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治疗输尿管结石术后并发输尿管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来我院就诊的708例行输尿管镜下碎石的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基础,分析造成术后输尿管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共发现输尿管狭窄患者36例(5.1%)。导致输尿管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依次为:嵌顿结石(OR=3.61,95%CI=2.12-6.08,P〈0.001)、多发结石(OR=3.22,95%CI=1.01-5.77,P〈0.001)、大结石(OR=2.41,95%CI=I.14-4.18,P〈0.001)、钬激光手术(OR=1.36,95%CI=1.02-3.93,P=0.031),长病程(OR=1.12,95%CI=1.02-3.42,P=0.038)。结论对于嵌钝性结石、多发结石、结石较大及行钬激光碎石者,应注意手术操作对输尿管的损伤,积极防治输尿管狭窄的发生。

  • 标签: 输尿管镜 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狭窄 危险因素 多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输尿管膀胱壁段狭窄的疗效。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35例输尿管膀胱壁段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采用输尿管膀胱再植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本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110.71±5.92 ) min;平均出血量( 76.25±6.08 ) ml;没有发生腰酸胀痛、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且 3~ 6个月内无再次发生狭窄的情况,排空以及喷尿良好 。结论 对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能够有效治疗输尿管膀胱壁段狭窄,且疗效较好,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输尿管膀胱再植 输尿管膀胱壁段狭窄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所致的输尿管狭窄的手术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确诊的妇科恶性肿瘤致输尿管狭窄患者3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人。观察组采用微创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数为15例,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数为11例,总有效率为68.75%。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2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χ2=6.389,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结论妇科恶性肿瘤致输尿管狭窄患者采用输尿管镜扩张联合双J管置入法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手术治疗,安全性较好,值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恶性肿瘤 输尿管狭窄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电刀内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输尿管狭窄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6年3月我院应用电刀内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输尿管狭窄469例的临床资料,术中通过逆行、顺行或者逆行+顺行三种途径置入安全导丝后,先使用电刀内切开输尿管狭窄段全层,再使用21F球囊扩张器扩张,留置双J管,定期复查随访评估手术效果。结果469例中采用逆行途径370例,顺行途径50例,顺行+逆行途径49例。术中1例因移植肾输尿管膀胱连接部内切开大出血中转开放手术,止血成功,现长期更换支架管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电刀切开术后出血5例,保守治疗成功。术后1年获随访381例,275例(72.2%)一次手术治愈;106例出现狭窄复发,其中57例行2-5次腔镜下狭窄段扩张后治愈,5例改作开放手术治愈,13例改用金属网状支架植入术治愈,17例长期定期更换双J管,8例长期留置肾造瘘管,6例行患肾切除术。结论电刀内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输尿管狭窄是安全、可靠、有效的,特别对于狭窄段较短、程度较轻和患肾功能较好的病例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 标签: 输尿管狭窄 电刀内切开 球囊扩张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输尿管狭窄患者汇总使用泌尿外科技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到本院就治的80例需要接受泌尿外科技术的确诊为输尿管狭窄症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全体患者完成腔内泌尿外科治疗技术之后开展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在随访调查中发现,有2例患者发生再次的轻度狭窄症状,而在经过3个月之后的复查结果中没有发生显著的改善。研究中共计2例患者的手术不成功,其余78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整体治愈率为97.50%。结论临床上运用腔内泌尿外科技术对输尿管狭窄症状患者开展治疗有良好的效果,治疗后患者发生的并发症几率低,其技术操作便捷,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输尿管狭窄 腔内泌尿外科 疗效
  • 简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治疗输尿管疾病的方法从开放手术往微创方向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a'acorporealshockwavelithotripsy,ESWL)、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钬激光技术、输尿管软镜钬激光技术、腹腔镜微创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使许多上尿路疾病患者免除了开放治疗的痛苦。但是,技术更新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相应的并发症,例如医源性输尿管狭窄

  • 标签: 输尿管狭窄 医源性 危险因素 泌尿外科 经尿道输尿管镜 钬激光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术治疗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结石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108例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结石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手术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手术组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4%,相比之下手术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更优。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术可粉碎结石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尿道狭窄 尿道结石 输尿管镜钬激光术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患者采取经皮肾镜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经我院收治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患者60例(2014年9月到2016年7月),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方法)和研究组(经皮肾镜治疗方法)各30例。结果研究组的治疗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讨论对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患者采用经皮肾镜治疗方法,效果显著,术后不良反应少,该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并使用。

  • 标签: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 经皮肾镜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结石治疗中应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术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效果。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我院所收治的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结石行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术治疗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样本人群,就诊时间段是2015年2月到2016年5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40例患者实行均分,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20例患者。对于参照组患者来说,在护理过程中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对于研究组患者来说,在护理过程中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将2组患者实行不同护理干预后得到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出统计学分析结果的相关性数值。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均显著性更佳,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结石治疗中应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术以及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尿道狭窄 尿道结石治疗 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经输尿管镜钬激光对尿道狭窄并尿道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尿道狭窄并尿道结石患者4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19/20),与对照组70.0%(14/20)相比显著较高,且组间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输尿管钬激光术对尿道狭窄并尿道结石的疗效十分显著,且能提高碎石概率,减少尿道黏膜损伤,因此值得推广于临床应用。

