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培养创新性中药人才,在总结前几版《中药鉴定》教材编写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根据当前《中药鉴定》教学所面临的新情况,探讨在《中药鉴定》教材编写过程中的创新问题。提出组成老、中、青相结合和产、、研相结合的编写队伍,采用书本、光盘和网页相结合的开放性立体教材形式,整合基础知识、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培养目标,改进知识呈现的方式,促进特色教材和统编教材共同发展。

  • 标签: 中药鉴定学 教材 创新性人才
  • 简介: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是我国高等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面临的新课题。山东大学于1999年将原属于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和医学心理学4个学科的教学实验室合并组建了医学机能教学实验室,建立了8个以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和PowerLab生理记录仪为主要设备的网络化、多媒体化、微机化的多功能学生实验室,在此基础上,实施了一系列实验教学改革措施,主要包括:

  • 标签: 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山东大学 教学内容 考核体系 管理体系
  • 简介:作为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生物药剂一直在本专业教育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同时其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生物药剂又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现阶段各学科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换代加快;同时社会不断进步也对生物药剂这门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新形势下对生物药剂进行教学改革,该文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思考和探索.

  • 标签: 生物药剂学 教学改革 交叉学科 教学模式
  • 简介:在20例成人标本上进行腰椎小关节的解剖观测,发现每一关节突关节接受相邻的三个节段的腰神经的后内侧支配,形成三个节段分布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腰椎小关节损伤后的环形封闭模式,经临床应用取得满意的效果。

  • 标签: 腰椎 小关节 封闭 治疗
  • 简介:目的深入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父婴传播率与HBV–DNA定量拷贝值的相关性。方法对116例HBV感染的男性及其子女(母亲为非HBV携带者)的HBV感染状况进行调查分析。采用ELISA法检测HBV感染血清五项指标;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DNA。结果(1)根据父亲血清HBV–DNA定量水平分别向下和向上累计进行分析,HBV–DNA含量累计后,在≤4.0与〉4.0、≤5.0与〉5.0、≤6.0与〉6.0、≤7.0与〉7.0copies/ml四个界面显示HBV父婴传播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差值分别为29.9%,30.2%,46.0%,32.2%。(2)患者感染模式对子女HBV感染率的影响,由高到低依次为:“1、3、5”〉“1、5”〉“1、4、5”〉其它模式。结论HBVDNA定量拷贝值与HBV父婴传播密切相关,随携带者血清HBV–DNA含量增加而上升,并存在影响传播的浓度界面;血清HBVDNA阳性和“1、3、5”模式是HBV感染家庭聚集性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也是造成HBV父婴传播的因素之一。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父婴传播 相关因素
  • 简介:探索如何构建药剂知识体系图,采用流程图、状态图、概念图等使药剂知识更加系统化、直观化、逻辑化,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有效记忆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 标签: 药剂学 教学 知识体系图
  • 作者: 王艳菊王艳春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5-15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5期
  • 机构:第三人民医院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四川省射洪县中医院王艳菊王艳春肺癌是当今世界上发病率最普遍的癌症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肺癌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肺癌的死亡率极高,2015年我国肺癌患者就有61.02例死于肺癌,预计到2025年我国每年将有100万新发肺癌患者,会有90万死于肺癌,肺癌的死亡率高居癌症死亡率的首位。肺癌治疗困难,对患者及患者家庭造成严重干扰,治疗肺癌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证明,肺癌患者越早得到治疗存活率越高,5年存活率能从14%上升至49%。然而肺癌早期症状不典型,不容易被患者察觉,等症状加重确诊时患者的肺癌已转为肺癌晚期,治愈几率小。因此肺癌的早期检测对于肺癌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肺癌的检测主要是通过实验室和细胞组织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影像学检查是目前运用得比较广泛的一种检查方法,在疾病的检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精神,中药炮制课程开展了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教学改革。探讨了实验项目开设的背景以及具体教学内容和运行方案,归纳总结了教学效果。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能够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达到研究生生源培养的要求。

  • 标签: 中药炮制学 实验教学 综合设计性实验
  • 简介:目的验证肝精补血素口服液的药效。方法建立血虚模型,测定小鼠、大鼠失血前、失血24h及灌胃给药后的RBC,Hb,吞噬功能和游泳时间。结果低剂量(19.4g/kg)和高剂量(38.9g/kg)的肝精补血素口服液均能明显增加失血性贫血小鼠的RBC和Hb,提高贫血小鼠的非特异免疫功能,提高小鼠的耐受力,延长小鼠的游泳时间;对失血性血虚模型大鼠,剂量分别为15.6g/kg和31.1g/kg的肝精补血素口服液也能显著升高RBC和Hb。结论肝精补血素口服液能明显提高贫血动物的RBC和Hb,并有提高免疫力及抗疲劳作用。

