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甲恶性肿瘤包括癌和黑素瘤。甲相关的癌包括Bowen病与鳞状细胞癌、穿掘性上皮瘤、基底细胞癌、汗腺癌和皮脂腺癌等。黑素细胞相关甲肿瘤包括黑素细胞不典型增生和甲黑素瘤。甲恶性肿瘤的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同时需要注意指甲颜色、形状、甲周软组织等的变化。在治疗上,Mohs显微外科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因为其可以最大限度保留组织。

  • 标签: 指(趾)甲 肿瘤 恶性 黑素瘤
  • 简介:大多数发生于甲的肿瘤与皮肤其他部位的肿瘤临床表现、发生过程和外观形态上都有所区别。产生这种区别的根本原因是甲独特的解剖结构和生理机制。在此对临床中相对常见的甲母质痣、甲雀斑样痣、甲乳头瘤、甲母质瘤、化脓性肉芽肿、血管球瘤、甲下外生骨疣、粘液囊肿、获得性纤维角化瘤和浅表肢端纤维黏液瘤共10种甲良性肿瘤进行综述。这些甲良性肿瘤临床表现上均有一定的特异性,但是当症状、体征不典型时,大多数还是需要病理检查来明确诊断。

  • 标签: 甲良性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甲外科是皮肤外科中专业性比较强的一个分支,甲单位肿瘤的外科治疗并未被广大皮肤外科医生所掌握。本文主要目的是简要介绍甲单位常见良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一些技术和技巧,包括术前准备、手术部位的暴露、多种肿瘤的切除和术后护理等。

  • 标签: 甲外科 甲单位 肿瘤 切除
  • 简介:皮肤附属器肿瘤是一类在形态上分化起源于单一或多个皮肤附属器结构的良、恶性皮肤肿瘤。大多数皮肤附属器肿瘤临床上并不多见,容易误诊,皮肤镜可以帮助提高诊断的正确率。目前,有关皮肤附属器肿瘤的皮肤镜下表现文献报道不多,本文通过综述文献报道的皮肤附属器肿瘤的皮肤镜下特征,探讨其与组织病理的关系。

  • 标签: 皮肤 附属器肿瘤 皮肤镜
  • 简介:坏疽性脓皮病是一种反应性炎症性皮肤溃疡,为副肿瘤性皮肤损害,伴发肿瘤多为血液系统肿瘤、淋巴瘤,实体性肿瘤少见,我院2017年11月诊治1例疑诊为糖尿病手感染的坏疽性脓皮病合并肾脏肿瘤远处转移的病例,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男,60岁,因"口渴多饮8年,消瘦4个月,右手背部溃烂15d"于2017年11月21日入住内分泌科。

  • 标签: 坏疽性脓皮病 肾脏肿瘤 糖尿病感染
  • 简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拮抗剂是较早用于银屑病治疗的一类生物制剂,通过中和TNF-α,阻断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而发挥疗效。TNF-α拮抗剂在分子结构上有受体融合蛋白和单克隆抗体两大类,前者主要有依那西普(etanercept)及其生物类似物益赛普(yisaipu)等,后者则包括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戈利木单抗(golimumab)、赛妥珠单抗(certolizumab)等。在临床研究和应用中,TNF-α拮抗剂显示出对银屑病具有明显的疗效,而不同的制剂在使用方法、起效速度、总体疗效、安全性等方面则各有差异。TNF-α拮抗剂的主要副作用包括过敏反应、各种感染特别是结核病和乙肝的激活,以及潜在的诱发自身免疫病和肿瘤等风险,用药前需进行认真的筛查,用药过程中需密切监视,以确保患者安全。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 银屑病 依那西普 英夫利昔单抗 阿达木单抗 益赛普
  • 简介:点阵射频是在射频技术基础上,通过电极或一系列成对排列的微针,以点阵模式发出射频,形成矩阵式的微治疗区。研究证明,其在皮肤美容领域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用于皮肤松弛、痤疮及瘢痕、腋臭等皮肤问题的治疗,还可辅助经皮给药。由于其保留一定量完整的正常皮肤,可为修复提供支持,促进和加速伤口愈合,疼痛、红肿、结痂等不良反应少,且相比点阵激光,其引起炎症后色素沉着发生率低,因此更适合深肤色人种。该文对点阵射频技术在皮肤美容领域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点阵射频 紧肤 痤疮 经皮给药
  • 简介:超声成像技术已成为临床医学许多领域重要诊断工具,随着超声技术的研究进展,高频超声逐渐应用于皮肤科,特别是肿瘤诊断、边界、深度判定及激光美容术前术后评估。皮肤高频超声可用于正常人群皮肤厚度测量,可分辨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为肿瘤边界确定提供理论依据。目前高频超声的临床研究主要涉及黑素瘤的诊断及深度边界测定。高频超声主要指大于10MHz以上的超声装置,20~50MHz主要用于黑素瘤深度及边界判定,诊断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50MHz以上特别是100MHz超声对于微小黑素瘤特别是小于1mm的黑素瘤在诊断及边界判定方面具有足够优势。近年来超声系统自动分析技术应用皮肤肿瘤边界确定,甚至与3D成像技术结合,1min便可确定肿瘤边界。

