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乳腺癌的发生与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肿瘤是一种基因性疾病。细胞癌变是一个以多种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为基础的过程。目前学者们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癌基因癌基因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并试图为肿瘤早期发现和诊断,监测肿瘤复发和转移,判断肿瘤的疗效和预后提供指标。

  • 标签: 基因研究进展 乳腺癌 分子生物学研究 分子生物学技术 肿瘤发生 癌癌
  • 简介:癌症的发展是一个复杂和多步骤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系列进行性改变导致体细胞的失控性增殖。癌细胞的特征是能够无约束地生长,能够侵袭到周围正常的组织,并能够转移到远处的器官。大多数肿瘤,包括神经系统的肿瘤,都是原发的。改变后细胞的遗传学破坏可能是由于遗传中的倾向性,细胞周期中DNA重排,病毒感染和整合;也可能是暴露在突变因子情况下,诸如离子辐射一类,这些因素可以使癌细胞的生长优于它的正常部分。通常广谱的肿瘤遗传学改变包括两类基因的改变:第一,癌基因的优势,它的出现导致细胞的改变;第二,隐性抗癌基因的缺乏,它的缺乏引起细胞的改变。后者通常又称为肿瘤抑制基因,生长抑制基因或隐性抗癌基因。可以相信正常细胞的增殖是在这些促进生长的原癌基因和抑制生长的抗癌基因的内在控制下进行的突变、重排、缺失或扩增而潜在地激活原癌基因导致肿瘤的形成。同样的事件可以发生在抗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干扰它们在细胞中作为细胞增殖的负性调控作用。本文主要介绍在GenBank中登录的与人脑肿瘤相关的抑癌基因的情况。

  • 标签: 脑肿瘤 抑癌基因 基因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CASC11和原癌基因c-myc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8年7月河北省唐山市协和医院收治的9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体外培养正常结肠上皮细胞株CCD841及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SW620、HCT116、HT29、DLD-1。以癌组织中CASC11或c-myc mRNA相对表达量的均值为界,将患者分为CASC11或c-myc高表达者和低表达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CASC11、c-myc mRNA及c-myc蛋白表达水平。以CASC11、c-myc mRNA及c-myc蛋白表达水平最高的细胞株进行后续细胞实验。分析CASC11、c-myc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患者癌组织中CASC11和c-myc mRNA水平的关系。采用JASPAR软件分析CASC11与c-myc基因是否有结合位点;构建野生型、突变型CASC11重组质粒,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c-myc与CASC11间的关系。向CASC11、c-myc表达水平最高的细胞株转染载有c-myc干扰序列质粒(Sh-c-myc组)或载有其阴性对照序列质粒(Sh-NC组),另设常规培养的空白对照组(NC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采用Tanswell实验检测各细胞侵袭、迁移能力,采用q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中CASC11、c-myc mRNA及c-myc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癌组织中CASC11、c-myc mRNA及c-myc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CD841细胞比较,各结直肠癌细胞株CASC11、c-myc mRNA及c-myc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SW480细胞株CASC11、c-myc mRNA及c-myc蛋白表达水平最高,选取其进行后续细胞实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癌组织中CASC11 mRNA和c-myc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94,P<0.05)。淋巴结转移者癌组织中CASC11、c-myc mRNA高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73.7%(28/38)比26.9%(14/52)、84.2%(32/38)比23.1%(12/52)],TNM分期Ⅲ~Ⅳ期患者癌组织CASC11、c-myc mRNA高表达率高于Ⅰ~Ⅱ期者[76.0%(38/50)比10.0%(4/40)、72.0%(36/50)比20.0%(8/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JASPAR在线软件分析显示,CASC11启动子区与c-myc基因存在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与共转染Sh-NC和载有野生型CASC11质粒的SW480细胞比较,共转染Sh-c-myc和载有野生型CASC11质粒的SW480细胞启动子相对活性低(P<0.05)。与NC组、Sh-NC组比较,Sh-c-myc组SW480细胞CASC11 mRNA表达水平及侵袭、迁移细胞数低,细胞增殖抑制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ASC11、c-myc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细胞株中均高表达,CASC11启动子区存在与c-myc基因结合位点。二者表达具有相关性,下调c-myc可能通过抑制CASC11表达而抑制结直肠癌细胞侵袭和迁移。

  • 标签: 结直肠癌 长链非编码RNA 复发转移 癌症易感候选基因11 原癌基因c-myc
  • 简介:石棉相关肿瘤中研究的抑癌基因有p53、Rb、p16、NF2、WT-1等,要在100多个癌基因或抑癌基因中找出那些在石棉致癌中发挥作用的基因,石棉所致间皮瘤中发生p53基因突变

