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快速评估急性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效果是临床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学习的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分析方法。方法前瞻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科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诊断明确且接受成功PCI术的ACS患者203例。根据PCI术后是否存在70%及以上狭窄,分为术后不合并≥70%狭窄组(n=72)和术后合并70%以上狭窄组(n=131)。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并采用χ2检验分析计数资料,t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分析计量资料。记录患者PCI术前、术后2 h ECG,利用动态学习对其进行动力学分析生成心电动力学图(cardiodynamicsgram,CDG)。在术后不合并≥70%狭窄组中,以术前为心肌缺血,术后为非缺血,利用10次10折交叉验证训练支持向量机生成心肌缺血预测模型及CDG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不合并≥70%狭窄组中,支持向量机心肌缺血预测模型对心肌缺血的预测准确率73.61%、敏感度84.72%。患者CDG在PCI术后由散乱转变为规整,CDG指标显著降低(P<0.001):术后不合并≥70%狭窄组中90.28%(65例)患者,术后合并70%以上狭窄患者组中79.39%(104例)患者的术后CDG指标较术前降低。结论本研究利用动态学习获取的CDG可直观、较为有效评估PCI术前后的心肌缺血变化,这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电动力学图 动态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64层CT钙化积分对事件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对282例老年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专用测量软件行钙化评分,观察钙化积分预测事件的价值。结果282例DM老年患者共分析冠状动脉448支,272支有不同程度钙化(69%),其中174例为多支钙化,98例为单支钙化;16例为点状钙化;另外156例患者钙化积分平均为467.29分,钙化积分与事件有明显相关性;弥漫性钙化者不稳定心绞痛明显高于近端钙化(p<0.05);弥漫性钙化者PCI术后无复流现象亦明显多于近端钙化者,钙化阳性合并吸烟、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患者冠心病发病率亦明显增高。结论64层CT诊断弥漫性冠状动脉钙化对预测DM老年患者事件有一定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造影在急性心肌梗死行支架植入术后的随访价值。方法以22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支架植入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使用多层螺旋CT造影诊断支架内在狭窄发生情况。结果220例患者总计346枚支架完成多层螺旋CT造影以及数字减影冠状动脉造影(CAG),将CAG结果作为对照,显示多层螺旋CT造影诊断支架内在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分别为71.93%、96.55%、91.11%、90.63%。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行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术后应用多层螺旋CT造影可以有效评估患者支架内再狭窄情况,通过及时干预对改善患者手术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支架置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综合征患者介入手术治疗后氯吡格雷抵抗的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 2017年 9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老年急性综合征患者 92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前后的血小板功能,通过血小板聚集率较基线下降情况将其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 CR组)和非氯吡格雷抵抗组(非 CR组), CR组的判定标准为:血小板聚集率较基线下降在 10%或 10%以下,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 1年的随访,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与再次住院率。结果 92例患者中, 33例出现 CR,发生率为 35.86%,与非氯吡格雷抵抗组相比,氯吡格雷抵抗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再次住院率显著高于非 C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手术治疗后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的情况,且其抵抗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  

  • 标签:   氯吡格雷 急性冠脉综合征 介入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以DSA血管造影为标准研究64层螺旋CT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DSA血管造影与64层螺旋CT成像检查,回顾性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内部斑块性质、狭窄数量及病变程度等的检出情况。结果64层螺旋CT成像在内部斑块性质、狭窄数量及病变程度检出率上与DSA血管造影数相比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成像与DSA血管造影具有相似的检查效果,结果值得肯定,对影响观察更直观,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借鉴。

  • 标签: 64层螺旋CT 冠脉成像 DSA血管造影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隆注射液治疗三支病变合并心衰(CHF)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造影三支病变合并心衰的住院64例患者〔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按照《慢性心功能衰竭诊断治疗指南》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酌情使用硝酸脂类、洋地黄类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隆注射液8ml+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脉滴注,2次/天,连用14天。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B型脑钠(BNP)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4例、无效14例,治疗组显效8例、有效19例、无效5例,两组治疗效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VEF高于对照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隆注射液可降低三支病变患者心脏负荷,抑制神经内分泌激活,改善心功能。

