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利用电生理方法,鉴定大鼠视网膜Muller细胞钙通道,进而研究慢性眼内压增高Muller细胞钙通道电流影响。方法在急性分离大鼠Muller细胞上,利用全细胞膜片钳电压钳技术记录钙通道电流。采用结扎巩膜上静脉方法制备大鼠高眼压模型。结果当细胞外液中不含二价阳离子时,可以记录到电流幅度较大钙通道介导Na+流。该电流可被L-型钙通道阻断剂nimodipine和T-钙通道阻断剂mibefradil可逆地压抑到加药前(39.8±5.4)%(P〈0.001)和(46.7±8.7)%(P〈0.001)。与假手术组相比,高眼压术后1周、2周和4周大鼠视网膜Mtiller细胞钙通道电流幅度没有明显变化。然而,电流成分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高眼压大鼠Muller细胞nimodipine敏感电流呈降低趋势[1周:(70,9±13.3)%;2周:(70.5±21.9)%;4周:(69.2±23.9)%],而mibefradil敏感电流在高眼压术后1周和2周呈增高趋势[(157.5±21.2)%和(158.6±35.5)%],4周时趋于正常(109.2±37.9)%。结论大鼠视网膜Mailer细胞功能性表达L-型和T-型钙通道。慢性眼内压增高导致L-型钙通道电流减小,T-型钙通道电流增大,从而增加胞内钙,共同参与Mtiller细胞去极化和激活。

  • 标签: Maller细胞 钙通道 慢性高眼压 大鼠 视网膜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前加用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术后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macularedema,CME)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PubMed、BM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收集NSAIDs不同给药时机(试验组予以NSAIDs术前及术后局部点眼治疗,对照组予以NSAIDs术后治疗)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CME及黄斑中心凹厚度影响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采用RevMan5.2软件及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术前是否加用NSAIDs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CME发生在术后1w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58,95%CI:0.48~5.18,P〉0.05)、术后1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8,95%CI:0.30~2.00,P〉0.05),术后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2,95%CI:0.11~0.43,P〈0.01);黄斑中心凹厚度在术后1w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7.20,95%CI:-15.17~0.77,P〉0.05)、术后1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3.98,95%CI:-14.05~6.08,P〉0.05),术后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18.25,95%CI:-33.80~-2.70,P〈0.05)。结论:术前及术后联合应用NSAIDs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CME发生,降低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提示NSAIDs术前术后联合应用较单独术后应用更具有优越性。

  • 标签: 非甾体抗炎药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黄斑囊样水肿 黄斑中心凹厚度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在翼状胬肉术中采取干预措施术后眼表修复影响。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通过82例(88只眼)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进行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干预组在常规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中采取小牛血去蛋白眼用凝胶全程覆盖角膜、20%乙醇棉签辅助角膜上皮残存胬肉组织清除、手术区域结膜组织整复等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眼表组织修复情况及主观感受。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自觉刺激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减轻,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见干预组眼表组织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远期疗效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翼状胬肉术中采用干预措施,加强眼表组织保护,有利于早期眼表组织修复,改善患者术后早期不适症状。

  • 标签: 翼状胬肉 干预 眼表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onpenetratingtrabecularsurgery,NPTS)葡萄膜巩膜房水流出量影响,从房水动力学角度揭示NPTS降眼压机制。方法用示踪剂异硫氰酸荧光素牛血清白蛋白(fluoresceinisothiocyanate—bovineserumalbumin:FITC—BSA)于术后7d分别对手术后兔眼模型组和正常兔眼组进行前房持续灌注30min,灌注毕处死家兔,摘除双侧眼球,并将组织分离为前巩膜、后巩膜、前葡萄膜、后葡萄膜、视网膜和残余液体等6种组织。测定每种组织荧光强度,计算葡萄膜巩膜流出量(uveoscleraloutflow,Fu)。结果实验组葡萄膜巩膜流出量明显高于正常组,两组前房水再现量均以前葡萄膜、前巩膜和残余液体为多,实验组术后葡萄膜巩膜通道各组织房水再现量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能增加葡萄膜巩膜途径房水流出量,房水主要由前巩膜排出。

