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病例资料:男,43岁。1周前无明显诱因左腰部疼痛不适,伴恶心呕吐、尿频、尿急、尿痛,无畏寒发热,未见肉跟血尿,上述症状持续加重。超声提示双侧输尿管上段扩张伴中度积水。患者3年前开始吸食氯胺酮(K粉)。

  • 标签: 泌尿系统疾病 氯胺酮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例报告
  • 简介: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用于骨骼疾病诊断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对我院2006年5月~2006年12月间60例骨骼病变患者行螺旋CT扫描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螺旋CT扫描MPR及SSD技术对骨骼病变诊断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骨骼系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MPR SSD
  • 简介:Orex-PcCR1417是一种结构简单台式数字影像系统.它主要包括两大部分:Orex-PcCR1417扫描仪;PcCR1417软件包(包括操作扫描仪扫描仪接口软件,Hipax软件包,或支持DICOM3.1标准X线图像读取软件包).

  • 标签: CR1 系统使用 处理 X线图像 X线影像 影像板
  • 简介:本文收集我院近年来经手术证实42例气管、支气管透X线异物X线诊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诊断水平。

  • 标签: 可透X线异物 气管 支气管 X线诊断
  • 简介:目的:比较前列腺外周癌与正常组织广延指数单指数模型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参数差异。方法:25例外周前列腺癌确诊患者行DWI检查,b值为0、500、1000、2000s/mm2。通过单指数模型计算前列腺癌正常组织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广延指数模型计算分布扩散系数(distributeddiffusioncoefficient,DDC)校正系数α值。比较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ADC值、DDC值α值(范围0~1)差异,评价各组织中ADC值与DDC值差异相关性,并比较前列腺癌与正常组织之间ADC值DDC值标准化差值。结果:共30个前列腺癌病灶、34个正常外周组织纳入研究。前列腺癌组织ADC值[(0.73±0.14)×10^-3mm^2s]、DDC值[(0.62±0.20)×10^-3mm^2s]α值(0.65±0.10)均显著低于正常外周[(1.43±0.25)×10^-3mm^2s、(1.49±0.20)×10^-3mm^2s、0.86±0.09;均P〈0.05)]。前列腺癌组织ADC值明显高于DDC值,正常外周组织ADC值低于DDC值(均P〈0.05)。在前列腺癌及正常组织中,ADC值与DDC值均密切相关(R2=0.98、0.98,均P〈0.05),前列腺癌组织ADC值DDC值标准化差值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结论:广延指数模型DWI为鉴别前列腺癌与正常组织提供了更多信息,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率。

  • 标签: 前列腺癌 扩散加权成像 广延指数模型
  • 简介:目的:提高对吉替尼所致间质性肺病变(interstitiallungdisease,ILD)认识。方法:报告2例因吉替尼所致ILD并引起死亡病例临床CT表现;回顾复习2003-2007年公开发表中、英文关于吉替尼不良反应报告文献。结果:2例有多发转移小细胞肺癌患者均为男性,有长期吸烟史。分别于口服吉替尼第7、18天后发现ILD,第11、25天后死亡。在胸部CT上2例均表现为两侧广泛磨玻璃样肺实变,前部肺组织病变较轻、实变分布较少。在国内大约有574例使用吉替尼中文文献报道,发生ILD6例,无死亡病例。全球使用吉替尼引起ILD大约1%(在日本大约为2%,全球其他地区为0.3%),吉替尼所致ILD死亡率大约为1/3。结论:吉替尼所致ILD是严重、临床上不能忽略不良反应。避免使用于高危人群使用时定期行胸部影像学检查是必要

