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增生及分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影响,探讨可能涉及的信号传导通路。方法用500U/ml干扰素(IFN)-γ诱导HaCaT细胞,不同浓度TGP(0.5~312.5μg/ml)作用于HaCaT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观察TGP对HaCaT细胞增生活性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荧光免疫组化法检测HaCaT细胞表达ICAM-1的水平。结果TGP在低浓度(0.5~25.0μg/ml)时对HaCaT细胞增生活性有促进作用,在高浓度(62.5~125.0μg/ml)时对HaCaT细胞增生活性呈抑制作用。0.5~25.0μg/mlTGP可显著降低HaCaT细胞表达ICAM-1的水平(P<0.05,P<0.01)。结论TGP对IFN-γ上调HaCaT细胞分泌ICAM-1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能是TGP抗炎作用机制之一。

  • 标签: 白芍总苷 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 细胞间黏附分子-1 Γ干扰素
  • 简介:目的:研究中波紫外线照射对永生化人角质形成细胞的影响。方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用不同剂量UVB(30、60、90mJ/cm2)照射永生化人角质形成细胞,用MTT方法测定UVB照射后细胞的增殖活性,用RT-PCR方法测定HaCaT细胞中MMP-1mRNA和TIMP-1mRNA的表达。结果:UVB照射后,HaCaT细胞的增殖活性受到抑制,MMP-1mRNA表达增强,TIMP-1mRNA表达下降,90mJ/cm2照光组与未照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UVB照射可诱导HaCaT细胞损伤和细胞凋亡,促使MMP-1mRNA表达增加,TIMP-1mRNA表达减少,二者比例失调,这可能与光老化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 标签: 中波紫外线 光老化 MMP-1 TIMP-1 永生化人角质形成细胞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藿黄浸剂治疗足癣的临床疗效及其体外抗真菌效果.方法临床研究中144例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藿黄浸剂(88例)浸泡,对照组(56例)采用2%硝酸咪康唑乳膏外搽治疗足癣,治疗1个月及停药1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实验室研究采用琼脂稀释法(CLSI)对13种常见致病真菌进行藿黄浸剂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9.77%,对照组为73.21%(P<0.05),无不良反应发生;体外抗真菌药敏显示全部测试菌株对藿黄浸剂敏感,尤以红色毛癣菌等皮肤癣菌为著.结论藿黄浸剂治疗角化过度型足癣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且体外抗真菌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藿黄浸剂 足癣 角化过度 抗真菌敏感性
  • 简介: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神经系统受累时称为神经精神狼疮(NPSLE)。NPSLE患者临床表现多样,美国风湿病学会定义了19种常见表现,包括头痛、认知功能障碍、情绪障碍、癫痫发作、脑血管病变等。遗传因素、自身抗体、血脑屏障受损、血管病变、炎症反应等因素均参与了NPSLE的发病,主要通过炎症反应和抗磷脂抗体相关的血栓-缺血两种发病机制致病。炎症反应主要采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缺血性病变主要采用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改善,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对症治疗。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疾病活动程度或疾病累积损害程度、合并其他严重NPSLE或病史、中高滴度抗磷脂抗体阳性等。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仍需进一步完善大规模、统一标准的高质量研究以加深对疾病的认识。

  • 标签: 神经精神狼疮 危险因素 炎症 抗磷脂抗体 治疗
  • 简介:报告1例神经梅毒合并银屑病。患者,男,58岁,因“记忆力下降10年”就诊,1月前在外院复查,发现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定量实验1∶160阳性。此次入院检查梅毒非特异性抗体(RPR)1∶2阳性,梅毒确证试验(凝集法)阳性。脑脊液常规:红细胞0.006×10^6/μL,潘台氏蛋白阴性,白细胞12.00×10^6/L;脑脊液乳酸脱氢酶测定:乳酸脱氢酶24.0U/L;脑脊液生化:钠149.4mmol/L,氯126.0mmol/L,葡萄糖3.9mmol/L,脑脊液蛋白873.0mg/L;脑脊液梅毒抗体定量(RPR非特异性抗体):阴性,梅毒确证试验(凝集法)阳性。皮肤科情况:躯干、四肢散在暗红色圆形、椭圆形浸润性斑块,大小不一,部分相融合成片,上覆银白色鳞屑。

  • 标签: 神经梅毒 银屑病
  • 简介:带状疱疹(HZ)是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人体内的再次活跃引起的一种综合症,它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常见于大于60岁的人和免疫力低下的患者.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现并没有一致的定义,很多学者认为带状疱疹神经痛分三个阶段:急性疱疹神经痛,亚急性疱疹神经痛和慢性神经痛(又称为PHN).关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现比较公认的为皮疹愈合后疼痛持续超过3个月,是带状疱疹最常见并且棘手的并发症.在老年人群,PHN极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主要介绍PHN的药物治疗与预防.

