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进入21世纪以来,不少刑法爱好者(包括作者、编者、读者)都有这样一种共识:尽管目前出版的刑法论著越来越多,但是那种读后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的上乘佳作却越来越少。的确,只要我们稍微检视一下晚近以来中国刑法研究的现状就不难发现它存在以下诸多问题:(1)研究课题陈旧、雷同,研究者视野狭窄、急功近利。(2)研究方法单一、落后,定性分析的居多,定量分析的极少。除极少数学者外,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或忽视借鉴其他学科先进的研究方法。(3)论著缺乏理论深度。大多数刑法论著满足于对法条的机械诠释,而且习惯于先分析个罪的构成要件,然后比较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界限的固定模式,对司法实践中急需解决的疑难问题却较少问津。(4)理论研究的前瞻性不强。由于缺少超前研究,以致刑事立法的理论储备严重不足,司法解释太多、太滥和刑法典被架空、权威性下降就是其后果。(5)研究行为缺乏规范性。由于缺乏规范性,刑法研究虽然从表象上看似乎非常繁荣,但实际上积淀的观点与形成的共识并不多,因而大多数论著往往成为过眼烟云。上述问题的存在,足以说明中国刑法需要反思和检讨,需要开拓和创新。为促进中国刑法的中兴,本刊编辑部特邀请部分刑法专家、学?

  • 标签: 刑法学 学术研究 学术品格 法学研究者
  • 简介:<正>汉斯-海因里希·耶赛克教授是德国著名刑法家,也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刑法家。耶赛克教授与中国刑法的关系,可以为这一评价提供佐证。中国刑法与德国之间的联系,在20世纪初中国近代刑法诞生的时候,主要是以日本为媒介的。当时中国的刑事立法与刑法理论,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德国刑法刑法理论的影响。耶赛克教授在其《德国刑法教科书》的中文版前言中,曾经对中德之间刑法的学术交流作了以下勾勒:

  • 标签: 中国刑法学 刑法教科书 赛克 著名刑法学家 德国刑法 近代刑法
  • 简介:随着学科分工越来越细,学科间日渐形成壁垒,我国刑法亦不例外,形成了一个看不见但实际存在的"围城",对外来"入侵者"有意无意地加以排斥,而"围城"里的同行也逐渐习惯了自己圈内的思维方式和视野,不轻易地对外张望,以致于目前刑法研究"碎片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我国刑法研究面临的危机急切呼唤"立体刑法"的诞生。刑法研究要关注和协调与宪法、犯罪学、行刑学、刑事诉讼法、其他部门法、国际公约以及治安处罚和劳动教养的关系;同时,对内加强对刑法的解释,对外要重视刑法的运作。它既涉及刑法研究的方法革命,也涉及刑法研究的内容革新。

  • 标签: 法学研究 刑法学 犯罪学 行刑学
  • 简介:随着网络空间中商标权益的扩张和网络市场营销的发展,网络冒用商标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日益凸显,并已成为严重威胁商标塑造和品牌发展的重要障碍。但是,现有的刑事制裁体系对于网络冒用商标行为却存在着严重的立法滞后和司法缺失。传统刑法应当遵循法益保护的思路,在刑法扩张解释的边界之外,考虑网络冒用商标行为的入罪化。

  • 标签: 网络冒用商标行为 法益扩张 犯罪异化 扩张解释 入罪化
  • 简介:<正>1990年,是刑法研究不断发展繁荣,并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从所发表的刑法论文来看,据我们的粗略统计,总数达1000余篇。在中国刑法这个主要领域里,一方面,刑法理论界紧密结合我国刑事司法的现状,以廉政建设与刑法的运用、刑法的修改与完善等问题为中心,开展了深入而广泛的研讨。尤其是对廉政建设与职务犯罪的立法完善、廉政建设的刑事司法对策、刑法在廉政建设中的地位和功能以及涉及

  • 标签: 职务犯罪 刑法学研究 立法建议 刑法理论 挪用公款罪 受贿罪
  • 简介:一、基本情况世纪之交的2000年是万象更新的一年:新的五年计划即'十五'规划即将制定,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批准加入国际人权两公约的新的历史时期也即将来临……这些世界瞩目的重大社会变革给中国刑法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这既是中国刑法研究进一步发展、前进的动力,又使中国刑法研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2000年的中国刑法研究在继续注重刑法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紧紧围绕我国在新世纪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战略目标以及刑法研究发展的最新国际动向,在刑事司法实务以及外向型刑法等研究领域中均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纵观2000年的刑法研究,不难发现其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特色:

  • 标签: 2000年 中国 刑法学 学术研究 刑法分则 外向型刑法
  • 简介:摘要:本文笔者通过对紧急避险相关论题的阐述提出了对于刑法中紧急避险的相关思考,希望能够对国家的紧急避险法有适用性和参考性。

  • 标签:     紧急避险 必要限度 肯定说
  • 简介:2004年9月12日-19日,第17届国际刑法大会在中国北京召开,这是国际刑法协会成立100多年来首次在亚洲国家召开大会,也是国际刑法界在本世纪召开的第一次盛会。国际刑法协会是在1889年成立的国际刑事科学协会基础上,于1924年重新组建而成的。其宗旨是促进各国立法及司法机权的发展,实行更人道更有效的司法制度;