  • 标签: 癌基因研究进展 石棉致癌 致癌癌基因
  • 简介:2.3 PTEN、COX2与大肠癌转移的关系 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中PTEN阳性表达率为86.7%(39/45),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在大肠癌中PTEN的表达与COX2的表达呈负相关,应用SP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例正常大肠黏膜、80例大肠癌组织中PTEN和COX2的表达

  • 标签: 基因环 抑癌 环氧化酶
  • 简介:基因治疗的定义是:将正常有功能的基因置换或增补肿瘤细胞缺陷的基因,或是将治疗基因导入肿瘤细胞或免疫细胞,从而达到使肿瘤缩小或消除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现:(1)诱导恶性细胞直接死亡;(2)调节机体针对肿瘤的免疫反应;(3)通过修正异常基因来逆转恶性过程.基因治疗也有可能提高肿瘤对放疗、化疗等传统治疗方法的反应,而且可以通过向正常组织导入能抵抗放化疗所产生的毒性反应的基因,从而保护这些组织.主要的基因治疗方法有基因置换、反义基因治疗、"自杀"基因治疗和细胞因子基因治疗.

  • 标签: 胃癌 基因治疗 现状 进展 病毒载体 非病毒载体
  • 简介:p53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它的突变与50%的人类肿瘤发生有关.p73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功能及调节上均与p53蛋白相似,且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对此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并对p73能否作为候选抑癌基因进行了讨论.

  • 标签: P73 P53 肿瘤 抑癌基因 比较
  • 简介:大肠癌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迄今,大肠癌的确切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大肠癌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已逐渐被人们所了解。目前,普遍认为大肠癌发病是一个涉及多基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多个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的致癌模式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一系列肿瘤抑制基因通过突变和染色体缺失而失活,CpG岛甲基化畸变近来被认为是肿瘤中抑癌基因改变的途径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大肠癌相关抑癌基因因CpG岛异常甲基化而失活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且是肿瘤发生的早期事件,其检测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评价肿瘤的发展及预后,对指导临床工作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抑癌基因甲基化与大肠癌的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抑癌基因 大肠癌 发病机制 分子生物学 甲基化 肿瘤分期
  • 简介:摘要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ncer,ATC)是恶性程度最高的甲状腺癌,发病率低却死亡率高。ATC具有侵袭性强、进展迅速、预后差的特点,目前的治疗方案疗效均较差,因此迫切需要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以更新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生存率。既往研究发现多数ATC可由分化较好的甲状腺癌发展而来,且BRAF、RAS突变是ATC的关键驱动因素,TP53、PI3K通路、PTEN、TERT、SWI/SNF复合体亚基、NF2等突变也在ATC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单一基因的突变往往不足以驱动ATC的发生,ATC通常是由分化程度较好的甲状腺癌经过多种基因突变的累积后发展而来。因此本文综述了ATC常见联合突变的作用,以加深对ATC发病机制的认识,并为寻找有效的治疗靶点提供依据。

  • 标签: 甲状腺未分化癌 基因 机制
  • 简介:基因治疗作为新兴的治疗乳腺癌的方式,与传统的治疗方式联合可以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基因治疗的方式主要有癌基因治疗、抑癌基因治疗、抗肿瘤血管形成基因治疗、使用溶瘤病毒治疗、多耐药基因治疗、自杀基因治疗、免疫基因治疗、凋亡基因治疗。相信随着针对乳腺癌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相关基因的进一步发现,基因治疗在未来将会成为乳腺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

  • 标签: 乳腺癌 基因治疗 进展
  • 简介:三阴性乳腺癌侵袭力极强,是乳腺癌中最致命的类型之一。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了诱发三阴性乳腺癌的基因,有望提供新的治疗手段。英国剑桥桑格研究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对3000名女性的研究,发现了一个名为BCL11A的基因,在三阴性乳腺癌的发展中特别活跃。携带此基因的妇女会得更恶性的乳腺癌。