  • 标签: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防治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14岁,主因头皮色素斑14年,中央隆起性肿块,渐增大2年余,于2004年11月10日就诊于我科门诊。患者出生后始于左侧枕部出现大片状

  • 标签: 神经纤维瘤病 头部
  • 简介:神经节细胞瘤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其发生与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或副交感神经节有关。罕见发生于膀胱、前列腺和子宫。本文作者报道1例发生于儿童头皮的原发性皮肤神经节细胞瘤。对此肿瘤进行了组织学、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研究。该病例可能代表神经嵴细胞向鳃弓发育过程中的一种异常迁移。此外,研究结果还强调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嵴和鳃弓/裂之间有复杂的相互作用。

  • 标签: 神经节细胞瘤 原发性 皮肤 头皮 神经内分泌肿瘤 副交感神经节
  • 简介:神经酰胺即N-脂酰基(神经)鞘氨醇,是人体角质层脂质的重要成分,皮肤中的神经酰胺在人表皮角质层结构稳定、细胞增殖和分化、表皮屏障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其性质和数量影响着皮肤屏障及部分皮肤病,目前检测神经酰胺的方法种类较多,但只有小部分可运用于皮肤角质层神经酰胺的检测。本文简单综述现有的皮肤角质层神经酰胺的检测方法。

  • 标签: 皮肤 神经酰胺 高效液相色谱法 质谱法
  • 简介:神经纤维瘤病(NF)被认为是一种神经外胚层异常性疾病,其临床表现有神经纤维瘤、多发性牛奶咖啡斑、擦烂性雀斑样斑点和Lisch结节。嵌合现象能解释此病的非典型表现。组织分化前的早期突变导致了此病的全身性泛发。作者报道1例非典型的神经纤维瘤病患者,表现为神经纤维瘤异常性分布,在躯于出现临床与病理上均特殊的神经纤维瘤合并卵巢浆液性囊性腺纤维瘤。

  • 标签: 神经纤维瘤病 非典型表现 囊性腺纤维瘤 临床表现 神经外胚层 卵巢浆液性
  • 简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常见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我科用中药加多虑平治疗该症,取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 标签: 中药 多虑平 治疗 带状疱疹 后遗症 神经痛
  • 简介:目的:分析栅栏状有包膜神经瘤临床和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对我科诊断的6例栅栏状有包膜神经瘤临床和组织病理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栅栏状有包膜神经瘤临床表现为孤立性肤色丘疹。组织病理学表现为真皮内界限清楚的以施旺细胞束增生为主的良性肿瘤,肿瘤组织间伴有明显裂隙,瘤细胞无异形性。免疫组化检查肿瘤细胞S-100蛋白阳性,神经束膜细胞EMA阳性。讨论栅栏状有包膜神经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症状的多样性造成临床诊断困难,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查为本病确诊提供主要依据。

  • 标签: 神经瘤 栅栏状 包膜 组织病理 施旺细胞 S-100蛋白
  • 简介:背景:皮肤神经内分泌肿瘤是典型的恶性肿瘤。良性者少见。方法:作者报道一32岁女性患者,在右外耳道出现一粒状肿块。结果:刮取活检行显微镜检查,发现一界限不清的肿瘤,有腺样分化。虽然细胞异型和分裂相不明显,但观察到paget样扩散。免疫组化提示肿瘤为神经内分泌源性。结论:本例神经内分泌腺瘤病例报道提示,该病应被包括在累及外耳的疾病中。

  • 标签: 内分泌腺瘤 皮肤神经 少见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PAGET样 显微镜检查
  • 简介:家族性淀粉样多发性神经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淀粉样变性,特征为淀粉样物质的系统性沉积,周围神经受累尤为明显,常表现为严重的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病变。神经病变常不同程度伴发心肌病、肾病、玻璃体混浊及腕管综合征,疾病晚期常出现营养性皮肤病变。作者对142例患者的皮肤表现进行分析,较常出现的皮肤症状依次是:干燥症(81.6%)、脂溢性皮炎(21.8%)、外伤及烧伤样损害(19.7%)、痤疮(18.3%)、神经营养性溃疡(14%)及甲癣(10.5%)。

  • 标签: 家族性淀粉样多发性神经病 皮肤表现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 自主神经病变 营养性溃疡 淀粉样变性
  • 简介:神经系统的病变可以影响多种皮肤病的进展。作者对23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发现其中19例患者(包括9例湿疹,8例银屑病,2例硬皮病,1例玫瑰痤疮,1例接触性皮炎,1例大疱性类天疱疮和1例复发性疱疹样皮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后,皮肤的表现和分布会发生改变——部分皮损减轻甚至完全消退。

  • 标签: 皮肤病 神经功能缺损 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病变 大疱性类天疱疮 中枢神经系统
  • 简介:我科从2004年10月—2006年6月自拟中药蠲痛方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5例,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蠲痛方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