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肝功能各项指标及血胆固醇结果对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在20年1月至21年5月期间收治的20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以及在同期内的200例健康体检者,其中将20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20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设为实验组,两组均进行肝功能及血胆固醇的生化检验,统计检验结果,对比分析两组肝功能各项指标及血胆固醇。结果:实验组的总胆汁酸(48.63±5.57)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5.94±1.43)μmol/L(P

  • 标签: 肝炎肝硬化 肝功能生化检验 血胆固醇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直接法测得的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餐后水平低于空腹水平的原因。方法选择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5月的85名受试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取受试者空腹和进食后2、4 h的血清样本,分别用直接法和磁共振波谱技术(NMRS)检测样本的血脂水平,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前蛋白转化枯草溶菌素9(PCSK9)的水平。用Friedman双向秩方差分析和韦氏配对符号秩次检验比较不同时间点血脂组分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PCSK9水平与脂蛋白颗粒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经直接法检测,与空腹状态比较,进食后2、4 h的LDL-C均有下降[分别为2.58(2.09,3.12)、2.47(1.92,3.02)、2.37(1.82,2.80)mmol/L,P<0.001]。经NMRS检测,空腹和餐后2、4 h低密度脂蛋白(LDL)颗粒浓度分别为1 086(830,1 239)、1 083(848,1 213)、1 061(814,1 213)nmol/L(P=0.417);LDL颗粒中胆固醇浓度分别为2.13(1.56,2.54)、2.16(1.68,2.50)、2.06(1.58,2.50)mmol/L(P=0.047),但餐后2、4 h与空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大颗粒的LDL浓度[空腹、餐后2、4 h分别为185.2(150.6,221.6)、173.0(144.8,220.3)、178.1(144.0,233.6)nmol/L,P=0.001],以及餐后2、4 h大颗粒的LDL中的胆固醇浓度均较空腹时下降[空腹、餐后2、4 h分别为0.49(0.39,0.57)、0.47(0.38,0.57)、0.46(0.37,0.58)mmol/L,P<0.001]。同时,进食后PCSK9水平也明显下降[分别为299(233,397)、257(208,342)、251(215,340)ng/ml,P<0.001],餐后4 h血清PCSK9的下降比例与NMRS所检测的餐后残粒胆固醇增长比例呈正相关(r=0.232,P=0.035)。结论磁共振波谱技术与直接法测得餐后LDL-C水平不一致。直接法测得的餐后LDL-C的下降并非LDL颗粒的清除,而是由于胆固醇在各LDL亚组分中的重新分布。

  • 标签: 胆固醇,LDL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 磁共振波谱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血清胆红素联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验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20年全年来我院就诊的7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血清胆红素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验,通过对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估血清胆红素联合LDL-C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上的效果。结果 7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有42例为阳性,34例为阴性。通过血清胆红素联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验,发现灵敏度和精准度均高于单一检测结果,且P<0.05,符合统计学原理。结论 血清胆红素联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验在早期冠心病诊断上具有潜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清胆红素 LDL-C 联合检验 冠心病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滦研究人群恶性肿瘤确诊前后总胆固醇差值对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06年6月至2015年12月健康体检期间发现恶性肿瘤,且确诊恶性肿瘤前后总胆固醇资料完整的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和退休职工作为观察对象。通过医疗保险系统、开滦总医院病案管理信息系统检索受试者恶性肿瘤首次确诊时间,采用SAS 9.4软件提取受试者肿瘤确诊前后2年内体检资料。根据恶性肿瘤确诊前后总胆固醇差值四分位数分组:第1分位组为总胆固醇差值<-0.93 mmol/L(823例);第2分位组为总胆固醇差值≥-0.93 mmol/L且<-0.21 mmol/L(811例);第3分位组为总胆固醇差值≥-0.21 mmol/L且<0.49 mmol/L(832例);第4分位组为总胆固醇差值≥0.49 mmol/L(833例)。采用发病密度计算第1、2、3、4分位组的死亡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各组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46年,共发生1 564例全因死亡事件。第1、2、3、4分位组死亡例数分别为481、440、333、310例,死亡率分别为230.10/千人年、163.90/千人年、115.34/千人年和83.44/千人年(χ2=604.62,P<0.001)。校正混杂因素后,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与第1分位组相比,第2、3、4分位组发生全因死亡的HR(95% CI)分别为0.86(0.76~0.98)、0.62(0.54~0.72)、0.58(0.50~0.67)(均P趋势<0.001)。不同部位肿瘤患者中,校正混杂因素后,与第1分位组比较,第4分位组肿瘤部位除甲状腺、乳腺、前列腺和睾丸、泌尿系统外,均P趋势<0.05。结论开滦研究人群中,恶性肿瘤确诊后总胆固醇水平较确诊前下降幅度小及升高是全因死亡的保护因素。

