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8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和对照组(传统麻醉方式)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镇痛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长,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 标签: 外周神经阻滞 麻醉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臂丛神经阻滞有许多穿刺径路,优缺点亦因穿刺径路的不同而异。与肌间沟径路和锁骨上径路方法相比,该穿刺入路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完全避免高位脊麻、硬膜外麻醉,椎动脉损伤、霍纳征、喉返神经麻痹等并发症。由于该部位的臂丛神经已经汇集成丛,在腋鞘内同血管伴行,只要穿刺时异感明显,用药量适当,可使阻滞非常完善。同时,该径路穿刺也省却了采用腋路穿刺时需要备皮的麻烦。

  • 标签: 臂丛神经 阻滞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喉罩在神经阻滞麻醉阻滞不全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30例骨科上肢手术接受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随机分两组,喉罩组和静脉麻醉组,观察两组患者常规监测BP、HR及SpO2。结果喉罩组患者术中MAP、HR及SpO2稳定。结论喉罩组保证了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及良好的手术环境。

  • 标签: 喉罩 神经阻滞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共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0名观察组患者在超声仪引导下进行穿刺定位,40名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解剖穿刺定位。结果观察组的麻醉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镇痛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5.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过程中应用超声仪引导下进行穿刺定位,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阻滞麻醉中丙泊酚的辅助镇痛效果。方法随机将本院2013年2月~2015年9月行手术的67例患者分成对照组(n=33)和实验组(n=34),待神经阻滞麻醉成功后,实验组患者应用丙泊酚辅助镇痛,而对照组未用任何药物辅助镇痛,对比两组镇痛情况。结果较对照组而言,实验组镇痛优良率可达100%,明显要高,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神经阻滞麻醉中应用丙泊酚辅助镇痛,效果好,安全性高,建议运用。

  • 标签: 镇痛 丙泊酚 神经阻滞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方法择选我院在2014年8月-2015年8月所收治的90例采取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开展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麻醉医师职称分别分为住院医师组、主治医师组与副主任医师组,三组各30例,对三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展开分析与对比。结果经研究结果对比得出,副主任医师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要明显高于住院医师组和主治医师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医师组合主治医师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上,两组优良率对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肌间沟法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够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且麻醉效果理想,适合应用于临床手术中。

  • 标签: 肌间沟法 神经阻滞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产妇无痛分娩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06月30日到2015年05月31日于我院行无痛分娩的临产产妇2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行常规自然分娩者2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产程时间、出血量、分娩方式以及疼痛程度。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第一产程时长较短,但第二产程虽说有一定程度延长,但仍处于正常范围内,其剖宫产率为26.92%,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疼痛程度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产后出血量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采取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对产妇进行无痛分娩,有利于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风险,缓解疼痛,效果安全可靠,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硬膜外 神经阻滞麻醉 无痛分娩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人双侧腹股沟疝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普外科于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老年双侧腹股沟疝术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AS)、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麻醉效果优28例,良20例,差2例,麻醉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出现切口肿胀4例、阴囊血肿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神经阻滞麻醉麻醉效果好、安全性高,而且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股沟疝 局部神经阻滞麻醉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中的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盲目试探操作,观察组在B超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快于对照组,且镇痛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麻醉完成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药使用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P<0.05;两组麻醉期间及术后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经B超引导行臂丛神经阻滞有助于使麻药准确注入至最佳位置,提高麻醉质量,且可合理减少麻醉药物使用剂量,保证临床麻醉安全性。

  • 标签: B超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
  • 简介:目的:探讨股神经及其与周围毗邻器官的解剖关系,以及股神经在腹股沟区的体表投影与体表标志之间的关系,为下肢股神经阻滞麻醉的穿刺点提供解剖学和超声影像学依据。方法2014年3月—2015年1月,选取16具10%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解剖组),进行解剖观察;2014年9—10月,选取健康成人志愿者30例(超声组),对其双侧股神经进行超声扫描。两组分别经应用解剖和超声探测,观察股神经的走行情况与周围器官的毗邻关系,并测量腹股沟韧带下缘股神经的宽度、距皮肤的距离,及股神经体表投影位置与耻骨结节线、髂前上棘线的水平距离。结果解剖组结果显示:股神经在腹股沟韧带下缘、腹股沟韧带中点稍外侧(1.28±0.60)cm处发出,被髂筋膜包裹,内侧与股鞘内的股动脉、股静脉相邻,外侧是缝匠肌;股神经的宽度平均(0.71±0.06)cm,距皮肤的距离平均(0.85±0.19)cm,与耻骨结节线水平距离平均(7.25±0.67)cm,与髂前上棘线水平距离平均(7.24±0.41)cm。超声组检查显示:股神经在股动脉的外侧,呈倒立三角形高回声的浅色区域,外侧是呈深色高回声区的缝匠肌,内侧紧邻的股动脉和股静脉呈圆形高回声黑色图像;在腹股沟韧带下缘股神经的宽度平均(0.66±0.04)cm,距皮肤平均(0.97±0.22)cm,股神经在体表的投影与耻骨结节线水平距离平均(7.58±0.75)cm,距髂前上棘线水平距离平均(6.95±0.42)cm。解剖组和超声组测量的股神经宽度、距皮肤距离、距耻骨结节线水平距离及距髂前上棘线水平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55、1.197、1.774、1.348,P值均〉0.05)。结论超声测量结果与尸体解剖结果相近,符合股神经实际解剖的位置关系,揭示超声引导下的股神经阻滞穿刺定位方法安全、可靠。

  • 标签: 股神经 麻醉 局部 超声检查 解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腹膜前修补在老年患者腹股沟疝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4年来60岁以上482例病人经腹股沟切口腹膜前间隙置入补片进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病例,观察麻醉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全部采用局麻,单侧手术时间45~55min,平均50min,术后切口疼痛较明显的3人,均为65岁以下患者,阴囊血肿2人,经门诊抽吸1~2次均消失痊愈。平均住院时间2-3天。术后平均随访36个月无复发,无明显异物感。结论应用国产善愈及巴德MK补片腹膜前间隙修补腹股沟疝手术针对耻骨肌孔进行修补,具有手术修补范围大、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与传统手术相比是一种更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腹股沟疝 局部神经阻滞麻醉 腹膜前间隙 无张力疝修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神经阻滞联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可行性。方法60例行短小手术患儿,随即分为单纯七氟烷麻醉组(S组)和局部神经阻滞联合七氟烷麻醉组(L组),记录两组患儿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及呼吸抑制情况。结果L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S组(P<0.05)。L组呼吸抑制例数也明显少于S组(P<0.01)。结论局部神经阻滞联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安全、可靠。

  • 标签: 局部神经阻滞 七氟烷 小儿手术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