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妇女卵巢肿瘤的主要发病类型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归性分析62例老年妇女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32例接受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治疗,2例患者接受次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治疗,7例患者接受肿瘤减灭术治疗,20例患者接受单纯附件切除术治疗,1例患者合并肝硬化,患者家属放弃接受进一步治疗,只接受盆腔肿块穿刺活检术治疗,考虑其病情为低分化腺癌。结论卵巢肿瘤在疾病发生的早期阶段并不具备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大部分患者的病情确诊时以发展到晚期,若老年妇女发生腹痛、腹胀且原因不明,在将消化系统疾病排除后,则需开展进一步妇科检查。

  • 标签: 老年妇女 卵巢肿瘤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腺肿瘤术后疼痛的临床护理效果作探讨。方法研究中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乳腺肿瘤术后疼痛患者98例为对象,将其以双盲法均分组为选择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将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各方面情况作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6h及12h、2d、3d的疼痛程度均见降低,但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5.01±1.24)分、(4.38±0.31)分、(2.51±0.30)分、(1.34±0.95)分减轻明显优于对照组(7.24±1.56)分、(6.95±1.52)分、(4.57±1.60)分、(3.62±0.71)分,P<0.05。结论乳腺肿瘤术后疼痛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时,辅以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明显,可使得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

  • 标签: 乳腺肿瘤 术后疼痛 护理干预
  • 作者: 郑丽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8-09-19
  • 出处:《医师在线》 2018年第9期
  • 机构: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探讨分析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方法:选择本院所收治患有肿瘤病症的120例病患作为本次临床观察基本研究对象,以实际就诊的顺序为主,将该例病患平均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均60例病患。仅对观察组病患实施picc干预性疗法,而对照组则实施常规性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观察组病患干预效果评分极高,组间数据对比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对于接受肿瘤疾病治疗及护理的病患,实施picc干预性疗法,能提升临床护理干预及治疗效果,可抑制不良症状表现出现,促进病患疾病转归,应用价值较为突出。

  • 标签: picc 肿瘤 护理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黏液性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40例卵巢的黏液性肿瘤患者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40例卵巢的黏液性肿瘤中,30例良性肿瘤,交界性肿瘤8例,恶性肿瘤2例。肿瘤系囊性或者囊实性且常为多房,其内则系胶冻样的黏稠物质以及淡黄色的黏稠液体。其中良性者表面多光滑,并且壁薄,而交界性者表面则基本光滑,并且掺杂着乳头状多簇增生的区域,但恶性者表面呈多房且为囊实性。结论患者卵巢的黏液性肿瘤,以良性肿瘤最为多见,而交界性的肿瘤则比较少见,当表现为交界性肿瘤时,往往需多点取材,从而排除患者早期的浸润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髓增殖性肿瘤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48例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骨髓细胞计数以及骨髓突变基因检测结果。结果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血栓形成以及肝脾肿大等;通过比较所有患者的粒系比例、巨核系细胞计数以及红系比例发现,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AK2V617F体细胞突变的发生率分别为100.00%的PV患者、55.56%的ET患者、35.71%的PMF患者;CARL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分别为0.00%的PV患者、38.89%的ET患者、28.57%的PMF患者;MPL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分别为0.00%的PV患者、11.11%的ET患者、7.14%的PMF患者。结论对骨髓增殖性肿瘤疾病的诊断,必须结合对患者临床表现、骨髓细胞计数以及骨髓突变基因检测结果等相关资料的分析,做出合理判断。

  • 标签: 骨髓增殖性肿瘤 临床治疗效果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疼痛规范管理对肿瘤晚期患者疼痛缓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1月至 2017年 10月期间收治的 96例肿瘤晚期且有不同程度疼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法将 96例患者分两组,每组 48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止痛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止痛治疗的同时予疼痛规范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结果:管理前,两种患者 VAS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管理后,两组患者的 VA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改善幅度更高,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状况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具有显著优势, P<0.05。结论:疼痛规范管理能够更加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肿瘤晚期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肿瘤 晚期 疼痛规范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眼眶骨肿瘤,并探讨研究病理情况。方法: 2003年 1月 --2017年 12月期间 ,回顾性选择我院收治的18例 眼眶骨肿瘤患者,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病理研究。结果:①18例 患者,平均病程(4.1±1.83)年。② 18例 患者,10例 接受CT检查, 7例 核磁检查,1例 联合核磁与CT检查。其中,关于病变部位, 5例 位于眶上壁,6例 内上眶壁,3例 外上方,内下方、外下方、眶下壁、球后眶壁各1例 。③所有患者基于全身麻醉下,行肿瘤摘除术。④本组18例患者, 5例骨瘤, 6例骨纤维异常增生症, 2例转移瘤, 2例骨母细胞瘤, 1例非骨化性纤维瘤, 1例侵袭性骨母细胞瘤, 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 结论:眼眶骨肿瘤,发病率低,但种类多,CT是有效的诊断方式,对于良性肿瘤或瘤样病变,手术切除可取得较好疗效。

  • 标签: 眼眶骨肿瘤 临床分析 病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临床肿瘤学教学中开展以为题为基础的学习法(PBL)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在我科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人数为64人。通过随机数字法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法,观察组接受PBL教学法。分析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差异。结果观察组学生在病历书写、技能操作、病例分析以及总成绩等各项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肿瘤学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模式能够增强学生各项临床处理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考核成绩。

