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8 个结果
  • 简介:选取319名初一至高三学生作为被试,主要采用问卷法,考察中学生师生关系的结构、类型及其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师生关系结构具有冲突性、依恋性、亲密性和回避性四个维度;(2)师生关系类型包括矛盾冲突型、亲密和谐型和疏远平淡型三种类型;(3)师生关系各维度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但存在显著年级差异,师生关系质量随年级升高呈波浪式下降趋势,初一学生的师生关系最好,初二和高二学生的师生关系最不理想;(4)师生关系各类型的人数比例存在显著年级差异.

  • 标签: 中学生 师生关系 结构 类型 人际关系
  • 简介: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前十四章结构时序考辨青城一九七三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了大批帛书,其中有《战国纵横家书》共二十七章。这二十七章帛书,按原抄写次序自然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十四章,是有关苏泰为燕间齐的材料,内容集中,密切联系,自成独立部分,这...

  • 标签: 《战国纵横家书》 帛书 苏秦 燕昭王 原有结构 吕氏春秋
  • 简介:施虐特质和冲动性人格均可引发攻击行为,但目前对施虐特质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冲动性特质的关系尚不明确。针对该问题,研究采用施虐倾向类型量表(VAST)、简版施虐冲动量表(SSIS)和Barratt冲动性人格量表(BIS-11),对485名中国大学生的测量数据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对VAST中文版测验数据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支持施虐特质由直接施虐和替代性施虐构成的二维假设;(2)VAST与BIS-11的运动冲动性维度仅具弱相关,提示施虐倾向是独立于冲动性人格的人格特质。

  • 标签: 施虐人格 冲动性人格 攻击行为
  • 简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无论是关于思维结构的问题,还是多元智力的问题,均得到心理学界的极大关注.本文的目的是:(1)分析和比较加登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与中国古代"六艺"教育的多元智力观的异同;(2)从思维的目的、过程、材料、品质、自我监控以及非认知因素等六个方面分析思维的结构,并提出自己的"三棱结构"理论;(3)从先天与后天的关系、认知与社会认知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以及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之间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分析和讨论智力结构的难以穷尽性.

  • 标签: 多元智力 思维结构 六艺
  • 简介:本文在肯定孟子所谓“仁义礼智”是四因素人格结构的基础上,考察了这一人格结构的先天基础,分析了四因素各自的五个特征,最后还讨论了肯定四因素是人格结构的依据等几个问题。

  • 标签: 孟子 仁义礼智 人格结构
  • 简介:通过系统梳理和总结各领域里集体效能的测量构念,并结合初中生班级群体的特点,首先从理论上提出初中生班级集体效能的结构。然后,采用问卷法调查168个班级5180名初中生,运用多水平因素分析验证班级集体效能的结构,以及考察该结构的信效度。结果发现,初中生班级集体效能在个体和班级水平上都是两因子的结构,即班级能力评价和班级目标达成。该构念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初中生班级集体效能的测量指标。

  • 标签: 班级集体效能 班级能力评价 班级目标达成 多水平因素分析
  • 简介:以239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主观幸福感(SWB)的结构及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分析表明,SWB由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三个相关的维度构成,而且它们可以共同负荷于一个高阶因子.外倾和神经质是SWB的重要预测指标,积极情感的主要预测指标是外倾,神经质则是消极情感最有力的预测指标,而外倾和神经质对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有相同的预测力.情感平衡是外倾和神经质影响生活满意度的中介变量.

  • 标签: 主观幸福感 结构 人格特质
  • 简介:不论是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制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尤其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把农村发展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我国农村的实际和农民根本利益出发,在农村实行了一整套改革:以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体制;打破“以粮为纲”的农村经济单一发展模式,实行多种经营;打破单一集体所有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支持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实行村民自治,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等,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

  • 标签: 邓小平 农村改革 乡村振兴
  • 简介:为考察地震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潜在症状结构,本研究采用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量表和儿童抑郁量表,对汶川地震一年后的74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利用验证性因素分析对竞争模型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包括侵入性、回避性、麻木性、精神痛苦性唤起和焦虑性唤起等5个症状的PTSD精神痛苦性唤起模型显著优于DSM-IV的PTSD模型、4维情感麻木模型和4维精神痛苦模型。效度分析的结果发现,PTSD精神痛苦性唤起模型具有良好的外部区分效度。所有结果均表明PTSD精神痛苦性唤起模型在汶川地震后青少年群体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以作为判定震后青少年PTSD症状的有效标准。

  • 标签: 地震 青少年 PTSD 症状结构
  • 简介:旨在探索组织变革背景下团队主动性行为的结构,并开发出相应的测量工具。首先对20家企业的27位高管进行了深度访谈,然后按照扎根理论思路对获取资料进行细致分析,探索团队主动性的结构,再按照严格的心理测量学程序开发团队主动性的测量问卷,并以来自60家企业的70个团队(共292位成员)为对象进行了测验。研究发现:团队主动性的主要维度包括群策、协作和适应。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测量工具有着良好的信度和构思效度。

  • 标签: 组织变革 团队主动性 构思效度
  • 简介:●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必然导致价值观的结构变化●市场经济和价值观结构的关系是互动关系●价值观结构的变化应遵循市场化、功能性、多样化、协调性、兼顾性等原则●价值观结构的变化主要有结构基础、结构内容、结构属性、结构功能、结构方式等变化

