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功能网络的变化,了解该变化对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从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于常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足月HIE患儿的临床资料,共44例,均进行常规和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fMRI)成像扫描,有24例符合入组标准,其中轻度患者(PT1组)11例,中重度患者(PT2组)13例。采用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比较PT1组和PT2组全的ALFF值的差异,并采用脑网络连边分析的方法比较PT1组和PT2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差异。结果在连边分析中,与PT1组相比,PT2组大脑中的右侧辅助运动区与右侧中央前回(Z1=0.39,Z2=-0.08)、右侧舌回与右侧海马(Z1=0.61,Z2=0.20)、左侧距状裂皮层与右侧杏仁核(Z1=0.30,Z2=-0.02)、右侧苍白球与右侧后扣带皮层(Z1=0.33,Z2=0.05)的FC减弱(均P<0.001,未校正)。在低频振幅分析中,PT1组和PT2组全的ALF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DR校正)。结论中重度组HIE患儿在部分区的功能连接存在变化,这些功能连接与运动功能、情绪处理、语言发育、认知功能及学习记忆等有关。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病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脑功能网络 功能连接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韦尼克病(WE)患者的前庭功能异常表现,并探讨其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眩晕中心的WE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神经学评估,治疗前除完善头颅磁共振、血清硫胺素水平检查外,并完成视频头脉冲检查(vHIT)、眼震视图检查及前庭双温试验。结果12例患者均有饮食缺陷病史,其中8例酗酒。12例患者均有行走不稳,7例有头晕,8例出现振动性幻视。有眼肌麻痹者6例,12例患者均可见凝视诱发眼震。12例患者在治疗前vHIT均发现双侧水平半规管病理性扫视波,而垂直半规管仅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例完善眼震视图检查,所有患者均可检测到双向水平凝视诱发眼震,其中3例伴有垂直眼震,扫视试验结果1例异常,平稳跟踪试验结果3例异常,视动性试验结果1例异常,双温试验结果均存在异常。结论WE患者可出现vHIT异常及双向水平凝视诱发眼震,类似前庭周围及前庭中枢同时受损的特殊异常表现。前庭功能检查有利于WE的诊断,适合于有营养障碍病史并出现头晕或行走不稳怀疑WE患者的筛查。

  • 标签: 韦尼克脑病 反射,前庭眼 硫胺素缺乏 头脉冲检查 眼震
  • 简介:摘要:全球变暖导致的平均气温升高和夏季高温危害着人类和动物的生命健康,环境高温会造成热应激反应改变生理平衡甚至病理反应。大脑因其高代谢活动温度要高于核心体温,因此更容易受到环境高温影响。对于高温生理和病理改变已经有了相关研究基础,本文综述了热应激反应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体内和体外研究以及其主要作用途径,为环境高温下大脑功能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热应激 神经炎症 氧化应激
  • 简介:动词与名词之间的差异近年来已引起认知心理学家、心理语言学家和神经语言学家的广泛兴趣.本文从神经语言学角度出发,以Levelt的语言产生模型为框架,对词语加工哪一水平上的损伤会导致动词和名词分离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评价.

  • 标签: 脑功能 动词 名词 认知心理学家 心理语言学家 神经语言学
  • 简介:摘要肝性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常由各种急、慢性肝病引起,其临床症状主要有行为异常、意识障碍等,病情严重者甚至昏迷。但是,轻微型肝性病往往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虽然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障碍,且生活、工作质量有所下降,但容易被忽视。目前,肝性病的神经病理学机制尚不明确。然而,肝性病BOLD功能MRI成像技术却取得了重大进展,能够作用于肝性病的神经病理学机制研究。本文对近年来肝性病BOLD功能MRI成像研究做出以下综述。

  • 标签: 肝性脑病 BOLD功能 MRI成像
  • 简介:本文根据实验事实,讨论内评估-情绪的功能系统.在此基础上,发展鲁利亚的的三个功能系统学说,提出的四个功能系统学说,认为内存在包括评估-情绪功能系统在内的四个互相紧密联系的功能系统,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这四个功能系统相互作用和协同活动的结果.

  • 标签: 功能系统学说 鲁利亚 评估-情绪功能系统 心理功能
  • 简介:摘要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RI ,fMRI)近年在针灸效应、针灸治病脑机制研究的应用逐渐增多,取得了新的进展。研究在健康受试者及患者的治疗前后进行,采用任务态、静息态、结构等多模态成像方法,观察针刺后的形态、功能激活及网络的变化,初步发现了人体经穴针刺的效应特征,特别是针灸疗效相关的功能及网络变化规律,丰富了针灸脑科学的内涵。

  • 标签: 功能磁共振成像 针刺 脑机制 针灸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失眠障碍(insomnia disorder, ID)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持续失眠与高血压甚至与癌症相关。阐明ID的神经机制对ID的治疗前评估、治疗策略制订和患者管理意义重大。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s-fMRI)因其可以反映组织血氧水平而间接反映功能代谢成为研究ID神经机制的有力手段。基于rs-fMRI的各种分析方法在近年来得到不断发展,笔者从局部活动分析的区域研究方法和功能连接分析的整合研究方法两方面展开,就rs-fMRI在ID功能方面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讨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为进一步探索ID更深层次的神经机制研究提供更坚实可靠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证据。

