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泌尿外科微创手术的普及,各类医源性的输尿管损伤后狭窄增多,临床治疗较为棘手。本文就各类输尿管狭窄,尤其是长段输尿管狭窄的各种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总结。

  • 标签: 尿道狭窄 外科手术,微创性 创伤和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管"内吻合"在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口狭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74例肝内胆管结石伴狭窄行胆管"内吻合"及胆肠吻合引流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均行术中胆道镜取石,其中26例行萎缩纤维化肝段切除。术中发现左肝外叶及属支胆管口狭窄27例,尾叶胆管口狭窄22例,右肝前叶胆管口狭窄3例,右肝后叶胆管口狭窄8例,以及左右肝多肝疫联合狭窄14例。手术时间为180~360 min,平均(243±31) min;术中失血100~600 ml,平均(150±26)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0.0±2.2) d;残石率8.1%;出现并发症14例(18.9%),其中出血2例、胆漏1例、切口感染4例,胸腔积液13例、少量腹腔积液5例,肺部感染2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未出现Clavien-Dindo Ⅲa级以上并发症;本组7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2±3.6)个月,效果优良。结论胆管"内吻合"是解除肝内胆管狭窄的有效手段,有利于术中保护肝组织、降低术后残石率。

  • 标签: 胆结石 胆管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气膀胱腹腔镜行Cohen输尿管再植术治疗输尿管末端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我院应用改良气膀胱腹腔镜Cohen输尿管再植术治疗输尿管末端狭窄患儿12例,年龄(3.0±2.2)岁,年龄范围1.2~9.5岁。其中,男8例,女4例,病变位于左侧9例,右侧3例。术中建立气膀胱后,经尿道于患侧输尿管开口内置入输尿管支架管,通过支架管指引输尿管末端的游离;切除狭窄输尿管并取出;再次经尿道置入支架管及硅胶化疗管,化疗管继续置入患侧输尿管内,支架管末端与输尿管末端缝合并牵引,助手于体外牵引支架管,对输尿管末段进行精准裁剪及成形,经化疗管管腔置入双J管管芯,引导双J管置入,完成Cohen输尿管再植术。术后定期复查尿常规、泌尿系彩超及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磁共振泌尿系统造影(MRU)、利尿肾图及肾静态显像,评估肾积水、输尿管扩张或狭窄、是否输尿管反流及肾脏功能参数等指标。结果1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99.0±16.1)min ,时间范围75~125 min。留置导尿管(7.0±1.5)d ,时间范围5~10d。留置膀胱造瘘管(12.3±1.3)d ,时间范围10~14d。术后住院天数(9.5±2.8)d,时间范围6~15d。术后随访(10.4±2.8)个月,时间范围6~16个月。术后6个月患侧肾盂前后径[(0.49±0.21)cm比(1.35±0.32)cm]、输尿管最大径[(0.66±0.21)cm比(1.77±0.33)cm]较术前均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静态显像提示患侧肾功能较术前上升或无明显变化,利尿肾图未发现机械性梗阻曲线,无腰痛及尿路感染发生,1例出现Ⅰ度反流,经过保守治疗后反流消失,无再次手术病例。结论改良气膀胱腹腔镜Cohen输尿管再植术治疗输尿管末端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

  • 标签: 儿童 腹腔镜 输尿管末端狭窄 输尿管再植
  • 简介:摘要输尿管狭窄的病因、狭窄部位、狭窄长度及程度等多种变量决定了狭窄病情的复杂性、治疗方法的多样性、处理难度的挑战性。当前国内外尚无可借鉴的输尿管狭窄诊疗指南,且很多手术方式适应证的界定相对模糊,疗效判定也缺乏统一标准,使临床医生面对输尿管狭窄的处置往往较为畏惧。而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开展,输尿管狭窄的诊疗有了长足进步,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游离移植物镶嵌、阑尾代输尿管等技术的兴起使治疗理念发生重要转变。本文将围绕输尿管狭窄诊疗策略的发展与变迁进行简要剖析,重点探讨输尿管狭窄治疗过程中的争议问题。

  • 标签: 输尿管疾病 输尿管狭窄 腔内治疗 输尿管成形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 要】目的:分析对比输尿管腔内微创治疗与成形术在治疗输尿管狭窄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中 60例输尿管狭窄患者取自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行输尿管成形术)和实验组(行输尿管腔内微创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有效的手术治疗后,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要高且差异显著( 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的成形术,输尿管内微创手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探究。

