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静脉内激光和传统手术治疗下 肢 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80 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静脉内激光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结果 在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 100.00% ,对照组为 82.50% ,远低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价值 (P < 0.05) 。结论 在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中,相比于传统手术,静脉内激光治疗疗效更佳,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 标签: 静脉腔内激光 传统手术 治疗 下肢静脉曲张 近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内激光和传统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1例,观察组采用静脉内激光治疗,观察组采用传统剥脱术治疗,比较两组出血量、疼痛程度、并发症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量及疼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9.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8.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手术治疗,不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出血量少,患者疼痛轻,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微创优势,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静脉腔内激光 传统手术 疗效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静脉内激光手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10月期间诊治的120例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工作,采取随机法将其常规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选择高位结扎抽剥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选择静脉内激光手术治疗。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几率进行比率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指标、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几率均优于常规组患者,数据差异存在统计意义。结论: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选择静脉内激光手术治疗能够提高病情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改善手术指标,该治疗方法安全性较高,应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腔内激光手术 下肢大隐静脉曲张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观察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静脉肌袖结构,了解窦房结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射频导管消融隔离静脉的房颤患者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龄(59.3±8.9)岁,年龄范围18~75岁。其中阵发性房颤55例,持续性房颤25例,窦性心律下标测静脉及右心房的电激动顺序,标注窦房结位置。结果46例(46/80,57.5%)患者窦房结位于右心房-静脉交界处以下,其中42例位于高位右心房(42/46,91.3%),4例位于中位右心房(4/46,8.7%),未发现窦房结位于低位右心房。窦房结与右心房-静脉交界处的距离为(9.4±6.1)mm。34例(34/80,42.5%)患者窦房结位于右心房-静脉交界处以上,其中17例位于静脉侧壁(17/34,50.0%),8例位于前壁(8/34,23.5%),5例位于间隔侧(5/34,14.7%),4例位于后壁(4/34,11.8%),窦房结与右心房-静脉交界处的距离为(8.5±5.1)mm。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患者在窦房结的空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7)。静脉肌袖长度为(36.5±9.0)mm,其中阵发性与持续性房颤患者肌袖长度分别为(36.2±8.6)mm与(37.3±10.0)m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2)。结论对于大多数房颤患者,窦房结主要位于右心房-静脉交界处下方,但有一些患者窦房结位于右心房-静脉交界处上方即静脉内,静脉隔离消融线的设定应注意到窦房结位置,避免损伤窦房结。

  • 标签: 心房颤动 窦房结 上腔静脉 肌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癌合并上静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肺癌合并上静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手术治疗后均未出现中重度并发症,护理效果显著。结论良好的围术期护理有助于肺癌合并上静脉综合征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肺癌合并上腔综合征 护理方法
  • 简介:患者女,30岁,3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腰背部疼痛不适来院诊治.疼痛向右下腹部放射,呈胀样痛,无明显剧烈发作,略有恶心,无呕吐、腹泻及发热.查体:腹平坦,未见肠形及蠕动波,肝肋下未触及,无反跳痛,右侧腰大肌外侧缘有明显压痛点,右肾区叩痛(+).

  • 标签: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 影像学评价 疼痛不适 肾区叩痛 30岁 下腹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静脉滤网在骨科复杂创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复杂创伤患者45例进行下静脉滤网置入术,观察其置入后的效果。结果29例血栓消失,10例血栓缩小,6例血栓无明显变化。均未见滤器周围血栓形成。结论骨科治疗的复杂创伤患者,及时尽早地置入下静脉滤网,可以有效地预防肺动脉栓塞甚至猝死。

  • 标签: 下腔静脉滤网 复杂创伤 骨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疾病的并发症防治方法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08例(385条肢体双下肢77例,154条肢体;单下肢231条肢体;)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用内激光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308例下肢静脉曲张385条肢体激光治疗术后,363例(94.2%)获随访3~40个月,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者术后有21条肢体复发(复发率5.7%)。结论使用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疾病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及手术的注意事项,并加强术后护理以预防并发症及复发,从而充分体现激光治疗安全和微创的特点。

  • 标签: 静脉曲张 激光治疗术 护理
  • 简介:患者,女,79岁,体检发现左肾占位10余天入院。患者10d前因自觉消瘦行体检,发现左肾占位,为进一步诊治,入住我科。诉近1年来体重下降约30斤左右,伴乏力,纳差,无畏寒发热。CT及MRI检查提示左肾癌伴左肾静脉、下静脉癌栓(图1)。积极完善术前准备,与肝脏外科同台手术。

  • 标签: 下腔静脉癌栓 左肾癌 MRI检查 体重下降 畏寒发热 左肾静脉
  • 简介:目的探讨在TempofilterⅡ静脉滤器保护下行肾癌Ⅲ型下静脉癌栓切除的安全性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09年治疗的7例肾细胞癌合并Ⅲ型下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先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经右侧颈内静脉穿刺放置TempofilterⅡ静脉滤器于下静脉内癌栓近心端,然后在全肝血流阻断下切开肝下下静脉,直视下切除癌栓。结果7例患者术前均经CT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明确诊断,7例均手术成功,6例癌栓与下静脉无明显浸润,1例癌栓浸润下静脉侧壁行下静脉成形。全组无肺栓塞(PE)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TempofilterⅡ静脉滤器保护下肾癌下静脉癌栓切除是安全的,可有效预防PE的发生,术中全肝血流阻断在无血状态下切开下静脉是完全切除癌栓的关键。

