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创伤后创周水肿部位应用治疗效果及其对疼痛、创面愈合以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1年2-9月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急诊医学科共60名患者。对照组采用外科诊疗常规处理局部伤口。观察组在外科常规处理后于肿胀局部。比较治疗3天、7天后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VAS评分、外周血及创面分泌物中炎症表达情况。结果 2组共纳入60名患者,随机分组,每组各30名,收集患者基本信息。与对照组相比,使用的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第3天起至第7天,外周血和创周分泌物中炎症物质显著下降(P<0.01),包括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因子趋化蛋白1(MCP-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均降低(P<0.05)。结论 可改善患者受伤部位局部血液或淋巴循环,减轻肿胀,从而促进伤口愈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 标签: 创周水肿,肌内效贴,炎症反应,炎症因子,疼痛
  • 简介:摘要:本篇文章主要为了研究扎在脑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主要的研究方法是以2018年7月 —2020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6例患有脑卒中并出现偏瘫肩痛的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的人数为53名。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进行比对。通过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在经过扎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疼痛情况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低;经过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更高;经过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更好。据此得出以下结论:对患有脑卒中并且出现偏瘫肩痛症状的患者实施扎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减轻缓和的疼痛,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该治疗方法值得被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肌内效贴扎 脑卒中 偏瘫肩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扎方式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手肿胀程度、肩痛、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A组、B组、C组,每组15例。4组患者均予以康复训练和常规药物治疗,A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手部爪形+腕部I形+肩部I形扎,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手部爪形+腕部I形+肩部Y形扎,C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手部爪形+腕部I形+肩部Y形+肩部I形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排水法计算患者双手体积差,用远红外热成像仪测量患者双手温度差,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Fugl-Meyer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肩痛、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4组患者双手体积差、双手温度差、VAS、FMA、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治疗前比较,4组患者治疗后双手体积差、双手温度差、VAS、FMA、MBI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组、B组、C组双手体积差、双手温度差、VAS评分减少、FMA评分增加(P<0.05)。C组治疗后FMA评分[(27.69±6.91)分]高于对照组[(12.87±3.04)分]、A组[(20.57±6.16)分]、B组[(18.64±5.73)分](P<0.05)。4组治疗后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和均可有效减小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双手体积差和双手温度差,减轻患肩痛,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手部爪形+腕部I形+肩部Y形+肩部I形扎还可提高患者患侧的上肢运动功能。

  • 标签: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肌内效贴 远红外热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镜像疗法(MT)结合(K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宁波市镇海龙赛医院康复科的脑卒中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MT组(19例)、KT组(19例)、MT+KT组(18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MT组在此基础上采用MT,KT组在常规基础上增加KT治疗,MT+KT组患者患侧上肢进行KT扎后进行MT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治疗6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上肢运动研究量表(ARAT)、改良Ashworth量表(MAS)对3组患者的上肢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与组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FMA-UE、ARAT、MAS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与MT组和KT组治疗后同指标比较,MT+KT组FMA-UE[(49.85±8.33)分]、ARAT[(43.89±11.28)分]评分较为优异(P<0.05)。治疗后,MT组与KT组FMA-UE、ARAT、M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结合KT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 标签: 肌内效贴 镜像疗法 脑卒中 上肢 偏瘫
  • 简介:摘要:扎是将有弹或无弹的胶布于人体皮肤表层,起到支持和保护肌肉和骨骼的康复治疗技术。为固定受伤部位及肌肉,扎技术常用于骨骼和肌肉损伤的处理,其他疾病处理相对较少。其原理是给组织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机体自身修补机制恢复。扎的中的一种,现常用于运动和医学。在体育运动中,常用于运动防护和损伤后的肿胀、疼痛、稳定关节、放松肌肉等。

  • 标签: 肌内效贴疗法 儿童康复 应用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瘫患儿采用联合康复训练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病例选择时间为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病例组数为50,年龄0到14岁,均为本院的脑瘫治疗患儿。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的患儿分为采用最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的对照组以及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的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

