充分揭示了他在英国社会转型期表现出的独立而自觉的现代主义精神。

  • 标签: 劳伦斯 现代主义 创作视野
  • 简介: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之交,随着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革新,西方社会和科学等不同领域有了很多创新的变化。时代的狂潮也传播到了文学领域。现代主义文学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也达到高潮,一群年轻的文学作家如法国的普鲁斯特,德国的托马斯·曼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卡夫卡和赫尔曼·黑塞,英美文学中的济慈、庞德和乔伊斯,他们在1913年到1915年间都发表了不同于传统小说题材和写作技巧而极具现代主义特征的伟大作品。

  • 标签: 托马斯·曼 普鲁斯特 小说题材 凯瑟琳 乔伊斯 赫尔曼
  • 简介:中国当代思想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激情表演,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那种峻激的情绪背后,翻涌着整个民族期盼能早日实现社会“现代化”这一急切的渴望。在这样的语境里,若要理解那个十年的诸多文艺思潮、文学实践的话,在关注那些纷繁复杂的概念、术语乃至纠缠的争论的时候,我们需要对现象背后的那个巨大的社会情绪、社会的言说机制予于更多的关注才是,它才是产生诸多社会思想、精神现象的决定性因素。

  • 标签: “寻根文学” 先锋小说 文艺思潮 现代派 当代 言说
  • 简介:钟玲在她的《美人图》等描写历史女性的诗作中体现了鲜明的现代意识。她对神话传说进行了现代联想,用现代人的心理来重构神话传说中的女性。她的涉及性爱的作品温婉含蓄,用诗歌中的原欲描写来表现现代人的情感。对历史女性的换位思考,进行的现代回眸,表现了她出入古今的理论才力。她用第一人称的独白和典型戏剧场景来表现诗歌中的人物,体现了她诗歌创造中的戏剧

  • 标签: 联想 原欲描写 历史女性 现代回眸 戏剧性
  • 简介:摘要“遮蔽”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理论宗旨之一,就是祛除黑格尔主义那种试图用空洞范畴遮蔽历史中现实的个人“形而上学方法”,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就是一部对这种思维方式在政治经济学上应用的批判。马克思力图以此作批判蒲鲁东用形而上学的方式来解释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学问题,也就是所谓的“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本文主要从“除蔽”的视角,对此文的批判意义进行分析。

  • 标签: 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 遮蔽 哲学的贫困
  • 简介:纵观闻一多的诗歌创作和学术研究,他的思想情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运动变化过程。一方面,从家族主义出发,通过移孝作忠,家国情怀仿佛与生俱来,成为闻一多诗歌创作的初心,也决定了闻一多学术研究的志趣。另一方面,从爱国主义出发,基于对传统文化的研究,闻一多对家族主义和儒家学说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批判,提出了一整套的文化主张。他反对家族主义,主张民族主义;反对文化复古,主张文化革新;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主张民主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于是,他的爱国主义,便跟家族主义若即若离;他的民族主义,又跟反对封建专制的个人主义,跟'天下一家'的大同主义牵扯在一起。这是忠孝的两难,这是情理的纠结,这是在一个社会大动荡、国家民族面临大危机、经济政治文化经历大变革的时代,一位爱国知识分子对待传统文化的爱恨交织又无法割舍的复杂心态。

  • 标签: 闻一多 家国情怀 家族主义 反思 批判 纠结
  • 简介:'诗学研究'之于中国现代'文学文本',其研究过程的展开与研究机制的设定,必然会遭遇这样一些难题:一、显而易见,并不是所有'文本'都具有被'文化诗学'进行开发的意义与价值,那么,研究对象的选择定位便不是可以轻而易举确认的;二、对象选择的过程应当是与制约其选择过程的'诗学研究'建构体系的完善同步进行的.然而研究的情势往往是,'诗学理论'总是先于'文本对象'而预置,这样一来,其如何保证对象与理论之间的对应就必将成为问题;三、'诗学研究'的建构指向并不是仅仅通过有限的'文本分析'可以完全满足,既然如此,那么有关'文学文本'诗学方式的具体分析能否具有'超越',就可能受到不断的质疑;四、中国现代'诗学研究'的'可能'探索,不仅与上述诸多问题相关联,并且与对象的整体性观照、外来理论的中国化程度、阐释逻辑的合法与深入'文本'的探险精神等方面也有着密切的关联--这些'问题'所展示的不只是'诗学研究'难度,也包含了对主体思维能力的始终如一的严峻考验.

