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制方法和效果。方法:随机将55头4~6月龄胸膜性肺炎仔猪分成5组,予以A组仔猪氟苯尼考肌肉注射治疗,予以B组仔猪配尼霉素肌肉注射治疗,予以C组仔猪复方新诺明肌肉注射治疗,予以D组仔猪配尼霉素联合氟苯尼考分点肌肉注射治疗,予以E组仔猪复方新诺明联合氟苯尼考分点肌肉注射治疗,对比各组病猪治疗效果。结果:A组、D组及E组治愈率均高于C组及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苯尼考、配尼霉素联合氟苯尼考及复方新诺明联合氟苯尼考在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治疗中效果均较为理想,其中以复方新诺明联合氟苯尼考治疗效果最佳,同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能够提高病情防治效果。

  • 标签: 猪传染性胸膜性肺炎 防制方法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传染性胸膜肺炎是养牛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对牛群的危害很大,在养殖的过程中要重视对该病的防治,要将预防和治疗结合起来,双管齐下,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控制住扩散范围。本文首先介绍了该病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征,进而提出了预防和治疗的措施,以供相关养殖户参考与借鉴。

  • 标签: 养牛 传染性胸膜肺炎 临床表现 流行病学 预防措施 治疗
  • 简介:【摘要】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也可叫做牛肺疫,支原体是引起该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其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该疾病有着较大的危害性,如果没有采取有效方法治疗,会不断扩大传染的范围,极易引起严重后遗症。因此,养殖户尤为关注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养牛业的经济效益也受到严重的制约,本文主要分析了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以此使牛能够健康成长。

  • 标签: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分析不同入路方式固定融合术对脊柱骨折患者脊髓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72例脊柱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给予对照组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给予观察组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并对两组的脊髓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和发生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脊髓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不同入路方式内固定融合术 脊柱骨折 脊髓神经功能评分 生活质量评分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胸膜结核瘤(PTM)是多继发于结核性胸膜炎之后发生在壁层或脏层胸膜的瘤样病灶,亦称胸膜结核球。PTM虽为良性增殖性病灶,但肺部可广泛累及。不经积极治疗,部分病灶会不断增大、数目增多,严重影响疾病预后。近年来,随着辅助检查手段的提高以及国内外学者对该疾病的进一步认识,PTM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但目前PTM发病机制的研究仍处于探索研究阶段。该述评结合近年来相关文献,探讨其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 标签: 结核,肺 结核瘤 结核,胸膜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 简介:摘要:近年来山羊养殖行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给当地畜牧业经济发展带来了重要动力,给市场上提供了大量的优质羊产品。养殖规模的扩大也使得山羊疫病发生几率有所提升,其中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影响了羊群成活率,如果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会影响到山羊养殖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同时又被称之为“烂肺病”,发病原因是丝状支原体感染,会使病羊出现高热以及咳嗽等症状。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症状表现、病理学变化、诊断方式和治疗措施,以期可以为后续疫病预防提供有效参考。

  • 标签: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诊断 防治
  • 简介:摘要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EHE)是一种罕见的间叶性肿瘤,其中最常受累的器官是肝脏、肺、纵隔等部位,发生于胸膜的EHE极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胸膜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

  • 标签: 肿瘤 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 胸膜
  • 简介:【摘要】目的 基于循证医学的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方式个体化选择与治疗研究。方法 纳入本单位2020.01-2020.06间50例确诊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入组,基于循证医学指导,结合患者个体化选择,为患者提供四类术式,并依次分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组(13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BFHR)组(13例)、动力髋螺钉(DHS)组(12例)、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LCP)组(12例),比较四组手术情况。结果 BFHR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全面优于其他三组(P<0.05);BFHR组治疗费用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 推荐有手术指征、不受经济水平影响的患者首选BFHR;PFNA综合优势突出,值得作为推广技术。

  • 标签: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 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 循证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带锁髓内钉及钢板内固定的疗效比较。方法:将医院诊治的82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分别采取钢板内固定及带锁髓内钉治疗,前者为对照组,后者为研究组,就两组治疗情况展开观察。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手术指标更优,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