  • 标签:   输尿管狭窄 微创治疗 成形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Vela激光联合球囊扩张治疗继发性输尿管狭窄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36例继发性输尿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输尿管镜下联合应用Vela激光及球囊扩张治疗狭窄输尿管。其中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治疗31例,经皮肾微穿刺后输尿管镜下治疗5例,术后5~7 d拔除导尿管,常规留置"D-J"管12周。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36~94 min,平均45 min。3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8个月。29例治愈,4例好转,3例无效。其中1例再次治疗后无效定期更换输尿管支架管。2例行腹腔镜下输尿管端端吻合术。有效率91.7%。结论输尿管镜下Vela激光联合球囊扩张治疗继发性输尿管狭窄安全可靠,损伤小,恢复快,有效率高,是继发性输尿管狭窄的有效治疗手段。

  • 标签: 尿道狭窄 输尿管镜检查 激光,固体 扩张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金属输尿管支架在非肿瘤性狭窄应用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COOK金属输尿管支架治疗非肿瘤性输尿管狭窄患者,收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并记录患者临床随访结果。结果对16例结核性顽固性输尿管狭窄患者,6例输尿管激光损伤性狭窄患者,9例结石性输尿管狭窄,2例外伤后输尿管狭窄,2例后腹膜纤维化患者进行金属输尿管金属支架置入治疗,其中16例结核患者在置入3~6个月后均出现严重的输尿管支架结壳现象,均提前拔除。9例结石性患者也不同程度的在1年内出现支架结壳现象,1例患者1年后因结壳拔除困难给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拔除。2例患者在置入期间出现泌尿系耐药菌感染反复发热给以提前拔除,1例后腹膜患者置入36个月后才给予拔除,支架管表面光滑。而同期肿瘤源性狭窄患者43例患者输尿管支架疗效明显,给予更换12条次支架未见结壳现象发生。结论金属输尿管可能不适合结核及结石性输尿管狭窄患者长期留置体内治疗,对于肿瘤源性输尿管顽固性狭窄金属输尿管支架具有良好的扩张引流及支撑作用。

  • 标签: 尿道狭窄 支架 金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发输尿管结石患者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URSL)后发生狭窄的危险因素,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本院行URSL术的单发输尿管结石患者230例,按照术后随访结果将其中输尿管狭窄患者26例作为观察组,输尿管狭窄患者204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患者术后发生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结石直径≥2 cm、严重肾积水、结石嵌顿、病程较长均是患者术后发生狭窄的危险因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尿管狭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结石、严重肾积水、嵌顿结石以及长病程均是影响患者URSL术后输尿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肾积水、结石较大、结石嵌顿以及较长病程均是患者术后发生输尿管狭窄的高危因素,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远离引起患者输尿管狭窄的高风险因素,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碎石术,激光 尿道狭窄
  • 简介:摘要输尿管狭窄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梗阻性病变,多种致病原因均可导致狭窄。临床上针对输尿管狭窄的治疗虽有多种治疗方式,但均有局限性,输尿管球囊扩张术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微创手术方式之一。本文主要结合国内外文献阐述了球囊扩张术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输尿管狭窄中的应用,分析了球囊扩张术后导致输尿管狭窄复发的主要因素,以及介绍了球囊扩张术在如今输尿管狭窄治疗中的优势及劣势,总结输尿管球囊扩张术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输尿管狭窄中的应用进展及远期效果分析,为医师正确选择合理的方法提供依据。

  • 标签: 输尿管狭窄 球囊扩张 腔内泌尿手术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分析腔内泌尿外科治疗输尿管狭窄的临床应用效果,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235例输尿管狭窄的患者,利用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后,有196例患者利用内镜找到了治疗的引导方向,通过对手术后一年的随访,在对235例成功随访患者调查发现一次性手术成功并痊愈的患者为137例,输尿管狭窄再次复发需要进行二次手术的患者为98例。研究发现,腔内泌尿外科技术可以有效针对输尿管狭窄进行有效治疗,尤其是对于长度

