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以App软件辅助软件展开深入的研究,了解花卉学在进行教学实践中通过App软件辅助软件所实际应用效果,分析目前的App软件具体的使用情况,然后以案例作为研究重点来进行App软件辅助软件过程教学的分析,希望可以促进该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 标签: App软件 花卉学教学 实习探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胰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目前胰腺癌的治疗模式已由"外科先行"向"多学科协作模式"下的全身性治疗模式转变,但手术切除仍是唯一能够治愈胰腺癌的方法。在胰腺癌全身性治疗中,术后辅助治疗效果确切,术前的新辅助治疗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新辅助治疗能够提高胰腺癌患者的R0切除率,针对交界性可切除胰腺癌与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给予新辅助治疗已成共识;但对可切除胰腺癌患者是否应给予新辅助治疗仍有争议。

  • 标签: 胰腺肿瘤 临床方案 新辅助治疗 共识 争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奥硝唑合剂辅助填充治疗牙髓病的效果。方法:在2019年1月到2019年12月期间,研究人员收集我院诊治的100例牙髓病患者,在其同意参与研究的前提下设为研究对象,根据动态随机分组法,分成研究组50例,参照组50例。研究组给予奥硝唑合剂辅助填充治疗,参照组给予常规填充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总治疗效果。结果:参照组的总治疗效果低于研究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牙髓病 奥硝唑合剂辅助填充治疗 常规填充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前列腺癌是全世界男性发病率第二位的肿瘤,其中高危和局部进展期肿瘤是威胁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随着新辅助治疗在越来越多实体瘤中成功应用,其在前列腺肿瘤中的研究也逐步展开,其中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及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联合化疗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研究结果显示,尽管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对降低切缘阳性率有效,但无法改善患者远期生存。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联合化疗可能延长高危局部进展期患者的无生化复发时间,但患者能否最终取得生存获益仍需要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阐明。此外,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的问世、液态活检的开展,将为前列腺肿瘤的精准化、个体化新辅助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癌 新辅助治疗 多西他赛 雄激素剥夺治疗
  • 简介:摘要对于体外膜氧合(ECMO)辅助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变,目前的认知还远远不足,前瞻性研究的难度也非常大。脑梗死、脑出血等的诊断需要依靠特殊的辅助检查,如果只对少部分患者进行这些检查,诊断率和实际发生率之间就会具有较大差异。从应对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方法看,目前尚无针对ECMO辅助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特异性治疗手段。当前阶段,对ECMO辅助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预防大于治疗,需要充分理解ECMO造成的病理生理改变,对有ECMO适应证的患者及早进行辅助治疗,在ECMO转机中做好每一个细节,加强监测,及时撤机。

  • 标签: 体外膜氧合 创伤,神经系统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溃疡患者经康复新液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3月~2020年6月期间,从我诊室选取口腔溃疡患者共计7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应用口腔炎喷雾剂治疗,观察组行康复新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接受相应治疗措施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9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头痛头晕、淋巴结肿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分析,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较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康复新液辅助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减少了恶心呕吐、头痛头晕、淋巴结肿大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康复新液 口腔溃疡 安全性
  • 简介:摘要:多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相比,其优势明显,能够整合集中知识,以数字化形式辅助数学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将多媒体引入到初中数学课堂,能够有效缓解数学知识单一、抽象、枯燥乏味等特点,能够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作用。文章也将深入分析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从其积极意义入手探析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供参考。

  • 标签: 多媒体 初中数学 教学辅助 应用对策
  • 简介:摘要: 随着我国信息科学的不断发展,信息科技被我国广泛运用,深入到家家户户。信息技术作为人类思想文化交流的传播途径和方式,自远古时期不断发展至今,经过时代的变迁实现现代化科技化的重要改变。尤其是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不止将科技信息运用到生活、军事、科学发展还将这一技术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