  • 标签: 吉非替尼 间质性肺病变 文献复习
  • 简介:目的:分析颈部器官源性软组织肿块CT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颈部软组织肿块,分析其发病部位及CT表现。结果:淋巴结病变9例,以颈部Ⅰ~Ⅳ区多见。9例中,淋巴结转移瘤2例,淋巴结结核3例,淋巴结化脓性炎症1例,淋巴瘤3例。淋巴结核、淋巴瘤淋巴结多呈类圆形,边缘多清晰。淋巴结转移瘤、结核多呈边缘分隔样强化,内部多见液化坏死区;淋巴瘤内部轻度强化;化脓性淋巴结炎边缘模糊,多结节融合,呈环样及分隔样强化。神经源性肿瘤5例,多位于颈动脉间隙及椎旁间隙,颈动脉间隙神经源性肿瘤位于颈动静脉后内方,呈类圆形,边缘清晰,密度均匀或不均匀。迷走神经源性肿瘤使颈动静脉分离。咽部先天性囊肿3例,其中腮裂囊肿2例,位于颈侧区口咽扁桃体周围,胸锁乳突肌前内方,呈类圆形囊状低密度影,边缘清晰光滑,并发感染则边缘模糊,囊壁增厚强化明显。甲舌囊肿1例,位于颈中区,边缘清晰之囊状影,与舌骨相连。淋巴管瘤2例,其中1例位于颈根后三角区,1例位于颈侧胸锁乳突肌前,边缘清晰,形态不规则,穿行颈部肌间隙内,无强化。结论:熟悉颈部正常解剖,掌握病变各自特点,对颈部软组织肿块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颈部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米司酮在妇产科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院内妇产科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实际病情给予米司酮治疗,对治疗效果做总结分析。结果子宫疾病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紧急避孕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终止妊娠者治疗总有效率90.00%,恶性肿瘤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异位妊娠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其他疾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90例患者中3例患者发生恶心,1例发生呕吐,1例发生头晕,1例发生腹痛,共4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结论在妇产科疾病治疗过程中,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当剂量司酮治疗有效率较高,且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米非司酮 妇产科 应用效果
  • 简介:随着CT在早期肺癌筛查中广泛应用,肺部实性结节检出率越来越高。这类结节常缺乏特征性而难以确诊,因此患者比较焦虑,医师处理也多样化、不规范。国际多学科2011年推出了肺小腺癌病理新分类,Fleischner协会也于2012年底推出了肺内实性结节推荐处理指南。遵循指南,正确处理这类结节,可以帮助患者改善预后。

  • 标签: 肺结节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磨玻璃密度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临床护理教路径教学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神经内科实习生,例数26例,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对研究对象26例进行分组,收取时间在2019年1月~2019年10月,分为观察组一组(13例)、对照组一组(13例),分别实施临床护理教路径教学以及常规教学模式,将两组神经内科实习生教学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神经内科实习生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核心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教路径教学在神经内科实习生教学中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 标签: 神经内科 临床护理 带教路径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下段骨折临床效果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我院手术治疗胫腓骨下段骨折 60例,应用锁髓内钉治疗,对所有患者行腓骨下段骨折切开复位,进行术后对症处理随访观察。结果:随访观察显示, 36例解剖复位, 13例近解剖复位, 11例功能复位。其中 5个月内骨性愈合 39例, 5—10个月愈合 15例, >10个月愈合 6例。按照吴岳嵩疗效评定标准,本组患者优 31例,良 22例,差 7例,优良率为 88.3%。结论: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下段骨折,具有手术损伤小、骨折复位好、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好等优点,且有较高安全性,具有广阔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带锁髓内钉 胫腓骨下段骨折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进展期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疗效评估常采用基于影像学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evaluationcriteriainsolidtumors,RECIST)。随着肿瘤靶向治疗等新治疗方案临床应用,很有必要深入了解现行及修订RECIST影像学评估指标与内容,做到扬长避短、有的放矢。本文就RECIST在NSCLC疗效评估中进展予以综述。