  • 标签: 带锁髓内钉 钢板内固定 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THA、PFNA和DHS治疗老年人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等数据库,检索有关THA、PFNA和DHS治疗老年人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随机对照实验(RCT),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以来至2020/4/29。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GeMtc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采用Stata软件绘制网状关系图,并进行异质性和发表偏倚的检验。结果 共纳入89篇RCT,共计7931例患者,其中包括例3870例PFNA、3098例DHS以及963THA。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术后Harris评分中,THA优于PFNA,RR值为2.09, CI95%为-4.48~8.82(P>0.05)。THA优于DHS,RR值为10.96, CI95%为4.09~18.17(P

  • 标签: 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THA PFNA DHS Harris评分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连续与间断缝合方式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中大网膜固定术(OP)的差异、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3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肥胖与代谢外科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OP的1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81例,平均年龄分别为(30.17±10.16)、(27.10±11.03)岁,其中70例患者在OP中采用连续缝合方式(连续缝合组),51例患者采用间断缝合方式(间断缝合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偏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四分位数M(P25, 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nxon秩和检验。结果(1)术中情况:连续缝合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4.89±37.69) min、(7.3±2.5) mL;间断缝合组上述指标分别为(124.80±35.53) min、(7.0±2.5) mL。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2,0.709,P>0.05)。(2)术后情况:连续缝合组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轻度疼痛45例、中度疼痛25例、无痛和重度疼痛0例、(9.3±3.2) d;间断缝合组上述指标为轻度疼痛39例、中度疼痛12例、无痛和重度疼痛0例、(8.7±2.1) d,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31,P>0.05;t=1.149,P>0.05)。连续缝合组患者术后发生腹胀8例、恶心呕吐32例、上消化道造影胃食管反流17例、造影剂通过残胃/吻合口缓慢14例、胃扭转6例、无术后感染、吻合口漏发生;间断缝合组上述指标为10例、25例、14例、10例、1例,也无术后感染、吻合口漏发生。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59,0.010,0.155,0.003,1.308,P>0.05)。结论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中行大网膜固定时,连续缝合与间断缝合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均无明显的差异。术者可根据自身判断及经验选择适合的缝合方式