  • 标签: 肿瘤学 临床教学 效果 实习生 PBL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外科诊治方法。方法回归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对临床诊治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胃泌素瘤8例,胰岛素瘤14例,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4例,高血糖素瘤3例,生长抑素瘤1例。行手术治疗者28例,肿瘤无法切除者2例;术后随访,出现胰瘘者1例,死亡者5例,25例患者随访2年内未死亡,生存率为83.33%。结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正确诊断是治疗成功的前提,目前临床首选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可使患者的生存时间有效延长,减低死亡率。

  • 标签: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底细胞型乳腺癌患者肿瘤内抗肿瘤免疫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基底细胞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内S一100蛋白阳性的树突状细胞及呈HLA-DR抗原阳性表达的细胞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基底细胞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内缺乏树突状细胞(2/22),数量明显少于非基底细胞型乳腺癌患者(138/138),癌细胞的HLA—DR抗原阳性表达(4/22)明显少于非基底细胞型乳腺癌(106/138)。结论基底细胞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缺乏由树突状细胞、淋巴细胞及HLA—DR抗原阳性表达的癌细胞引起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这与基底细胞型乳腺癌患者预后差可能密切相关。

  • 标签: 基底细胞型乳腺癌 抗肿瘤免疫 树突状细胞 HLA-DR抗原表达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实际临床适应症分析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100例患者,均采用回顾分析,随访一年的时间,观察采用TURBT治疗效果。结果100例患者,治疗随访一年,肿瘤复发有8例,其中有5例是原位复发,异位复发3例,复发肿瘤细胞升级的有1例。采用TURBT治疗与同膀胱手术切除相比差异不大。结论TURBT临床治疗膀胱肿瘤的操作方法简单,创伤较小,出血量少,术后的有效恢复率高,容易被患者接受。

  • 标签: 膀胱肿瘤 电切术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技术在临床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和分析护理干预措施对住院肿瘤患者睡眠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88例,根据患者是否应用PICC术,将其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未实施PICC术,观察组实施PICC术,比较2组治疗情况以及感染发生率。对比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PSQI)与临床疗效。结果经过PICC置管护理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和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技术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感染发生机率,患者住院期间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PICC技术 肿瘤护理 临床应用
  • 简介:尤文肉瘤是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通过规范的化疗、手术及放疗,很多患者可达到痊愈,但不当的诊疗过程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肿瘤专业委员会依据循证医学方法制定了《尤文肉瘤肿瘤家族(ESFT)临床循证诊疗指南》,就诊断流程、化疗、放疗、不同部位的手术方式及挽救性治疗等临床问题进行总结,依据文献证据等级给出相应的推荐等级。旨在为骨肿瘤医师的临床诊疗提供最佳的、有效的意见参考,从而使患者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本指南仅为学术性指导意见,具体实施时必须依据患者的个体医疗情况而定。

  • 标签: 尤文肉瘤 骨肿瘤 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治疗局限性肾肿瘤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4月 ~2017年 5月收治的 60例局限性肾肿瘤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一般资料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术后并发症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治疗局限性肾肿瘤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急性脑血栓 早期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肿瘤患者应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PKRBT)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膀胱肿瘤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29例行TURBT治疗者作为对照组,29例行PKRBT治疗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康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实验组术中出血量(39.67±5.87)ml及手术时间(30.01±6.19)min、尿管留置时间(2.86±1.02)d、住院时间(5.68±1.93)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95.34±10.32)ml、(76.45±12.32)min、(4.61±1.43)d、(10.99±2.38)d(P<0.05);②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90%显著低于对照组27.58%(P<0.05);③实验组术后1年内复发率3.45%显著低于对照组20.69%(P<0.05)。结论相较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PKRBT)在膀胱肿瘤治疗中,安全性更高,预后恢复更快,复发风险更低,值得推广。

  • 标签: 膀胱肿瘤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 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PKRBT)
  • 简介:摘要:目的 : 回顾性分析跟踪医院 2015 年 2 月 ~2017 年 2 月收治的 36 例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办法。 方法:以调查医院收治 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门诊、电话随访的方式了解其病理、临床表现,利用病理学特点为病例分类,利用切除术和内镜检查方法治疗患者病症 。结果 :在为期 1 年的手术治疗 预后随访中发现,肠道 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中共有 28 例存活, 存活率为77 .78 %。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在临床治疗经验上,治疗 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主要办法是进行内镜切除术,且治疗前应注意病理差别对待,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瘤预后效果明显高于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的预后效果, 能最大化降低患者转移率和复发率,进而提高 胃肠道内分泌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

  • 标签: 胃肠道 神经内分泌肿瘤 临床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腺微小肿瘤切除术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对我院普外科自2015年6月~2017年6月普外科对于60例乳腺肿物直径在0.3~0.6cm的微小肿瘤,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定位后进行手术切除,并对该手术的恢复效果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对本组60例微小肿瘤患者进行肿瘤切除术,除1例术后皮下血肿,1例切口部分裂开,其余术后患者均顺利恢复无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结论微创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优势明显由于研究时间短,手术样本较少,对于乳腺肿瘤微小时,恶变率低,可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乳腺 微小肿瘤 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