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从生产速冻水饺的各个环节入手,分析了速冻水饺产生龟裂的机理、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 标签: 速冻 水饺 龟裂
  • 简介:目的分析近年来东莞市食物中毒发生规律及特点,以制定有效的策略及措施。方法对东莞市2007—2009年食物中毒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近3年,东莞市发生食物中毒事件71起,病例数为979人;均以企业食堂为主(占77.46%),但所占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而餐馆发生数有增加趋势;5—9月份为全年发生高峰(占56.34%),主要为细菌性污染(占80.56%),其中以副溶血性弧菌污染为主(占61.11%);1—3月份为次高峰(占28.17%),主要因四季豆及面豆加工不当(占60.00%),但呈逐年下降趋势;中毒食物主要为肉类(28.17%)、四季豆(面豆)(28.17%)及凉拌菜类(19.72%),前者有增加趋势,后二者呈下降趋势。结论针对关键控制点进行重点管理,提高食物中毒查明率,加强监管和宣传力度。

  • 标签: 食物中毒 分析 防控对策
  • 简介:目的探索集体食堂食物中毒对策。方法分析历年集体食堂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与特点,针对性采取相应干预措施。结果食物中毒地点以企业为主,时间多发于5-10月,中毒食品以果蔬植物类和肉蛋类为主,其中肉蛋类以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主,果蔬植物类以有毒动植物和农药残留中毒为主;微生物污染是引起集体食堂食物中毒的首要致病因素,其次是农药和有毒动植物;原料污染、生熟交叉污染和加工不当是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以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为契机,改变监管模式,促进集体食堂的设施建设和规范管理;加强食物中毒知识宣传,开展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预警,提高从业者食品安全意识;加强配送餐单位监管;在重点时期提前介入重点单位,采取干预措施等,是集体食堂食物中毒的有效对策。

  • 标签: 食物中毒 食品服务 农药 动物 有毒 植物 有毒
  • 简介:电动式水冷机组冷凝器的管内冷却水流速较低,易结垢,运行效率普遍低下.现有的塑料光滑扭带由于自转清洗力矩弱,不能直接用于自动清洗.研制了一种高效强化传热,能够在0.5m/s以上的较低流速下自动清洗污垢的斜齿扭带,其原理是在光滑扭带的双面上等距离排列斜齿,被斜齿导向的传热流体对斜齿的反作用力形成一个新增的旋转力矩.与现有的光滑扭带相比,弧线形斜齿扭带自转清洗力矩增大了75%~101%,传热系数提高了71%.虽然阻力系数较高,但是设备的总阻力仍然在一般工程容许的范围内,对冷饮冷冻行业的节能增效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列管式水冷设备 冷凝器 自动清洗技术 强化传热 塑料光滑扭带 冷饮
  • 简介:目的建立采用程序温石墨消解/微波灰化-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分析测定食用海藻中总砷的方法。方法样品加入5mlHNO3,190℃程序温石墨预消解30min;加入灰化辅助剂硝酸镁,550℃微波灰化5min,用HCl溶解灰分,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测定总砷含量。结果方法检出限为0.42μg/L,RSD〈5.0%,加标回收率为96%~109%。测定程序温石墨消解/微波灰化后消解液中砷形态,确认食用海藻中99%以上的有机砷均消解为无机砷。本方法测定了海带(GBW08517)和紫菜(GBW10023)标准物质,分析结果均在标准值范围内。结论本方法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食用海藻中总砷的测定。

  • 标签: 程序控温石墨消解/微波灰化-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 海藻 食品安全 食品污染物
  • 简介:食用香料是指能够并通常用于影响食品味道和/或气味的物质(FAO/WHO)。我国习惯上分成3类:天然香味物质、天然等同香味物质和人造香味物质。近年来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香料工业的发展,在许多食品中,香料是不可缺少的配料,因此,需要确保香料的安全性和香料法规的国际统一性。

  • 标签: 味道 天然 人造 法则 标准化 安全性评价
  • 简介:本文主要研究了不同底物葡萄糖,乳酸,葡萄糖和乳酸的混合物对固定丙酸菌发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底物其最适浓度为40g/L,丙酸产量达0.32g/L;以乳酸为底物其最适浓度为40g/L丙酸产量达0.22g/L;以葡萄糖和乳酸为混合底物的最适浓度为葡萄糖10g/L+乳酸40g/L,丙酸产量为0.48g/L;混合底物比单一底物更有利于丙酸的生产.