  • 标签: 乳腺癌基因 英国 诱发 三阴性乳腺癌 研究人员 侵袭力
  • 简介: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学科的发展,人们认识到癌症是一种基因疾病,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包括癌基因的异常激活和肿瘤抑制基因失活。新近分离鉴定的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卵巢癌基因1(OVCA1)在多种肿瘤中存在高频率的缺失和突变,对多种癌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作用于肿瘤发生的早期阶段,在哺乳动物中高度保守,提示在细胞中具有重要作用;OVCA1可能具有调控细胞周期、翻译、DNA损伤及胚胎发育等生物功能,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体外研究显示,OVCA1的缺失表达导致肿瘤发生可能与周期蛋白D1上调表达、P16下调表达相关,与p53基因突变可能存在相互作用;OVCA1的缺失表达与卵巢癌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与宫颈癌及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关系尚在研究中。我们简要综述了OVCA1基因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为卵巢癌等恶性肿瘤进行基因水平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卵巢癌基因1 抑癌基因 肿瘤
  • 简介:摘要:生物是初中阶段教育教学的组成部分,通过初中生物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到生命的由来以及发展的历程,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实际有效的联系在一起,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在文章的介绍中以初中《生物学》下册第二章第三节《基因显性和隐性》为例进行教学设计,旨在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为学生在生物学习中提供有效的方法,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 标签: 初中生物 教学设计 重难点突破
  • 简介:腺样囊性癌是头颈部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特点为嗜神经性及远处转移,手术和放化疗效果及预后较差,为了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治疗方法,而p53基因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近年来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因此可作腺样囊性癌治疗的重要途径来探讨。

  • 标签: 腺样囊性癌 上皮间充质转变 P53 BECLIN1 WIP1 P-GP
  • 简介:胃癌是世界范围内高发的恶性肿瘤.正常胃黏膜在外源及内源性致病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恶变,而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对人类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tyrosinekinase,PTK)是一类备受关注的效应蛋白,研究发现PTK参与了人类多种肿瘤的发生及发展过程,部分能作为肿瘤预后评估指标。c-Met癌基因编码的蛋白产物属于受体型蛋白酪氨酸激酶家族,我们尝试回顾其在人类胃腺癌中相关研究,分析Met蛋白酪氨酸激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对临床治疗的意义。

  • 标签: c-Met癌基因 胃癌发生 蛋白酪氨酸激酶 恶性肿瘤 致病因素 世界范围
  • 简介:大量的研究表明,癌基因失控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p53基因、CerbB2基因、p16基因、MDM-2基因、nm23基因、myc基因、Bcl-2基因、Rb基因等在食管癌研究中的应用。

  • 标签: 癌基因 食管癌 预后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制定肺癌基因检测血样采集标准,探讨其对胸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20例胸外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肺癌基因检测的相应护理,比较两组培训前后病人满意度、护士肺癌基因检测知识知晓情况及采血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和护士对肺癌基因检测知识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采血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胸外科护士肺癌基因检测培训,制定基因检测血样采集规范,提高护士肺癌基因检测知识的知晓情况,更好地回答患者疑问,从而提高其满意度,减少采血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胸外科护理 肺癌基因检测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B-Raf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激酶(BRAF)V600E、E-钙黏素(E-cadher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及襄阳市中心医院诊疗的128例高分化PT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BRAFV600E、E-cadherin表达;分析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中BRAFV600E、E-cadherin表达的差异;比较BRAFV600E、E-cadherin表达与5年无病生存率;分析PTC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影响因素。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组间生存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5年无病生存率影响因素。结果PTC患者肿瘤组织中BRAFV600E表达阳性显著高于癌旁组织(85.9%比27.3%),E-cadherin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32.8%比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099、99.673,P<0.05)。有远处转移、Ⅲ+Ⅳ期及有淋巴结转移PTC患者BRAFV600E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远处转移、Ⅰ+Ⅱ期及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分别90.0%比61.1%、92.6%比64.7%、90.8%比70.1%),而E-cadherin阳性率显著低于无远处转移、Ⅰ+Ⅱ期及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分别11.1%比36.3%、12.1%比40.2%、13.3%比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88、27.248、19.631、22.987、17.156、18.239,P<0.05)。PTC患者BRAFV600E阳性表达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显著低于BRAFV600E阴性表达患者(67.1%比95.2%),E-cadherin阳性表达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显著高于E-cadherin阴性表达患者(86.2%比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5.133、7.523,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表明远处转移、TNM分期、淋巴结转移、BRAFV600E、E-cadherin为PTC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影响因素[风险比(HR)=1.399、1.287、1.123、1.281、0.824,P<0.05]。结论BRAFV600E在PTC中高表达而E-cadherin低表达,可作为病情及预后评估的标志物。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E-钙黏素
  • 简介:表明RTPCR检测循环中前列腺细胞PSMmRNA表达比PSAmRNA更敏感,并用RT-PCR技术检测前列腺癌患者血中的hk2mRNA,用PTPCR技术检测外周血循环中前列腺细胞的PSMmRNA

  • 标签: 前列腺癌基因诊断 基因诊断最新进展
  • 简介:DNA甲基化是抑癌基因失活的第三种机制,在肿瘤形成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一些抑癌基因甲基化与CIN的相关性。提出这些抑癌基因甲基化在CIN诊断、治疗以及预测病情发展方向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 标签: CIN 甲基化 RARβ ESR1 CDH1 NKX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