  • 标签: 高频超声 黑素瘤 边界
  • 简介:目的分析中药熏蒸在儿童脓疱疮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诊断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50例儿童脓疱疮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安慰剂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中药熏蒸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夫西地酸软膏外涂法治疗,安慰剂组采用凡士林软膏外涂法治疗,比较3组患者间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治疗第7天随访,治疗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有效率为94%,安慰剂组有效率为18.0%;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3),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均优于安慰剂组(P〈0.05);随访后调查统计,治疗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8%,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6%,安慰剂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10%,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3),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安慰剂组(P〈0.05)。治疗过程中,中药熏蒸组、夫西地酸软膏组治疗患儿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无患儿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仅少数有轻微的局部不适。结论中药熏蒸在儿童脓疱疮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 标签: 中药熏蒸 儿童脓疱疮 夫西地酸软膏 凡士林软膏
  • 简介:目的:探讨嗜酸性脂膜炎(EP)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5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6.40±20.16)岁,病程1个月-2年。皮损主要表现为皮下结节,也可表现为荨麻疹样丘疹和斑块,瘙痒剧烈。实验室检查:5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升高;2例骨穿示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形态正常;1例骨穿提示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皮肤组织病理示皮下脂肪弥漫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累及小叶和(或)间隔,部分伴有数量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给予口服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等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者皮损可消退,但减量或停药后,症状反复;单纯给予抗组胺药物治疗者,疗效不佳。结论:嗜酸性脂膜炎皮损变化多样,临床不易辨认,组织病理具有特征性,但查找潜在病因是关键。

  • 标签: 嗜酸性脂膜炎 临床特征 病理特征
  • 简介:脉管畸形的诊疗是现代医学领域中的疑难性问题。相对低的发病率以及多个不同学科各自为政的诊疗,造成了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和经验不足。脉管畸形的准确诊断及鉴别诊断是临床医师首先需面临的难题和挑战;同时其精确诊断要求深刻理解胚胎发育、病理生理的相关背景知识,熟知各种脉管畸形的临床表现、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形态学特征。

  • 标签: 脉管畸形 临床表现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观察米诺地尔联合红光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评估安全性。方法:斑秃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对照1组28例和对照2组28例。观察组采用2%米诺地尔溶液外用,每天2次,同时联合红光照射局部头皮,每周1次。对照1组单纯使用红光疗法,对照2组单纯外用2%米诺地尔溶液外用,方法均同观察组。三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的临床痊愈率分别为71.43%、42.86%及46.43%,观察组的临床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χ^2=4.67,P=0.031),但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2,P=0.057)。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43%、71.43%和75.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χ^2=4.77,P=0.029)和对照2组(χ^2=3.65,P=0.056),对照1组和对照2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P=0.763)。三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米诺地尔联合红光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米诺地尔 红光 斑秃
  • 简介:目的从"郁乃痤"的机制出发,辨证治疗痤疮,运用开郁结之阳气、散寒除湿之法,选用经典名方五积散加减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所选56例患者均来源于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痤疮专病门诊,符合入选诊断标准,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各28例,2组均采用相同的局部治疗:0.1%阿达帕林凝胶,对照组予以多西环素片100mg,2次/d;治疗组给予五积散加减治疗,1服/d。在治疗后第2、4、6、8周比较2组疗效指数及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作出疗效评价。结果2组患者疗效分别为:治疗组痊愈率50.00%、总有效率98.15%;对照组痊愈率26.42%、总有效率83.02%。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在疗效指数、皮损积分及伴随症状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郁乃痤"辨证治疗痤疮,五积散组的疗效优于多西环素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五积散 郁乃痤 痤疮
  • 简介:先天性血管瘤(congenitalhemangiomas,CH)是罕见的良性血管肿瘤,出生时即存在并完全长成。根据其自然病程,分为两种主要亚型即快速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RICH)、非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NICH)和一个中间亚型即部分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PICH)。RICH和NICH临床特点相似,无性别差异。皮损好发于头颈、四肢和躯干,常表现为单发的紫红色或紫蓝色的皮肤肿物,周边可见白色晕圈,表面可见毛细血管扩张。NICH皮损较RICH平坦。RICH通常在出生后数日至数周开始消退,大多在6—14个月时全部消退。NICH不会自行消退,与儿童成长成比例生长。PICH则表现出RICH和NICH的重叠特征。CH主要依据临床诊断,未能确诊或疑为其他肿瘤,则需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MRI)、动脉造影和/或组织病理学检查。RICH可自行消退,一般无需治疗,除非有并发症,皮损完全消退前应定期临床监测。NICH不会消退,如皮损保持无症状且不影响患者,则没有必要治疗,较大的、明显增厚或有症状的皮损,首选手术切除并建议在学龄期前进行。