  • 标签: 腔静脉滤器 肾肿瘤 下腔静脉 癌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深静脉导管进行浆膜积液引流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2例胸腔积液患者应用浆膜内留置深静脉导管进行引流,并评价引流效果。结果所有浆膜积液患者均经深静脉导管抽净浆膜积液,胸腔积液者肺组织复张,未出现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深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是治疗浆膜积液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段。

  • 标签: 深静脉导管 浆膜腔积液 留置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穿刺下静脉滤器置入术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预防肺动脉栓塞(PE)的作用。方法4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经股静脉途径放置下静脉滤器40例,2例经颈静脉途径放置下静脉滤器。结果42例患者下静脉滤器置入成功率为100%,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复查滤器位置满意。结论下静脉滤器置入预防肺栓塞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肺动脉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包虫囊肿压迫下静脉的外科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例肝包虫囊肿压迫下静脉病人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3例;年龄为(46±5)岁,年龄范围为38~51岁。根据术中肝包虫囊肿与下静脉的贴合程度以及囊肿完整切除的难易程度,分别行外膜内外囊完整切除术、外膜内外囊次全切除术、外膜内外囊完整切除联合下静脉部分切除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于术后3、6、12、24个月门诊随访1次。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病人肝包虫囊肿复发及下静脉栓塞情况。随访终点为术后2年,随访次要终点为肝包虫囊肿复发。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5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1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7例行外膜内外囊完整切除术,2例行外膜内外囊次全切除术,1例行外膜内外囊完整切除联合下静脉部分切除术。10例病人术中无大出血及感染性休克发生。10例病人手术时间为(99±27)min;术中出血量为(99±48)mL。(2)术后情况:10例病人术后2~5 d拔除引流管,无术后出血、术后残感染、术后胆瘘发生,无围术期死亡病人,术后住院时间为(7.1±1.8)d。(3)随访情况:10例病人中,9例完成终点随访,随访时间内均无肝包虫囊肿复发及下静脉栓塞形成;1例病人于术后12个月,第3次随访失访,此病人术后3、6个月随访未发现肝包虫囊肿复发及下静脉栓塞。结论外膜内外囊完整切除术、外膜内外囊次全切除术、外膜内外囊完整切除联合下静脉部分切除术均能完整切除肝包虫囊肿。

  • 标签: 棘球蚴病,肝 下腔静脉 压迫 手术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估新型可回收下静脉(IVC)滤器的滤过效果、稳定性、安全性及可回收性。方法中华小型猪26只,急性实验组7只,考查滤器在体内的释放及回收情况以及滤过效果和稳定性;长期观察组19只,分为A、B两组,A组5只,B组14只,考查滤器在体内的稳定性、致栓倾向、可回收性以及置入不同时间段(10~60天)IVC壁的病理改变。结果急性实验组共进行19次释放及15次回收,操作均顺利完成,其中一枚滤器脚进入左肾静脉,位置明显偏斜,其余滤器位置均无明显移动及偏斜。长期观察组释放过程均顺利完成,滤器无明显偏斜,除40天后一枚滤器脚位于血管轮廓外,未进行回收。正位测量猪IVC直径为1.6~2.2cm,平均(1.85±0.17)cm。病理检查示:10天后IVC内膜轻度增厚;20天后滤器脚已被血管内膜覆盖,内膜中度增厚;30~60天后,内膜明显增厚。结论新型可回收IVC滤器滤过效果可靠,释放及回收简便,在动物体内使用安全,可回收期限可达60天。

  • 标签: 肺栓塞 下腔静脉滤器 可回收 动物实验
  • 简介:目的探讨国产ZQL型可回收式滤器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将7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和(或)肺动脉栓塞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分别置入国产ZQL型可回收式静脉滤器和进口可回收式静脉滤器,再行局部溶栓治疗,最后根据治疗情况取出滤器或长期留置滤器。结果2组间预防肺动脉栓塞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静脉通畅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未再发生肺动脉栓塞。护理上应注意滤器置入、取出及溶栓术后下静脉急性闭塞、肺动脉栓塞再发生的观察和处理。结论国产ZQL型可回收式滤器可满足不同消费能力的人群需求,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肺栓塞 腔静脉滤器 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目的通过建立体外模型,评估新型可回收下静脉滤器的滤过效果及稳定性。方法在体外建立下静脉模型,在不同管径、不同大小栓子及不同位置分别评价滤器的稳定性及对栓子的捕获能力,并与Recovery可回收滤器进行对比。用牛血管重复实验,观察新型滤器滤过效果及稳定性。结果在体外下静脉模型中,新型可回收滤器对直径为2、3、5mm的栓子滤过率分别为91.50%、96.50%和99.50%,管径为21、28mm时滤过率为别为98.00%、93.67%,水平及垂直条件下栓子滤过率为94.33%、97.33%,总体滤过率为95.83%。Recovery可回收滤器在以上条件下的滤过率分别为81.00%,91.00%,95.00%;92.33%,85.67%及87.67%,90.33%,总体滤过率为89.00%。用牛血管取代硅胶管后,新型滤器在不同条件下的滤过率分别为88.50%,94.00%,98.00%;94.67%,92.33%及91.33%,95.67%,总体滤过率为93.50%。在实验过程中,两种滤器均未发现明显移位及偏斜现象。结论新型可回收下静脉滤器滤过效果及稳定性可靠,体外实验滤过效果优于Recovery滤器。

  • 标签: 腔静脉滤器 动物实验 体外
  • 简介:摘要近年来国内医院逐步开展下静脉癌栓的手术治疗,针对不同分型的下静脉癌栓,采取了包括肾癌根治性切除、下静脉部分切除及体外循环辅助下的癌栓取出等多科室合作的手术治疗,都收获了良好的疗效。作者对近年来肾癌伴下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下腔静脉癌栓 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辅助手术 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