  • 标签: 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术 尿道狭窄 尿道结石 疗效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或经皮肾镜下使用24F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龙川县中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输尿管镜下或经皮肾镜下24F(20例)及18F(20例)球囊扩张治疗40例良性输尿管狭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4F组中,20例患者均在输尿管镜或经皮肾镜引导下找到正确通道,完成球囊扩张手术。留置单条6F输尿管内支架管10例,留置双条4.7F输尿管支架管10例。留置双J管6~12个月。术后随访6~30个月,总体有效率90%(18/20)。18F球囊扩张总体有效率65%(13/20),两组比较,总体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型号的球囊扩张均未发生严重的出血或输尿管损伤。结论输尿管镜或经皮肾镜下24F球囊扩张术是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总体有效率高于18F球囊扩张术,可以作为狭窄长度在1.0cm以内的单侧肾功能轻-中度损害的良性输尿管狭窄病例的首选方案。

  • 标签: 输尿管狭窄 球囊扩张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结石治疗中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术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在2014年10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结石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应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术治疗方法,40例)与对照组(应用常规手术治疗方法,40例),两组患者均应用常规中药加以治疗。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平均碎石时间。结果(1)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2)实验组患者平均碎石时间为(18.99±2.02)min、对照组患者平均碎石时间为(40.15±5.52)min,实验组患者平均碎石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结石治疗中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术应用的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结石 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术治疗尿道狭窄并尿道结石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尿道狭窄并尿道结石患者70例,根据患者自愿选择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中患者35例,采取的是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术治疗,对照组中患者35例,采取的是电切镜冷刀术治疗;对两组手术方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其中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6.9±7.8),比对照组时间更长(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0.5±5.4),较对照组更少(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照组患者的85.71%(p<0.05)。结论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术治疗尿道狭窄并尿道结石手术操作简便,并且创伤性和出血量更低,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输尿管镜 钬激光术 尿道狭窄 尿道结石
  • 简介:目的观察肾积水患儿术后肾形态及功能恢复的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1月30日至2016年6月30日湖南省儿童医院泌尿二科收治的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致肾积水并行手术治疗的患儿85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术后临床疗效及B超检测肾盂长径和前后径、肾体积、肾皮质厚度,检测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结果患儿患侧肾皮质厚度术后2周明显增加,术后24周趋于稳定,肾皮质厚度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肾体积术后2周明显缩小,术后8周趋于稳定,术后32周患侧肾体积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盂长径术后4周明显缩短,术后8周趋于稳定,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盂前后径术后逐渐缩短,术后32周趋于稳定,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积水患儿术后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5例患儿肾积水术后肾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96.47%(82/85),恢复良好。结论肾积水患儿术后肾体积无变化,患肾皮质厚度、肾盂长径、肾盂前后径形态明显改善,且随着恢复时间的增加趋于稳定,术后6~8个月各项指标趋于稳定。术后患肾功能及形态恢复良好,手术效果显著。

  • 标签: 肾积水 术后 肾形态 肾功能恢复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单纯球囊扩张与钬激光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输尿管嵌顿性结石术后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5年4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收治的60例嵌顿性输尿管结石术后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术(扩张组),25例行钬激光内切联合球囊扩张术(联合组),通过比较治疗有效率、肾集合系统分离程度、输尿管宽度等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间基线资料无差异,60例手术施行顺利.扩张组与联合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4.3%和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扩张组术前、术后肾集合系统分离值和输尿管宽度分别为(3.8±0.5)cmvs(2.5±0.5)cm,(2.5±0.9)mmvs(3.8±0.40)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的输尿管狭窄长度分别为(1.2±0.3)cmvs(0.9±0.5)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前、术后肾集合系统分离值、输尿管宽度及输尿管长度分别为(3.7±0.6)cmvs(2.0±0.8)cm,(2.3±0.7)cmvs(19.5±0.8)mm,(1.1±0.5)cmvs(0.5±0.3)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间输尿管狭窄宽度、长度,肾集合系统分离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钬激光内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输尿管嵌顿性结石术后狭窄较单存球囊扩张术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钬激光 球囊扩张术 输尿管狭窄
  • 简介:摘要本文对AP1000核电站正常余热排放系统中的余热排出泵管口焊接中遇到的难点进行阐述及分析,对镍基合金和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性、焊接工艺准备、焊接方法的选择、焊材的选择及安装过程控制等要点进行介绍,保证AP1000核电站余热排出泵管口的安装质量。

  • 标签: 余热排出泵管口 镍基合金 焊接过程控制 工艺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