  • 标签: 先天性血管瘤 临床表现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匐行性血管瘤(AS)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已确诊为匐行性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5例患者中女3例,男2例,平均年龄(18.60±4.98)岁,病程2-6年;均具有典型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皮损表现为簇集或小片状红斑,其上见多发针头大小红色斑点,呈撒胡椒粉样,边缘匐行性向外扩展。皮损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浅层,尤其乳头层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无炎细胞浸润、红细胞外溢及含铁血黄素沉积。结论:匐行性血管瘤少见,诊断需要临床与病理密切结合。临床医生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可避免误诊误治。

  • 标签: 匐行性血管瘤 临床特征 病理特征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有效性。方法:按照严格的纳入标准,检索国内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资源系统)已公开发表有关针刺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CochraneHandbook5.1.0中的工具进行文献偏倚风险评估,应用Revman5.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项研究包括589例病例被纳入,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组,无论单独使用针刺或针药合用均能有效提高患者IIEF-5评分,但临床有效率因组间差异过大无法合并。结论:目前证据虽然提示针刺具有较好疗效,但纳入研究缺乏严谨设计及较为客观指标,结论需要谨慎地对待。

  • 标签: 针刺 勃起功能障碍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目的:临床观察阴虚体质患者行ICSI助孕技术的妊娠结局,探讨男性不育症的中医诊疗新思路。方法: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实施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对66例不育男性行ICSI助孕技术患者进行体质辨识,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阴虚体质不育患者的正常受精率显著低于平和体质正常受精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平和体质优质胚胎率明显高于阴虚体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获卵数、成熟卵数、受精率、移植胚胎个数、胚胎形成率、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方面,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阴虚体质不育人群男性生育能力与行ICSI助孕技术相关指标较平和体质不育人群低下。

  • 标签: 男性不育症 体质 ICSI 妊娠结局
  • 简介:脱发是皮肤科临床常见的症状,脱发病因复杂、病种繁多,治疗也不尽相同。脱发疾病的诊断,除了需要对毛发生理、疾病分类和各脱发疾病的临床表现有深入的理解,还要结合相关检查所获得的辅助诊断信息,尤其是毛发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目前,毛发镜和头皮组织病理的应用在国内还在起步阶段,但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将常见脱发疾病的临床特征、毛发镜以及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结合,探讨脱发疾病的准确诊断。

  • 标签: 脱发 诊断 毛发镜 组织病理
  • 简介:当前,我国皮肤科医生资源配置和患者就医渠道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随着互联网医疗刚性需求的不断扩大,互联网医疗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该文着眼于皮肤医疗领域移动APP——汇大夫^TM皮肤云医,围绕医生和患者,阐述如何打造医生个人品牌、建立医患信任关系、高效管理病员及其病历资料,促进就医渠道的畅通和医疗学术科研能力的提高。探讨互联网医疗皮肤云医平台在医疗机构中的实际应用。

  • 标签: 皮肤科 互联网医疗 汇大夫^TM皮肤云医APP 临床应用
  • 简介:阴阳学说贯穿着中医学的思想体系,反映了中医生理、病理的整体观念。可运用在疾病的诊断、辨证及治疗用药上,阴阳不和,偏胜偏亏,均能使平衡破坏而引起疾病。刘红霞教授临证治疗寻常性银屑病,首辨阴阳,提出"调理阴阳,以平为期"的观点,运用于临床,常获良效,现将其辨证思路做一总结。

  • 标签: 银屑病 寻常性 调理阴阳 临床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