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领主属宾句的句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03
/ 2

汉语领主属宾句的句法研究

蔡明慧

贵州师范大学

摘要:领主属宾句是汉语中较为特殊的句式,历来研究较多,讨论的话题包括:该句式如何生成,各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及句法关系如何,其历史起源是什么,等等。对其研究涉及“格理论”、“论元结构”、“非宾格假说”等理论。研究的争议主要集中在非宾格动词为何同时携带主语和宾语?主语和宾语的题元和格分别是什么?本文是在以 CP分裂假说为基础 ,通过特征核查操作对三类相似句型的推导过程逐一进行分析,对领主属宾句及相关句式提出了统一的句法分析。

关键词:领主属宾句、CP分裂假说、话题

  1. 引言

领主属宾句是郭继懋首先命名的一种句式, 这 种句子的主语和宾语之间有比较稳定的领有/隶属 关系, 主语是领有的一方, 宾语是隶属的一方, 而且 主语跟句中的述语动词没有直接的语义关系, 宾语 是动作行为的施事。 最为典型的例句就是“王冕 死了父亲” 。这种句式分别在 20 世纪 50 年代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以及近年来三度较为广泛地引起 研究者的关注。对领主属宾句的研究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同的见解。到目前为止大致有两种:移位说、基础生成说。

  1. 文献综述

2.1 领有名词移位说

徐杰利用“领有名词提升移位”的操作来解释领主属宾句的推导 。(1a) 的深层结构是(1c),领有名词 “王冕 ”从深层结构的逻辑宾语中移位至句首 ,得到表层结构。不仅领有名词可以移位,深层结构中的领有短语“王冕的父亲”也可移位到句首,得到(1b)。(2a)与 (2b)分别解释了两个句子的移位过程 。

(1)a.王冕死了父亲。

     b.王冕的父亲死了。

     c.死了父亲的王冕。

(2)a.[ CP[ 王冕 i][ VP 死了 [ti 父亲 ]]。 

b.[ CP[ 王 冕 的 父 亲 ]i[ VP 死 了[ti] ]。

2.2领有名词基础生成说

支持这类观点的学者们认为,领有名词基础生成于表层结构,而不是从深层结构通过移位到达表层结构的位置。关于领有名词在表层结构的位置,主要有以下两类观点: 一是认为领有位置; 一是认为领有名词投射为“话 题”成分,形成悬垂话题。支持领有名词基础生成于主语位置的研究并未对领有名词赋格的问题作深入讨论,且有研究认为领有名词位于的主语位置并非论元位置,也未花大手笔探讨“格 ”的问题 。

3.领主属宾句的句法推导

Rizzi提出CP分裂假说 (Split CP) 认为CP可以分裂成不同的短语投射,(Force P)、 包括语力短语话题短语 Top P)、(Force P)焦点短语 和有定短语(Fin P)。鉴于汉语中话题显著的特点 ,我们认为汉语与英语相似,也存在话题短语。话题成分是语篇或语段交流中存在的旧信息,具有强D特征,因此Top P的心带有强D的特征。下面我们 依 次 分 析 例 句 (1)中三个句子的推导过程。三个句子的前段推导步骤相同如 (4)所 示 。 NP “ 父亲 ” 与隐现的D合并形成 D’ , ’ D与 合并形成其中王冕 为 DP1 “ 王冕 ”DP2 , DP1 专有名词 , 带有可解的强 D特征 , NP“父亲 ”不具有强D特征 。DP2与非宾格动词 “ 死 ” 以 及 体标记 “了”合并,形成VP ,再与轻动词 V合并形成 VP由于 V选择了非宾格动词 “死 ”作为补足语,无赋宾格的能力,因此VP并不是语段,DP2无法获得格位。VP与带有EPP特征和不可解 φ 特征的T进行合并 ,T’形成 进而形成 TP 。TP与Top的空中心语合并,Top带有不可解的强D特征。

(4) 死了王冕 φ父亲 。

               

探针Top需要带有强 D特征的成分进行核查,DP1是其最近的目标 。探针 T需要最近的名词性成分进行核查,DP2及其内部的成分均是其合适的目标。出于经济原则DP1 优先与两个探针进行了核查。与T核查过程中,DP1被吸引到 [ space, TP ]的位置 , DP获得主格,T的不可解EPP特征和不可解 φ 特征被赋值并删除。与Top核查过程中Top的不可解强D特征被赋值并删除,DP1被 吸 引 到 [spec, top P] 的 位 置 形 成 Top P 。Top P与空的Force合并形成语段。 所有不可解特征经过核查赋值并删除,构中不再存在活跃的探针和目标,语段被送往 PF层进行拼读。多个相同的复制成分(copy)中,位置最高的一个被拼读出来,因此在PF层被拼读出来的是位于[ spec, top P] DP1, 的 最终形成句子“王冕死了父亲”推导过程如(5) 所示 。由于[ spec, top P ],是非论元位置领有名词DP1不需重新赋格,不违反“格检验式 “因此,DP1仍是属格,[ spec, DP 2]与位置上的语迹保持一致 。

(5) 

(6)

由此可见,例(1)中的三个句子深层结构看似相同,实则推导过程都有差异。领主属宾句“王冕死了父亲”为隐现特征核查过程中 ,“ 王 冕 ” 从 领 属 短 语 中 同 时 被 吸 引 到 [ Spec, Top P] 和 [ Spec TP ] 的 位 置 ,并在 [ Spec, Top P]位置上被拼读出来。“ 的”在 “王 冕父亲死了 ” 中同样为隐现 特征核查过程中 “王 冕父亲死了 ” 被吸引到[ Spec, Top P] ,“王冕父亲 ”被吸引到 的位置 [ Spec, TP]同时,“王冕” 被吸引到 [ Spec, Top P] 的位置。 后者在最高位 [ Spec, Top P]上被拼读出来 。王冕的父亲死了中的“的” 为显现特征核查中“王冕的父亲 ” 可能被吸引到 [ Spec, Top P]  的位置,并在高位拼读出来。


 

参考文献

[1]Rizzi L. Locality and left periphery[M]//BELLETTI A. Structure and beyond: the cartography of syntactic structure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223-251.

[2]郭继懋.领主属宾句[J].中国语文,1990(1).

[3]徐杰.两种保留宾语句式及相关句法理论问题[J].当代语言学,1990(1).

[4]韩景泉.领有名词提升移位与格理论[J].现代外语,2000(3):261-272.

[5]温宾利,陈宗利.领有名词移位:基于MP的分析[J].现代外语,2001(4):412-416.

[6]杨大然.生成语法框架下领主属宾句的派生过程新探[J].现代外语,2016(3):314-325.

[7]沈家煊.“王冕死了父亲”的生成方式——兼说汉语“糅合”造句[J].中国语文,2006(4).

[8]石毓智.语言学假设中的证据问题——论“王冕死了父亲”之类句子产生的历史条件[J] .语言科学, 2007( 4) .

[9]高顺全 .也谈“王冕死了父亲”的生成方式[J] .现代中国语研究,2009( 11).

[10]任鹰.“领属”与“存现”:从概念的关联到构氏的关联——也从“ 王冕死了父亲”的生成方式说起[J].世界汉语教学,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