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比较不同临床标本实施微生物检验的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9月期间进行微生物检验的4136份临床标本的检验报告,基于检验结果分析不同临床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结果:4136份临床标本中,共有657例为阳性,占比为15.88%;其中,腹水标本、伤口分泌物标本的阳性检出分别为43.37%(170/392)、36.26%(41/113),占比相对较大;次之为尿标本(16.88%)、痰(纤支镜)标本(14.87%)及全血标本(10.43%),相对最低的为脑脊液标本(8.33%)、胸水标本(6.31%)及粪便标本(2.47%)。结果:标本类型不同,其微生物检验的阳性也有明显差异,临床需根据疾病特点及患者病情,合理选择恰当标本开展微生物检验,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同时,也帮助患者得到及时诊疗。

  • 标签: 标本 微生物检验 阳性率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提高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的有效方式,为持续改进肺结核病质控指标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PDCA循环理论,分析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统计结果,找出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低的主要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并逐一实施,持续改进。结果 实施改进措施后,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由2018年1月份38.1%升高至2019年12月份55.8%,2020年12月份升高至57.9%,2021年12月升至6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18年全年的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由42.9%升高至2019年全年52.4%,2020年和2021年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分别升至56.4%和6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DCA循环的应用提高了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有利于该部分患者的治疗和管控,以实现肺结核病防控的持续性改进。

  • 标签: 肺结核 病原学阳性率 PDCA循环 查痰率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20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接诊的94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主要标本包括38份血液标本、21份痰液标本、35份尿液标本,回顾分析并对比不同样本相关微生物检出情况。结果: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在阳性有所不同,其中痰液阳性检出最高,而血液阳性检出最低,痰液标本、尿液标本阳性检出高于血液标本,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检出的病原菌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奇异变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存在差异,应结合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为其选择合理的标本类型,达到微生物检验目的,更好的指导患者临床诊治。

  • 标签: 回顾性分析 临床标本 血液标本 痰液标本 尿液标本 微生物检验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脏生化中进行分级检验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期间进行如烟进行肾脏生化检验的患者,总计50例。全部患者分别接受常规检验以及分级检验,分别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经不同方法检验后的检验结果,即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清胱抑素C(Serum cystatin C,Cys C)检验值与检验阳性。结果:检验阳性方面,观察组BUN、Scr检验阳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检验指标均值方面,观察组患者的BUN、Scr检验均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脏生化中进行分级检验,具有较高的阳性,助于临床诊疗工作开展。

  • 标签: 肾脏生化检验 分级检验 检验价值 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脏生化中进行分级检验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期间进行如烟进行肾脏生化检验的患者,总计50例。全部患者分别接受常规检验以及分级检验,分别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经不同方法检验后的检验结果,即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清胱抑素C(Serum cystatin C,Cys C)检验值与检验阳性。结果:检验阳性方面,观察组BUN、Scr检验阳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检验指标均值方面,观察组患者的BUN、Scr检验均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脏生化中进行分级检验,具有较高的阳性,助于临床诊疗工作开展。

  • 标签: 肾脏生化检验 分级检验 检验价值 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2021年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结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间进行微生物检验的8523份临床标本(痰标本、血培养标本、中段尿标本、分泌物标本、指关节液、穿刺液、肺泡灌洗液等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微生物检测结果,并予以回顾分析。结果:2021年间全院送检各类标本8523份,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痰液标本4595份,尿液标本1509份,血培养标本821份,分泌物标本410份,脑脊液标本115份。8523份样本中检测出阳性株数2470份,阳性为28.98%,送检各类标本中排名前5位的标本检测阳性分别为痰液标本30.05%,尿液标本37.57%,血培养标本8.58%,分泌物标本62.20%,脑脊液标本8.7%;其中分泌物标本的检测阳性最高。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分泌物标本的检测阳性最高,该结果为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提升检验手段,规范检验流程,力求为疾病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可靠的结果。

  • 标签: [] 临床标本 微生物检验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临床标本对微生物检验阳性结果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865例接受微生物检验的患者,其中包括255例呼吸道标本、220例血培养标本、191例非呼吸道标本、199例粪便标本。所有标本均接受微生物检验、药敏测试,对不同临床标本对微生物检验阳性进行观察。结果 在865例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中,呼吸道标本检验阳性最高,为36.86%;其次是非呼吸道标本检验阳性,为33.18%,最低的是粪便标本检验阳性,为5.24%(p