  • 标签: 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教学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前采用新辅助放化疗(nCRT)和全程新辅助治疗(TNT)两种模式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病例入组标准:(1)病理证实为距离肛缘12 cm以内的直肠腺癌;(2)经磁共振(MRI)或直肠腔内超声诊断为cT3~4N0或cT1~4N1~2者;(3)经肠镜证实为直肠单发肿瘤;(4)能够耐受放化疗;(5)既往无其他肿瘤史。排除标准:既往接受过直肠癌根治手术,此次为局部复发者;(2)不能完整完成nCRT疗程者;(3)远处转移者;(4)临床病理资料不完善者。按照上述标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34例直肠癌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82例,女性52例,男女比例为1.58∶1.00,年龄26~81(59.6±11.2)岁。根据患者接受的辅助治疗方案(2017年12月前为nCRT治疗,2018年1月后为接受TNT治疗),将患者分为nCRT组(55例)和TNT组(7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距肛缘距离、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状态评分、肿瘤TNM分期等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采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放疗剂量为50.4 Gy/28 f。nCRT组放疗期间口服卡培他滨化疗,放疗结束休息6~8周后行手术治疗。TNT组于放疗前给予CapeOX方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诱导化疗1个周期后开始同步放化疗;巩固化疗结束后2周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新辅助治疗疗效、放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围手术期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nCRT疗程。nCRT组和TNT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中性粒细胞减少[7.3%(4/55)比10.1%(8/79)]、贫血[3.6%(2/55)比3.8%(3/79)]、血小板减少[5.5%(3/55)比7.6%(6/79)]、胃肠功能紊乱[3.6%(2/55)比6.3%(5/79)]和放射性肠炎[9.1%(5/55)比8.9%(7/79)]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30例患者完成TME手术,nCRT组54例,TNT组76例。相比nCRT组,TNT组采用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的比例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1.6%(25/76)比13.0%(7/54),χ2=9.382,P=0.009],但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的手术远切缘和环周切缘均阴性。nCRT组pCR为7.4%(4/54),TNT组为22.4%(1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7,P=0.022)。两组术后病理分期、神经侵犯和脉管癌栓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的治疗中,TNT在不增加放化疗不良反应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前提下,pCR率高于nCRT。

  • 标签: 直肠肿瘤,局部晚期 新辅助放化疗 全程新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支架辅助与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急性期破裂宽颈前交通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德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介入栓塞治疗的破裂宽颈前交通动脉瘤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术中是否支架辅助分为支架组41例、非支架组35例。支架组根据患者载瘤动脉直径选择相应尺寸的Solitaire AB支架或LVIS支架,非支架组使用单导管、双导管或球囊辅助。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临床预后。结果两组出血并发症、症状性血管痉挛、病死率和临床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支架组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7.07%(7/41),高于非支架组的2.86%(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2,P<0.05)。支架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1.95%(9/41),明显高于非支架组的5.71%(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1,P<0.05)。结论支架辅助与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急性期破裂宽颈前交通动脉瘤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使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缺血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应用需要谨慎。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栓塞,治疗性 组织支架 手术后并发症 预后
  • 简介:摘要:微课作为新时代学习资源,打破了传统课堂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束缚,

  • 标签: 微课 小学数学 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国在互联网方面的发展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并且教育领域在不断向前发展的时候,信息技术也在为教育领域贡献着不小的力量,尤其是信息技术领域里的微课教学,也受到了人们广泛的重视。微课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它体制微小,能将书面上晦涩的知识变得更有实用性,还非常的容易操作。所以微课的这种形式在初中历史的教学方面是非常合适的。所以历史教学工作者应该将其广泛的运用到课堂中去,用其短小精悍的特点,为历史教学发挥它最大的作用。

  • 标签: 作用 特点 微课 历史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益生菌联合锌制剂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的疗效。方法:对实验数据资料收集发现 2018年 2月至 2019年 1月本院共收治 86例小儿腹泻病患者,以此作为研究的基础数据,将参与实验患儿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和实验组患儿均为 43例,分组采用盲选法进行,对照组给予患儿锌制剂治疗,实验组联合益生菌与锌制剂治疗,对比指标:止泻时间、止吐时间、住院时间、出院后 3个月疾病再次感染率。结果:实验组患儿经过药物治疗以后止泻时间、止吐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住院时间方面也显著减少,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 3个月疾病再次感染率下降显著,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腹泻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锌制剂联合益生菌辅助治疗,药物的治疗效果非常理想,止泻花费时间较短,并且对患儿的自主免疫能力进行提升,降低后期疾病再次复发的概率,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质量。