  • 标签: 《被照亮的世界——〈故事新编〉诗学研究》 中国 小说 鲁迅
  • 简介:阿瑟·米勒是20世纪美国剧坛上一位伟大作家,像尤金·奥尼尔以及田纳西·威廉斯一样,为美国乃至世界戏剧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米勒为观众奉献了诸如《全是我的儿子》、《推销员之死》(以下简称为《推》剧)、《炼狱》、《代价》等优秀作品。在《推》剧中,米勒将社会剧与心理剧完美地结合起来,将之提高到现代悲剧的高度,被誉为美国神话。通过该剧,米勒对19世纪晚期和整个20世纪始终争论不休的现代悲剧存在与否的问题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 标签: 《推销员之死》 悲剧性 主人公 威利 面具 19世纪晚期
  • 简介:考察后“文革”期的视点本次考察,我想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一些问题。作为一个日本研究者,怎样看“后(post)文革”期呢?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以作为“后文革”期关键词之一的“现代(modern)”或现代主义(modernism)、“后现代(post-modern)”或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为中心来进行思考。最近流行一种说法:新时期(文学)已经结束了,现在是后新时期(文学)了。众所

  • 标签: 现代主义 “后现代” “误读” 文学观念 西方现代派 文革
  • 简介:近些年来,后现代主义成为世界范围内文化文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根据著名后现代主义理论家伊哈布·哈桑(IhabHassan)的说法,"后现代"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①,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后现代主义思潮则滥觞于20世纪60年代并发展至今.它是西方社会继现代主义浪潮激荡之后面临的新的历史阶段,伴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崭露头角,以波涛汹涌、不可阻挡之势荡涤冲击整个西方思想界.文学领域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首当其冲受其影响从而产生了形形色色的新的文学形式.这些被归为"后现代派"的文学作品对传统文类改弦易辙,给整个文学界带来了新的气象,同时也召唤新的文学批评的出现.

  • 标签: 后现代主义小说 后现代派 滥觞 艺术世界 文学研究 哈桑
  • 简介:谈谈稷下学史料与研究──评余英时《<十批判书>与<先秦诸子系年>互校记》孙开泰余英时先生在香港《人生》1954年第八卷第六──八期,发表《郭沫若抄袭钱穆先生著作考──<十批判书>与<先秦诸子系年>互校记》(后该篇经过修改收入他的论文集《犹记风吹水上鳞...

  • 标签: 郭沫若研究 先秦诸子 余英时 稷下学 十批判书 稷下先生
  • 简介:现代文学史中,鲁迅、沈从文分别深入地审视了权欲、情欲这二种人性欲望。鲁迅利用长者为中心的权欲结构批判了日常生活的专制,体现了中国社会从宗法制度到现代民主的过渡;沈从文从道德失衡导致的情欲畸变的角度批判了城市生活的阉寺,对日常生活进行的道德批判,则体现了一种现代的犹豫。

  • 标签: 抽象权力 情欲图景 批判
  • 简介:当前学术界对启蒙这一常用理论概念与中国启蒙思潮现象的研究存在着十分混乱的现象,反映出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的严重僵滞。本文认为,不能将中国近现代启蒙思潮完全看作是外来文化冲击的产物,它有着基于民族文化发展和历史需求的内在根据;同时我们还必须解决历史客体的思想原创与研究主体的思想框架问题,从而寻求其内在的思想理路与实质内涵。

  • 标签: 启蒙思潮 20世纪中国文学 世界性因素 思想 原创性 研究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