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技术采用特殊弹性贴布,以特定方法于体表,产生力学及神经生理学效应,从而达到保护肌肉骨骼系统、促进运动功能或其他治疗目的。该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及运动医学领域。本共识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临床实际应用现状,由30余名专家参与,历经多次讨论制订而成。该专家共识旨在规范技术的中文专用术语及治疗程序,便于国内学者和国际间进行学术交流,并为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意见。

  • 标签: 肌内效贴 贴扎技术 临床应用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KT)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选取2000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1日发表的关于KT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评价文献质量提取资料,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3项随机对照研究,共93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下肢步行功能方面,实验组较对照组更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步行速度[MD=-3.06,95%CI(-4.46,-1.67),P=<0.0001],改善步行能力[MD=0.52,95%CI(0.27,0.77),P<0.0001];在平衡功能方面,实验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MD=7.74,95%CI(6.96,8.53),P<0.00001],预测跌倒能力[MD=7.74,95%CI(6.96,8.53),P<0.00001]均优于对照组;在力方面,可提高实验组脑卒中患者的股四头力[MD=0.35,95%CI(0.10,0.59),P=0.005],改善小腿三头力[MD=-0.38,95%CI(-0.50,-0.27),P<0.00001];提高下肢运动功能[SMD=0.69,95%CI(0.47,0.91),P<0.00001];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MD=13,95%CI(10.41,15.58),P<0.00001]。结论KT有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运动能力、力,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肌内效贴 脑卒中 下肢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联合威伐光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86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2组患者均接受20 min威伐光照射治疗,每日1次,每周治疗7 d;观察组在威伐光治疗结束后增加治疗,每日1次,每周治疗6 d后暂停1次,治疗均连续进行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活动度(ROM) 测量、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估法(CMS)对2组患者的肩痛程度、肩关节主动ROM(AROM)和被动ROM(PROM)以及肩关节功能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①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分别为(3.42±1.50)和(1.54±1.65)分,较组治疗前[(6.29±1.37)和(6.19±1.51)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2组患者的AROM和PROM均较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前屈、后伸、外展、外旋AROM及前屈、外展PROM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CMS评分总分[(66.38±12.26)和(81.57±14.25)分]较组治疗前[(45.24±10.32)和(43.89±11.54)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治疗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威伐光治疗对减轻肩周炎患者的肩痛、改善ROM、提升日常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肌内效贴 威伐光 肩关节周围炎
  • 简介:摘要 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是由不习惯的剧烈运动尤其是离心收缩运动导致的常见症状,对缓解疼痛、减少肌肉延迟发作方面有良好的辅助效果,目前对延迟性肌肉酸痛影响尚未明确,本文旨在讨论对运动性延迟性肌肉酸痛的作用机制,为其康复和体育运动中应用的新方向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延迟性肌肉酸痛 肌内效贴 运动员 肌酸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19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和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系统的作业治疗以及疗法。应用Fugl-Meyer量表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目测类比评分法(VAS)以及X线片上肩关节两侧的肩峰至肱骨头的间距(AHI)值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FMA、MBI、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肌内效贴 作业治疗 脑卒中 肩关节半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扎联合中医理疗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设定研究起止时间:2020年3月—2021年3月。研究对象: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n=64),随机分组。治疗方法:实验组:扎联合中医理疗。对照组:中医理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组间治疗有效率(实验组:100%。对照组:84.38%)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患侧踝关节周长、疼痛评分、踝关节功能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扎联合中医理疗用于急性踝关节扭伤治疗有良好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患处疼痛及肿胀,对促进踝关节功能康复亦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肌内效布贴扎 中医理疗 急性踝关节扭伤 肿胀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辅助康复训练方法改善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多中心符合入选标准的Brunnstom Ⅳ期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配合常规康复训练组47例(治疗组)和常规康复训练组51例(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作业治疗和物理治疗,具体方法包括患侧上肢和手功能主动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和耐力训练等,每日1次,每次1 h,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4周。治疗组每日在扎完毕后再进行常规康复方法。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上肢评定部分(FMA-UE)、手臂动作调查测试(ARAT)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MBI)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手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UE和ARAT评分较组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FMA-UE和ARAT评分分别为(48.58±7.02)分和(43.96±10.25)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助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手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肌内效贴 脑卒中 偏瘫 上肢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在20世纪70年代贴布(运动贴布)出现,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对关节、肌肉的疼痛产生治疗效果,在各类运动伤防治中应用广泛。下肢运动伤是最为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几乎所有的体育运动中都需要依靠下肢的力量进行移动,在比赛等移动速度较快并且承受身体压力的情况下,容易出现下肢的运动伤。专业的运动中,贴布的运动广泛,如今有许多的健身爱好者也开始选择贴布满足运动保护的需求,防治各类下肢运动伤。基于此,本文对贴布在下肢运动伤防治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 标签: 肌内效贴布 下肢运动伤 防治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贴在运动损伤康复及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对照分析法,将我院2019年7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64例运动损伤患者作为统计资料,其中对照组患者32例,观察组患者3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预防措施,观察组实施护理,比较两组运动损伤发生率,统计VAS视觉模拟评分。结果:观察组运动损伤发生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低于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贴在运动损伤康复护理和预防中产生良好效果,能够降低损伤发生率,降低患者疼痛感。考虑到贴在运动损伤康复护理及预防中应用价值明显,相关护理人应推广