  • 标签: 益生菌 锌制剂 小儿腹泻病 疗效
  • 简介:摘要 : 线段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是初中数学几何中的重要模型,在几何证明题中考查频率较高。而这些模型通过辅助线构造之后进行考查的形式较多。本文从相关基本模型出发,深入分析,进而引导学生在较复杂的几何证明题中如何借助辅助线构造模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学科素养。

  • 标签: 线段垂直平分线 角平分线 逻辑推理
  • 简介:摘 要: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讲课的方法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而学生在座位上记笔记,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已无法进行下去。原因有两点,第一,这种老套的教学方法教学效率低下,学生们对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习到的知识掌握不牢固;第二个原因是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已经没有办法满足学生们的学习要求。因此,这篇文章关于计算机辅助小学数学教学的有关内容进行了分析与整理,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可以为在岗教师们提供经验。

  • 标签: 辅助教学 小学数学 计算机
  • 简介:摘要:在素质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更加注重对于学生能力的扩展和素质的提升,书法艺术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遗产,学生通过书法教育,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和文学气质,更可以让学生练就一手好字,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当中占据显著优势。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大学生群体的时间分配更加自由,更应当把握青春年华,通过对于书法的学习来修养自身心性,从而使得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成为素质和能力均衡发展的全面型人才。

  • 标签: 高等院校 书法教育 素质教学 辅助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锌制剂辅助治疗在幼儿急性腹泻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3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1~3岁80例急性腹泻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和B两组,每组各40例。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锌制剂,B组仅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72 h后的疗效、阳性症状消失所需的时间、食欲恢复所需要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同时随访观察两组患儿在后续3个月内再次发生腹泻的情况。结果A组40例患儿经过72h治疗后39例有效,总有效率97.5%, B组40例中33例有效,总有效率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P<0.05)。A组患儿的住院时间、阳性症状消失时间及食欲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内A组40例患儿再发腹泻的有3例,再发比率为7.5%,B组40例患儿再发腹泻的有7例,再发比率为17.5%(P<0.05)。结论锌制剂辅助治疗幼儿急性腹泻病可有效缩短病程,并可降低3个月内腹泻的再发比率。