  • 标签: 肿瘤 总胆固醇 全因死亡 开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CVD)和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参加2006年度开滦集团健康体检且年龄≥65岁的老年人作为观察对象。根据HDL-C水平,将观察对象分为4组:低水平组(HDL-C<1.30 mmol/L),中水平组(1.30 mmol/L≤HDL-C≤1.54 mmol/L),中高水平组(1.55 mmol/L≤HDL-C≤1.80 mmol/L),高水平组(HDL-C≥1.81 mmol/L)。收集并比较各组的年龄、性别、血脂水平等基线资料,随访至2019年12月31日,记录终点事件CVD、全因死亡。校正混杂因素后,以中高水平组为对照组,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HDL-C对CVD及全因死亡事件的影响;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模型评估HDL-C水平与CVD及全因死亡之间的线性或非线性关系;进行死亡竞争风险分析,分别去除随访1年内发生CVD或全因死亡事件的观察对象、去除女性观察对象后,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观察对象14 355例,年龄(71.5±5.5)岁,男性12 607例(87.8%),随访时间(10.9±3.3年)。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与中高水平组相比,低水平组发生CVD事件HR值(95%CI)为1.21(1.06~1.38)(P<0.05),全因死亡HR值(95%CI)为1.02(0.95~1.11)(P>0.05);高水平组发生CVD事件HR值(95%CI)为1.17(1.03~1.33)(P<0.05),全因死亡HR值(95%CI)为1.07(1.00~1.16),全因死亡风险有增高的趋势(0.05<P<0.1)。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模型显示HDL-C与CVD为非线性相关(非线性关联P<0.1),呈U形曲线趋势,与全因死亡为线性相关(非线性关联P>0.1)。结论在老年人群中,HDL-C水平为1.55~1.80 mmol/L时CVD的风险最低,HDL-C过高或过低均是CVD的危险因素,HDL-C过高时全因死亡风险有增高的趋势,未见HDL-C过低致全因死亡的风险增加。

  • 标签: 老年人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心血管疾病 全因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变化及其对该类患者继发急性肾损伤(AKI)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2019年6月—2021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23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脓毒症患者,其中男126例、女106例,年龄24~71岁。依据是否继发AKI,将患者分为非AKI组(158例)和AKI组(74例)。对比2组患者入院时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体温、心率、原发感染部位、合并基础疾病情况、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 Ⅱ)评分及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SOFA)评分,确诊脓毒症时检测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肌酐、胱抑素C及HDL-C水平,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对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232例脓毒症患者继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以独立危险因素为基础构建联合预测模型。绘制独立危险因素与联合预测模型预测232例脓毒症患者继发AKI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最佳阈值与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采用Delong检验对前述AUC的质量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对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BMI、体温、心率、原发感染部位、合并基础疾病以及CRP水平均相近(P>0.05);AKI组患者降钙素原、肌酐、胱抑素C、APACHE Ⅱ评分及SOFA评分均明显高于非AKI组(t值分别为-3.21、-16.14、-12.75、-11.13、-12.88,P<0.01),HDL-C水平显著低于非AKI组(t=6.33,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肌酐、胱抑素C、HDL-C是232例脓毒症患者继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2.45、1.68、2.12,95%置信区间分别为1.38~15.35、1.06~3.86、0.86~2.56,P<0.01)。肌酐、胱抑素C、HDL-C、联合预测模型预测232例脓毒症患者继发AKI的ROC的AUC分别为0.69、0.79、0.89、0.93(95%置信区间分别为0.61~0.76、0.72~0.85、0.84~0.92、0.89~0.96,P值均<0.01),最佳阈值分别为389.53 μmol/L、1.56 mg/L、0.63 mmol/L、0.48,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分别为76.6%、81.4%、89.7%、95.5%,最佳阈值下的特异度分别为78.6%、86.7%、88.6%、96.6%。胱抑素C的AUC质量明显优于肌酐(z=2.34,P<0.05),HDL-C的AUC质量及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均明显优于胱抑素C(z=3.33,χ2值分别为6.43、7.87,P<0.01)与肌酐(z=5.34,χ2值分别为6.32、6.41,P<0.01),联合预测模型的AUC质量及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均明显优于肌酐、胱抑素C、HDL-C(z值分别6.18、4.50、2.06,χ2值分别5.31、7.23、3.99,6.56、7.34、4.00,P<0.05或P<0.01)。结论脓毒症继发AKI患者HDL-C水平较未继发AKI患者明显降低,该指标是脓毒症患者继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其诊断价值优于肌酐和胱抑素C,前述3个指标联合对脓毒症患者继发AKI的预测价值更高。

