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正>一、鲁是周朝在东方的一个重要文化学术中心从西周初年始,鲁便开始成为我国的一座历史名城。因为它不仅是西周一个重要的诸侯国的都邑,而且与西周王朝有着一种特殊的关系。周武王克殷后,封周公旦于鲁,武王死,成王幼冲嗣位,周公以武王母弟、开国元勋摄政,命其长子伯禽代其受封。在诸侯国心目

  • 标签: 墨子 孔子 学术中心 文化学术 周公旦 诸侯国
  • 简介:<正>胡仁是我国明代初期一位重要的理学家,他的思想没有引起时贤们的足够重视和深入研究,本文仅就胡仁的理学思想作初步分析,以期抛砖引玉。胡仁(1434—1484年),字叔心,江西余干县人。他从学于吴与弼(1392—1469年),终身绝意仕进,“其学以主忠信为先,以求于心为要,操守勿失,莫大乎敬,因以敬名其斋。”(《明史·本传》)一理气论胡仁的思想,宗程朱理学,重治心养性。他认为,后世儒者,只有程朱才真理解了《四书》、《六经》的广大浩博精密之旨,因此他十分推尊程朱理学,并亲身躬行之。

  • 标签: 理学家 理学思想 忠信 四书 儒者 心与理
  • 简介:<正>周易丁氏传二卷玉函山房辑佚书本《周易丁氏传》二卷,马国翰所辑,载《玉函山房辑佚书》中。丁氏者丁宽,宽字子襄,梁人。景帝时为梁孝王将军,事蹟具《汉书·儒林传》。宽受《易》于田何,又从周王孙受古义,传同郡砀田王孙。《传》称宽“作《易说》三万言,训古举大谊而已。”《艺文志》易家,“丁氏八篇”,《隋志》不著录,盖佚已久。国翰因陆德明

  • 标签: 周易 玉函山 子夏 汉书·艺文志 京氏易传 辑佚
  • 简介:<正>作为主体性的存在,人既是群体(类),又是自我(个体)。当人的存在成为哲学反思的对象时,(群体)己(自我)关系便成为一个不能不正视的问题。儒家是最早对己关系作自觉思考的学派之一,从先秦开始,己之辨便已展开于儒学的演进过程之中。儒家注重群体原则,但同样在某种意义上确认个体(自我)的价值,二者错综交融,使儒家的价值体系呈现颇为复杂的形态。本文着重从分析孔孟荀的原始儒学入手,对儒家的己之辨及其理论意蕴作一检视。

  • 标签: 孔子 群己关系 儒家 群体原则 自我完善 价值体系
  • 简介:临淄古墓数量庞大,出土文物众多,是齐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座颇为壮观的地下博物馆。本文从临淄古墓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入手,依据临淄古墓的保护与开发现状,分析了在保护和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 标签: 临淄古墓群 保护 开发 对策
  • 简介:在中国,严格意义上的"己之辩"只是近代的产物.由于试图在"天理"的框架内安放个人或个性,前近代思想家至多只是赋予"己"以有限的独立性.以龚自珍为发端的价值观变革以"天"与"人"的分离为前提,从张扬以往被压抑的个人和个性开始;现代化进程带来的社会关系重组导致了新的群体意识的产生.围绕着社会、政治伦理展开的价值观争论,曾经出现过种种不同的观点.尽管有过个性解放的高潮,但近代思想家大多更倾向于己平衡、甚至己和谐的理想.只是并没有发现有效地实现这一理想的道路,在"己之辩"方面的价值观变革并未终结.

  • 标签: 近代思想 天理 政治伦理 有限 个人 理想
  • 简介:试论孔子及孔门弟子所构成的社会亚文化赵志坚李栋柱群体生活是人类的天性,是人类生存本能的外在体现,社会群体是人类普遍的存在形态,人类所独有的灿烂文化也具有超个体性,它只有在群体、社会中才能留存。社会群体间之所以彼此各异,千差万别,正是因为它们各自具有...

  • 标签: 孔子 亚文化群 社会亚文化 社会群体 文化特质 儒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