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利用自组装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HA/COL)复合物理化特性和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自组装法制备出HA/COL复合物,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透射电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分析HA/COL复合物理化特性;采用MTT法及扫描显微镜分析HA/COL复合物生物学特性。结果HA/COL复合物微观结构与自然骨相似,胶原与HA之间产生了化学键合,晶粒尺度在纳米范围内,细胞毒性为0—1级,细胞在其表面生长状态良好。结论自组装法制备仿生HA/COL复合物骨材料,具有与天然骨相似的组成成分和微观结构,并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是一种理想的人工骨支架材料。

  • 标签: 仿生材料 骨代用品 生物力学
  • 简介:脊髓纵(Diastematomyelia)是一种较为少见因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管闭合不全所引起脊髓先天性异常,表现为脊髓或马尾被一骨或纤维间隔纵向裂成为对称或不对称两半。本病于1837年由Ollivie首次发现并命名,其发病率约占先天性脊髓畸形4%~9%。

  • 标签: 神经管缺损 病理过程 神经病学检查 神经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探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骨质疏松药物对于骨质疏松老年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照坚持服用药物时间长短不同分为A组(小于1年),B组(1-3年),C组(大于3年),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及36个月VSA评分、ODI指数、Cobb角变化、椎体丢失高度、骨密度及再发骨折例数。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三组各项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C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其他两组,B组改善程度优于A组。结论PKP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手段,长期联合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全身骨痛情况,增加骨密度,减少再骨折发生率。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抗骨质疏松药物 椎体压缩骨折 骨密度
  • 简介:目的研究早期骨关节炎(OA)患者血清中Ⅱ型胶原抗体含量变化,探讨早期OA诊断,为早期预防和治疗、力争在疾病临床前期或亚临床期就做出诊断提供可能。方法选用早期OA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按照AyralX软骨退变关节镜分级标准进行分期。运用ELISA检测早期OA不同时期血清中Ⅱ型胶原抗体改变。结果早期OA不同时期血清中Ⅱ型胶原抗体水平间差异有显著意义,以Ⅱ期最高,Ⅳ期最低。结论血清中Ⅱ型胶原抗体做为软骨特异性代谢标志物在OA早期明显升高,可能与骨关节炎免疫反应引起早期软骨破坏有关。

  • 标签: 骨性关节炎 抗Ⅱ型胶原抗体 早期
  • 简介:目的探讨脊髓纵临床诊治.方法回顾研究1995~2002年间我院收治脊髓纵病例,分析其临床诊治过程.结果脊髓纵30例,女性22例(73.3%),男性8例(26.7%),临床表现主要有:脊柱畸形30例(100%),背部皮肤病变13例(43.3%),下肢神经缺陷12例(40.0%).X线片发现椎体异常27例(90%),脊髓造影、CT、CTM、MRI检查异常表现比例分别为77.8%(14/18)、88.9%(8/9)、100%(16/16)、91.7%(11/12).纵位于胸段15例,腰段4例,颈段及胸段1例,胸段及腰段9例,颈段、胸段及腰段1例.骨6例,纤维21例,混合3例.治疗方法包括单纯骨嵴切除椎管减压1例(3.3%),脊柱畸形矫形手术同时切除骨嵴4例(13.3%),单纯行脊柱畸形矫形手术而未处理脊髓纵23例(76.7%),未行任何手术2例.有神经缺陷者中有4例在术后获得改善.结论脊髓纵临床少见,以女性患者较多,往往以脊柱侧凸为首发表现,患者多合并有背部皮肤异常及下肢神经缺陷,CTM扫描常能明确诊断.纵多位于胸段及腰段,在脊柱畸形矫形手术时要注意对脊髓纵影响.

