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女,33岁。体检发现血压高3年,头晕憋气1年入院。3年前体检时发现右上肢血压24/13kPa,胸部有血管杂音,诊断高血压病,给予卡托普利口服。1年前出现头晕、憋气,劳累后加重,长时间行走、站立可引起双下肢乏力,即来本院就诊,以“多发性大动脉炎”收入院。查体:右上肢血压23/9kPa,左上肢血压16/8kPa。心界左下扩大,心尖区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左锁骨上闻及4/6级收缩期喷射样血管杂音,向颈部、胸前及左肩部传导;右锁骨上闻及3/6级收缩期喷射

  • 标签: 颈内动脉支架 置入术 血管杂音 锁骨 迷走神经反射 双下肢乏力
  • 简介:通过颈内动脉直接注入药物治疗脑部疾病,具有起效迅速、目的性强、效果确切、全身副作用小等特点,在脑梗塞治疗和大脑局部神经功能研究等治疗领域中,已广泛使用。本文就近年来颈内动脉给药的研究近况进行综述。探讨颈内动脉给药麻醉的可能性。

  • 标签: 颈内动脉 注射 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 静脉麻醉 动脉麻醉 颈内动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王某,男,38岁。某年5月10日15时20分许,醉酒后与人发生争吵,被人拉开后回家睡于床上,当晚22时许家人未叫醒,认为醉酒未在意,次日晨呼之不应,急送医院救治无效,于同年5月12日2时40分死亡。病历摘要李某于某年5月11日8时50分入院。入院时深度昏迷,血压22.7/14.1kPa(170/100mmHg),头颅无畸形,未及明显骨折征,下颌部青紫,肿胀,右侧瞳孔直径约6mm,光反应消失。左侧瞳孔直径约3mm,光反射迟钝,右膝部、腹股沟部皮下淤血,右侧肢体有不自主活动,左侧肢体无自主活动。头CT报告右侧大脑半球、基底节区、放射冠区、

  • 标签: 法医病理学 脑梗塞 损伤 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TCCF)的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经股动脉入路,用可脱性球囊对16例TCCF患者进行栓塞治疗。结果:16例患者中,14例瘘口一次性完全闭塞,1例瘘口闭塞不全,1例瘘口太小未闭塞。结论:可脱性球囊栓塞性治疗tccf创伤小,疗效可靠,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外伤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可脱性球囊 栓塞性治疗
  • 简介:自1974年Serbinenko首创同轴可脱性球囊导管技术栓塞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以来,该技术经过不断改良已成为一种较成熟的在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现将2000年至2004年6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应用球囊导管技术栓塞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外伤性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可脱性球囊栓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脑CT灌注参数在评价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相应脑组织慢性缺血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颈内动脉系统主干血管存在中度或以上狭窄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CT灌注,包括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和达峰时间参数图,结合患者血管造影结果评价脑组织缺血程度。结果57例患者中度或以上狭窄的病变血管段共计115段,仅有7例颈内动脉系统CTP无明显异常余50例见77个区域灌注异常,71个为梗死前期I期,6个为梗死前期II期。其中74个区域能找到对应责任血管82段,仅3个区域未找及责任血管,且33段中度或以上狭窄血管段对应供血区域未发现明确灌注异常。结论当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内动脉系统主干血管发生中度或以上狭窄改变时,全脑CTP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相应脑组织慢性缺血的范围,评定其梗死前期分期,为临床上精确诊治提供详实的影像学资料。

  • 标签: 全脑CTP 颈内动脉系统 脑组织慢性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无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该科住院患者150例(≥狭窄程度大于或等于70%),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在支架置入术前2周内及置入术后3个月采用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简易智能量表(MMSE)、连线测验(TMTa、TMTb)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成功的置入颈动脉支架。与术前相比,支架置入术后3个月患者的认知功能均有所改善,术后3个月内无新发脑梗死。结论:颈动脉狭窄可能是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的原因之一,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可以改善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

  • 标签: 颈动脉重度狭窄 认知功能减退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头颈部外伤所致颈内静脉血栓并肺动脉栓塞患者的CTA诊断效果予以探究并剖析。方法随机选取8例颈部外伤后颈部肿胀的患者作为实现对象,均为我院自2014年2月~2015年4月期间所接收,对患者行CTA又行DSA的结果展开探讨。结果从诊断检出率方面对比,行CTA诊断的检出率为,62.5%,行DSA诊断的检出率为62.5%,组间无差异,没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DSA是血管病变诊断的金标准,但临床上应用CTA诊断颈内静脉血栓并肺动脉栓塞时,以诊断明确、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等优越性,大大提高了颈内静脉血栓并肺动脉栓塞疾病的检出率,可部分替代DSA诊断检查。