  • 标签: 不同临床标本 微生物检验 阳性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中小学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方法:  对997名中小学生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俗称“乙肝两对半”检测,采用乙肝两对半定性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开展检测,分析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情况。结果: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为0.20%、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为37.71%、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为0.10%、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阳性为0.10%、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阳性为0.50%,其中乙肝“大三阳”学生1例,占比0.10%,乙肝“小三阳”学生1例,占比0.10%。结论:  对中小学生开展乙型肝炎预防与控制工作非常有必要,建议定期实施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筛查,针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阴性的学生做好乙肝疫苗接种及加强接种的预防措施,对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学生应及时开展相关干预,从而持续性减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中小学生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质量控制措施对漏检及假阳性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间我院检验科检验的1000份已灭活咽拭子标本、200份阳性质控稀释样本作为研究对象,以2021年8月至2021年10月检验的500份已灭活咽拭子标本、100份阳性质控稀释样本作为参照组,以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检验的500份已灭活咽拭子标本、100份阳性质控稀释样本作为研究组,参照组采取常规检测,研究组在核酸检测过程中行质量控制措施,对比两组漏检与假阳性。结果:经过对比分析,研究组漏检、假阳性均明显优于参照组,且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核酸检测过程中采取质量控制措施,可有效降低漏检、假阳性,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质量控制 漏检率 假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利用心电图诊断的结果。方法:把2021年上半年在医院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视作分析对象,患者的数量有78例,结合病情划分两组,即急性期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肌梗死,依次记作对比组与实践组,利用心电图对两组患者进行诊断,观察心电图诊断的价值。结果:利用心电图进行疾病检查,实践组有35例阳性患者,对比组有30例阳性患者,互相比较实践组患者的阳性指数比较高,p

  • 标签: 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死 超急性期 阳性率 价值
  • 简介:摘要:在时代前进的年轮当中,总会遇到一些挑战。对于新时代的我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便是遇到的一个挑战,而核酸检测便是面对挑战的基础,或不可缺。但是在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当中存在着阳性低的问题,成了重点讨论的话题。基于此,下面将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危害、核酸检测的重要性、核酸检测用于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阳性低的原因及其对策。

  • 标签: 核酸检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艾滋病咨询检测人群的基本信息,了解HIV(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阳性,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于2020年1月-2021年10月使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咨询检测人群的基本信息,记录HIV抗体阳性检验结果。结果:总共有20008名艾滋病咨询检测者,固定者/配偶性行为者的HIV初筛阳性明显低于男男性行为者(p

  • 标签: 艾滋病咨询检测 信息特征 HIV抗体 初筛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种不同取样方式痰培养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细菌培养阳性的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同时继发肺部感染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检查,针对同一患者采取不同取样方式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将A组(常规取样法)、B组(气管内分泌物)及 C组(肺泡灌洗液)对比三组标本痰培养阳性。结果:在应用的三种取样方式中,标本阳性最高的是肺泡灌洗液法,该取样方式阳性占比为75%;阳性第二高的取样方式为气管内分泌物取样法,其占比为55.43%;三种方式中阳性最低的为常规取痰的标本,仅占39.13%,对三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肺泡灌洗液取样法的阳性显著高于另两组,三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取样时能够显著提高痰培养样本的阳性,在医疗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临床可推广床旁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进行取样。

  • 标签: 肺部感染 细菌培养 取样方式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子形态异常对受精影响的原因,为畸形精子症患者受精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于深圳市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首次进行常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的助孕周期,根据精子正常形态(normal sperm morphology rate,NSMR)分为4组,A组:IVF精子形态正常(NSMR≥4%,750个周期),B组:IVF轻度畸形精子症(2%≤NSMR<4%,277个周期),C组:IVF中度畸形精子症(1%≤NSMR<2%,110个周期),D组:IVF重度畸形精子症(0%≤NSMR<1%,49个周期),比较各组的正常受精、受精失败(受精<30%)、完全受精失败(受精=0)以及受精功能相关指标:2 h酪氨酸磷酸化、透明质酸结合试验(hyaluronan-binding assay,HBA)阳性、顶体酶含量、自发顶体反应、诱发顶体反应。结果①D组IVF正常受精[52.4%(18.3%,69.0%)]显著低于A组[60.0%(45.5%,75.0%),P=0.008]和B组[60.0%(42.9%,75.0%),P=0.028)];IVF受精失败[22.4%(11/49)]显著高于A组[5.5%(41/750),P<0.001]和B组[8.3%(23/277),P=0.018];IVF完全受精失败[14.3%(7/49)]显著高于A组[2.7%(20/750),P=0.006]。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也显示D组 IVF正常受精显著低于A组(OR=0.433,P=0.008),受精失败风险(OR=5.426,P<0.001)、完全受精失败风险(OR=8.194,P<0.001)显著高于A组。②B、C、D组HBA阳性[75.0%(62.3%,83.0%),71.0%(58.0%,81.0%),68.0%(48.0%,76.5%)]均显著低于A组[80.0%(71.0%,85.0%),均P<0.001];C、D组诱发顶体反应[32.3%(26.5%,40.8%),28.8%(24.2%,43.0%)]均显著低于A组[37.8%(30.5%,46.8%),P<0.001,P=0.009]。③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精子正常形态与HBA阳性(r=0.259,P<0.001)和诱发顶体反应(r=0.202,P<0.001)正相关。④以精子HBA阳性、诱发顶体反应、NSMR为自变量,对NSMR<4%的IVF周期受精(IVF受精<30%)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HBA阳性的截断值是73.5%,敏感度为51.4%,特异度为73.8%,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95% CI)=0.643(0.559~0.726),P=0.002;诱发顶体反应的截断值是28.9%,敏感度为72.1%,特异度为50%,AUC(95% CI)=0.599(0.497~0.700),P=0.036;正常形态的截断值是1.45,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42.9%,AUC(95% CI)=0.605(0.509~0.701),P=0.025。结论畸形精子可能通过影响受精功能指标HBA阳性、诱发顶体反应从而影响IVF受精,建议对于畸形精子症患者,尤其重度畸形精子症(0%≤NSMR<1%)患者,进入促排卵周期后,男方行精子受精功能检测,包括HBA阳性、诱发顶体反应,如果取卵当日处理后精液符合常规IVF受精的要求,但前期受精功能检测HBA阳性<73.5%,诱发顶体反应<28.9%,建议行短时受精观察、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或half-ICSI,以降低IVF受精失败的风险。