  • 标签: 肌内效贴 运动损伤 预防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施以干预,观察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法对患者分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施以常规护理及常规护理联合护理。对比宫颈癌术后患者肢体水肿情况及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人数比对照组多,水肿症状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肌内效贴 宫颈癌术后 下肢淋巴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效果及对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8例肩关节半脱位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安慰贴布,给予观察组,并对两组肩峰到肱骨头的间距、上肢功能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AHI值、FMA-UE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肩关节半脱位脑卒中偏瘫患者,能够对肩关节半脱位程度有效降低,能够对上肢运动功能有效提升 ,值得推广。

  • 标签: 肌内效贴 常规康复训练 脑卒中偏瘫 肩关节半脱位程度 患侧上肢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陈旧性踝关节扭伤采取协同体外冲击波诊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区间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本科室接治的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患者研究,总计58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两组,一组参照组(n=29),一组试验组(n=29),参照组接受疗法,试验组基于此采取体外冲击波疗法,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试验组有效率相较于参照组明显升高P<0.05;与参照组比,试验组治疗5d、10dVAS更低P<0.05。结论:陈旧性踝关节扭伤采取协同体外冲击波诊疗效果可观,有益于减轻疼痛,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陈旧性踝关节扭伤 肌效贴 体外冲击波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本次研究探讨不同注射护理方案对苄星青霉素臀大注射疼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象筛选自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8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注射护理,实验组采取改良注射护理干预。比较分析2组注射疼痛评分。结果:在注射疼痛评分比较中,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

  • 标签: 改良注射护理 苄星青霉素 臀大肌 肌内注射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新的镜额部除皱方法并总结其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119例患者行内镜额部除皱术。该术式在额上做平行切断以改善额部皱纹。部分降眉、皱眉用微创钳钝性咬除。术中不使用固定装置,也不行缝扎固定。术后对患者发放相关FACE-Q量表评估满意度,并测量手术前后眉部位置。结果术后1周,119例患者肿胀基本消除,眉间纹、额横纹明显减轻或消失。眉部测量显示,患者眉毛有明显抬高。FACE-Q量表结果显示,患者对术后额部皱纹、眉间皱纹改善满意度高,对手术结果满意度高;患者自觉年轻7岁。该术式常见的早期并发症是额部暂时性皮肤麻木,其次是发际线后退。结论镜额部除皱术式可有效改善额部、眉间皱纹,满足患者需求。