  • 标签: 肥胖症 腹腔镜 胃切除术 减重手术 连续缝合 间断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患者氧化应激水平、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临清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疗效、术后并发症;术后1个月测定骨代谢指标,包括骨钙素(OC)、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抗酒石酸性磷酸酶(TRAP)、吡啶啉(PYD);术后1个月测定氧化应激指标,包括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OC、BALP、PI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TX、TRAP、PY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DA降低,TAC、SOD上升,且观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的疗效优于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可改善骨代谢,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骨折,不愈合 四肢 骨折固定术,内 氧化应激 骨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使用头颈肩热塑网罩和颈胸一体热塑体膜固定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锁骨上下区的摆位误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至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收治的40例女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中位年龄46(29~68)岁]的锁骨上下区靶区的锥形束CT(CBCT)图像,其中19例使用头颈肩热塑网罩进行体位固定(头颈肩网罩组,128次CBCT图像),21例使用颈胸一体架膜进行体位固定(颈胸一体膜组,143次CBCT图像)。分析2组患者锁骨上下区的摆位误差,并分别测量肩锁关节的位置移动幅度ΔX、ΔY、ΔZ和三维空间位移d。应用公式计算临床靶区至计划靶区(PTV)的外放边界值。将所有患者分成体重指数(BMI)<24 kg/m2组(13例,86次CBCT扫描)和BMI≥24 kg/m2组(27例,185次CBCT扫描),分析比较2组的摆位误差。2组之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头颈肩网罩组和颈胸一体膜组在锁骨上下区的平移摆位误差分别为左右方向:(1.78±2.40) mm和(2.26±1.91) mm(t=0.687,P=0.496)、头脚方向:(2.88±2.44) mm和(2.29±1.89) mm(t=2.249,P=0.030)、腹背方向:(2.48±1.79) mm和(1.66±2.00) mm(t=0.998,P=0.325);在矢状面的旋转摆位误差分别为(0.91±0.61)度和(0.67±0.53)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5,P=0.001)。头颈肩网罩组和颈胸一体膜组在肩锁关节的位置移动幅度ΔX、ΔY、ΔZ的平均值分别为3.65、4.61、3.11 mm和2.32、1.97、1.63 mm,三维空间位移d的平均值分别为7.36 mm和4.03 mm。头颈肩网罩组和颈胸一体膜组锁骨上下区在左右方向、头脚方向和腹背方向的PTV外放边界值分别为6.1、8.9、7.5 mm和7.0、7.0、5.5 mm。BMI<24 kg/m2组和BMI≥24 kg/m2组患者在3个方向的平移和旋转摆位误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03~0.938,均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锁骨上下区放疗的患者,相比头颈肩网罩固定,使用颈胸一体膜固定在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更小,而且对肩锁关节的体位固定效果更优。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改良根治性 放射疗法,计算机辅助 体位固定 摆位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患者氧化应激水平、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临清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疗效、术后并发症;术后1个月测定骨代谢指标,包括骨钙素(OC)、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抗酒石酸性磷酸酶(TRAP)、吡啶啉(PYD);术后1个月测定氧化应激指标,包括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OC、BALP、PI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TX、TRAP、PY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DA降低,TAC、SOD上升,且观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的疗效优于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可改善骨代谢,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骨折,不愈合 四肢 骨折固定术,内 氧化应激 骨代谢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不同克氏针内固定方式治疗儿童创伤性肱骨髁上闭合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研究起止时间为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研究对象为院内接受治疗的儿童创伤性肱骨踝上闭合性骨折患儿80例,以随机数字法分组并分别给予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与外侧两枚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种手术治疗方法的作用效果。结果 统计数据显示,观察组内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内患肘伸屈受限度数相较于对照组明显较低,数据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下的患儿整体治疗效果明显较好,且显著改善患儿的肘关节受限问题,整体作用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 标签: 创伤性肱骨踝上闭合性骨折 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 外侧两枚克氏针内固定术 作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与MRI在胸膜间皮瘤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一共纳入40例实验对象,均为我院诊治的疑似胸膜间皮瘤患者,研究开展时间2019.03月至2021.03月。40例患者均分别接受CT、MRI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40例疑似胸膜间皮瘤患者经病理诊断后,确诊为胸膜间皮瘤的有32例(80.00%)。CT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3.75%、93.75%、75.00%,MRI分别87.50%、93.75%、55.56%,二者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T与MRI检查胸膜间皮瘤均能取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将二者作为临床医师判断疾病的辅助手段。

  • 标签: CT MRI 胸膜间皮瘤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为了保障肉类食品安全,应充分发挥地方监督检疫职能,通过开展及时有效的生猪屠宰检疫工作,实现对生猪常见疫病类型的有效检测,并结合当地疫病流行特点进行分析,有效落实生猪检疫以及处置工作,加强对猪传染性胸膜炎与猪瘟等疫病的有效防控,提升生猪检疫工作的整体水平,为猪肉制品的安全性提供有力保障。

  • 标签: 生猪 传染性胸膜炎 猪瘟 混合感染 检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外固定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或外固定架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时间选择于2019年5月-2020年6月在院接收10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观察组进行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进行手法整复外固定治疗,观察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和复位情况、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11.15±1.16)周、掌倾角(5.63±1.94)°、尺偏角(18.91±4.20)°、桡骨长度(13.12±1.56)mm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45(90.00%)优于对照组25(50.00%),P<0.05。结论;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显著,加速腕关节恢复能力,患者骨折愈合快,值得研究和推广。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手法整复外固定 解剖钢板内固定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期清创联合外固定、二期序贯内固定治疗Rüedi-Allgöwer Ⅱ型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36例Rüedi-Allgöwer Ⅱ型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一期清创跟骨牵引、二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6例(内固定组),一期清创联合外固定、二期序贯内固定治疗20例(联合固定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复位质量(Burwell-Charnley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患者随访6~18(10.7 ± 2.8)个月。联合固定组完全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内固定组[(7.2 ± 1.9)周比(9.4 ± 2.1)周和(3.4 ± 0.8)个月比(4.1 ± 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固定组术后3和6个月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内固定组[(86.4 ± 1.7)分比(75.7 ± 1.2)分和(93.6 ± 2.2)分比(82.1 ± 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位满意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清创联合外固定、二期序贯内固定治疗Rüedi-Allgöwer Ⅱ型Pilon骨折利于患者快速恢复。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固定器 治疗结果 回顾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