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胰腺导管类器官的建立及其生理功能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5
/ 1
摘要目的建立正常小鼠胰腺导管类器官培养体系,初步探讨胰腺导管类器官的形态学及生理功能。方法取6~8周龄C57BL/6小鼠胰腺组织,应用胶原酶Ⅳ消化分离并收集胰腺导管,用基质胶包埋后于完全培养基中培养,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胰腺导管类器官的形态结构;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及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类器官的标志物表达及定位;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类器官离子通道和抗菌肽的表达及定位。结果成功建立了可以稳定传代10代的小鼠胰腺导管类器官,类器官呈球样生长,形成管腔样结构,内部的空腔与胰腺导管组织的管腔相对应。胰腺导管类器官稳定表达祖细胞标志物SOX9及导管上皮细胞标志物KRT19,均定位于上皮细胞,不表达淀粉酶;稳定表达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离子通道Clcn1、Kcnma1、CFTR、Slc12a5、Slc26a3、Slc26a6及Scnn1a,低表达Ano1,不表达Clcn3、Kcna1、Kcna2、Kcnd3、Kcnh1、Atp12a、Slc4a4、Slc9a1、Slc12a2及Slc26a11,其中CFTR在上皮细胞中高度表达;高表达抗菌肽Reg3a、CRAMP及糖蛋白2,低表达Defb1、Defb2及Defb3,不表达Defa1及Defa4,其中Reg3a及CRAMP均在上皮细胞内表达,且分泌至类器官的管腔内。结论成功建立可以稳定传代的小鼠胰腺导管类器官,它能维持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的诸多特征,可以作为研究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生理学的体外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