  • 标签: 急性腹泻病 幼儿 锌制剂 治疗
  • 简介:【摘要】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的使用,对一线教师来说是一次全新挑战。巧用微课辅助课堂教学,为学生学习历史搭建丰富的教学平台,推动历史教学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 ;将学习历史兴趣、学科核心素养凸显于历史课堂,真正落实有效教学。    【关键词】微课  教材  史料教学  情感教育  高效课堂    在教育信息化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已不断推广。巧用微课辅助历史课堂教学,教师呈现视频史料,聚焦历史事件,感知历史人物,不断创新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建构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养成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自身实践,谈一谈微课辅助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微课整合教材资源,提高学习历史兴趣。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以时序为轴,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呈现古今中外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历史发展进程。历史教师摒弃传统教学理念,在钻研新课标的基础上,立足新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创新教材资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迈出“用教材教”全新理念的第一步。    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具有短小精悍、针对性强的现代化教学优势。教师课前精心制作微课,通过展示课件、视频、思维导图等丰富教学信息,吸引学生注意力,鼓励学生提出见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部编历史新教材资源丰富多彩,教师巧用教材中“相关史事”、 “知识拓展”、“知识链接”等资源,整合后通过微课中精彩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评析、课外历史知识等内容延伸教材,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例如,学生学习“造福千秋的都江堰”,教师利用教材中的《都江堰示意图》,结合“相关史事”,通过微课生动介绍都江堰的设计原理,将枯燥的文字介绍动态化,学生兴趣盎然。接着引导学生分析“都江堰的建成产生了怎样的作用?”渗透学生读图和识图能力养成的同时,深刻体会都江堰是造福千秋的综合性水利枢纽。最后继续围绕教材中的“知识拓展”,展示“震不垮的都江堰”及“李冰石像”等相关图片,学生讲述课前搜集到的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的故事后,學生讨论:“都江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理由是什么?”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引发学生自豪感,真正发挥历史教材的育人功能。    二、微课突破教学重难点,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突破教学重难点是实现高效历史课堂的重要前提。教师在确定三维目标的前提下,从学情出发,准确定位教学重、难点。通常一个微课只展示一个教学重点或难点,实践证明,图文并茂的微课可以化繁为简,突出教学重点,降低学习难度,真正做到为课堂教学服务。    例如: 《秦统一中国》第二子目“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比较抽象,七年级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于是教师创设情境: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怎样的政治体制来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利用微课展示《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逐层演示并解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国家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皇帝之下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三公之下另有掌管具体政务的九卿。在地方为防止诸侯割据、各自为政,废分封行郡县。通过郡县制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地方绝对服从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通过中央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把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个人手中就形成了君主专制。就这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造成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接着展示“郡县制”漫画,形象生动地层层递进,加深学生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分组讨论:分封制和郡县制有什么异同点?教师适当点拨,充分表现出在历史课堂中的引领作用。通过对比,抽象的历史概念进一步明朗,便于学生识记,教学效果良好。    三、微课拓展史料教学,增强史料实证能力。    史料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依据,史料实证是理解历史的关键能力与方法。着眼于教学需要,教师从不同视角进行基于史料教学的微课设计,精选有效史料创设历史情境,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史料,培养学生学会提取有效历史信息与正确的史料分析能力。    近年来,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光靠死记硬背不一定能得高分,历史课堂关注学生历史知识的内化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新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素材,如历史插图、材料研读、大事年表等,与学生认知相契合,教师设计成微课,由“问题思考”引领学生阅读分析史料,充分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概括、感悟,从而促进学生史料论证能力的提高。    例如: 《秦统一中国》第三子目“巩固统一的措施”是教学重点,在学生预习基础上,微课中利用课件展示教材中的“材料研读”:“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学生思考:“材料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学生阅读教材后很快就能回答出: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统一文字。新教材对“统一文字”的知识点图文并茂,学生很快就能掌握统一文字的基本史实及作用。对于“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的介绍新教材较为简单,有些学生会问:“秦朝时的度量衡跟今天有区别吗?”“统一车轨后是什么样子的呢?”为了答疑解惑,教师利用微课辅助教学,从背景入手,通过补充“车同轨”图片、古今度量衡换算等史实,加深学生印象。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意义自然就容易多了。    四、微课渗透情感教育,培养家国情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11年版)》强调:“初中历史教学要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学习、探究历史具有的人文追求和社会责任。初中历史新教材蕴含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教师利用微课辅助教学,渗透情感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走近中国古代史,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微课或展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图片,或生动讲述历史故事、历史典故,学生感悟历史,增进民族自豪感。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微课视频生动再现中国人民为救亡图亡而英勇奋斗,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俯瞰中国现代史,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光辉历程,微课结合时政热点,学生感悟新中国成立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不断走向复兴,增强民族自信心。    历史就在身边。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补充乡土历史,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例如讲授“甲午中日战争”时,微课带领学生走进闽侯县青口镇青圃村甲午英烈——林履中的故居老厝,介绍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杨威”舰管带林履中舍身报国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又如学习“海上丝绸之路”时,微课展示张睦祠堂、张睦画像等图片,播放张睦诞辰周年纪念活动盛况,讲述张睦在拓展福州通向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的丰功伟绩,传承海丝文化的同时,弘扬爱国爱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学生进行了很好的情感教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统编历史新教材对一线教师来说是一次全新挑战,教师改变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增强驾驭教材的能力,巧用微课辅助教学,推动历史教学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根本转变,提升历史学科素养,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8年第 8期《探寻史料原意,增进历史理解》     [2]《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11年版)》     [3]《 2018年福建省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