  • 标签: 泌尿外科技术 输尿管狭窄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llium覆膜金属输尿管支架长期留置治疗放疗后输尿管狭窄(RIU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采用Allium输尿管支架治疗的23例(34侧)RIUS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例(1侧),女22例(33侧)。平均年龄(57.4±11.5)岁。术前中位血肌酐96.0(47.0~421.0)μmol/L。单侧输尿管狭窄12例,双侧狭窄11例。排尿后肾脏超声或CT检查评估患侧肾积水程度,平均肾盂宽度(2.3±1.1)cm。原发疾病包括宫颈癌17例,直肠癌3例,子宫内膜癌2例和输尿管癌1例;肿瘤治疗方式包括根治性放疗2例,手术联合放化疗21例。术前留置肾造瘘管5例(7侧);留置双J管18例(27侧),中位留置时间18.0(2.0~84.0)个月,更换间隔时间5.0(1.0~12.0)个月/次。输尿管支架症状问卷(USSQ)总分99.0(59.0~126.0)分。Allium输尿管支架置入手术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或全麻,患者取截石位,逆行尿路造影检查确定输尿管全长狭窄8侧,中下段狭窄20侧,中段狭窄1侧,下段狭窄5侧;平均狭窄长度(15.9±5.9)cm。先行输尿管球囊扩张狭窄段[球囊压力2 533.1kPa(25ATM),时间3 min],当狭窄长度>6 cm时由上至下依次扩张,根据狭窄长度置入1~3根Allium输尿管支架。单侧输尿管置入3根支架6侧、2根支架18侧、1根支架10侧。X线下放置支架到位后释放,行逆行造影观察输尿管通畅性,术毕留置导尿管。术后第1天复查血肌酐和腹平片,术后每6个月复查血肌酐、排尿后肾脏超声和腹平片,评估患者肾功能、支架位置和通畅性,记录患者USSQ以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Clavien-Dindo分级系统评估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组2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00.7±37.2)min。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00%。术后6个月血肌酐93.5(54.0~289.0)μmol/L,较术前显著降低(P=0.005);肾盂宽度和USSQ总分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血肌酐89.0(45.0~342.0)μmol/L,肾盂宽度(1.6±0.6)cm,USSQ总分66.0(50.0~105.0)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发生Clavien-Dindo Ⅰ级并发症3例(13.0%),为支架相关症状如腰腹痛、血尿和下尿路刺激症状,保守治疗后均好转;Clavien-Dindo Ⅲ级4例(17.4%),分别为支架移位2例和支架结壳2例,行内镜手术治疗后2例支架移位患者好转,余2例因反复结壳拔除Allium输尿管支架并留置双J管。术后中位随访16.5(11.0~24.0)个月,21例(32侧,94.1%)保持输尿管通畅。结论采用Allium覆膜金属输尿管支架长期留置治疗RIUS是安全、有效的,术后可以较长期保持较高的输尿管通畅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和生活质量。

  • 标签: 输尿管疾病 覆膜金属输尿管支架 放疗后输尿管狭窄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结石治疗中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入组本院收治的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结石患者共 7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排尿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总有效率。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排尿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结石治疗中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术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改善排尿情况和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结石 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研究间歇发作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 UPJO)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统计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北京儿童医院收治并诊断为间歇发作性UPJO的患儿,定义间歇发作性UPJO为腹痛发作时检查证实存在急性肾盂肾盏扩张,而缓解期肾盂肾盏扩张减轻。排除手术导致的UPJO,排除UPJO合并肾发育不全及输尿管多处狭窄,排除UPJO合并膀胱输尿管反流及泌尿系统结石。对间歇发作性UPJO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及随访,分析临床特点、发作预防及治疗方法。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共79例,男58例,女21例,年龄2.5~16.0岁,平均年龄5.4岁。内源性狭窄30例、迷走血管压迫29例、马蹄肾13例、息肉7例。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66例(83.5%)、腹部包块8例(10.1%)、血尿5例(6.3%)。腹痛性UPJO的临床特点是发作频率半年1次至每个月3次,发作时间0.5~3.0 d。腹痛主要发作部位分别为肾周53例(67.1%)、脐周15例(19.0%),无法描述具体位置11例(13.9%)。存在腹痛诱因的34例(43.0%)、无明显诱因45例(57.0%)。术前SFU Ⅰ~Ⅱ级缓解期31例(39.2%),发作期0例;Ⅲ~Ⅳ级缓解期48例(60.8%),发作期79例(100%)。缓解期与发作期肾盂前后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实质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2>20 min病例数发作期明显高于缓解期(P<0.05)。开放手术19例,腹腔镜60例。随访6~18个月,手术成功率94.9%(75/79)。术后病理学检查提示管腔内狭窄44例(55.7%)、无狭窄35例(44.3%)。结论间歇发作性UPJO需结合病史进行诊断,超声检查在整个病程中具有诊断价值。在缓解期诊断困难,在发作期辅助检查如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IVP)、利尿性核素扫描更具诊断价值。