  • 标签: 丙酸 乳酸 混合 底物 发酵 葡萄糖
  • 简介:主要研究了丙酸菌高产丙酸的固定方法。采取吸附一包埋结合法,先以麸皮进行吸附,再用海藻酸钠一聚乙烯醇进行包埋的方法来制备固定细胞。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丙酸菌高产丙酸的固定条件:菌液与麸皮比例为5mL:0.6g,吸附时间为15min,包埋剂选用30g/L海藻酸钠和30g/L聚乙烯醇混合物。此条件下,固定丙酸菌Pf007,包埋效率达到96.65%,发酵丙酸产量可以达到5.05g/L,比游离丙酸杆菌Pf007的丙酸产量(2.17g/L)提高133%。

  • 标签: 丙酸菌 固定化 载体 丙酸
  • 简介:流态速冻装置配套风机的选择朱雪琴,吴运生无锡轻工大学0前言流态化冻结装置主要应用了单体冻结的原理,即在冻结过程中,冻品放在网带(或多孔板上,低温空气(约-35℃)自下而上强制通过孔板和料层,当空气流速达到一定值时,散粒状的冻品由于气流的推动,密实的...

  • 标签: TEA Tea-stalk Tea-stalk SEPARATOR COLOR separate
  • 简介:对番茄红素的提取工艺和以明胶与蔗糖作为壁材喷干燥制备番茄红素微胶囊的工艺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经微胶囊后大大提高了番茄红素的稳定性,此外添加抗氧化剂可提高微胶囊过程中番茄红素的保健率。

  • 标签: 番茄红素 提取 微胶囊化 食用色素 稳定性
  • 简介:介绍了一种结合液氮喷淋和流态速冻各自特点的液氮喷雾流态速冻机,它以液氮为冷源,替代庞大复杂的制冷系统,实现了单体快速冻结,减少了初投资,提高了食品冻结质量.

  • 标签: 速冻机 食品冻结 液氮 研制 流态化 喷淋
  • 简介:对立式流态清洗式水冷器的运行参数进行了优化试验与研究,其结果是:在0.21m/s(Re=8000)左右、粒度8目(Dp2mm)、体积分数为2.4%的最佳条件下运行,传热系数可以比流态前提高两倍左右,节水节能效益显著。

  • 标签: 立式水冷器 传热强化 粒子浓度优化 粒子粒度优化 流速优化
  • 简介:0前言冷饮食品添加剂的微胶囊就是利用囊壁物质,将添加剂作为心材包裹在微胶囊中,被包裹的冷饮食品添加剂通过囊壁上的微孔慢慢向外渗透、扩散。经过微胶囊技术处理的添加剂具有以下优点:1)改变物体状态,将液体转化为分散性较好的粉末,便于运输和使用;2)增...