  • 标签: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 葡萄膜巩膜流出量 FITC—BSA 眼压
  • 简介:目的:观察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epithelium-derivedfactor,PEDF)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retinopathy,OIR)中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neovascularization,RNV)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chemoattractantprotein-1,MCP-1)表达影响,探讨PEDF缺血缺氧性视网膜病变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取7日龄C57BL/6J新生小鼠160只,将120只7日龄小鼠与哺乳母鼠共同置于氧浓度为(75±2)%氧环境内饲养5d,然后返回正常氧环境中饲养5d,建立OIR模型;40只小鼠始终置于正常氧环境饲养。分别于12日龄和14日龄给予PEDF药物治疗组小鼠右眼玻璃体腔注射PEDF(2μg/μL)各1μL,给予PBS治疗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小鼠右眼玻璃体腔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bufferedsaline,PBS)。所有小鼠于17日龄麻醉处死后取视网膜,采用视网膜铺片和Lectin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病理性新生血管生成情况;Western-blot检测PEDF和MCP-1蛋白在各组小鼠视网膜表达;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PEDF和MCP-1mRNA表达。结果:视网膜铺片和Lectin染色结果显示OIR模型组RNV面积较正常组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PEDF药物治疗组RNV面积较PBS治疗对照组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Western-blot和RTPCR结果显示,OIR模型组MCP-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05);OIR模型组PEDF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01);PEDF药物治疗组MCP-1蛋白和mRNA表达量较PBS治疗对照组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05);PEDF药物治疗组MCP-1蛋白和mRNA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EDF能够抑制OI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同时下调MCP-1在OIR小鼠视网膜表达,后者可能是其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从而发挥视网膜保护作用机制之

  • 标签: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视网膜新生血管
  • 简介:目的:探讨扭动模式超声乳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眼角膜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01/2014-12眼科住院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61例196眼,按随机化原则分为扭动模式组(A组)和传统模式组(B组),晶状体核硬度按照Emery标准进行分级。记录术中所使用有效超声时间(ultrasoundtime,UST)、有效累积释放能量(cumulativedissipatedenergy,CDE),并比较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眼角膜水肿程度(cornealedemadegree,CED)、眼角膜中央厚度(centralcornealthickness,CCT)和眼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结果:两组患者各级核硬度手术中所使用UST和CDE比较,A组较B组低。术后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比较,术后1、7d时A组较B组高,而术后30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角膜水肿和CCT比较,术后1、7d时A组较B组眼角膜水肿轻,平均CCT厚,术后30d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30d平均眼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A组较B组高,丢失率低。结论:由于缩短了术中UST和减少了CDE,扭动模式超声乳化减轻了对眼角膜内皮细胞损伤,使得患者术后恢复周期缩短,但并未根本解决超声乳化对眼角膜造成损伤。

  • 标签: 扭动模式超声乳化 眼角膜 内皮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自拟补肾通络明目汤青光眼术后视神经功能影响。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8年1月我院接诊12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利用随机号码表抽取样本,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1%卡替洛尔滴眼液控制眼压。观察组:1%卡替洛尔滴眼液控制眼压配合自拟补肾通络明目汤治疗。观察视力、眼压、视野、RNFL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视力和眼压对比,P〉0.05;观察组治疗后MD、PSD、MS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RNFL颞侧、上方、下方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自拟补肾通络明目汤青光眼术后视神经功能有积极影响,患者视力和眼压无明显影响,能够降低MD、PSD、MS水平,提高RNFL颞侧、上方、下方水平。

