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全身抗感染及封管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疗效,分析CRBSI致病菌及耐药性情况。方法:观察258例血液透析患者分为颈内静脉置管组(A组)及股静脉置管组(B组),统计留置导管后〈7d、7~14d、15~28d、29~56d时出现CRBSI例数,比较两组CRBSI的发生率。疑似CRBSI的患者行外周静脉与导管内血培养后予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25日2次静脉滴注,同时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25mg/ml加肝素钠500U/ml封管,每天1次,疗程2周。结果:置管后2~4周CRBSI感染率最高;金黄葡萄球菌为最常见致病菌;24例CRBSI患者经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后10例拔管。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全身抗感染及封管对血液透析患者CRBSI有较好疗效。

  • 标签: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血液透析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调查研究了首次引进的13个美国酿酒葡萄品种在北京地区栽培后的植物学性状、果实品质和抗寒及抗霜霉病能力,并与传统的欧亚种酿酒葡萄及砧木品种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总结了它们之间的植物学性状与抗逆性的差异。本试验选出了在抗寒及抗霜霉病方面表现优良的美国酿酒葡萄品种,为这些品种在我国的实际栽培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美国酿酒葡萄 植物学性状 果实品质 抗寒性 抗病性
  • 简介:2015年3月14日早8点,伴着漾漾细雨,高2016级4班十几位同学在熊军副校长和教务处主任何政文老师的带领下,由生物老师徐后强指导同学们在育才中学校园开展了一场春季课外实践活动课——葡萄苗移栽和扦插。

  • 标签: 葡萄 实践课 春雨 实践活动课 育才中学 教务处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葡萄糖注射液生产中所含有的PH值进行控制,同时对控制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并对灭菌法进行了详尽的解析,从而总结出葡萄糖注射液生产的具体情况,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能够为相关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 标签: 葡萄糖注射液 PH值 控制 灭菌法
  • 简介: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500-01摘要目的探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中药治疗皮肤淀粉样变的疗效观察。方法3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皮疹的变化情况。结果芎葡萄糖联合中药治疗皮肤淀粉样变效果明显。

  • 标签: 参芎葡萄糖,肤淀粉样变,皮疹的变化情况,疗效观察
  • 简介:利用2010-2014年建阳市农业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各相关气象因子对葡萄生长期长短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萌芽期迟早主要取决于萌芽前1—2旬的温度因子,特别是20cm地温因子影响显著;开花期迟早主要取决于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0℃的初日、终霜出现日期和地温稳定通过14.0℃的初日3个因素;稳果期迟早与终霜日期、开花期蒸发量和空气湿度大小、开花前1-2旬地温关联最大;硬核转色期迟早与萌芽前1~2旬温度条件、转色前一旬的地温关联最大;成熟期迟早主要取决于生长期温度因子,尤其与萌芽前1~2旬温度条件、浆果成熟前20天的地温和气温关联最大。

  • 标签: 巨峰葡萄 物候期 气象因子 灰色关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锌佐治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确诊的70例迁延性、慢性腹泻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片治疗,连续服用10~14d,直至腹泻治愈。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并统计患者的止泻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10~14d结束后,对照组中显效11例,有效13例,无效6例,临床总有效率80.00%,观察组中显效23例,有效15例,无效2例,临床总有效率95.00%,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的止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用葡萄糖酸锌佐治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能缩短腹泻病程,减轻腹泻的严重程度,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腹泻 葡萄糖酸锌 迁延性腹泻 慢性腹泻
  • 简介:以巨峰葡萄籽为原料,用乙醇提取其中的原花青素,并采用猪油POV值测葡萄籽原花青素的抗氧化能力;用DPPH·(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邻二氮菲-Fe^2+氧化法测定葡萄籽原花青素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实验表明:葡萄籽原花青素对猪油具有抗氧化作用,12d时,添加1.2%葡萄籽原花青素粗粉的猪油的POV值与添加TBHQ的猪油的POV值相差不大.通过对DPPH·的清除作用的实验,得知葡萄籽原花青素的半抑制浓度为4.25μg/mL,其自由基清除能力是维生素C的1.49倍,是TBHQ的3.38倍,测得葡萄籽原花青素对羟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为0.690mg/mL,对超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为0.069mg/mL,说明葡萄籽原花青素是一种强天然抗氧化剂.