  • 标签: 间歇发作 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 腹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尿道内切开术联合筋膜扩张器尿道扩张术治疗复发性尿道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复发性尿道狭窄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28)行输尿管下钬激光尿道内切开术,联合组(n=34)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尿道内切开术联合筋膜扩张器尿道扩张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尿动力学指标[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RUV)、Abrams-Griffiths(AG)值]、下尿路症状[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勃起功能[国际勃起功能问卷-5(IIEF-5)评分]、性生活质量[性生活质量问卷(SLQQ)评分]的变化,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尿道狭窄复发率。结果术后6个月,对照组Qmax、IIEF-5评分、SLQQ评分分别为(19.18±4.67)mL/s、(15.23±3.94)分、(55.69±16.97)分,联合组分别为(22.41±4.82)mL/s、(17.54±3.72)分、(64.31±15.80)分,两组均较术前显著提高,联合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406、2.135、2.208,均P<0.05);对照组RUV、AG值、IPSS评分分别为(11.75±3.24)mL、(36.09±7.86)、(13.80±4.18)分,联合组分别为(9.46±2.89)mL、(30.58±7.27)、(11.34±3.65)分,两组均较术前显著下降,联合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637、2.573、2.216,均P<0.05)。联合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肉眼血尿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分别为(35.10±10.26)min、(12.15±2.06)mL、(18.61±5.19)h、(4.72±1.25)d、(14.46±3.20)d,均短于、少于对照组的(44.12±11.95)min、(13.64±2.80)mL、(22.62±5.76)h、(5.81±1.43)d、(27.93±4.48)d(t=2.863、2.143、2.586、2.869、3.151,均P<0.05)。联合组局部血肿[2.94%(1/34)]、直肠损伤[0.00%(0/34)]发生率及尿道狭窄复发率[5.88%(2/3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7/28)、21.43%(6/28)、28.57%(8/28)(χ2=4.830、5.801、4.286,均P<0.05)。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尿道内切开术联合筋膜扩张器尿道扩张术能有效改善复发性尿道狭窄患者下尿路症状,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并可改善患者的性生活质量。

  • 标签: 尿道狭窄 输尿管镜 激光疗法 尿道扩张术 尿动力学 下尿路症状 勃起功能 性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和球囊扩张术治疗医源性输尿管狭窄在安全性和疗效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53例医源性输尿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24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29例行球囊扩张术(球囊扩张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6、12个月有效率等指标。结果球囊扩张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腹腔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主要并发症为持续5 d以上血尿、膀胱刺激征及术后发热。腹腔镜组5 d以上血尿及术后发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球囊扩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两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腹腔镜组和球囊扩张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1.7%(22/24)和65.5%(19/29),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医源性输尿管狭窄方面较球囊扩张术有更好的远期疗效,但球囊扩张术更微创,安全性更好。临床上应该根据医源性输尿管狭窄的具体情况选择其术式。

  • 标签: 输尿管梗阻 腹腔镜检查 球囊扩张术
  • 简介:摘要:通过对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术进 行研究,分析其在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结石患者临床治疗中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 2016 年 8 月—— 2020年 1 月期间收治观察,共 72 例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结石 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比组,研究组患者 38 例,对比组患者 34 例。研究组选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术进行治疗 ,对比组选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 。收治后分别对两组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结石 患者进行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 及治疗 满意度调查。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两组之间比较存在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讨论: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术 能够有效缓解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结石 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有效提高了患者治疗效果, 患者对于该技术 的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术 尿道狭窄 尿道结石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原位回肠新膀胱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金标准,但手术步骤繁琐,并发症发生率很高。本文报告1例,男,50岁。机器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3个月出现粪尿,诊断为回肠-新膀胱瘘和右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膀胱镜检查见新膀胱顶壁瘘口直径5 mm。应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行回肠-新膀胱瘘修补+右输尿管新膀胱再植术。术后随访4个月余,效果满意。

  • 标签: 膀胱肿瘤 机器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原位新膀胱 并发症 输尿管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防性护理对微创治疗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患者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在寿光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6例患者,按照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的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感染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及感染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的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方式有效提升其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输尿管狭窄 微创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