  • 标签: 颈部 静脉血栓 肺动脉栓塞 CTA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腔球囊扩张血管成形结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2000年2月—2004年2月应用经皮腔球囊扩张血管成形结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20例(24条患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结果PTA即时成功率91.7%(22/24),成功的22条患肢踝/肱指数有2条无明显改善,其余20条由术前0.44±0.11恢复至0.78±0.14。经随访2—46个月,1条胭动脉在术后13个月再次闭塞,1条胫后动脉在术后8个月再次闭塞,通畅率为90.0%(18/20)。结论PTA结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有效方法,可有效提高通畅率。多平面、多节段病变联合手术可简化手术,缩小创伤。

  • 标签: 动脉硬化闭塞 下肢 介入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最主要的目的是明确临床应用哪一种护理模式能够使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在术后获得更加理想的护理效果。方法:共收集了74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两个组别,其中一个组别的名称是一般组,此组患者接受的是常规护理,另一组被命名为整体组,接受的是基于护理程序导向的整体护理干预。结果:首先,通过术后(术后1周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看,整体组的护理效果更好,发生率更低,两组差异的统计学分析结果为P

  • 标签: 冠状动脉 支架植入 护理程序 整体护理
  • 简介:1例58岁男性患者因突发胸痛行急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术于前降支置入支架1枚,术后给予阿司匹林100mg(1次/d)和氯吡格雷75mg(1次/d)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2周后患者再次出现胸痛入院,冠脉造影示支架内血栓形成。行血栓抽吸术,同时血栓弹力图检测示氯吡格雷低反应性。增加氯吡格雷剂量至150mg、1次/d。1个月后复查血栓弹力图,示二磷酸腺苷的抑制率在正常范围内,同时复查冠脉造影示支架内血流通畅。门诊随访3个月,患者未再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

  • 标签: 氯吡格雷 血栓形成
  • 简介:目的观察比较重度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支架置人治疗的疗效是否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方法选择127例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70%)的患者,分为支架置入组52例和药物治疗组75例,比较两组患者再发后循环缺血事件的随访结果。两组患者平均随访(18.3±10.9)个月。结果支架置入组再次发生后循环缺血事件1例(1.9%),药物治疗组再次发生后循环缺血事件14例(18.6%)。结论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治疗疗效优于药物治疗。

  • 标签: 单纯药物治疗 支架置入 重度狭窄 治疗疗效 起始部 椎动脉
  • 简介:目的研究模拟野战条件下,在新型野战伤病综合手术救治方舱内应用覆膜支架治疗颈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犬的可行性.方法构建颈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犬模型(n=4),在新型野战伤病综合手术救治方舱内应用覆膜支架对其进行血管重建,术后30min、1周复查脑动脉造影,观察颈动脉通畅情况、神经系统功能状况.结果实验犬均存活,术后30min脑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消失,载瘤动脉通畅;术后1周血管造影结果显示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无再通,供血动脉无闭塞,无神经系统功能缺失.结论在野战条件下,使用新型野战伤病综合手术救治方舱,应用覆膜支架治疗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安全、有效.

  • 标签: 微创介入方舱 动脉瘤 假性 颈动脉损伤 覆膜支架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在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后采用循证护理所具有的护理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8年5月期间于本院接受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的患者59例,将16年5月前手术的2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16年5月后手术的32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的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指标。结果经护理后,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各临床护理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后的应用,可实现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有效预防,改善患者护理体验,值得在临床中开展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 术后护理 作用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解放军264医院2006年5月-2011年12月收治锁骨下动脉狭窄8例,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8例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较术前显著减轻(P〈0.01),患肢麻木、冰凉、无脉症状完全消失。围术期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术后无缺血性脑卒中发作。随访6~10个月无复发。结论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操作简单,临床效果好,且没有增加后循环缺血的发生率。

  • 标签: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血管成形术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治疗时的护理方法,并评价护理效果。方法 共选取我院在2020年5月~2021年6月收治的5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护理方法分别是常规护理、综合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在治疗的同时予以综合护理既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又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故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