  • 标签: 自拟补肾通络明目汤 青光眼 手术治疗 视神经功能 影响
  • 简介:目的:确定黄酮人角膜内皮细胞(humancornealendothelialcells,HCEC)影响及其因氧化损伤所致细胞凋亡抗氧化保护作用。方法:利用体外培养HCEC,通过添加不同浓度黄酮继续培养,或经不同浓度黄酮预处理后再添加过氧化氢(H2O2)继续培养,采用光镜形态观察、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双染色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技术手段,研究黄酮HCEC影响及其抗氧化作用。结果:黄酮浓度高于85μmol/L时可诱导HCEC发生细胞凋亡,而低于70μmol/L时HCEC没有影响;55和70μmol/L黄酮预处理600μmol/LH2O2所引起HCEC细胞凋亡具有显著抑制作用(60%→22%,8%;P〈0.01),而85和100μmol/L黄酮预处理H2O2所引起HCEC细胞凋亡没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55~70μmol/L黄酮HCEC具有显著抗氧化保护作用,而浓度高于85μmol/L黄酮反而能诱发HCEC发生细胞凋亡。

  • 标签: 人角膜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 过氧化氢 黄酮 抗氧化活性
  • 简介: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人工晶状体眼波前像差,讨论不同设计的人工晶状体术后人工晶状体眼波前像差影响。方法:选择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2例(69眼),年龄41~84(平均63.4±4.0)岁。其中男24例(28眼),女38例(41眼),右眼38例,左眼31例。随机平均分为3组,使年龄性别相匹配。其中A组植入三片式人工晶状体(ACRYsof^@MA60BM),B组植入一片式人工晶状体(ACRYsof^@SA60AT),C组植入蓝光滤过型一片式人工晶状体(ACRYsof^@SN60AT)。同一术者,同一超声乳化仪(Alcon^@INFINITIVISIONSYSTEM)和手术显微镜(CarlZeissStativS88),术中均采用角膜曲率最高经线上宽3.2mm长1.75mm角巩膜缘隧道切口。术后1mo使用客观型波前像差仪(NidekOPD-scanARK-10000)进行波前像差检测,得出总体高阶像差均方根(RMSh)。结果:A组三片式(ACRYsof^@MA60BM)RMSh平均达到0.702±0.090μm,B组一片式(ACRYsof^@SA60AT)RMSh平均达到0.529±0.067μm,C组蓝光滤过型一片式(ACRYsof^@SN60AT)RMSh平均达到0.566±0.066μm。三组比较采用单向方差分析,5.0mm瞳孔大小时A组总体像差值最高(P〈0.01),其余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12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晶状体襻设计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人工晶状体眼像差有明显影响,但光学区染色单色像差影响无统计学差异。这一结果进一步完善白内障手术以及人工晶状体材料和设计改善提供了有意义信息。

  • 标签: 波前像差 人工晶状体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葛根素体外培养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舒缩因子影响。方法:取第8代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用于实验。实验组中加入含不同浓度葛根素培养液,对照组加入不含药物、无生长因子及血清培养液。培养48h后用Westernblotting法测各组细胞eNOS及ET-1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葛根素组eNOS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1),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eNOS表达也增加。葛根素组ET-1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0.01),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ET-1表达下降。结论:葛根素通过上调eNOS表达,下调ET-1表达,调节血管一氧化氮内皮素(NO/ET)比值,从而发挥松弛视网膜血管平滑肌作用。

  • 标签: 葛根素 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舒缩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连续锁边缝合两种不同结膜瓣泪膜稳定性影响。方法双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26例,双眼均行小梁切除术,左眼组:以穹窿部为基底结膜瓣组26例26眼;右眼组:以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组26例26眼,两组中结膜瓣均采用连续缝合密闭切口,并检测术前1d、术后1d、7d、14d、30d、60d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Itest,SIT)、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fluorescenceintegral,FI)。结果两组间BUT、SchirmerI试验于术后1d、7d、14d、30d及60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连续锁边缝合以穹窿为基底结膜瓣小梁切除术显著降低了泪膜稳定性,为提高患者舒适度我们主张以角膜缘为基底作为手术切口。