  • 标签: 葡萄籽 原花青素 抗氧化性 自由基
  • 简介:使用钙硼溶液对巨峰葡萄夏造果进行叶面和花穗喷施处理,测定各处理果实钙硼含量、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可溶性总糖含量,调查统计各处理后的坐果率。试验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钙硼制剂处理能显著提高巨峰葡萄夏果坐果率,增加果实风味和品质,提高果实商品价值。在巨峰葡萄夏果生产中,可在花穗发育期用0.1%硼酸溶液+0.1%氨基酸螯合钙溶液进行喷穗处理,10d后再处理1次,效果最佳。

  • 标签: 巨峰葡萄 钙硼处理 坐果率 果实品质
  • 简介:摘要目的以大鼠为例,研究消渴丸研究对α-葡萄糖苷酶是否存在抑制作用。方法取大鼠小肠的上段,从中提取α-葡萄糖苷酶,将α-葡萄糖苷酶以15比例稀释达到酶反应试剂盒的要求后,将10g?L-1蔗糖作为底物,10g?L-1阿波蔗糖作为阳性对照,加入浓度不同的格列本脲、消渴丸全药、消渴丸中药,37°C反应40分钟后,通过550nm波长测定吸光度,通过测定结果计算酶活性的抑制率,并判断消渴丸中药成分对大鼠肠黏膜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消渴丸中药成分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为18.8%~35.8%%,阿卡波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为86.4±1.9%。结论消渴丸中药成分对大鼠小肠黏膜α-葡萄糖苷酶可起到一定抑制作用。

  • 标签: 消渴丸 &alpha -葡萄糖苷酶 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肺部感染的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儿内科收治的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肺部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随机分成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一联抗生素治疗;观察组给予两联抗生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与特点。结果观察组89例患儿,经两联抗生素治疗后,痊愈79例,有效1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两组有效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肺部感染患儿采取两联抗生素治疗效果较令人满意,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多重耐药 革兰阴性菌 肺部感染 特点
  • 简介:摘要重症医学科(ICU)患者往往存在基础疾病多,病情危重,且大多数接受多种侵入性诊疗,如使用呼吸机、纤支镜治疗、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易患医院获得性肺炎。一旦发生肺炎,容易加重病情、延长住院日、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甚至直接导致死亡。因此,分析ICU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总结规律,对指导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医院获得性肺炎 病原菌 耐药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革兰氏阳性菌的耐药性变迁,为合理选择抗生素做参考。方法收集2010~2013年微生物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用WHONET5.5进行统计病原菌构成及耐药率。结果金黄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VA)、利奈唑胺(LZD)的敏感率为100%,对青霉素、红霉素等耐药率均>70%。EFM对四环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升高。结论细菌检出率和耐药率呈地域性差异,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有降低,临床需按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 标签: 革兰氏阳性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督查在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隔离防护措施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多重耐药菌隔离防护措施进行督查,找出在多重耐药菌防控中的薄弱环节,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以落实多重耐药菌的防控。结果对多重耐药菌隔离防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后,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落实率由19.42%提升到55.47%,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发生率由49.51%下降到26.56%。结论督查落实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规范了医护人员的各项诊疗活动的防控技术,从而降低多重耐药菌的院内感染。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在临床对2型糖尿病合并耐药肺结核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50例2型糖尿病合并耐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综合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后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临床对2型糖尿病合并耐药肺结核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使用综合护理的方法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 合并耐药肺结核 临床护理 综合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分析本院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细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采用BACTEG9120/9240全自动血培养仪对血培养标本进行检测,结果544例标本中,分离出致病菌38株,阳性率为7.0%,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8.4%,革兰阳性球菌占31.6%。致病菌对不同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耐药。结论细菌耐药形式严峻,应加强临床科室血培养的送检率,定期进行细菌分布及耐药分析,为临床治疗及疗效提供参考。

  • 标签: 血培养 细菌 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