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王灿铭 徐晨阳 姜珊 周镪 蒋智君 程国平 吴梅娟 冯婷婷 尹文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病理科,杭州 310022,浙江省温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肿瘤学系,温州 325035,浙江省海宁市中医院(海宁市肿瘤医院)病理科,海宁 314400,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杭州 311201,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杭州 311499,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腹部肿瘤内科,杭州 310022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胰腺导管腺癌(PDAC)肿瘤免疫相关的病理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192例PDAC患者的病理样本及临床信息,对肿瘤免疫微环境进行形态学评估,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肿瘤免疫相关蛋白,结合患者治疗及生存信息,统计分析诸因素之间相互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92例PDAC中,非特殊型腺癌163例(163/192,84.90%),腺鳞癌18例,(18/192,9.37%),其他少见亚型共11例(11/192,5.73%);110例(110/192,57.29%)见神经累犯,86例(86/192,44.79%)见血管侵犯;84例(84/182,46.15%)伴重度慢性炎;52例(52/192,27.08%)肿瘤浸润免疫细胞数量(TII-N)多,60例(60/192,31.25%)主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34例(34/192,17.71%)主要为粒细胞浸润,98例(98/192,51.04%)为混合浸润;缺乏CD3+T细胞者124例(124/192,66.31%),缺乏CD8+T细胞者152例(152/192,79.58%);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Ⅰ类分子(MHC-Ⅰ)表达下调156例(156/192,81.25%);PD-L1阳性[综合阳性评分(CPS)≥1]者46例(46/192,23.96%)。统计学分析发现TII-N与脉管瘤栓(P=0.035)、神经累犯(P=0.002)、分期(P=0.004)及长期饮酒(P=0.039)呈显著负相关;免疫细胞种类(TII-T)与胰腺慢性炎呈正相关(P=0.002),与肿瘤分化呈负相关(P=0.024);CD8+T细胞与CD3+T细胞(P=0.032)、MHC-Ⅰ表达(P<0.001)、PD-L1表达(P=0.001)呈正相关,与长期吸烟呈负相关(P=0.016)。单因素分析发现组织学非特殊型(P=0.013)、TII-N多(P<0.001)为PDAC的良性预后因素,脉管瘤栓(P=0.032)、神经累犯(P=0.001)、分期晚(P=0.003)及长期饮酒(P=0.004)为其不良预后因素。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TII-N是PDAC的独立良性因素,而神经累犯为其独立的不良预后风险因素。结论PDAC中,TII-N与多种因素相关,它是PDAC独立的良性预后因素;长期饮酒及吸烟可能导致PDAC患者的肿瘤免疫功能受抑。

  • 标签: 胰腺肿瘤 免疫,细胞 预后
  • 简介:摘要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原发性肿瘤的1%~2%,呈逐年上升趋势。因其具有独特的生物学表现,超声内镜在其诊疗中具有精准、安全、有效的优势。就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疗历程进行了回顾,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 标签: 胰腺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超声内镜 消化内镜消融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灰阶超声诊断卵巢畸胎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03月-2022年02月本院收治的71例疑似卵巢畸胎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灰阶超声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灰阶超声诊断卵巢畸胎瘤符合率。结果:71例患者中肿瘤共有83个,其中肿瘤直径<5cm、6-10cm、11-15cm、16-20cm、>20cm的肿瘤占比分别为18.07%、63.86%、14.46%、2.41%、1.20%。声像图特征表现出类实质型、类囊肿型、内发团征、内面团征、内杂乱征、内脂液分层征等6种类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5.00%、84.21%、100.00%、95.83%、66.67%、100.00%。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超声诊断符合率、漏诊率分别为89.16%、10.84%、卵巢畸胎瘤应用灰阶超声检查的显示率为98.80%,定位病灶位置的准确率为97.59%。结论:卵巢畸胎瘤经灰阶超声检查存在特异性征象,据此可准确分辨肿瘤性质,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灰阶超声 卵巢囊性 畸胎瘤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肥胖问题的日益严重,非酒精脂肪胰腺疾病(non-alcoholic fatty pancreas disease,NAFPD)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NAFPD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的胰腺表现,包含了从胰腺脂肪沉积到胰腺炎症以及由此导致的纤维化等一系列病理过程,并可能导致糖代谢障碍、2型糖尿病、急慢性胰腺炎甚至胰腺癌等疾病。本文就NAFPD的流行病学特征、病理生理基础、临床诊断、临床意义和治疗等方面的特点作一综述,以期在临床实践中对该疾病的诊疗提供帮助。

  • 标签:
  • 简介:摘要微创外科和内镜“进阶”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已成为胰腺包裹坏死合并感染的首选手术方式。外科清创具有高效、费用低、可及好的特点,而内镜下治疗后胰瘘、切口疝等并发症发生率低。腹腔镜经胃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LTGN)结合了外科与内镜下清创的优势,可能成为未来坏死性胰腺炎外科治疗的重要术式之一。本文重点介绍LTGN的技术优势、手术要点、适应证与应用现状,为LTGN的技术推广提供参考。