  • 标签: 肌内效贴 康复训练 小儿脑瘫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贴在内科疾病引起的肢端水肿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内科疾病引起肢端水肿的78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组别为两个,观察组和对照组,针对肢端水肿,对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冰敷治疗,对观察组实施常规西药+敷治疗,选取疗效观察指标,评价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患肢与健肢周径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治疗1w,观察组的患肢与健肢周径差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w、2w,观察组的患肢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肌内效贴 内科疾病 肢端水肿 疼痛
  • 简介:摘要:肩袖损伤和肩关节部肌肉劳损会引起患者产生患侧肩部酸痛和滑膜关节运动困难等临床病症极大的影响着人类的生存水平。观察对于肩袖损伤及肩关节肌肉劳损为代表的各种肩痛患者的临床疗效,使患肢的运动功能,ADL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和患者肩关节疼痛得到最大程度缓解,从而患者能够尽早摆脱肩关节疼痛和关节活动受限及其对病人生活环境的危害使病人可以尽快重返社区和家中,从而为治疗肩关节疼痛病人进行了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肩袖损伤 肩关节肌肉劳损 肌内效贴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KT)扎方法对痉挛型脑瘫偏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痉挛型脑瘫偏瘫患儿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观察A组25例和观察B组24例。3组患者儿均给予常规上肢康复治疗,观察A组和观察B组则在常规上肢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增加两种不同扎方法进行治疗,治疗隔日1次,连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评估2组患儿上肢的张力[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精细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FM)]和前臂旋后角度。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MAS评分、FMFM评分和前臂旋后角度与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和观察B组治疗后的MAS评分、FMFM评分和前臂旋后角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治疗后的MAS评分与观察B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B组治疗后的FMFM评分为(82.96±5.08)分,显著优于观察A组治疗后的(73.08±4.73)分,前臂旋后角度为(30.17±2.35)°,却显著低于观察A组治疗后的(36.76±2.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T治疗可有效地改善痉挛型脑瘫偏瘫患儿的上肢运动功能,且扎方法不同,疗效也不一致。

  • 标签: 脑瘫 痉挛型 偏瘫 肌内效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MIT)联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纳入92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MIT组(31例)和联合组(30例)。对照组仅行常规康复训练,以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任务导向性训练为主,每次治疗40 min;MIT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MIT治疗,治疗师指导患者进行运动想象训练,想象患肢也在按步骤完成健侧上肢完成的指定动作;联合组则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MIT和治疗,选取个体化的扎方法,每次扎维持48 h,2 d换1次。3组患者均每日训练2次,每周训练6 d,共训练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香港版偏瘫上肢功能测试(FTHUE-HK)、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改良Ashworth量表(MAS)对3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张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联合组的FMA-UE和MBI评分分别为(38.70±15.55)和(58.97±11.18)分,MIT组的FMA-UE和MBI评分为(33.03±14.36)和(50.88±10.58)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且联合组较MIT组有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MIT组的FTHUE-HK分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联合组明显优于MIT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的MAS评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IT联合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且较常规治疗可降低患者异常上肢张力。

  • 标签: 运动想象疗法 肌内效贴 脑卒中 上肢 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饮食及生活等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程度也不断加深,50岁以上人口患有肩周炎也越来越多。现研究对肩周炎患者进行联合威伐光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和影响价值体现。方法:此次临床研究观察对象均为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肩周炎患者,共计80例,经患者同意后按治疗措施不同将其平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40例),经过不同治疗方案前后评价对比两组肩周炎患者生活质量和VAS评分的影响。结果:经数据分析发现,联合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VAS评分却更低,组间数值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相比于传统的威伐光治疗,联合使用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该治疗措施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整体治疗满意度,值得大范围推广,建议提倡。

  • 标签: 肌内效贴 威伐光治疗 肩周炎患者 治疗效果 生活质量 VAS评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牵伸技术结合对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2022年9月本院康复科收治的肘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四组,各20例。A组采用PNF牵伸技术对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B组患者采用静态牵伸技术,C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入,D组在B组的基础上加入,观察比较四组治疗效果。结果 C组肘关节主动、被动活动度显著优于A、B、D组(P<0.05);C组肘关节功能显著高于A、B、D组(P<0.05)。结论 采用不同牵伸技术结合对肘关节功能障碍进行康复治疗,有效改善肘关节功能障碍。

  • 标签: 牵伸技术 肌内效贴 肘关节 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面康复训练联合对Ramsay-Hunt综合征所致面瘫的影响。方法选取Ramsay-Hunt综合征所致面瘫患者70例,后脱落4例,共纳入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扎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2组患者均采用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面康复训练,扎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增加扎疗法。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改良Portmann面神经功能评分、表面肌电图对2组患者的功能进行评定。治疗后,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改良Portmann评分、颊群、口轮匝群、额群、鼻群患健侧RMS平均值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且扎组改良Portmann评分[(14.26±3.30)分]、颊群(0.69±0.16)、口轮匝群(0.67±0.15)、额群(0.68±0.16)、鼻群(0.67±0.14)患健侧RMS平均值比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康复训练可改善Ramsay-Hunt综合征所致面瘫患者的面功能,联合扎疗法的效果更优。