  • 标签: 价值观 市场经济体制 价值主体 结构属性 结构内容 结构变化
  • 简介:<正>经济效益是制约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攻坚课题。如何走出一条质量好、效益高的工业发展道路,已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而经济效益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广东石化行业,同样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就广东石

  • 标签: 提高经济效益 发展道路 效益高 产业结构调整 生产力诸因素 发达国家
  • 简介:纽科姆难题是关于决策者合理行为的一个选择困境问题,它的提出使得贝叶斯主义者在理性主体应该采取的行为方式这个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经典决策理论也因此分化为证据决策理论和因果决策理论两大理论流派,从而极大地促进了贝叶斯决策理论的发展。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对纽科姆难题本身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认为其存在构造缺陷或所设置的选择困境超出了人类的理性边界。事实上,纽科姆难题具有一种特殊的因果决策结构,借助赖欣巴哈原理、屏蔽原理和可证实性原则等,在考察决策者斟酌过程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构建一种新的方案来消解纽科姆难题中的选择困境。

  • 标签: 纽科姆难题 贝叶斯决策 决策结构 因果关系
  • 简介:以474名大学生、青年教师和企业员工为被试,通过筛选情境故事,建立无结构性问题道德主题评定参照系统,创立道德敏感性定量记分方法,从而开发道德敏感性测评工具并对其进行初步的心理测量学特征检验。结果表明:以无结构性问题为形式进行道德敏感性测评研究符合道德敏感性的本质;所开发的道德敏感性测评工具兼具定性评定和定量分析的特征;鉴于道德敏感性的情境特异性,测评工具的同质性信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 标签: 道德敏感性 无结构性问题 道德主题 测评
  • 简介:在多重系统理论研究基础上,运用即时反馈训练范式,以大学生为被试,考查相关维度数量对基于规则和信息整合两种结构的类别学习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关维度数量是影响类别学习的重要因素,基于规则单维度结构的学习显著优于信息整合结构和基于规则双维度结构的学习,基于规则双维度结构的学习与信息整合结构的学习没有显著差异。(2)反应策略受到规则复杂性的影响,当类别结构中隐含的规则比较简单时,学习者使用规则策略;当类别结构中隐含的规则比较复杂时,学习者难以掌握规则,就会使用相似性策略。研究结果支持"难度观",而不支持多重系统理论。

  • 标签: 类别学习 相关维度数量 基于规则结构 信息整合结构 多重系统理论
  • 简介:责己与责人是儒家用以处理己他关系或人我关系的重要伦理规范。儒家阐释了作为道德活动的责任伦理主体指向——责己和责人,从特定维度丰富了儒家的责任伦理学和角色伦理学。历代儒家既讲责人又讲责己,但更重视责己;同时,儒家并不否定责人,而是主张敢于责君、敢于劝谏,提出了以责成人之道的思想范式。儒家凸显责己,彰显了重责己轻责人的价值导向。

  • 标签: 儒家 责任 自己 他人
  • 简介:在朗西埃思想的整体形成中,阿尔都塞的影响几乎是决定性的。20世纪60年代初期,青年学生朗西埃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教父'阿尔都塞之间的相遇,奠定了朗西埃日后与阿尔都塞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路的一种充满张力的争辩性关系。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所作的结构主义式的理论创新,具有开启一个时代的革命性意义。而朗西埃谨遵师教,对《资本论》做出症候式解读并以此而形成其学术处女作《'批判'的概念与'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从〈1844年手稿〉到〈资本论〉》,尽管在其日后'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学术道路中屡遭否弃,但其思想的基本立场乃至学术方法等其实都可以在这篇论作中找到某种理论'原型',因此,可称之为朗西埃学术思想的一个'反向'的起点,或者是'结构性'的开端。

  • 标签: 朗西埃 阿尔都塞 《“批判”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 影响
  • 简介:隋唐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佛教中国化的完成阶段。经过慧风东扇后数百年的酝酿,中国化佛教流派各立宗门,繁枝竞秀,所谓“佛法演至隋唐,宗派大兴”。“智者破斥南北之后,百余年间,学佛之士莫不自谡双弘定慧,圆照一乘。……而唐以来,传衣钵者起于庾岭,谈法界,阐名相者盛于长安”回。这段话简短概括了智、慧能、法藏、玄奘等佛学家相继提出各自思想体系的历程。但由于上述各人思维的视域和源流的不同,各宗之间的分歧也愈来愈突出:“讲华严者唯尊我佛,读唯识者不许他经,至于教外别传,但任胸臆。

  • 标签: 唐代 “禅教一致”思潮 深层结构 佛教 佛学 般若学
  • 简介:《无上秘要》是北周建德六年(577)平齐后武帝宇文邕主编、由通道观学士参与编撰的一部道教类书。原共一百卷,有二百九十二品。明道藏存六十七卷,每卷下有品名,然品名与敦煌目有异,且不全;存卷中又有缺品。本文利用敦煌本目录与明道藏本目录对校,以见其原来的结构;并将之与教外的类书以及现在尚保存完整的北宋道教类书《云笈七箴》作了比较,指出《无上秘要》与《云笈七箴》的同异,还有儒、道两种类书体现出的两种不同的观念体系。又通过对《无上秘要》的结构的具体分析,揭示其编纂思想及整合后的南北朝道教的教义体系。

  • 标签: 无上秘要 类书结构 南北朝道教 教义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