  • 标签: 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影像学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感兴趣区(regionofinterest,ROI)大小层面变化对前列腺外周正常前列腺癌组织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图一级统计学特征测量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前列腺外周癌患者ADC图常规MRI图像,对照病理结果,应用不同ROI测量前列腺癌与正常组织一级统计学特征。ROI1:根据T2WI图像特征在最大层面确定前列腺癌及正常组织;ROI2:根据ADC图确定组织;ROI3、ROI4:大小分别为ROI13/41/2;ROI5:为多层面组成整体病灶或组织。筛选前列腺癌与正常组织有显著差异参数,进一步评价不同ROI之间测量结果差异。结果:共测量19个病灶21个正常外周组织数据。肿瘤与正常组织峰度值偏度值无显著差异,而各ROI测量正常组织ADC值均值及百分位数均显著高于前列腺癌。随着ROI缩小,肿瘤组织ADC值降低,正常组织变化不明显,两者平均ADC值对应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SD)在所有ROI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但正常组织不同百分位数ADC值对应大部分SD值明显高于前列腺癌。测量整体体积与最大层面获得ADC值及其百分位数、SD值不同并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面积ROI测量对ADC均值及百分位数均有显著影响,一级统计学特征测量可获得比平均ADC值更多有统计学意义参数。

  • 标签: 前列腺癌 扩散加权成像 统计学特征
  • 简介:目的应用磁共振波谱技术(MRS)观察脑梗死后主要代谢物:N-乙酰基天冬氨酸(NAA)、乳酸(Lac)、脂质(Lip)、胆碱(Cho)、肌酸(Cr)在病灶区、对侧镜像区及最终存活区分布状况,分析急性脑梗死代谢物变化规律,以获得存活区MRS特征及评定标准。方法对32例发病时间在24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行磁共振灌注成像(PWI)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检查方法,并在30d后复查T2WI确定最终梗死范围,测量梗死中心区、对侧镜像区及最终存活区物质代谢改变。结果初检时病灶中心NAA水平较对侧镜像区降低;Lac峰及Lip峰出现并重叠。存活区MRS特征为:NAA水平与对侧镜像区比较差异不明显,与病灶中心比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ac水平升高,但较病灶中心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活区未见明显Lip峰。结论应用MRS分析急性脑梗死不同区域代谢物浓度预测急性脑梗死最终存活区。

  • 标签: 磁共振波谱 脑梗死 可存活区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灌注加权成像(DWIPWI)技术判断急性脑梗死后存活脑组织范围及特征,从而影像学定位脑梗死存活区,确定适合溶栓治疗患者,并预测存活区域。方法对76例发病24h以内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MRI、DWI、PWI,根据患者就诊治疗时间不同分为3组(分别在发病3h、6h、24h内就诊)。通过PWI与DWI不匹配区确定缺血半暗(IP)区,追踪1个月后再次复查MRI常规、DWI。复查时T2高信号区定为最终梗死区,初检PWI异常区减去最终梗死区即为存活区。确定存活区表观弥散系数(ADC)范围,及其与梗死中心区、IP区关系。结果6h内就诊患者普遍存在IP区(PWI>DWI),7~24h就诊患者大部分病灶PWI≤DWI,部分病灶依然存在IP区。存活区与IP区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活面积大于IP区且与IP区面积呈正相关,存活区面积随就诊时间延长而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P区存在时间界限约为6h,部分病例可延长至8~24h;在IP区存在情况下,存活区面积与IP区面积呈正相关,存活区面积>IP区面积。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梗死 缺血半暗带 可存活区
  • 简介:随着医学影像设备全面数字化,医用激光相机(laserimager)成为数字影像硬拷贝必需设备,已基本取代了多幅相机,成为大多数医院最佳选择[1].根据成像过程是否有湿法冲洗环节,医用激光相机分为湿式激光相机干式激光相机(dryimager)[2].