  • 标签: 顶体反应 透明质酸结合试验 精子正常形态率 受精,体外 受精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阳性发生,并探讨健康体检模式的应用对疾病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6月就诊本院的健康体检人群500例,分析其Hp感染。选取体检人群Hp感染患者按照组间特征基本匹配的方式,均分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n=107),研究组(强化健康教育模式,n=107),比较两组疾病治愈及复发。结果:体检人群Hp阳性为42.56%,研究组治愈高于对照组,复发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健康体检人群采用健康教育模式,可提升Hp治愈,降低复发

  • 标签: 健康体检 Hp 阳性 健康教育 疾病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慢性胃炎患者行四君子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84例慢性胃炎患者分为实验组(42例,应用四君子汤加减治疗)、对照组(42例,应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前后Hp阳性变化。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7.62%,41/42)高于对照组(80.95%,34/42),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4.76%,2/42)明显低于对照组(21.43%,9/42),P<0.05;治疗后,实验组Hp阳性(7.14%,3/42)比对照组(23.81%,10/42)低,P<0.05。结论 慢性胃炎患者中选用四君子汤加减治疗的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利于降低其Hp阳性,值得推广。

  • 标签: 四君子汤加减 慢性胃炎 Hp阳性率 积极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规静息心电图ST-T改变对老年冠心病患者ST-T阳性及诊断准确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10-2021.10月,1年内收治的7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将所有患者分别采用常规静息心电图和冠脉造影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ST-T阳性及诊断准确。结果:冠脉造影检查ST-T阳性明显高于常规静息心电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诊断冠心病仅以常规静息心电图ST-T改变诊断ST-T阳性较低,只能作为辅助检查手段,结合其他检查结果才能提高老年冠心病诊断准确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此次研究重点分析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免疫规划疫苗)与非全程接种,对儿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血清学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共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月免疫规划管理期间2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针对2020年1-12月未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100例(参照组)以及2021年1月-2022年1月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100例(研究组)进行相关儿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及血清学情况的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0(0.00%)、血清内抗-HBs阳性58(58.00%)、血清抗-HBc阳性10(10.00%)、全程接种100(100.00%);参照组儿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3(13.00%)、血清内抗-HBs阳性33(33.00%)、血清抗-HBc阳性35(35.00%)、全程接种89(89.00%),两组数据组间对比结果具有差异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免疫规划疫苗)后,儿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明显降低,同时血清学相关指标明显改善,提升乙肝全程接种,对乙肝防控意义重大。

  • 标签: 儿童 乙肝疫苗 免疫规划疫苗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血清学
  • 简介:摘要:目的 在临床上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干预工作展开过程中,观察施用乙肝疫苗加乙肝免疫球蛋白干预,具体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由本院接受诊治,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这一期间,乙型肝炎病毒产妇80例,收集成研究对象,经由系统抽样后,确立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纳入研究对象,施用乙肝疫苗加乙肝免疫球蛋干预,对照组纳入研究对象,施用常规疫苗接种干预。结果 治疗工作开展后,干预对象获得新生儿阳性,其评估结果,观察组所得数值,相比对照组更低(p<0.05);干预对象获得不良反应发生,其评估结果,观察组所得数值,相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乙肝疫苗加乙肝免疫球蛋白干预,施用于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阻断的干预工作中,干预所得评估结果更好,在积极的干预下,阻断效果相对较好,新生儿的阳性明显下降。

  • 标签: 乙肝疫苗 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 母婴传播 阻断效果 阳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