  • 标签: 贴扎疗法 推拿 面肌康复训练 Ramsay-Hunt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等速力训练联合治疗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患者上肢活动度、放射性皮肤损伤及上肢淋巴水肿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序惯化、放疗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2例。2组患者在放疗后均根据其肢体功能状况及身体耐受情况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包括手指爬墙、伸展运动、耸肩运动、扩胸运动、过顶触耳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等速力训练及治疗,持续治疗5周。于放疗前、放疗结束时对比2组患者患侧肩关节活动度、肩臂手残疾问卷(DASH)评分、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以及放射性皮肤损伤情况。结果放疗结束时2组患者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均较放疗前明显减小(P<0.05),但观察组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放疗后观察组DASH评分[(13.37±1.79)]及淋巴水肿发生率(18.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情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序惯放疗可导致患者上肢淋巴水肿、肩关节活动受限以及放射性皮肤损伤,而等速力训练联合治疗可降低乳腺癌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改善上肢功能及肩关节活动度,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等速肌力训练 肌内效贴 淋巴水肿 乳腺癌 放射治疗
  • 作者: 宋磊 杜仁仁 蔡珍珍 毛宇星 苏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康复医学科),苏州 215000 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康复治疗部),上海 200431 苏州大学康复研究所,苏州 215000,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康复治疗部),上海 200431,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康复医学科),苏州 215000 苏州大学康复研究所,苏州 21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联合神经松动术对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疼痛、肩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法将92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分为对照组、组、神经松动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2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在此基础上组辅以患肩治疗,神经松动组辅以肩周神经松动术治疗,联合治疗组同时辅以及神经松动术治疗。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Constant-Murley肩功能评分量表(CMS)和扩展Barthel指数(EBI)对各组患者疼痛、肩关节功能及ADL能力情况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疼痛VAS评分[(29.33±8.59)分]较组治疗前[(65.33±13.51)分]、同期对照组[(48.15±11.59)分]均明显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CMS评分[43.0(36.5,51.5)]较组治疗前[25.0(20.0,28.0)分]、同期对照组[36.5(32.0,39.0)分]均明显升高(P<0.05);联合治疗组EBI自理性活动类目评分[8.00(6.00,10.00)分]较组治疗前[4.00(3.00,5.00)分]、同期对照组[6.00(4.00,7.00)分]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联合神经松动术治疗可明显改善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肩关节疼痛及运动功能,对提高患者ADL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偏瘫 疼痛 肌内效贴 神经松动术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疲劳后踝关节本体感觉及姿势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FAI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入组后对照组未给予任何干预,观察组则给予扎治疗。2组患者在疲劳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等速力测试评估其踝关节主动性关节位置觉(JPSA)、被动性关节位置觉(JPSP)及运动觉(KT),同时采用Pro-Kin 254型平衡测试系统评估患者姿势稳定性。结果疲劳干预后对照组、观察组踝关节外翻5°测试时其JPSA[分别为(8.09±2.06)°和(7.97±2.54)°]、JPSP[分别为(10.30±1.40)°和(9.22±1.20)°]及KT[分别为(10.50±1.53)°和(9.09±1.03)°]均较疲劳干预前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JPSP及KT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疲劳干预后对照组、观察组踝关节翻15°测试时其JPSA[分别为(7.99±2.08)°和(8.25±2.20)°]、JPSP[分别为(11.59±2.08)°和(9.78±2.31)°]及KT[分别为(10.88±1.71)°和(8.94±1.33)°]均较疲劳干预前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JPSP及KT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疲劳干预后对照组、观察组运动长度[分别为(1005.74±71.01)mm和(976.68±39.33)mm]、运动面积[分别为(746.73±71.19)mm2和(722.42±44.74)mm2]及总偏移指数[分别为(4.12±0.14)°和(3.85±0.19)°]均较疲劳干预前明显增加,且观察组总偏移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能有效改善FAI患者疲劳后本体感觉功能,提高其动态姿势稳定性,从而降低踝关节扭伤风险,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肌内效贴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疲劳 本体感觉 姿势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结合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在本院本科室就诊的66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联合综合康复护理的治疗,对照组给与常规治疗及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VAS)、手肿胀程度,上肢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 Barthel 得分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疼痛评分(VAS)、手肿胀程度,上肢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 Barthel 得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综合康复护理在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中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对浮肿、关节活动障碍的关节功能改善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肌内效帖 综合康复护理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使用推拿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校的大学生共1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1次/1d,连续治疗1周。观察组在传统推拿的基础上进行扎治疗,连续治疗1周。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对比,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影像。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2.98%,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75.44%,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传统推拿结合治疗青年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肌内效贴 神经根型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结合淋巴引流手法治疗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肿胀效果。方法: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50例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肿胀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结合淋巴引流手法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5例:淋巴引流手法治疗)与实验组(25例:结合淋巴引流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10天后数字模拟VAS量表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以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肌内效贴 淋巴引流手法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肢肿胀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乒乓球运动员发生膝关节损伤接受联合电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基于等量电脑随机法下,将42名膝关节损伤乒乓球运动员均分为人数相等的2组;1组为对比组(n=21,接受单纯电针治疗),1组为探究组(n=21,接受电针联合治疗);比较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比组相比较,探究组治疗后VAS评分、WOMAC评分显著更低,治疗后膝关节力量恢复显著更优(P

  • 标签: 乒乓球运动员 膝关节损伤 电针治疗 肌内效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