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战争影视片随想□戴行钺战争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一万年以前,而战争片的历史还不到一百年。两者相比,前者恰似桑榆老翁,后者无异是襁褓幼婴。但是这一百年的战争片却把长达一万年的战争的各个阶段或详或略地作了一个全方位的惊心动魄的展示。战争浪潮与战争影视一万年前...

  • 标签: 海湾战争 战争片 影视片 纪录片 好莱坞 现代启示
  • 简介:徐孔同志表现抗美援朝战争的小说,上下两卷,百万字巨著.去年11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费正清研究中心四位先生来京,曾从青年出版社买去四套书进行研究.他们从什么立场出发、抱着什么目的、为了什么用途研究此书,从该书无限丰富的历史信息资料中将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无从知道.这里,仅遵老战友徐孔之命,谈几点读后感受,就教于读者和同行.不知会不会与那四位美国朋友有什么共同之处?

  • 标签: 《朝鲜战争》 徐孔 艺术辉煌 小说 国际主义 艺术效果
  • 简介:<正>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已经50周年了,半个世纪以来,我们这一代文艺工作者,就是在《讲话》的思想教育和指引下成长起来的.那时正是抗日战争中期,全党正掀起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热潮,以毛泽东为首的许多同志,运用马列主义理论研究中国革命实际,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成为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指导思想、当时毛泽东同志在其著作中,对中国革命战争作了许多科学的论述,后来,形成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引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发展,加速全国人民的解放;以《新民

  • 标签: 影片 革命战争 毛泽东文艺思想 新时期 《讲话》 审美实践
  • 简介:<正>丁亚平在《结构的文学史论》(《当代作家评论》1992年2期>一文中指出:传统的文学史观认为文学史研究是包含这么三个步骤的工作:第一是朴学的工作——对于作者的生平,作品年月的考订,字句的校勘训诂等。这是初步的准备。第二是史学的工作——对于作者的环境,作品的背景,尤其是当时社会经济的情形,必须完全弄清楚。这是进一步的工作。第三是美学的工作——对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加以分析,并说明作者的写作技巧及其影响。这是最后一步。三者具

  • 标签: 文学史研究 传统文学 文学史观 作家评论 写作技巧 社会经济
  • 简介:<正>一1988年,上海文论界提出“重写文学”的课题。迄今10余年的时光过去了,作为“重写文学”内涵之一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方面,最能显示这一“重写”课题业绩的,是1998年7月由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合著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的出版。1999年第1期的《文学评论》为其组织了一组笔谈——《现代文学的观念与叙述》,钱理群、洪子诚等4人或谈了个人的感想,或作出了评价。

  • 标签: 中国 文学史研究 钱理群 现代文学 五四文学思潮
  • 简介:本文主要报告有关书写一本晚清翻译的构思,该书是一项名为"翻译与政治:晚清翻译活动研究"的研究计划的主要成果.该计划是由香港政府研究资助局所赞助,为期2年.范围方面,这里所指的"晚清",大概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下限延伸至"五四"运动前夕,所涉及的包括文学与非文学之翻译活动,但不包括外国传教士的翻译.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外国传教士在中国进行翻译的动机、模式以至影响,都跟中国人自己所从事的翻译活动很不同;二是这是一个很复杂而庞大的课题,应该单独处理.当然,一些协助中国人进行翻译的洋传教士,例如受聘于江南制造局的傅兰雅、同文馆的丁韪良等,因为是属于中国人的翻译范围内,所以也包括在研究计划里.

  • 标签: 翻译活动 翻译史 所指 同文馆 书写 范围
  • 简介:<正>中国是一个大国,应该有多种声音。而我们总是习惯于一种声音。不仅是一种声音,还把什么东西都往一起搅,这样就越是说不清中国是一个大国,应该有多种声音。而我们总是习惯于一种声音。不仅是一种声音,还把什么东西都往一起搅,这样就越是说不清楚,无助于问题的梳理和解决。

  • 标签: 参拜靖国神社 勃兰特 南京大屠杀 中日关系 毒品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
  • 简介:除了在比喻性的意义上加以对照,巨人与“蜗牛”是很难联系在一起的,二者完全属于不同的存在。但历史形态与人生际遇之复杂,往往会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本世纪初,一位巨人与一个“蜗牛”式的人物,硬是碰到了一起。