  • 标签: 设备失效 维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性肾积水与结核梗阻性肾积水影像学差异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0年 1月— 2018年 12月接受腹部 CT增强扫描结核性肾积水患者 32例作为观察组,其他结核性梗阻性肾积水患者 34例作为对照组。测量各扩张肾盏最大径线及肾盂最大前后径,及两组患者扩张肾盏最大面积肾门水平肾盂面积。比较两组患者肾盂肾盏最大径、最大面积及肾盂肾盏最大径与最大面积比值等影像学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扩张肾盏最大径标准差高于对照组,患者最大面积标准差也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扩张肾盏最大径平均值与肾盂最大前后径比值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扩张肾盏最大面积平均值与肾盂最大面积比值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结论 :结核性肾积水患者肾盏扩张不均一性更高,肾盏扩张程度较肾盂扩张程度大,因而在进行 CT扫描时可通过测量比较肾盏扩张不均一程度与扩张肾盏最大径平均值、最大面积分别与肾盂最大前后径、肾盂最大面积比值对结核性肾积水进行影像学辅助诊断。

  • 标签: 结核性肾积水 非结核性肾积水 影像学
  • 简介:【摘要】针对当前医院临床呼吸机维护中存在不足,首先从延长呼吸机使用寿命、预防使用过程中交叉感染、确保呼吸机循环使用三个层面分析了呼吸机维护保养意义,然后结合实际给出了一些具体措施,通过论述证明了其有效性。

  • 标签: 呼吸机 临床治疗 维护保养 改进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实施体位护理干预对患者切口疼痛与腹胀影响效果。方法:对本院在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期间共收治78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临床治疗护理数据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所有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体位干预护理,观察患者切口疼痛、腹胀发生情况。结果:轻度腹胀12例,中度腹胀6例,重度腹胀2例,腹胀发生率为25.64%(20/78);背部疼痛26例,肋间痛42例,膈痛15例,颈肩痛32例,无主诉疼痛症状者29例,切口疼痛发生率为62.82%(49/26)。结论:体位干预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护理中对减轻患者腹胀与切口疼痛具有较好效果,可以促进患者肠胃功能恢复,提高围手术期护理质量。

  • 标签: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体位护理 非切口疼痛 腹胀
  • 简介:目的建立前列腺癌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影像学指标结合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评估患者前列腺癌发病可能性,以便后续诊断方法选择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先后行DWI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资料,其中前列腺癌患者70例、肿瘤患者44例。应用DWI影像评价患者前列腺癌发病率,按危险高低行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由低到高依次为1~5分)。随机抽取一半患者分入建模组,其余分入验证组。分析建模组中良恶性病例年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PSA与总PSA比值(f/tPSA)、肛门指检(DRE)、PI-RADS分级等指标的差异,选取有统计学差异指标为考察变量,以穿刺病理是否为前列腺癌为应变量,建立两项Loglstic回归模型。A:影像学指标+PI-RADS;B:只含影像学指标。利用验证组病例数据建立Loglstic回归模型PI-RADS预测概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相应灵敏度、特异度,确定最佳界值。结果良恶性患者PSA、f/tPSA、DRE及PI-RADS分级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考察变量。前列腺癌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建立如下:A:LogitP=-6.18+0.0006PSA+1.73DRE-8.01f/tPSA+1.3PI-RADS;B:LogitP=-0.095+0.0467PSA+1.88DRE-7.3959f/tPSA。应用A模型预测验证组穿刺结果,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902,明显高于单独使用DWIPI-RADS分级(0.835)临床指标(0.751)。A、B模型最佳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6.4%、80.0%,90.9%、62.9%;PI-RADS分级最佳灵敏度特异度为63.6%94.3%。结论联合PSA、f/tPSA、DRE及PI-RADS这4个指标,利用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有助于评估个体患前列腺癌可能性,准确率较高,为可疑前列腺癌患者行前列腺穿刺提供了更充分依据。

  • 标签: 前列腺癌 弥散加权成像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肛门指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