  • 标签: 脓毒症 预后 急性肾损伤 预测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肌酐 胱抑素C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滋阴降浊方对部队官兵特定证型高尿酸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本病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滋阴降浊方联合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血尿酸(UA)、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阴降浊方对部队官兵特定证型高尿酸合并高胆固醇血症具有确切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滋阴降浊方 部队官兵 高尿酸 高胆固醇血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对胆囊较大胆固醇性息肉及腺瘤性息肉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3月的患者78例,胆固醇性息肉患者59例,腺瘤性息肉19例,对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然后对比病理检查结果。结果:胆固醇性息肉及腺瘤性息肉超声及造影检查存在明显的差别。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对胆固醇性息肉及腺瘤性息肉鉴别有较高的价值,能够起到一定的区分作用,临床可以推广。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胆固醇息肉 腺瘤性息肉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胆固醇与三酰甘油对血浆中凝血因子Ⅶ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研究对象为我院在此时间段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6例,将患者按照血清胆固醇(TC)与三酰甘油(TG)两项指标水平分为两组,即指标水平正常的43例患者为参照组,另外指标水平升高的43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血浆中凝血因子Ⅶ水平。结果:参照组TC、TG水平在正常范围,故血浆中凝血因子Ⅶ水平无变化;观察组TC、TG水平分别升高66%与108%时,血浆中FⅦa值升高16%、FⅦ:C值升高14%、FⅦ:Ag值升高5%。结论:血清胆固醇与三酰甘油两项指标水平升高可导致凝血因子Ⅶ的增高,因此对血脂异常患者重视降血脂治疗,是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病情进展的重要手段。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血清胆固醇 三酰甘油 凝血因子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NA双链断裂修复基因XRCC5、LIG4的多态性与脑胶质瘤的相关性。方法以126例脑胶质瘤患者以及1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XRCC5基因rs828704、rs9288516位点以及LIG4基因rs3093737、rs3093739、rs10131位点的多态性,分析其与脑胶质瘤易感性的关系。结果XRCC5基因rs828704、rs9288516位点及LIG4基因rs3093737、rs3093739、rs10131位点在两组的分布均满足Hardy-Weinberg平衡(P>0.05)。病例组XRCC5基因rs9288516位点的A等位基因、LIG4基因rs10131位点的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XRCC5基因rs9288516位点、LIG4基因rs10131位点在显性模型及加性模型下与胶质瘤易感性具有相关性(P<0.05); LIG4基因rs3093739位点在显性模型下与胶质瘤的易感性相关(P<0.05)。结论XRCC5基因rs9288516位点、LIG4基因rs10131位点与胶质瘤的易感性存在相关性。

  • 标签: DNA双链断裂修复基因 XRCC5基因 LIG4基因 脑胶质瘤 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7β-羟类固醇脱氢10(17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type 10,HSD17B10)缺乏症的临床及基因特点。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诊治的1例病情进展迅速的HSD17B10缺乏症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以“17β-羟类固醇脱氢”、“17β-HSD”、“17β-羟类固醇脱氢10”、“HSD17B10”、“2-甲基-3-羟基丁酰辅酶A脱氢”、“2-甲基-3-羟基丁酰辅酶A脱氢缺乏症”、“MHBD”、“MHBDD”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检索国内文献,以“17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type 10 disease”、“HSD10”、“HSD17B10”和“2-methyl-3-hydroxybutyryl-CoA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2M3HBDD”、“MHBD”、“MHBDD”为关键词在PubMed、Embase检索相关文献。复习已报道的HSD17B10缺乏症患者资料,总结HSD17B10缺乏症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情况。结果患儿男,以生后反应差为首发临床症状,伴有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心肌损伤、高氨血症,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基因检测提示HSD17B10外显子6发生c.740A>G(p.N247S)突变。文献检索共收集38篇文献40例患儿资料,包括本例在内共41例,均存在HSD17B10基因突变,共报道16种基因突变类型。男性38例(92.7%),明显多于女性,且病情多较女性严重;表现为神经系统异常37例(90.2%),伴有代谢性酸中毒13例(31.7%)、低血糖8例(19.5%)、视网膜病变7例(17.1%)、心肌病6例(14.6%)、眼球震颤4例(9.8%)。新生儿期发病者常表现为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发病年龄越小,病死率越高,预后越差,通过HSD17B10基因突变分析可确诊。结论HSD17B10缺乏症基因突变类型较多,男性患儿病情相对严重,预后差,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若有该疾病家族史,需早期行产前咨询、产前诊断。