  • 标签: 小梁切除术 连续锁边缝合 结膜瓣 泪膜
  • 简介:目的分析超声乳化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视力恢复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月收治57例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超声乳化手术组(n=34)和小梁切除组(n=23),超声乳化手术组给予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组给予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7d中央前房深度、眼压、视力、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7d超声乳化手术组中央前房深度高于小梁切除组,降眼压效果低于小梁切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超声乳化手术组视力高于小梁切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乳化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2%(3/34),小梁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1/23),通过χ^2检验可知,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5,P〉0.05)。结论超声乳化可显著改善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中央前房深度,提高患者视力,具有较高实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 白内障 视力
  • 简介:目的探讨边缘系统兴奋耳鸣状态下听觉传导主要核团下丘外核(extemalnucleusofinferiorcolliculus,ICx)放电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外记录方法,观察急性水杨酸(sodiumsalicylate,SA)耳鸣模型大鼠杏仁外侧核(lateralamygdaloidnucleus,LA)自发放电及电刺激LA后ICx自发放电活动和放电间隔直方图。结果1.SA模型大鼠LA神经元平均自发放电率较正常对照组增加(5.42±0.68Hzvs3.36±0.24Hz,P〈0.01)。2.电刺激LA2h后,正常对照组大鼠ICx平均自发放电率较刺激前增加(7.90±0.85Hzvs3.21±0.41Hz,P〈0.01);0~50ms间隔放电脉冲比例由31.9%增加到55.1%。3.急性SA模型大鼠在电刺激LA前,ICx平均自发放电率(7.63±0.70Hz)已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0—6ms短间隔放电比例明显增加;刺激LA后2h内,ICx神经元平均自发放电率降低(5.66±1.05Hz)与电刺激前比有差异(P〈0.05),但较正常组刺激前,自发放电活动仍明显增加;0~20msICx自发放电脉冲数比例明显下降(28.4%vs14.5%)。结论大剂量SA可引起LA和ICx神经元放电增加;SA引起LA神经元兴奋可引起ICx兴奋程度改变,耳鸣是否伴随情绪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耳鸣 自发放电 水杨酸 杏仁核 下丘 边缘系统
  • 简介:目的:观察角膜缘干细胞培养液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影响。方法:分别培养角膜缘干细胞及球结膜上皮细胞,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AE-5蛋白鉴别角膜缘干细胞。搜集两组培养细胞上清液加入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中,并设立对照组。培养24h后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角膜缘干细胞AE-5染色呈阴性,而球结膜上皮细胞为阳性。加入角膜缘干细球结膜上皮细胞和对照组培养液血管内皮细胞MTT值分别为2.097±0.079,1.981±0.034和1.990±0.044。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F=9.169,P=0.000)。加入角膜缘干细胞培养上清液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05和P=0.007)。结论:角膜缘干细胞培养液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这可能是角膜缘干细胞特征。本研究从功能学角度为角膜缘干细胞理论提供更多依据。

  • 标签: 角膜缘干细胞 上清液 血管内皮细胞 MTT
  • 简介:目的:分析丝裂霉素C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眼内压和眼血流影响,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03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观察组在术中行丝裂霉素C抗瘢痕治疗;术后完成6-12mo随访,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眼压控制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并发症类型有所区别,观察组多发生低眼压和畏光症状,对照组多发生瘢痕性阻塞。治疗前,两组患者眼压动力学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mo,观察组收缩期峰速(peaksystolicvelocity,PSV)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diastolicvelocity,EDV)明显低于对照组,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与搏动指数(pulsatilityindex,P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mo,观察组PSV与EDV明显高于对照组,RI与P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丝裂霉素C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术后不良影响时间较短,其长期疗效安全、可靠。