  • 标签: 国际刑法学 刑事法学 犯罪对策 论坛 综述 科学协会
  • 简介:<正>一、刑法中"动机错误"的提出波恩法院判决中,被告人因精神分裂产生一种幻觉,即男证人(被害人,女证人的现任男友)对女证人(被告人的女友)施加坏的影响。在这种幻觉刺激作用下,按判决书所言,形成了"弄掉被害人"的动机,以"将女证人从被害人坏的影响下解放出来"。换言之,行为人就是在对情境、前提事实认识错误下,形成了错误的动机。由于德国刑法典分别于第211条和212条以是否存在卑劣的动机区分了谋杀和故意杀人。[1]在判决书涉及的案子中,被告错误的认识,一方面导致他犯下罪行,另一方面形成了一个

  • 标签: 人格刑法 动机理论 故意杀人 行为人刑法 犯罪论体系 德国刑法
  • 简介:<正>近年来,在法学领域,一种哲学兴趣正在悄然兴起,并日益显示出强劲的势头。中国人民大学陈兴良博士的最新著作《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就是其中一部有代表性的专著。该书80余万言,立意新颖,堪称中国刑学学界的一部上乘之作。1.总观全书,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理论、对哲学思维方式的强烈热情。当刑法界大量研究成果仅仅满足于一般性理论探讨的时候,陈兴良却对刑法的困境及其出路表现出一种深刻的忧虑和自觉,这确实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态度,这也正是他写作《刑法哲学》的内在动力。2.本书一开篇在导论部分首先讨论“刑法哲学的价值内容”,对“公正”、“谦抑”、“人道”这三个概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众所周知,这三个概念构成了法律后面的深层道德基底,这也正是刑法

  • 标签: 刑法哲学 刑法学 内在动力 哲学思维方式 上乘之作 理论探讨
  • 简介: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外资非正常撤离现象在我国日益蔓延。对此,商务部、外交部、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印发了《外资非正常撤离中国相关利益方跨国追究与诉讼工作指引》,它的出台为妥善解决外资非正常撤离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本文仅从刑法的角度,对外资非正常撤离现象及其刑事责任追究问题进行浅析。

  • 标签: 外资非正常撤离 刑事责任 刑事管辖权 刑事司法协助
  • 简介:<正>在我国采用或者介绍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的著作中,通常将"构成要件"理解为三阶层犯罪论体系中第一阶层(构成要件符合性)中的"构成要件",其乃是犯罪成立的一个条件,而不是全部条件。这基本上也是德国和日本刑法的理解,没有问题,正如德国学者罗克辛(Roxin)教授在一本刑法入门书中写道:"只需要认为,构成要件符合性乃是可罚性的首要条件,即已足够。"不过,之所以在我国产生三阶层和四要件之争,以及之所以在大陆法系刑法中会出现构成要件和违法性之间乃至和罪责之间关系的变化,和德国刑法中构成要件论的演变有紧密关系。为了理解构成要件究竟是什么,并把握相应争论的背景,有必要梳理德国刑法中构成要件论的演变。只有把握住了历史,才可认知现在。仅当如此,我们对构成要件论的理解才能达到一定的深

  • 标签: 德国刑法学 犯罪论体系 刑法教科书 违法性 正当化事由 贝林
  • 简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古语最直白地说明了工具的重要性,同时也包含了“事”与“器”的单向逻辑关系——由事择器。然而,对于一门学科(“事”)的研究和发展而言,研究方法(“器”)的意义却复杂得多,其中至少还存在着一种相反相成的逻辑——“因器明事”。前者自不必说;后者的意义则在于,方法的突破也许会改变学科的研究内容甚至整个学科的知识体系。基于学科与研究方法的这种“事”与“器”的辨证关系,对于方法的研究一方面有必要阐明学科本身之“事”,

  • 标签: “事” “器” 刑法学研究 逻辑关系 相反相成 知识体系
  • 简介:<正>一、科学主义与法学科学知识的来源是什么?长期以来西方存在两种不同的争论:一种争论以培根、洛克、贝克莱、休谟和穆勒的英国经验主义为代表,认为一切知识的最终源泉是观察,而另一种争论以笛卡儿、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的理性主义者为代表,认为知识的最终源泉是对清晰明确的观念的理智直觉。两种争论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将科学知识的来

  • 标签: 刑法学研究 法哲学 陈兴良 本体刑法学 英国经验主义 中国刑法学
  • 简介:摘要犯罪的发生不仅影响了社会秩序,而且给受害人带来了巨大的侵害。因此,我们应该坚决打击犯罪。对于被害人问题的关注和研究,一方面可以更加健全我国现有的刑罚理论,另一方面对刑罚权的界定有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被害人 刑法学 刑罚论 问题研究
  • 简介:<正>引子本文所指的专业主义或职业主义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研究主体的"行会意识","既入此行,心不旁骛";二是研究路径、语言与方法上的单调与封闭,"在什么山头就(只能)唱什么歌"。虽然文章的标题会让读者强烈地感觉到作者是赞成非专业主义而对专业主义或职业主义是心存质疑的,但是出于社会高度分工条件下身份的识别和接受的需要、为了进入某个专业(职业)

  • 标签: 刑法学研究 专业主义 刑法史 研究对象 法学方法论 职业主义
  • 简介:摘要:当前阶段我国对于被害人的研究主要是基于犯罪论,对其体系完善具有积极作用。但从刑法领域上来看,被害人的概念与犯罪学的界定存在一定差别,而且被害人因素对刑罚功能发挥、刑罚目的的确立以及刑罚的裁量等,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是在刑法视野上,对被害人问题进行探究,旨在为国家行使刑罚权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刑法学 被害人 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