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早期静脉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观察对象设定为80名,于研究期内(2018年6月-次年5月)从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早期静脉治疗患者中筛取,按照数字随机法将80名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基础性护理干预(对照组),一组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组),对不同护理干预模式下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护理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表现出总有效例数为39,占比97.50%,总出现1例不良反应发生病例,占比2.50%;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表现出总有效例数为34,占比85.00%,共出现7例不良反应发生病例,占比17.50%,组间比较(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的早期静脉治疗中增加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预防治疗相关风险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护理干预;脑卒中;早期静脉溶栓治疗;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静脉时间窗对脑梗死的预后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静脉治疗是缺血性卒中发病后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措施,重组组织型纤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是证据最多,应用最为广泛是静脉药物。筛选出适宜r-tPA静脉的患者是静脉成功的关键。本文从静脉时间窗、年龄、轻型卒中、合并多种疾病或并发多发情况、近期穿刺/手术/外伤、既往服用抗药物等多个方面,探讨如何筛选出r-tPA静脉适宜人群。

  • 标签: 卒中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醒后卒中患者行静脉治疗的效果。方法:2019.12-2020.12,抽取医院收治的92例醒后卒中患者展开研究,基于双色球分组法实施分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rt-PA静脉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下降,观察组治疗6h、治疗24h、治疗90d后的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近期预后(治疗期间症状性颅内出血与病情发展)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90d后的疾病复发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醒后卒中患者实施rt-PA静脉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疾病复发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醒后卒中 rt-PA静脉溶栓 常规治疗 神经功能评分 近远期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阿替普酶静脉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期间我院接治的80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常规组(38名)与治疗组(42名)。常规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行阿替普酶静脉。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常规组中19名显效(50.0%),12名有效(31.6%),7名无效(18.4%);治疗组中26名显效(61.9%),14名有效(33.3%),2名无效(4.8%)。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5.2%(40/42)显著高于常规组81.6%(31/38)。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阿替普酶 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注射 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是常见的深静脉疾病之一,血栓脱落易导致肺栓塞发生,故而威胁到患者生命。关于其治疗十分棘手,目前尚未有满意治疗方式。导管接触性(CDT)治疗的出现,在该病获得满意疗效。本文现就CDT操作方式、药物、给药方式进行阐述。

  • 标签: 肺栓塞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导管接触性溶栓 剂量 管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静脉治疗中应用重组组织型纤酶原激活剂(rt-PA)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60例患者,均确诊为ACI,调取时间为2020.04~2021.05范围,对照分组方式为随机法,研究对象分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采用静脉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我院2019年3月—2020年12月选取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共86例,随机分为未行静脉治疗(对照组)与行静脉治疗(观察组),2组均为n=43。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好事件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进行静脉治疗,不仅能促进再通率的提高,还能减少不好事件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运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静脉溶栓 治疗 临床疗效
  • 作者: 刘璐 管媛媛 荣博研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1-05-10
  • 出处:《系统医学》杂志 2018年第4期
  • 机构:哈尔滨市第五医院 150040
  • 简介:目的 探讨并分析急性心梗应用尿激酶静脉治疗的不良反应。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接受尿激酶静脉治的急性心梗患者25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观察与统计患者治疗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5例接受尿激酶静脉治疗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0%,主要为脑出血、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以及过敏性皮疹。结论 急性心梗应用尿激酶静脉治疗,不良反应主要为脑出血、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以及过敏性皮疹,其中以脑出血最为严重,可导致患者死亡,主要发生于治疗过程中的2 h内,故而在该时间段需要加强观察与临床监测。 

  • 标签: 急性心梗 尿激酶 溶栓治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压调控对静脉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静脉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重组组织型纤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治疗,B组采用rt-PA静脉联合降压治疗,共治疗2个疗程(14 d)。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血压、脑血流变化及预后。结果治疗后24 h,A组血压、脑血流与B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1例(3.3%)、颅内出血0例(0.0%),均显著低于A组的12例(40.0%)、6例(20.0%),组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897、19.573,均P<0.05)。B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高于A组的86.67%(26/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02,P<0.05)。结论血压调控对静脉治疗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有显著影响,静脉治疗中的24 h内的血压监测,是血压调控的最佳时机。

  • 标签: 脑梗死 血压测定 抗高血压药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栓溶解疗法 静脉 脑血管循环 预后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静脉治疗组和介入联合组。比较静脉治疗组和介入联合组患者治疗3个月的临床疗效、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功能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介入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静脉治疗组(73.33%),P<0.05。治疗3个月,介入联合组患者最小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量、动态阻抗均高于静脉治疗组,脑血管外周阻力低于静脉治疗组,P<0.05。治疗3个月,介入联合组与静脉治疗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BI)评分、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下肢FMA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3个月,介入联合组患者BI评分、上肢FMA评分、下肢FMA评分高于静脉治疗组(P<0.05)。结论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

  • 标签: 神经介入 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流动力学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两种药物进行静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提高临床救治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 选择医院神经内科在2018年10月-2020年2月接诊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塞实施静脉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的不同分别采取阿替普酶及尿激酶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9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采取尿激素酶36例,阿替普酶治疗54例,总有效率92.2%;死亡1例,死亡率1.1%;并发症发生率12.2%。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别给予不同的药物进行静脉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均能有效改善脑动脉再通率,及时挽救患者生命,有效促进患者生存质量及生活质量提高,而且阿替普酶静脉效果优于尿激酶,两者均适用于临床。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阿替普酶及尿激酶溶栓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静脉的效果。方法 按要求选择我院近一年收治的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1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并分别采用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单用或联合抗血小板和阿替普酶或尿激酶进行静脉治疗,比较两组NIHSS评分、mRS评分和预后。结果 比较可知,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和mRS评分显著较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且该组患者的致残率更低(P<0.05)。结论临床选择静脉治疗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的改善都极其有利,建议在临床积极推广应用。

  • 标签: 阿替普酶 尿激酶 轻型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预见性护理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在2018年12月到2020年12月期间,研究人员收集我院诊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静脉治疗患者,随机分组分成研究组30例,参照组30例。研究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参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研究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 预见性护理 常规护理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下肢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患者在实施尿激酶后进行护理干预,患者并发症控制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下肢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患者共12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6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控制情况。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下肢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患者并发症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下肢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并发症控制情况,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下肢静脉血栓介入治疗 予整体护理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急性脑梗塞在神经内科较为常见,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出现障碍导致脑组织因缺血、缺氧造成缺血性坏死,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偏瘫、失语、智力障碍等。急性脑梗塞常发病于中老年人,具有起病急、发展快、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rt-PA静脉治疗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本研究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治疗特点予以分析,并总结学术研究,归纳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治疗的护理措施。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rt-PA 静脉溶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化护理流程在脑梗死患者静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共48例,均行静脉治疗。按抽签的方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优质化护理流程干预。比较并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比较,两组护理后NIHSS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优质护理 脑梗死 静脉溶栓 效果 NIHSS/BI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急性脑梗患者94例,按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用阿替普酶 (Rt-pa)为观察组,尿激酶(UK)为对照组,各4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脑卒中临床评定量表(NIHSS)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差异 (P>0.05)。治疗后,观察组 6h、24h、7d 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临床价值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阿替普酶静脉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结果:两组患者满意度水平比较,观察组总满意率96.67%;对照组总满意率73.33%,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差异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阿替普酶静脉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可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血清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 观察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