  • 标签: 胰腺炎 腹腔镜 包裹性坏死 经胃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胰腺炎活动评分系统(pancreatitis activity scoring system, PASS)预测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活动的价值,以期降低AP患者的死亡风险、改善预后。方法前瞻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美国2012年Atlanta标准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 MAP)组、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MSAP)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基本信息、Ranson评分、床旁急性胰腺炎严重度指数(bedside index for severity in acute pancreatitis, BISAP)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APACHE)Ⅱ评分和PASS之间的差异。并使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得出PASS的最佳截断值、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共纳入301例AP患者,其中MAP组157例,MSAP、SAP组144例。其中AP的病因主要为胆道疾病和高甘油三酯血症。MAP组与MSAP、SAP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因、既往史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与MAP组比较,MSAP和SAP组Ranson评分、BISAP评分、APACHE Ⅱ评分、入院时PASS评分、入院12 h PASS评分、入院24 h PASS评分、入院36 h PASS评分、入院48 h PA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评价指标的比较中,入院时的PASS评分的预测效果最佳,ROC曲线下面积0.851,在140处取得最佳截断值,敏感度为67.4%,特异度为87.3%。结论PASS对于预测病程中不同时间点疾病的严重程度性能较好,并且将140作为其判断MAP组和MSAP、SAP组的最佳截断值,它是AP患者活动的有效衡量标准。

  • 标签: 胰腺炎 评分系统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内镜超声检查(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在自身免疫胰腺炎和胰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因梗阻黄疸初次就诊并确诊,且同时接受EUS的133例自身免疫胰腺炎和113例胰腺癌患者资料纳入回顾分析,根据随机号码按1∶1随机分成训练样本和验证样本。在训练样本,将两种疾病患者的10项EUS图像特征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比较两者EUS特征表现的差异,构建自身免疫胰腺炎与胰腺癌鉴别的预测模型,然后在验证样本检验其预测效能。鉴于胰腺实质弥漫或局灶回声减低判定上存在一定主观,为避免偏倚,本研究特此设计了2个预测模型。结果Logistic逐步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胰腺弥漫回声减低(OR=591.0,95%CI:98.8~>999.9,P<0.001)及血管侵犯(OR=11.9,95%CI:1.4~260.2,P=0.023)是鉴别自身免疫胰腺炎和胰腺癌有统计学意义的预测因子。排除胰腺弥漫回声减低和局灶回声减低后剩余的8项EUS特征,经Logistic逐步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强回声灶/索条(OR=177.3,95%CI:18.7~>999.9,P<0.001)、主胰管扩张(OR=60.5,95%CI:6.2~>999.9,P=0.004)、胆管壁增厚(OR=35.4,95%CI:3.7~>999.9,P=0.009)、淋巴结肿大(OR=16.8,95%CI:1.7~475.2,P=0.038)以及血管侵犯(OR=22.7,95%CI:2.0~725.7,P=0.028)是鉴别两者有统计学意义的预测因子。2个模型鉴别自身免疫胰腺炎与胰腺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5和0.979。当取最佳诊断阈值时,2个模型的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90%;对于鉴别困难的局灶型自身免疫胰腺炎与胰腺癌,2个模型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均>90%,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85%。结论本研究构建的2个模型对于自身免疫胰腺炎与胰腺癌鉴别的预测价值较高,根据EUS特征表现对自身免疫胰腺炎与胰腺癌作出鉴别是可行的。

  • 标签: 胰腺肿瘤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胰腺癌 内镜超声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鞍区性病变是鞍区占位性病变的特殊类型之一,主要包括垂体瘤变、颅咽管瘤、Rathke囊肿、垂体卒中、垂体脓肿、蛛网膜囊肿、表皮样囊肿等,不同种类的病变的治疗原则和策略不同,预后也有很大差异,因此,术前明确诊断有助于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案。鞍区性病变的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有可能出现占位效应和垂体激素改变,不同类型的性病变又各有特点,核磁等影像学也各具特色,本文将结合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就该类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归纳和分析,并总结出其鉴别诊断流程图,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治水平。

  • 标签: 鞍区囊性病变 临床特征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卵巢恶性Brenner瘤(malignant Brenner tumors,MBT)是卵巢罕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该文报道双侧卵巢MBT合并交界黏液腺瘤罕见病例1例,并复习文献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鉴别诊断、分子学改变及该病的预后和治疗,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误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子宫附件占位患者实施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准确。方法:对67例本医院实施治疗的子宫附件占位予以项目研究,信息采集数量为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全部患者均予以常规超声检查、阴道超声检查,统计2种检查形式的诊断结果,对比其准确性情况。结果:(1)疑似子宫附件占位患者确诊结果阳性29例,占比43.28%;阴性38例,占比56.72%。常规超声检查结果阳性31例,占比46.27%;阴性36例,占比53.73%。阴道超声检查阳性30例,占比44.78%;阴性37例,占比55.22%。(2)疑似子宫附件占位患者阴道超声检查(96.55%、94.74%、95.52%)对比常规超声检查(79.31%、78.95%、79.10%)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统计指标较高,具备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

