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远红外线照射法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瘘维护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4到2017-4月收治的共86例血液透析患者。参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对患者实施远红外线照射法。结果两组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明显优于参照组,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WF因子比参照组明显下降,并且观察组spKt/V比参照组提高,两组比较,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远红外照射法治疗后,可以减少瘘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血流量,还可以降低患者因血液透析导致的并发症,不仅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而且护理人员的工作也相对减轻。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也大大提高。临床使用效果较好,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远红外线照射法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颜面部痤疮患者行红蓝光交替治疗的具体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7.05~2018.06收治的行红蓝光交替照射治疗的颜面部痤疮患者212例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8例,对照组10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复发率和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后满意度分别为97.22%、75.96%,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后复发率分别为5.56%、21.15%,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对行红蓝光交替照射治疗的颜面部痤疮患者应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能提高其满意度,促进其健康恢复,值得广泛采用。

  • 标签: 颜面部痤疮 交替照射 红蓝光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外线照射联合硫酸镁在产后痔疮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应用随机分组方法将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产后痔疮患者100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马应龙痔疮膏治疗,给予观察组红外线照射联合硫酸镁治疗,对比研究两组患者的产后2h与产后3d痔疮水肿评分和疼痛评分、产褥期手术治疗率与母乳喂养率。结果产后2h两组患者的痔疮水肿评分与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d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产褥期手术治疗率、痔疮水肿评分与疼痛评分显著较低,母乳喂养率显著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产后痔疮患者给予红外线照射联合硫酸镁治疗与护理,不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痔疮水肿与疼痛症状,而且还能降低手术治疗率,提高患者的母乳喂养率,临床上推广应用很有价值。

  • 标签: 红外线照射 硫酸镁 产后痔疮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艾芥散敷脐联合红外线照射促排气的临床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自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二次剖宫产的单胎孕足月产妇12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常规处置基础上,术后6小时给予艾芥散敷脐,配合红外线照射30分钟,持续敷药12小时后取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宫缩良好,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阴道流血未见明显增多,术后阴道流血量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艾芥散敷脐联合红外线照射能尽早恢复肠道功能,促进排气,排便,且操作简便,易于被患者及家属接受,适宜推广应用。

  • 标签: 艾芥散敷脐 红外线照射 促排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红外线照射下关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不同原因引起的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毫针针刺,取患侧阳白、四白、地仓、下关、颊车、承浆,健侧合谷,浅刺,合谷穴行泄法,其余穴位平补平泄。治疗组在取穴与针刺手法与对照组相同外,于下关穴处行红外线照射。两组每次均治疗20min,一日一次。7日为一疗程,4个疗程。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对周围性面瘫均有效,但治疗组的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结论针刺配合红外线照射下关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更加明显。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下关穴 针刺 红外线
  • 简介:摘要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属于祖国医学“蛇串疮”、“缠腰火丹”范畴。该病主要的病理特征是突然发病,在发病皮肤上有集簇性水泡,呈带状排列。水泡沿着一侧的周围神经分布出现,病人会感觉灼热感和刺痛感。该病起因通常是由肝郁全滞,久而化火,感受毒邪致湿热火毒蕴积肌肤而成,同时该病常会引起神经痛,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为了探究刺血拔罐联合红外线照射对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安全性。选择本院2017年9月-2018年1月收治的30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治疗观察,结果30例患者中痊愈27例(90%),显效3例(10%),总有效率100%。结论刺络拔罐联合红外线照射对带状疱疹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促进疱疹痊愈和疼痛,减少后遗神经痛的作用,疗效理想,临床上建议进一步推广运用。

  • 标签: 带状疱疹 刺血拔罐 红外线照射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外线照射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在骨外科术后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骨外科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饮食、心理、排便训练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红外线照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自主排便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于术后不同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定,记录患者住院时间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自主排便恢复情况(88.3%)高于对照组(73.3%)(χ2=4.357,P<0.05),观察组自主排便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t=5.422,P<0.05);术后5、30d两组患者HAMD和HAMA评分均性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5、10、20d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比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栓发生率1.7%低于对照组6.7%,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线照射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可改善骨外科手术术后患者自主排便功能,降低患者心理压力,促进手术后恢复。

  • 标签: 红外线照射 中药穴位贴敷 便秘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安全性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效果和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15例,所有患儿均接受安全性护理干预,比较患儿治疗前后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并总结患儿的治疗依从性。结果治疗前患儿的总胆红素水平为329.62±124.81μmol/L,治疗后为168.85±84.67μmol/L,P<0.05;治疗前患儿的间接胆红素水平为318.37±133.54μmol/L,治疗后为152.49±82.28μmol/L,P<0.05;本组15例患儿中完全依从12例,部分依从3例,不依从0例,治疗依从率为100.00%。结论安全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的依从性,对于改善患儿高胆红素状态、提高治疗效果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蓝光 护理干预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蓝光照射结合腹部环形按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5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苯巴比妥治疗)70例和观察组(苯巴比妥、蓝光照射结合腹部环形按摩治疗)80例,观察两组新生儿黄疸胎便转黄时间、每日排便次数、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水平、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黄疸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每日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3、7d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不断延长,两组新生儿黄疸胆红素水平逐步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黄疸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照射结合腹部环形按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胆红素降低显著,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蓝光照射 腹部环形按摩 新生儿黄疸 胆红素 黄疸消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蓝光照射结合腹部环形按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5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苯巴比妥治疗)70例和观察组(苯巴比妥、蓝光照射结合腹部环形按摩治疗)80例,观察两组新生儿黄疸胎便转黄时间、每日排便次数、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水平、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黄疸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每日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3、7d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不断延长,两组新生儿黄疸胆红素水平逐步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黄疸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照射结合腹部环形按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胆红素降低显著,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蓝光照射 腹部环形按摩 新生儿黄疸 胆红素 黄疸消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复合乳酸菌(妈咪爱)联合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5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以随机对照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对两组患儿均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采用复合乳酸菌(妈咪爱)联合间断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的患儿采用单纯间断蓝光照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和经皮测胆红素水平、首次胎粪排放时间、胎粪排空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以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和经皮测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和经皮测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下降程度比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首次胎粪排放时间、胎粪排空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复合乳酸菌(妈咪爱)联合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见效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复合乳酸菌 聚克 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经过近年临床实践证明,消化系统镜的诊疗技术和治疗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也是胃肠道诊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很大的提高了消化系统的诊疗效果,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现已将胃肠镜的检查纳入了体检项目。因为胃肠镜的广泛应用,如何充分发挥这种高科技工具的技术优势,首先得保证镜的质量,其中洗消工作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不容忽视的工作,结合临床的体会,现总结如下.