  • 标签: 丝裂霉素C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眼内压 眼血流
  • 简介: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使用是否是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serouschoriorelinopathy,CSCR)发病危险因子。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对连续100例急性CSCR患者就糖皮质激素使用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从同期就诊非CSCR门诊患者中根据年龄和性别选择病例与之匹配,以建立对照组,并进行相同问卷回答。结果:在100例CSCR患者中,10例(10%)有激素使用史,男4例,女6例。而100例对照患者中仅有3例(3%)有激素使用史,男2例,女1例。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我们发现使用糖皮质激素是CSCR发病危险因子。

  • 标签: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糖皮质激素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微信等方式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出院后进行延伸护理服务,以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和改善护患关系影响。方法将160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观察组患者于出院后第一周开始电话回访,以后分别于两周、一月、三月、六月、一年回访。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一年后2组患者遵医行为和再入院人数及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随访期间遵医行为人数及满意度调查,明显好于对照组,再入院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延伸护理服务有利于患者掌握闭角型青光眼相关健康教育知识,增强患者遵医行为,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延缓病情进展、预防并发症、减少再入院次数、减轻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

  • 标签: 延伸护理服务 遵医行为 健康教育指导 青光眼
  • 简介: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坎地沙坦糖尿病(DM)大鼠视网膜组织VEGF和MCP-1表达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STZ)制备DM大鼠动物模型36只,随机分为DM模型组和坎地沙坦治疗组,另取18只正常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均随机分为4,8,12wk3个亚组.视网膜铺片联合PAS染色观察视网膜微血管形态学变化,应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坎地沙坦大鼠视网膜组织VEGF和MCP-1表达影响.结果:正常对照组视网膜血管网结构清晰,走行规则;DM模型组血管迂曲阻塞,走行不规则;治疗组见血管网迂曲情况较模型组明显改善,走行较规则.在对照组和模型4wk组中大鼠视网膜组织无VEGF和MCP-1阳性表达或只呈弱阳性表达;模型8wk和12wk组两者阳性表达明显增强,且随着病程延长呈递增趋势.治疗组两者表达则均较同时期模型组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坎地沙坦可降低DM大鼠视网膜VEGF和MCP-1表达.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坎地沙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中超声波兔视网膜近期影响.方法选取普通家兔30只(60眼),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10只兔(10眼),且使每只兔保持1眼属实验组,另1眼属对照组.实验组行超声乳化术,对照组行晶状体囊外摘除术,各组分别在术毕、术后6,24h剥离视网膜.测定视网膜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SH-Px)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活性、脂质过氧化物(lipidperoxide,LPO)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GSH-Px活性在各时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SOD活性低于对照组,术毕2组间差别有显著性(P<0.05),术后6,24h差别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LPO含量在各时点均高于对照组(P<0.01).超声波单一因素GSH-Px活性影响在3个不同时点差别无统计学意义(F=2.33,P=0.1170);SOD活性影响在不同时点不全相等(F=3.92,P=0.0321);LPO含量影响在不同时点不全相等(F=9.10,P=0.001).结论从脂质过氧化角度,超声乳化术中超声波兔视网膜可造成一定程度损伤,在术后24h没有完全恢复.

  • 标签: 超声乳化术 超声波 视网膜 脂质过氧化 手术
  • 简介:目的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经曲安奈德治疗后,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峰值(PeakSystolicVelocity;PSV)变化,探讨曲安奈德其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13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3只眼)经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对比研究眼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峰值(PSV)变化。所有患者都随访3个月,分别于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测量眼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峰值。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了治疗并随访3个月,视网膜中央动脉(CRA)收缩期血流速峰值(PSV)在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无明显差别(P〉0.05)。在治疗前与治疗后1月,3月两时间点上测量,眼动脉(OA)及视网膜中央动脉(CRA)收缩期血流速峰值(PSV)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曲安奈德(TA)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下调炎症因子,抑制新生血管形成,改善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血管张力,从而改善动脉血流速峰值,减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 标签: 曲安奈德(TA)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眼动脉(OA) 视网膜中央动脉(CRA) 收缩期血流速峰值(PS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