  • 标签: 冠心病 三支病变 慢性心力衰竭 心脉隆注射液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急性综合征(ACS)经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急性综合征(ACS)患者6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在入院后进行包括心理护理、放松训练等系统的护理干预。随机将68例患者分为试验组(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每组34例,在手术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患者的心理状态,用多功能监护仪检测病人术中心率、血压变化1。结果试验组(护理干预组)的患者在手术前后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经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的急性综合征患者有明显的消除恐惧、焦虑心理,减轻患者的心理和躯体性应激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上手术的成功率,有利于术后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急性冠脉综合征 桡动脉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内注射欣维宁(替罗非班)及静脉泵入欣维宁在急性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0例急性综合症患者(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塞20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塞30例)进入导管室前静脉泵入欣维宁5ml/h,如术中发生无复流/慢血流和急性血栓形成,再内注射欣维宁10—30ml/次,术后继续静脉泵入5—7ml/h,维持36—72小时,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50例PCI中有1例因高龄死于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律失常。1例因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停用欣维宁后而发生支架内再闭塞,死于心源性休克。2例因牙龈出血而减量,改为欣维宁2ml/h静脉泵入,无严重并发症和出血事件发生。结论静脉内泵入与内注射替罗非班,是防治急性综合症患者PCI术中无复流/慢血流和急性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不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症 介入治疗 冠脉内注射 静脉内泵入 欣维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年女性初发急性综合征(ACS)住院患者可改变危险因素、病变、再灌注及药物治疗的特征。方法入选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首次诊断为ACS的18~44岁住院患者。7 106例患者纳入分析,男6 593例(92.8%),女513例(7.2%)。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2 254例(31.7%)、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 704例(9.9%)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4 148例(58.4%)。收集患者基本特征、实验室检查、造影及冠病变等数据,与男性进行对比,分析女性ACS危险因素和病变等疾病特点。结果可改变危险因素男性以血脂异常(87.5%)、超重/肥胖(83.8%)和吸烟(68.5%)最普遍,女性以血脂异常(63.4%)、超重/肥胖(63.4%)和高血压(45.5%)最普遍。男性与女性患者中≥1个危险因素的比率分别为99.1%和87.9%。2007至2017年,男性高血压、糖尿病和超重/肥胖患病率呈上升的趋势(趋势P<0.01),血脂异常患病率和吸烟率呈降低的趋势(趋势P<0.01)。女性危险因素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男性造影检查比例高于女性(96.6%比93.4%,P<0.01),女性左主干(LM)病变高于男性(7.3%比4.1%,P<0.01),男性多支病变(43.4%)多见,女性单支病变(47.0%)多见。青年初发STEMI患者中,女性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ARB)的使用率均低于男性(76.8%比86.1%和46.5%比60.2%,均P<0.01)。青年初发UA患者中,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他汀和ACEI/ARB的使用率均低于男性(均P<0.05)。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KillipⅡ级及以上比例高于男性(38.6%比25.6%,P<0.05)。结论青年ACS患者绝大多数为男性。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可改变危险因素的患病率很高。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更容易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再灌注及药物治疗率普遍低于男性。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青年 女性 危险因素 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与非脑梗死患者斑块类型及冠狭窄程度的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3~7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72例可疑冠心病患者,根据有无脑梗死病史,分为脑梗死组(46例)和非脑梗死组(126例).所有患者均行双源CT,并对血管斑块节段(混合斑块节段、钙化斑块节段和非钙化斑块节段)计数.对两组患者斑块的类型及冠狭窄程度分析比较.结果脑梗死组病变支数明显多于非脑梗死组(P=0.019);脑梗死组斑块节段总数和混合斑块节段数明显多于非脑梗死组(P<0.01);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相比,LMP=0.016,LADP<0.01,LCXP=0.003,RCAP=0.037,且混合斑块节段数明显多于非脑梗死组.结论①与无脑梗死病史的患者相比,有脑梗病史且合并疑似冠心病的患者,受累节段数明显较多;②混合斑块有可能是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但尚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

  • 标签: 脑梗死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选择性造影术是采用导管插入左右开口处注射造影剂,以显示走行和病变的技术.因其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术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并发症.

  • 标签: 冠脉造影 术中 心电图 心电监护 冠心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架植入术的护理策略及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行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4例,分别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心理状况改善和护理满意度均优(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支架植入术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应引起临床重视。

  • 标签: 冠脉支架植入术 护理策略 并发症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