  • 标签: 消化系统内镜 消毒质量 临床实践 诊疗技术 生活质量 体检项目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颌面骨折应用坚固固定术小型和微型钛板固定术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1月在本院诊治的颌面骨折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36例,予以复位及颌间弹性牵引外固定作对照组,予以坚固固定术小型和微型钛板固定术作研究组,分析两组疗效、咬合效果、骨折的愈合时间以及预后后遗症。结果研究组有效率和优良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和后遗症比对照组少,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颌面骨折患者予以坚固固定术小型和微型钛板固定术,疗效和咬合良好,且后遗症较少。

  • 标签: 颌面骨折 坚固内固定术 钛板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应用经皮微创空心钉固定与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后踝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后踝骨折患者88例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固定组,每组患者44例。微创组患者行经皮微创空心钉固定术进行治疗,固定组患者行切开复位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Kofoed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完全负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固定比较,经皮微创空心钉固定治疗后踝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对患者的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后踝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现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医疗卫生水平的日益进步,镜技术也随之得到大力的改进及普遍应用。镜技术的应用范围较广,近年来的临床诊治效果表明。镜在治疗消化道息肉方面卓有成效。因此,笔者就镜诊治消化道息肉的进展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以期为广大的医疗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内镜 诊治 消化道息肉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适用性。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如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输血等),观察组在采用常规内科治疗的同时应用镜止血治疗。然后观察并比较治疗后两组的止血有效率、止血时间、再出血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总有效率68.18%,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止血时间为(1.14±0.33)min,对照组为(3.46±0.34)min,观察组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积极治疗,能够明确出血病因,可明显提高显效率,有效降低死亡率。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内镜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结块的病理基础及肺结块CT诊断在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肺结块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且50例患者均伴有毛刺CT征结块。其中30例患者为肺癌,15例患者为炎性假瘤,5例患者为结合瘤,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CT扫描与鉴别诊断,最后对诊断结果进行评价,同时观察毛刺CT征。结果本组所有患者经CT诊断和鉴别诊断后,50例毛刺征依据长度可划分为短毛和长毛。短毛刺征35例,其中30例为恶性,5例为良性病变;长毛刺征15例,其中10例为良性病变,5例为恶性。结论毛刺征是诊断肺恶性肿瘤的征象之一,尤以短毛刺征诊断价值最为重要,该征出现若结合结块的其他特征和临床表现,则可提高对肺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肺内结块 螺旋 CT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肺神经内分泌癌的CT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具有影像学资料和病理结果的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0例肺神经内分泌癌的CT征象及病理学特征并进行分析。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40例患者发病部位,中央型28例,周围型12例;左肺26例,右肺14例。肺神经内分泌癌的影像学特征多表现为分叶状,密度可以均匀或不均匀,气管阻塞伴阻塞性肺炎、肺不张,淋巴结转移常见。结论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及CT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需结合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进行确诊。

  • 标签: 肺内神经内分泌癌 CT表现 病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镜下黏膜剥离术的术中配合及护理方法。方法200例消化道早期癌住院患者在内镜下行ESD手术的术中配合及护理,ESD术在胃镜下予病变的息肉四周黏膜注射甘油果糖250ml+肾上腺素1mg+靛胭脂2.5ml。抬举后给于电刀剥离,粘膜剥离后创面用氩气或止血钳电凝止血。结果188例患者全部治疗有效。2例并发症、10例穿孔但经尼龙套扎闭合创面后预后均良好。结论ESD术是一种创伤小,疗效好的标准微创手术方法,经济、安全、可靠的治疗消化道浅表性病变的方法。护士在术前、术中、术后给予患者周密的指导及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内镜粘膜下剥离(ESD)术前 术中的准备和配合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肺结块CT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具有毛刺CT征结块患者3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均给予螺旋CT扫描,并且结合组织学病理予以毛刺征的观察与评价。结果30例患者中,根据毛刺征显示一般分成2种①长毛刺征6例,其中良性病变5例,恶性病变1例;②短毛刺征24例,其中良性病变3例,恶性病变21例。由此可知,恶性病变22例,比率为73.3%,尤以短毛刺征诊断为主。结论在肺恶性肿瘤诊断中,毛刺征是一种主要征象,通常以短毛刺征诊断为主,在显示此征象的基础上,充分结合结块的其他临床表现与特征,可以显著提高肺恶性肿瘤的确诊率。

  • 标签: 肺内结块 CT诊断 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