  • 标签: 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10缺乏症 婴儿,新生 遗传代谢性疾病 线粒体病
  • 简介:摘要近年来,育龄期女性他汀类药物使用率增加,其相关妊娠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2021年7月,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撤销了“妊娠期不要使用降胆固醇的他汀类药物的最强烈警告”,建议由医疗专业人员和患者共同评估他汀类药物使用的获益和风险,并进行个体化治疗,这对心血管医生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简介近年来妊娠期他汀类药物使用的临床研究进展以及FDA的相关推荐意见,为妊娠期女性他汀类药物的治疗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他汀 妊娠 胆固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miR-375-3p调控结直肠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在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及HT29中过表达miR-375-3p,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利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利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过表达miR-375-3p后,检测γ-H2AX foci形成点数量、同源重组(HR)及非同源性末端连接(NHEJ)修复效率,分析miR-375-3p表达对DNA双链断裂(DSBs)以及其修复效率的影响;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miR-375-3p在HR修复通路中的下游靶基因,利用双荧光素报告基因法进一步验证miR-375-3p表达对靶基因重组蛋白A (RAD51)表达调控作用。最后,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经60Co γ射线2、6 Gy照射后HCT116细胞miR-375-3p的表达量;抑制miR-375-3p表达,经0、1、2、4、6 Gy不同剂量照射后,分析miR-375-3p表达变化对结直肠癌细胞HCT116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过表达miR-375-3p显著抑制了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及HT29的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诱发其细胞凋亡、G1期周期阻滞和DSBs损伤,下调了Rad51表达,显著降低了HR修复效率[miR-375-3p(3.55 ± 0.30)%,miR-nc(1.97 ± 0.15)%;t=10.055,P<0.05];双荧光素报告基因实验显示miR-375-3p能够靶向Rad51 3′UTR区域结合(t=5.013,P<0.05);电离辐射能诱导miR-375-3p表达,抑制其表达显著降低了结直肠癌细胞放射敏感性(t=6.460、5.619、10.150,P<0.05)。结论miR-375-3p能够靶向抑制Rad51表达,下调DSBs的HR修复效率,增强结直肠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 标签: 结直肠癌 miR-375-3p 同源重组修复 RAD51 放射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与免疫法检测多种类固醇激素的一致性。寻找多种类固醇激素在21-羟化缺乏症(21-OHD)中的诊断价值、筛选随访指标。方法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武汉儿童医院收集实验组为109例接受规范治疗的经典型21-OHD患者,对照组为94名正常儿童。同时用免疫法和LC-MS/MS法检测17-羟孕酮(17-OHP)、雄烯二酮(Δ4-A)、睾酮和皮质醇。采用LC-MS/MS法检测另外16种肾上腺类固醇激素。实验组分为过度治疗组(17-OHP<4 ng/ml)、控制良好组(4 ng/ml≤17-OHP<12 ng/ml)和控制欠佳组(17-OHP≥12 ng/ml)。分析免疫法与LC-MS/MS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比较21-OHD患者与对照组LC-MS/MS血清多种类固醇浓度差异,发掘多种类固醇激素检测的诊断价值,比较不同疗效21-OHD患者20种类固醇浓度差异,筛选更有价值的随访指标。结果(1)LC-MS/MS与免疫法同时检测的4项指标中,T、17-OHP的一致性高。免疫法测定的皮质醇和Δ4-A浓度高于LC-MS/MS。(2)LC-MS/MS检测的肾上腺分泌的20种类固醇激素中21-OHD患者较对照组有6种激素明显偏高,6种激素明显偏低,8种没有统计学差异。(3)抑制过度组17-OHP降低、11-脱氧皮质醇升高;控制欠佳组17-OHP、孕烯醇酮、孕酮、17-羟孕烯醇酮、21-脱氧皮质醇、Δ4-A、雌酮升高。结论LC-MS/MS可一次性检测多种类固醇激素,评价维度更多面。随访中20种激素中仅8种与患者控制状态密切相关,可减少不必要的消耗。

  • 标签: 21-羟化酶缺乏症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类固醇激素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年后诊断的17α-羟化缺陷症患者临床特征,提高对17α-羟化缺陷症的认识和合理诊治。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至2020年在我院诊治的5例17α-羟化缺陷症患者临床特征及生化结果。结果5例17α-羟化缺陷症患者的社会性别均为女性,首次就诊我科并诊断时均已成年。所有5例患者均有高血压,低钾血症,双肾上腺增生或腺瘤,合并骨质疏松。均有典型的类固醇合成相关激素谱的变化。结论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类固醇激素可以为17α-羟化缺陷症的早期诊断,缺乏种类、程度的评估以及治疗提供重要帮助。对此类患者,需选用合理的抗骨质疏松药物。

