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1976年Stamper和Woodruff发现一种在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分子,命名为细胞黏附分子(celladhesionmolecule,CAM)。CAM是一类能介导细胞间黏附以及细胞外基质黏附的糖蛋白。其种类繁多,作用极广泛,在胚胎发育和分化、正常组织结构的维持、炎症与免疫应答、伤口修复、凝血与血栓形成以及肿瘤浸润和转移等多

  • 标签: 细胞黏附分子 IGA肾病 白细胞 内皮细胞 胚胎 发育
  • 简介:研究表明:普通肝素对醛固酮合成具有抑制作用。但是因为血管紧张素过度表达能将其调整正常,醛固酮减少的损害在临床上不明显,然而一旦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轴受限,肝素的运用有可能导致明显的血钾升高。普通肝素能诱导糖尿病患者及同时运用ACEI的轻到中度肾衰竭的患者出现高血钾已有报道。

  • 标签: 低分子量肝素 高血钾 透析患者 肾素-血管紧张素 普通肝素 醛固酮合成
  • 简介:目的:慢性肾衰竭(CRF)尿毒症(Uremia)患者临床多表现为肾亏血虚证,本实验探讨肾亏髓空的发病机制.方法:将CRF患者血液透析超滤液(UF)浓缩,凝胶层析分离出分子量(MW)在1000~5000daltons之间的中分子物质(MMS)的三个不同组分,各制成两种浓度,加入到骨髓红系细胞培养体系中,分别于培养的三个不同时间加入31H-TdR0.7μci/ml,用显微摄像术和放射性同位素自显影技术观察红系细胞的结构,分类计数及标记指数(LI)的动态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MMS显著地抑制红系细胞的生长、成熟过程,并且不同的浓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浓度越高,其抑制作用越大.结论:MMSMW在1000~4000daltons之间的组分是CRF患者血中的红细胞生长抑制因子(EIF).本实验结果从病理角度探讨了祖国医学"肾主骨生髓"、"生精化血""精血同源"、"肾亏髓空"的发病机制,为探索清除CRF患者血中MMS的有效药物,寻求治疗肾性贫血的有效方法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肾亏髓空 中分子物质 肾性贫血 实验研究 慢性肾功能衰竭 中医
  • 简介:细胞凋亡和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对于正常发育和机体自稳非常重要。凋亡和上皮细胞间质转化这些事件的改变常与一些病理过程相关,比如肿瘤形成和转移、肝脏与肾脏的纤维化疾病、胚胎发育异常等。TGF-β1诱导凋亡和EMT同时发生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作者研究了TGF—G1诱导细胞凋亡和EMT的潜在机制。TGF—β1诱导细胞凋亡和EMT与蛋白激酶A、信号转导分子、转录激活子3(STAT3)的活化相关。

  • 标签: 上皮细胞间质转化 诱导细胞凋亡 信号转导分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蛋白激酶A 转录激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