  • 标签: 脊髓纵裂 胸段 腰段 脊柱畸形 矫形手术 神经
  • 简介:目的评价经关节突入路手术治疗峡部腰椎滑脱应用价值.方法2000年9月~2003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峡部腰椎滑脱患者83例,随访患者81例,年龄(55.25±19.21)岁,随访时间(1.68±0.93)年.按照不同手术入路方法分为两组,Ⅰ组经关节突入路,椎间融合椎弓根固定;Ⅱ组经椎板切除入路,椎间融合椎弓根固定.按各组术中临床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和术后JOA评分等数据经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术后采用Stauffer-Coventry下腰椎术后疗效评定标准:临床优良率分别为87%与75%;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87.81%与62.88%.术后均无螺钉松动、断裂或者滑脱加重等并发症,有3例假关节形成.结论在峡部腰椎滑脱患者手术治疗中,经关节突入路椎间融合椎弓根固定技术具有良好临床效果.

  • 标签: 腰椎 脊柱前移 椎间融合 手术治疗 内固定器 峡部裂性腰椎滑脱
  • 简介:目的分析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腰椎多肌退变程度与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analoguescore,VAS)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相关。方法回顾分析64例患者,男性24例,女性40例;年龄45~84岁,平均(63.02±10.59)岁。通过腰椎MRI测量患者两侧多肌平均横截面积与第5腰椎椎体横截面积比值,通过多肌内脂肪浸润面积比例将患者分为0、1、2、3共四级,将0、1级患者分为A组,2、3级为B组,并对两组间VAS及ODI评分进行比较,对多肌萎缩程度、脂肪浸润分级与VAS、ODI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64例患者多肌萎缩值平均为(0.78±0.05)。多肌脂肪浸润分级为:0级6例,1级11例,2级20例,3级27例。所有患者VAS评分平均(5.3±1.4)分,ODI评分平均(47.1±13.5)%。A组VAS评分平均(4.7±1.9)分,ODI评分平均(33.7±8.6)%。B组VAS评分平均(5.8±1.4)分,ODI评分平均(53.2±9.3)%。A组VAS评分低于B组(P=0.016),A组ODI评分也低于B组(P=0.009)。多肌萎缩值与VAS及ODI评分具有负相关(r=-0.43,P=0.024;r=-0.49,P=0.004),而脂肪浸润分级与VAS及ODI评分具有正相关(r=0.53,P=0.019;r=0.44,P=0.015)。结论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多肌退变程度与腰背痛程度存在相关。严重肌退变程度预示着更严重腰背痛及功能障碍。

  • 标签: 退变性腰椎滑脱 多裂肌 肌肉萎缩 脂肪浸润 腰背痛
  • 简介:腰椎峡部是指上下关节突之间部分及相应部位椎板,是神经弓最薄弱之处,如果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spinalunit,FSU)之间无移位,则关节突间峡部缺损称为峡部;峡部可发生于一侧或双侧,双侧峡部可能产生患椎及以上脊柱向前滑移,即为峡部椎体滑脱(isthmicspondylolisthesis,ISS),一般呈低度且无神经症状.目前对成人腰椎ISS相关进展很少提及[1],本文就近年来这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成人 腰椎峡部裂椎体滑脱 病因 发病机制 影像学诊断
  • 作者: 李建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2-10-12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5期
  • 机构:重庆红岭医院创伤骨科,重庆 400042
  • 简介:思维,即理性认识或者指理性认识事物过程。而表达思想主要工具则是语言;思考基本形式是概述、判断和推论等;思考基本方式则是抽象、概括、描述、分类和综合等。顾名思义,外科临床研究思考方法就是在外科临床实践中所进行对疾病诊断和管理、科学研究,以及教育训练认识步骤和方式。

  • 标签: 外科临床;思维方式
  • 简介:目的:本实验前期研究发现I型胶原α1链基因-1997G→T纯合突变可降低成骨细胞生物学性能。现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提高TT型成骨细胞COLIA1基因mRNA表达水平,观察能否逆转COLIA1基因-1997G→T突变对TT型成骨细胞生物学性能影响。方法构建过表达COLIA1基因腺病毒载体,并感染TT型成骨细胞。比较感染后TT型成骨细胞I型胶原α1链mRNA表达水平、I型胶原含量、细胞基质钙含量以及钙结节数量差异。结果过表达COLIA1基因腺病毒载体感染后,TT型成骨细胞I型胶原α1链mRNA表达水平、I型胶原含量、细胞基质钙含量以及钙结节数量较未感染组及空病毒组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腺病毒载体提高TT型成骨细胞I型胶原α1链mRNA表达水平,可增加I型胶原含量、细胞基质钙含量以及钙结节数量。TT型成骨细胞I型胶原合成减少导致细胞外基质减少,导致钙质沉着部位不足可能是-1997G/T患者BMD降低原因。