  • 标签: 肝精补血素口服液 药效学 实验研究
  • 简介:脂肪肝分为均匀性和非均匀性两种,前者在临床上多见,超声图像具有典型特征,可明确诊断。后者发病率较低,也称局灶性脂肪肝或肝脏局灶性脂肪浸润,是脂肪肝的特殊类型,超声虽为这种病变的诊断提供了手段,但由于这类病变声像图特殊,超声检查常易误诊为肝血管瘤及肝内占位病变^[1]。为了总结经验,本文重点讨论非均匀性脂肪肝声像图特征及鉴别诊断。

  • 标签: 非均匀性脂肪肝 超声检查 诊断 鉴别
  • 简介:中药鉴定是中药专业骨干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如何以中药鉴定课程为依托进行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高等医药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理化鉴别课堂教学环节为载体,探讨中药鉴定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建立,明确专业课与基础课相互关系,强化专业课在高等教育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中的桥梁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中药鉴定学 理化鉴别法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教学模式
  • 简介:目的:研究复方珍珠膏药效及安全性。方法:以KM小鼠为模型进行抗炎、止痒、镇痛、经皮急性毒性实验;以豚鼠为模型进行急性皮肤刺激、多次给药皮肤刺激、皮肤致敏及经皮急性毒性实验;以雌性SD大鼠为模型进行肉芽肿实验及破损皮肤瘢痕实验。结果:皮肤刺激实验、皮肤过敏实验药物观察期间未见豚鼠皮肤有红斑和焦痂形成;破损皮肤瘢痕实验药物观察期间未见大鼠皮肤出现红斑和水肿,且其皮肤在2周内恢复;豚鼠和KM小鼠1d内以最大给药量(5000mg·kg^-1)经皮给予2次复方珍珠膏后,未见明显毒性反应。结论:复方珍珠膏具有抗炎、止痒、镇痛、抗增生的作用,外用无刺激性、过敏性及毒性,且不会造成皮肤瘢痕,预期临床应用安全性良好。

  • 标签: 复方珍珠膏 肉芽肿实验 刺激性 过敏性 瘢痕实验
  • 简介:结合药用高分子材料教学的发展现状,对药用高分子材料综合实验项目的设计与实践进行探讨,为药用高分子材料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 标签: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 实验教学 综合实验
  • 简介:采用自制李克特量表调查学生对药动虚拟实验教学的评价,思考药动虚拟实验教学的改革。学生的整体评价较为肯定,认为药动虚拟实验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的个体参与性并改进课程教学,值得探索和推广。但在药动虚拟实验教学中必须注意以"虚"补"实",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引导作用,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和传统实验技能的把握。同时必须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改进虚拟教学软硬件系统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保证药动虚拟实验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虚拟实验 药动学 教学评价 李克特量表 实验教学
  • 简介:法医人类是法医学的重要分支,其个体识别主要包括对性别、年龄、身高等的识别。现在,国内外许多学者应用各种方法,对个体识别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例如测量骨骼的各种解剖特征的数值,应用X线片或曲面断层片判断牙齿的钙化程度以及用图谱法推断骨龄进一步推断个体的生理年龄等。

  • 标签: 法医人类学 个体识别 CT 图谱法 曲面断层片 观测者
  • 简介:《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杂志(以下简称“本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理学会主办。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承办的国家级学术性月刊(ISSN1009—2501,CN34—1026/R),创刊于1996年6月(季刊),1999年获正式刊号,2002年改为双月刊,2004年改为月刊至今。已故主编孙瑞元教授是全国著名的定量药理学家,编委会成员多为国内外医药界不同专业的知名专家和教授。

  • 标签: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临床药理学 治疗学 杂志 中国药理学会 弋矶山医院
  • 简介:临床药师参与临床疾病的治疗,其最终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治疗作用,减少或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病人更加安全、有效与合理用药。但鉴于临床药师在无权(没有用药决定权)、无责(非病人的直接责任人)的情况下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已成为现阶段临床药师面临的最大问题。

  • 标签: 头孢吡肟 临床药师 抗生素类 药学服务 药代动力学
  • 简介:2000年7月至2001年10月,从台湾北部、中部和南部的6所医院共收集到595株MRSA的临床分离株,这些株是从血(279株)、脓(173株)、痰(94株)、体液(21株)、导管尖(20株)和尿(8株)中分离到的。用smal消化的脉冲凝胶电泳(PFGE)印记这些菌株。鉴定到含97种亚型的31种基因型,在7种基因型中可以检测到亚型。尽管各医院有6-15种基因型,但是有433株(73%)显示属于一种主要的基因型(A型含29种亚型)。这种基因型不仅是所有6所医院的优势型,而且也是各医院的优势菌,占各医院所有分离株的46—89%。基因型C(16个亚型)是第二个占优势的基因型,占所有分离株的9%,分布于5所医院。基因型D(11个亚型)、E(5个亚型)和B(6个亚型)分别分布于5、4和3所医院。其余26型(30型-亚型)是较次要的。他们认为,绝大多数MRSA的临床分离株具有一种共同的PFGE模式,表明一种流行性MRSA菌遍及台湾主要医院。

  • 标签: 台湾省 中国 MRSA临床分离株 分子流行病学 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