  • 标签: 17α-羟化酶缺陷症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骨质疏松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UHR)与内脏脂肪面积(VF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7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就诊的909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测定身体测量指标[身高、体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颈围、腰围、臀围、VFA及皮下脂肪面积(SFA)],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值(WHR)及内脏脂肪/皮下脂肪面积比值(V/S)。测定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血糖(2hPG)、餐后2 h胰岛素(2hINS)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生化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尿酸(UA)、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及甲状腺激素水平[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高敏促甲状腺激素(sTSH)],计算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稳态模型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UHR。根据UHR三分位水平,将患者分为Q1组(UHR≤21.10%,303例)、Q2组(21.10%<UHR≤31.06%,303例)和Q3组(UHR>31.06%,303例)。根据VFA值,将患者分为对照组(VFA<100 cm2,597例)和内脏型肥胖(VO)组(VFA≥100 cm2,312例)。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和χ2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UHR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T2DM患者VFA的影响因素。结果与Q1组比较,Q2、Q3两组的男性比例、吸烟及饮酒比例、合并高血脂比例、FINS、HOMA-β、TG、GGT、Scr、BMI、颈围、腰围、臀围、WHR、VFA、SFA及V/S均升高,而SBP、DBP、2hINS、HOMA-IR、ALT、AST、FT3仅在Q3组升高;年龄、TC、LDL-C在Q3组降低(P<0.05)。与Q2组比较,Q3组的男性比例、合并高血脂比例、DBP、HOMA-IR、TG、ALT、GGT、BMI、腰围及VFA升高,而年龄、LDL-C降低(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UHR与VFA及V/S呈正相关(r=0.328、0.205,均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HR与VFA独立相关(β=0.241,95%CI 0.097~0.384,P<0.01)。VO组患者的UHR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T2DM患者中UHR与VFA、V/S存在正相关,该指标对T2DM合并VO的预警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标签: 糖尿病,2型 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内脏脂肪面积 内脏型肥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总胆固醇水平影响。方法:纳入本院接诊冠心病患者79例行对比性治疗研究(接诊时间:2018年1月~2021年12月),将患者随机分组后,对比组(n=40)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实验组(n=39)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总胆固醇及血脂水平影响。结果:治疗前患者总胆固醇、血脂指标及心功能指标数据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TC、TG、LDL及LVEDD、LVESD较低于同期对比组,LVEF、HDL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总胆固醇、血脂水平均有显著调节作用,且可改善心脏功能,但就有效性而言瑞舒伐他汀治疗优势显著。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 治疗效果 总胆固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代谢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Ⅰ型(11β-HSD1)在不同年龄Sprague-Dawlay (SD)大鼠眼内的表达与分布。方法:实验研究。将SD大鼠按年龄分为6组:1~2日龄新生组(PND1)、5~6日龄组(PND5)、10~11日龄组(PND10)、14~15日龄刚开眼组(PND15)、20~21日龄组(PND20)和8~9周龄成年组(M),每组6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检测从新生、开眼到成年等不同发育阶段SD大鼠眼组织内11β-HSD1蛋白的表达和分布情况,并通过Real 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进一步验证11β-HSD1在不同年龄段大鼠视网膜内的表达差异。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t检验分析。结果:IHC显示11β-HSD1在各年龄组SD大鼠眼角膜、虹膜、视网膜、脉络膜、晶状体、睫状体等组织中均有表达,新生SD大鼠眼组织中的11β-HSD1阳性细胞数更多,染色更明显。Real time RT-PCR结果显示,角膜内11β-HSD1 mRNA相对表达量在SD大鼠出生后10 d达到高峰,SD大鼠开眼后开始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0,P<0.001)。开眼前SD大鼠视网膜内的11β-HSD1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开眼后和成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50,P<0.001)。Western bolt进一步证实,新生大鼠视网膜内的11β-HSD1蛋白表达量高于刚开眼大鼠和成年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P=0.009;t=4.24,P=0.013)。结论:11β-HSD1在SD大鼠眼组织内广泛分布,其表达量随年龄而变化,开眼前SD大鼠眼组织尚未分化发育成熟,其表达量较高,提示11β-HSD1可能与SD大鼠眼组织的分化、发育和成熟有关。

  • 标签: 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Ⅰ型 糖皮质激素 眼组织 表达 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