  • 标签: 冷饮 食品添加剂 微胶囊化技术 制备方法
  • 简介:“玻璃转变”定义是指非晶聚合物的力学性质随温度变化,出现玻璃态与高弹态之间的转变。对应的转变温度即为玻璃转变温度Tg。事实上,玻璃转变并非是高聚物特有的现象,范围广泛的许多其它物质也呈现同样的玻璃转变现象^[7],比如脱和冷冻食品基质经常显示出典型的无定形聚合物转变。食品中无定形基质包括单糖、低聚糖、多糖、蛋白质、水、盐等。它们的物理状态决定了食品的物理性质和质构,并在食品加工和贮藏中影响食品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而这些无定型基质的玻璃转变则是影响食品物理状态的重要因素。食品中的很多疸,包括脱干燥食品贮藏过程中常见的发粘、结块、塌陷、褐变、结晶等品质下降现象,冷冻食品中常见的氧化、冷冻变性、结晶,微胶囊包裹中的发粘、油脂溢出、风味散失等现象,以及面包老化、糖果的发烊、返砂问题等,实质上都是食品中无定形基质发生玻璃转变而引起的结果。

  • 标签: 玻璃化转变 冷冻食品 干燥食品 应用 作用原理
  • 简介:超声波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物理加工处理方法,目前将超声波技术用于淀粉改性成为新型变性淀粉的研究热点。本文以玉米淀粉为原料,考察了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淀粉浓度、环氧丙烷用量对其羟丙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声波的作用下,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加、超声时间的增长、环氧丙烷用量的增加、淀粉浓度的增加,玉米淀粉羟丙基的取代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通过正交实验获得了制备羟丙基玉米淀粉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600W、超声时间20min、淀粉浓度35%、环氧丙烷用量4.8%,在该条件下于50℃反应4h制备的羟丙基玉米淀粉的取代度为0.4。

  • 标签: 超声波 玉米淀粉 羟丙基化 取代度
  • 简介:近年来,方便、快捷、美味、卫生的速冻食品在国内迅速发展,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同时速冻调理食品以其品种多、品味各异在速冻食品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食品速冻是采用先进工艺和设备,通过对各种食品原料加工调理,在速冻设备中瞬间形成细小冰晶,而使食品的细胞组织不被破坏,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天然食品原有的新鲜度、色泽、风味与营养成分的一种食品保鲜、保藏新技术。速冻后所产生的低温效应,降低了食品基质中水的活性,从而使产品达到能够长期保藏的目的。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对新鲜口味食品的不断追求,速冻仪器中很快发展成了一个新的食品领域。

  • 标签: 速冷饺子 风味化酵母精 调味品 作用 饺子馅
  • 简介:海洋生物毒素结构多样、种类繁多、作用机制复杂,给人类健康带来潜在的风险。使用动物模型检测贝类组织中的海洋毒素是许多国家监控计划推荐的方法。近年来,新的基于毒性作用机制和明确化学结构的检测方法不断被开发,如细胞检测法、免疫学方法、化学分析法和生物传感器方法等。有的方法已进入标准和验证程序,逐渐被认可用于监控和检测目的。

  • 标签: 海洋生物毒素 动物实验 替代方法 标准化 食品安全
  • 简介:乙酸癸酯是一种广泛用于食品和医药品的芳香添加剂。因天然提取量少,不能满足需求,通常利用合成方法制备乙酸癸酯。由于化学法污染环境严重、产率低且杂质多,而非水相酶催化合成乙酸癸酯是一种绿色合成途径,而且副反应少、产率高、产物易于分离提纯。所以,选用假单胞菌脂肪酶(Pseudomonascepacialipase,PCL)为生物催化剂,在37℃和160r/min的条件下,通过物理吸附,将PCL固定在脱脂棉上,制备脱脂棉固定PCL,并用于催化正癸醇与乙酸乙烯酯反应,合成乙酸癸酯。结果发现,酶与棉的质量比为10∶12时,脱脂棉固定PCL的活性最高,在37℃和160r/min,催化反应6h,转化率达95%以上。在同样条件下,PCL酶粉仅能催化29%的底物反应。如果重复利用这种固定酶,每次催化6h,第3次的转化率仍可达到92%。在25℃和静置条件下,6h后,固定酶依然能转化底物89%。可见,脱脂棉固定酶PCL的催化活性明显提高,且具有低碳催化特性。

  • 标签: 乙酸癸酯 固定化脂肪酶 酶活性 酶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