  • 标签: I型胶原 基因多态性 -1997位点 成骨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青少年L5/S1峡部腰椎滑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改变。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0月—2017年1月收治29例青少年L5/S1峡部腰椎滑脱患者影像学资料,以30例年龄匹配正常青少年影像学资料作为对照。在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滑脱角(SA)、滑脱距离(SD)、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骨盆矢状面厚度(SPT)、L5入射角(L5I)、腰椎前凸角(LL)、胸椎后凸角(TK)、脊柱矢状位平衡(SVA)、骶骨平台角(STA)、S1指数、腰骶角(LSA)等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并计算滑脱率(SP),比较滑脱组与对照组以及低滑脱(SP≤17%)与高滑脱(SP〉17%)亚组之间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SP与各影像学参数相关。结果滑脱组SA为-4.5°±9.6°,SD为(7.1±3.6)mm,SP为(22.2±11.1)%。滑脱组LSA、STA、S1指数小于对照组,PI、PT、SS、SPT、L5I、SVA及LL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滑脱亚组SA、TK、LSA、STA及S1指数均显著小于低滑脱亚组,PI、PT、SS、SPT、L5I和SVA均大于低滑脱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亚组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滑脱组PI、PT、SPT、L5I、LL与SP呈正相关,TK、LSA、STA及S1指数与SP成负相关,SS、SVA与SP无明显相关。结论腰骶部先天发育不良可能是青少年峡部腰椎滑脱发生始动因素。受滑脱程度影响,其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显著异常,表现出腰椎前凸增大、躯干前倾,同时骨盆后旋、屈髋屈膝等异常代偿姿势。

  • 标签: 青少年 腰椎 脊椎滑脱 盆骨测量
  • 简介:目的探讨峡部植骨固定术治疗腰椎峡部临床疗效。方法自1998年12月~2005年8月应用峡部植骨固定术治疗腰椎峡部患者26例,经椎板AO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峡部7例,椎弓根螺钉合并椎板钩固定19例,峡部处均取髂骨植骨。术后3~6个月复查。术前及复查时采用VAS评分进行临床功能评价,摄腰椎双斜位和动力位X线片观察峡部愈合情况和椎间活动度变化。结果术前和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6.25±1.24、2.14±1.1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椎间活动度分别为8.3°±2.4°、8.1°±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斜位X线片示峡部已经无透亮线。结论峡部植骨固定术是治疗腰椎峡部所致腰痛一种合理、简单、安全术式。

  • 标签: 腰椎 脊椎前移 骨移植 内固定器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方法、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使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45~86岁,平均70岁。根据Evans-Jensen分型,ⅠB型3例,ⅡA型6例,ⅡB型8例,Ⅲ型15例。结果32例均获得6个多月随访,平均4个月骨愈合,除1例早期负重出现髋内翻畸形,其他病例未出现股骨近端再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断钉等并发症。结论PFNA适于治疗各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尤其适用于粉碎或骨质较差骨质疏松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骨量丢失少等优点。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抗旋髓内钉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19岁,武警战士。因反复腰部疼痛活动受限2年,加重3个月。于2012年6院入住本院。2年前在新兵连训练结束后,感到腰部疼痛、活动受限,无明确外伤史。卫生队医生按照腰肌劳损给予休息、口服止痛药物、腰部理疗。好转后继续从事训练和战备执勤,2年间腰部疼痛症状反复发作。3个月前负重5km跑后,患者自觉腰部疼痛加重,在当地医院拍X线片后诊断为腰椎峡部

  • 标签: 腰椎 骨折 闭合性 骨折固定术 骨移植
  • 简介:探讨患有脊柱隐儿童需要早期手术处理来预防神经损害。成年人先天性脊髓拴系治疗是有争议。作者回顾分析了3个研究中心1994年~2003年61例接受脊髓拴系松解术脊柱隐患者临床资料。以前进行过硬脊膜膨出修补术或脊髓拴系松解术病例不在人选之列。