  • 标签: 内镜 美容技术 额部除皱 FACE-Q量表 患者汇报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局灶性静脉畸形手术治疗的效果及术后康复锻炼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瘤外科收治的单纯局灶性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变部位及病变与周围组织解剖关系选择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术后康复医师与手术医师共同制定康复计划,进行康复锻炼治疗。术后随访,复查MRI,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疼痛评估,并对肢体关节功能进行评定。对比手术前、后VAS评分,评估症状缓解情况及康复治疗对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结果共选择19例单纯局灶性静脉畸形患者,女性11例,男性8例,年龄3~44岁,平均17.7岁,均以肢体疼痛不适为主诉。术后患者均获6个月至1年随访,术后半年MRI与术前对比,均提示病变瘤体切除完整。所有患者VAS评分术后均较入院时下降,术前VAS评分为(4.84±2.32)分,手术后为(2.16±1.17)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术后经过康复锻炼,肢体功能均有所改善,关节稳定性、肢体力与步行能力恢复正常的生活,术前关节功能评分为(10.47±3.29)分,术后为(14.46±3.50)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纯局灶性的肢体静脉畸形可以通过手术方式彻底切除,术后康复治疗可有效防治术后肢体功能障碍,加快术后肢体功能恢复。

  • 标签: 肌内静脉畸形 手术治疗 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报告1例因进行局部注射导致腰背部及臀部气性坏疽的临床病例。男,43岁,因腰痛在当地私人诊所就诊,给予腰背部及臀部局部注射封闭治疗,注射5~6 h后腰痛加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为5分,伴发热;1天后,腰痛VAS评分8分,出现酱油色尿,伴发热。根据实验室检查以及临床表现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影像学(CT)提示腰背部棘突旁及右侧臀部软组织出现大面积气体,伴椎旁及臀部肌肉坏死征象,初步诊断:腰背部及臀部感染,高度怀疑气性坏疽。根据病情进展,入院后急诊行腰背部及右臀部扩创术,术中细菌快速涂片报告革兰氏阳性粗大杆菌,厌氧菌培养提示产气荚膜梭菌,需氧菌培养结果未见任何细菌生长。根据病史、影像资料、术中判断、术后培养结果,临床诊断:气性坏疽。气性坏疽是临床特殊感染疾病,其发病率低,早期诊断困难,疾病进展快,死亡率高。注射导致该疾病的发生,需要强调规范化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 标签: 气性坏疽 注射 肌肉内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行耳穴压治疗肝风动型抽动症患儿施行中医护理的效果。方法 借助掷币法将2020年10月至2021年8月我院78例行耳穴压治疗肝风动型抽动症患儿分为对照组(39例,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9例,施行中医护理)。对比两组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度量表(YGTSS)评分、家属满意度。结果 (1)观察组护理后YGTS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2)对比家属满意度可知,观察组(97.44%)高于对照组(79.49%),P<0.05。结论 对行耳穴压治疗肝风动型抽动症患儿施行中医护理有助于减轻疾病严重程度,家属满意度更高。

  • 标签: 耳穴贴压 肝风内动型 抽动症 中医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行耳穴压治疗肝风动型抽动症患儿施行中医护理的效果。方法 借助掷币法将2020年10月至2021年8月我院78例行耳穴压治疗肝风动型抽动症患儿分为对照组(39例,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9例,施行中医护理)。对比两组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度量表(YGTSS)评分、家属满意度。结果 (1)观察组护理后YGTS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2)对比家属满意度可知,观察组(97.44%)高于对照组(79.49%),P<0.05。结论 对行耳穴压治疗肝风动型抽动症患儿施行中医护理有助于减轻疾病严重程度,家属满意度更高。

  • 标签: 耳穴贴压 肝风内动型 抽动症 中医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复合右美托咪定时瑞芬太尼抑制甲状腺手术患者无松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95%有效剂量(ED95)。方法择期行术中神经监测下甲状腺手术患者,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指数18~28 kg/m2。麻醉诱导前10 min时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8 μg/kg。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 mg/kg、依托咪酯0.4 mg/kg和预定剂量瑞芬太尼。采用Dixon序贯法确定瑞芬太尼剂量,初始剂量为3.7 μg/kg,根据气管插管反应确定下一例瑞芬太尼剂量,相邻剂量的比为1.1,采用Probit法计算ED50、ED95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诱导时,瑞芬太尼行无松插管反应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3.39(3.29~3.50) μg/kg,ED95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3.52(3.48~3.64) μg/kg。结论复合右美托咪定时,瑞芬太尼抑制甲状腺手术患者无松气管插管反应的ED50为3.39 μg/kg,ED95为3.52 μg/kg。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哌啶类 剂量效应关系,药物 插管法,气管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