  • 标签: 子宫附件囊性占位 超声检查 阴道超声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子宫附件占位患者实施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准确。方法:对67例本医院实施治疗的子宫附件占位予以项目研究,信息采集数量为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全部患者均予以常规超声检查、阴道超声检查,统计2种检查形式的诊断结果,对比其准确性情况。结果:(1)疑似子宫附件占位患者确诊结果阳性29例,占比43.28%;阴性38例,占比56.72%。常规超声检查结果阳性31例,占比46.27%;阴性36例,占比53.73%。阴道超声检查阳性30例,占比44.78%;阴性37例,占比55.22%。(2)疑似子宫附件占位患者阴道超声检查(96.55%、94.74%、95.52%)对比常规超声检查(79.31%、78.95%、79.10%)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统计指标较高,具备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

  • 标签: 子宫附件囊性占位 超声检查 阴道超声 准确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胰腺假乳头状瘤应用腹腔镜胰腺区段切除术手术治疗的安全与可行。方法:于2020年9月~2021年8月本院选取胰腺假乳头状瘤患者62例为案例。随机平均分为区段组与远端组。区段组实施腹腔镜胰腺区段切除术;远段组实施腹腔镜远端胰腺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与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距(P>0.05),区段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远端组,差距明显(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胰腺区段切除术手术治疗胰腺假乳头状瘤,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建议推广。

  • 标签: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腹腔镜 胰腺区段切除术 安全性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影像组学对胰腺假乳头状肿瘤(pSPN)侵袭性行为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pSPN患者的CT图像,其中侵袭23例、非侵袭59例。分别在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CT图像上逐层勾画感兴趣区(ROI)获得三维ROI,每个ROI提取1 316个组学特征。将数据集经随机分层抽样法按照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在训练集中采用200%样本合成过采样技术(SMOTE)算法进行过采样,生成侵袭和非侵袭平衡数据用于建立训练模型,将构建的模型在验证集中进行验证。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不同模型的预测性能,并通过Delong检验比较不同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值,采用连续净重分类改善度(NRI)和综合区分改善度(IDI)评估不同模型对分类效能的改善能力。结果经过特征筛选,保留2、6、3个特征分别构建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模型,基于单独期相与联合时相模型共建立7个模型,除平扫模型外,其他模型预测pSPN侵袭的AUC均>0.800。单期相中动脉期模型具有最优的鉴别效能,在SMOTE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值分别为0.913和0.873。在联合期相模型中,动脉-静脉期模型的AUC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最高,为0.934和0.913。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平扫-动脉-静脉期联合模型的AUC与动脉-静脉期模型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验证集中,相较动脉-静脉期联合模型,进一步联合平扫不能获得正向分类改善(NRI、IDI均<0)。结论动脉期CT影像组学模型具有较好的术前预测pSPN侵袭的性能,联合动脉期和静脉期的影像组学模型可进一步提高模型的性能。

  • 标签: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实性假乳头状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以评估SAP患者预后风险,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0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是否大量饮酒、是否高脂饮食、是否胆囊泥沙样结石、是否高脂血症。统计患者预后情况,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90例SAP患者中,病死9例,病死率为10%。经单因素、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量饮酒、高脂饮食、胆囊泥沙样结石、高脂血症均为影响SAP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大量饮酒、高脂饮食、胆囊泥沙样结石、高脂血症会增加SAP患者病死风险,未来可据此评估SAP患者的预后,对降低患者病死率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非胆石性胆源性胰腺炎 胆囊切除 再认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完全/根治囊肿切除加 Roux-en-Y 肝空肠造口术的手术方法仍然是胆管扩张 (CDBDs) 的主要治疗方法和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再手术率仍然很高,术后恶变的可能依然存在。近年来,对成人 CDBDs 的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的认识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此基础上,对 CDBD 的手术程序进行了修订,以进一步提高其有效。本综述旨在系统总结成人CDBDs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的最新概念。基于这些临床和病理学研究的结果,建立了CDBDs手术治疗的综合理论体系,纠正了以往的许多理论误解。还详细介绍了每种CDBD的具体手术方法和关键技术说明。运用这些原则,可以显着改善CDBDs的治疗效果,降低目前高并发症率、再手术率和术后恶变率。

  • 标签: 胆管囊性扩张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变化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本例患者男性,32岁,因"腹痛1 d"入院。患者于2020年7月6日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入院。术前检查提示十二指肠乳头及胰头部神经内分泌肿瘤。拟行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随后术中探查见全胰灰白、质地硬,胰颈快速冰冻病理结果提示恶性病变可能,倾向神经内分泌肿瘤,遂中转开腹行全胰十二指肠加脾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G2期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肿瘤侵犯十二指肠全层及胆管肌层。术后随访18个月,患者生存情况良好。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