  • 标签: 脊髓拴系 隐裂 脊柱 成人期 发病 膨出修补术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采用第一跖骨基底部截骨手术、术后联合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足拇外翻疗效。方法采用跖骨截骨术治疗足拇外翻45例48足,术后应用骨质疏松药物治疗25例27足,20例21足为对照组。结果术后足罡母外翻角、第一、二跖骨间角、第四、五跖骨间角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Maryland系统评价治疗组,优:13例13足,良:10例12足,可:2例2足。对照组,优:3例3足,良:4例5足,可:12例12足,差1例1足。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足拇外翻患者,应用骨质疏松药物配合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

  • 标签: 拇外翻 跖骨截骨术 抗骨质疏松药物
  • 简介: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挖掘补肾活血胶囊活性成分靶点和骨质疏松症靶点,探究补肾活血胶囊骨质疏松分子机制.方法通过采用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相关手段,对补肾活血胶囊进行活性成分筛选、药物疾病靶点预测,明确补肾活血胶囊防治骨质疏松症特异性靶点,分析其信号通路富集程度以探究其分子机制.结果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共发现补肾活血胶囊相应成分1186个,根据OB值和DL值筛选出入血活性成分249个,在此基础上获得其预测靶点145个.通过二次挖掘GEO数据库基因芯片筛选出明显差异基因124个;检索疾病基因相关数据库共发现与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相关已知靶点基因356个.通过cytoscape构建并结合网络拓扑分析共筛选出关键基因229个;利用ClueGO富集分析显示,补肾活血胶囊除与直接作用于骨质疏松症关键节点涉及信号通路,如Wnt信号通路、TGF-β信号通路和Notch信号通路等有关,还对P13K-AKT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和甲状腺素信号通路等同时进行调控.结论补肾活血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特点;其主要通路不仅直接参与骨重建细胞分化,调节成骨、破骨代谢平衡,还通过全身其他系统,如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来干预和影响骨微环境,与目前骨质疏松作用机制相符合.

  • 标签: 补肾活血胶囊 骨质疏松症 网络药理学 生物信息学 分子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thritis,RA)患者肩关节病变发生情况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收治38例RA患者合并肩关节病变临床资料作为试验组,同期收治38例无肩关节病变RA患者资料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常规调查资料、B超检查结果与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经超声检查显示51侧肩关节发生病变,包括骨质侵蚀10侧、肌腱炎7侧、关节积液11侧、滑膜增生13侧、肩袖病变10侧.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ycliccitrullinatedpeptide,ACCP)、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ESR)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RA患者肩关节病变发生与中重度体力劳动、肩部过度运动、炎症、外伤史、类风湿因子、ACCP、CRP、ESR等因素相关.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RA患者肩关节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包括中重度体力劳动、肩部过度运动、炎症、外伤史以及RF-IgA、RF-IgM、ACCP、CRP、ESR水平升高等.结论了解RA患者肩关节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对早期防治肩关节病变,避免病变加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风湿性关节炎 肩关节病变 危险因素
  • 简介: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均证实维生素D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程度,从而具有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而维生素D作用通过维生素D受体来实现,现已知维生素D受体基因存在变异,而这些变异可能影响维生素D作用。本文拟就维生素D及其受体基因变异与动脉硬化相关心血管疾病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维生素D受体 基因多态性 冠心病
  • 简介:目的观察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移植术(PTX+AT)治疗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严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2年7月难治。肾SHPT行PTX+AT术并随访3个月以上20例患者。观察手术前后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钙、磷、血红蛋白、相关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1)20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18例患者行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移植术,2例患者术中仅发现并切除3枚甲状旁腺,未行前臂移植。(2)无一例出现手术并发症(喉神经损伤、呼吸困难、抽搐等)。所有患者术后第2天骨痛、皮肤瘙痒、乏力等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3)术后各时间点血钙、磷、iPTH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3月红细胞压积(Hct)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TX+AT对于治疗难治SHPT疗效明确,是一种安全、经济和有效治疗手段,术前甲状旁腺准确定位及术后及时调整血钙水平是治疗成功关键。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