  • 标签: 失眠障碍 睡眠障碍 失眠 脑功能 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功能成像
  • 简介:摘要熵,这一原本热力学概念被引入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中,用于度量时间尺度上的规律性和不可预测性。时域功能熵和功能连接之间存在负的时空线性相关,被认为是大脑处理信息能力的重要指标,能提供区域灌注、低频波动幅度所不能提供的信息。作为大脑功能信号的一项基本特征,fMRI的时域功能熵已用于揭示意识、衰老等生理和病理状态(如阿尔茨海默病、精神分裂症、重度抑郁症、自闭症谱系障碍、成瘾和多发性硬化等疾病),为认识疾病提供了新的利器。本篇文章从fMRI时域功能熵及其分析技术的优势及局限性、生理基础及意义、临床应用和未来方向几个方面进行描述,以期能为相关专业领域的同道们进一步了解功能熵提供帮助。

  • 标签: 放射学 功能磁共振成像 复杂性 大脑
  • 简介:目前功能连通(functionalconnectivity)已经发展为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MRI)研究认知活动的一个重要方法。我们采用时间相关方法,选取后扣带回(posteriorcingulatedcortex,PCC)为感兴趣区(regionsofinterest,ROI),提取ROI所有体素的平均时间信号,并与其他区血氧依赖的磁共振(BOLD)信号进行相关,同时去除全局效应和头动误差,对14例志愿者的计算和静息数据进行组内分析和组间分析,研究逻辑计算任务下默认网络(defaultmodenetwork)改变情况。结果表明默认网络受到抑制,各区信号改变不一致,可能是由于逻辑计算状态下各区BOLD信号变化不同,与PCC时间相关性发生改变所致。

  • 标签: 功能连通 时间相关 感兴趣区 逻辑计算 默认网络
  • 简介:目的研究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CCVI)患者血流储备功能的变化。方法用TCD屏气实验测定临床确诊的98例CCVI患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的屏气指数(BHI),了解两组受试者血流储备功能的变化。结果CCVI患者BHI显著低于健康体检者(P〈0.01)。结论慢性脑血管功能患者的血流储备功能明显下降。

  • 标签: 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 经颅多普勒 脑血流储备 屏气指数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导致永久性残疾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复发十分重要。针刺疗法能够安全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检索近10年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fMRI研究及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fMRI临床研究文献,通过分析文献探讨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功能连接机制。共纳入11项基于感兴趣区域的fMRI技术观察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研究,发现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中枢机制主要是激活患者的初级运动皮层、后扣带回、楔前叶等区的功能连接。表明初级运动皮层等区的功能连接增强可能是针刺改善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中枢机制。

  • 标签: 针刺疗法 卒中 功能性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海马保护性全放疗对转移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9月内收治的52例转移瘤患者,采用双盲法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全放疗疗法,研究组采用海马保护性全放疗疗法,观察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放疗前,两组患者MoCA评分及MMSE评分差异不大(P>0.05),放疗6个月后,研究组两项指标评分都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海马保护性全放疗治疗转移瘤,可保护患者认知功能

  • 标签: 海马保护性全脑放疗 脑转移瘤 认知功能 影响
  • 简介:科学研究表明,人脑拥有巨大的潜能。但在实践中怎样开发功能,却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大脑虽然存在着巨大的潜力,但必须开发得当才能发挥它的效能。在教育实践中要全面、充分、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功能,就必须根据大脑两半球结构和功能的特点及其生长、发育的规律,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 标签: 脑功能 巨大 大脑 有效方法 须根 结构和功能
  • 简介:背景与目的:颅内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神经系统肿瘤,其中功能区胶质瘤占胶质瘤总数的30%-50%.临床上关于功能区胶质瘤预后因素的研究不多,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功能区胶质瘤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功能区胶质瘤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9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功能区胶质瘤的病例,根据病理级别分为低级别组和高级别组,分析临床各因素构成差异;分析Kaplan—Meier生存曲线并选取与预后相关的临床因素,对其进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年龄、KPS评分及平均生存时间在低级别和高级别胶质瘤组中的构成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术前KPs评分、切除程度、病理级别和放化疗等因素与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病理级别、术后放化疗是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对于功能区胶质瘤患者,术前KPS较高及病理级别较低提示生存时间较长;术后放化疗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胶质瘤 预后因素 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
  • 简介:目的探讨切除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新技术与方法。方法112例胶质瘤患者在术中全麻唤醒状态下,通过术中B超或神经导航定位病灶,直接电刺激定位功能区结构,并在清醒状态下切除病变。术后随访时间3~84个月。结果107例唤醒良好,术中有99例定位出运动区,61例定位出语言相关的功能区皮质,18例定位出感觉区。病变全切66例,次全切除34例,部分切除12例。术后短暂性一侧肢体活动障碍37例,短暂的语言障碍26例,手术相关的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3例,无手术死亡,全部患者术后无痛苦回忆。结论全麻术中唤醒技术、术中直接电刺激和术中脑超声技术是切除功能区胶质瘤的三项主要技术;综合使用这些技术能够在术中明确功能区与肿瘤的关系,做到最大限度地切除功能区病变和保护功能

  • 标签: 脑胶质瘤 脑功能区 直接电刺激 唤醒麻醉 超声
  • 简介:加拿大科研人员的一项新研究显示,糖尿病会引起部分患者功能退化,导致他们的大脑在进行两类活动时感到困难。

  • 标签: 脑功能退化 糖尿病 科研人员 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