  • 标签: 朱安 鲁迅精神 人生际遇 许广平 鲁迅研究 鲁迅逝世
  • 简介:2005年6月,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与《文艺争鸣》杂志联合召开的“文学新世纪与新世纪文学五年”的研讨会上,我曾说过,“文学新世纪”是一个文学批评的术语,而“新世纪文学五年”已初步具有了文学概念的含义,只不过现在就明确地指认它恐怕还为时尚早。但这样的提问方式说明,它有了一定的讨论空问。例如,“新世纪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区别,相对于“新时期文学”、“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即“当代文学”来说,

  • 标签: 新世纪文学 当代文学史 “十七年文学” 新时期文学 沈阳师范大学 “文革文学”
  • 简介:文学所处理的文学与时间的关系,并不只是表现为'事件'与'过程'的自然相连.时间的意义之于文学,是在于它可以使后者进入一种'历史叙述'.''之于'文学'在概念和结构上的主体性,一方面是其写作过程的'选择性'体现为'治者'的主体能动性,另方面也同样关联着他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与运用.文学的叙述对象是无数个事件,需要特别地对已有的'时间性'进行处理.所谓文学的可能性或可信性,必得仰赖文学事件进入新的叙述时间,这一'时同'生成的内部结构,来自于文本之前的''的观念--历史哲学观念.它无形驾驭与控制着文学在'语言'与'写作'中的生成.对于'治者'来说,治''首先是一种对'历史原在'或'历史'真有其'真实'的'假定'认可,并承认这种'假定'在'事件'历史化过程中的可行性,从而使''成为一种写作的、思维的方式,而不是目标或归宿.

  • 标签: 文学史写作 叙述时间 历史叙述 历史化 文本 真实
  • 简介:文学史上有一种账最容易算,这就是:某人写的某作,很顺应时代(当然也顺应政治形势)随即轰动,出了大名,继之又成了文学业的无冕之王或有冕之王(虽不任什么官衔,但读者崇拜良久或大人物时时给予多方关照或确实出任了什么显职)。

  • 标签: 文学史 人物 时代 读者 崇拜 顺应
  • 简介:<正>近年来,重写文学的呼声很高。本来,文学作为一门社会学科,总是带有一定的时代色彩的,它理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说,重写文学本是一种正常现象。以中国现代文学为例,新中国成立四十多年来,它就一直处在不断重写的过程中。如果说,每一次重写都是对原有文学的继承和发展,那么重写的文学就有可能逐渐完善而臻于完美。但是,近年提出“重写文学”的口号并不如此简单。据一些“重写”论者所述,提出这个问题,乃是鉴于现有的现代文学大都陷入了一种“非科学”的思维模式。也就是说,它们大

  • 标签: 纯审美论 文学的本质 “重写文学史” 标准重 文学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史
  • 简介:<正>或许是由于刘再复挑起的文学理论和现当代文学的论争过多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尽管他的一部最重要的长篇散文诗《寻找的悲歌》之中的“杀伐之声”比他的理论文章更加直露和震耳,却至今还没有得到应有的讨论和确评.但是,对于认识刘再复其人的内心世界,对于探测社会主义制度下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领域中某些背离革命真理和人民利益的知识分子所进行的“寻找”、

  • 标签: 心史 刘再复 评论者 真与美 散文诗 母亲
  • 简介:<正>甲午战争研究第一人最早把戚其章先生称为"甲午战争研究第一人"的竟是两位日本学者。首先是日本的学者龟谷隆行。戚先生从未与他谋过面,对龟谷先生一无所知。龟谷先生的《甲午战争研究的新进展》一文刊载在日本《东方》杂志1991年11月出版的第128号上。文中写道:"关于甲午战争专论的最新著作,则有戚其章的《甲午战争》。众所周知,戚其章先生是甲午战争研究之第一人。……戚其章先生的成果可以说不仅提高了甲午战争研究的水平,而且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方面奠定了一个基础。"第二位称道戚先生的是日本奈良女子大学的中塚明教

  • 标签: 戚其章 丁汝昌 北洋海军 刘步蟾 甲午海战 日本奈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