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手术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2月到我院就诊的40例经皮肾镜碎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4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患者分别进行术前访视、中护理以及术后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我院常规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以及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要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差异对比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合理利用护理手段,搭配经皮肾镜碎石对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且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微创经皮手术 神经碎石术 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清除治疗急性脑出血最佳手术时期。方法:对我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共31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9例。观察组在发病后0-6h内手术,对照组在发病后6-12h内手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血肿完全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0-6h内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行清除能有效保证血肿的清除率,避免血肿复发,同时还能够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清除术 急性脑出血 手术时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口腔种植中环切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按照患者治疗意愿将我院牙科于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牙缺失患者划分为常规组(采取常规翻瓣种植方案进行治疗,n=40)和组(开展环切进行治疗,n=40)。对治疗后两组牙缺失患者的牙龈乳头高度和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治疗后的美容效果以PES粉红美学记分标准进行评估。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后疼痛和肿胀持续时间发现,组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牙龈乳头整体增生高度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对两组患牙术后的牙槽骨突度、软组织情况及种植体的牙龈乳头生长情况进行比较发现组均显著较优(P

  • 标签: 牙齿缺失 口腔种植术 微创环切术 应用效果 美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下颌复杂阻生牙治疗过程中选用拔牙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对象选择我口腔门诊 2011年1月-12月进行治疗的下颌复杂阻生牙患者68例,根据治疗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名患者。研究组给予拔牙,对照组给予常规拔牙,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疗效。结果: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82% VS 20.59%];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18% VS 73.53%];三项指标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复杂阻生牙治疗过程中选用拔牙能够提高手术效率,降低并发症风险,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增强治疗质量。

  • 标签: 微创拔牙术 下颌复杂阻生牙 临床疗效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血肿抽吸用于脑出血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科接诊脑出血病人(n=128)。试验组采取改良血肿抽吸,对照组采取常规血肿抽吸。对比再出血率等指标。结果:关于首次血肿抽吸量与再出血率及死亡率:试验组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治疗结束时,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脑出血用改良血肿抽吸,病人的预后更好,首次血肿抽吸量更少,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更加明显。

  • 标签: 脑出血 价值 改良微创血肿抽吸术 再出血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接骨板接骨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肱骨干骨折患者共70例,随机分2组比对,对照组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接骨板接骨治疗。比较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治疗后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接骨板接骨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加速患者康复,减少损伤,减少并发症,提高肩关节功能。

  • 标签: 微创接骨板接骨术 肱骨干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经皮钢板接骨在胫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优势。胫骨骨折是骨科临床中常见的损伤类型,其治疗方法多样,但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经皮钢板接骨作为一种、稳定的骨折固定方法,近年来在胫骨骨折治疗中逐渐得到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穿刺治疗大量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随机抽选医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75例大量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平衡贯序法将其分为参照组(n=37)和实验组(n=38)。参照组采取传统颅内血肿清除治疗,实验组采取穿刺治疗,后续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大量脑出血患者采取穿刺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微创穿刺术 大量脑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超前镇痛阻生牙拔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阻生牙拔除患者84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镇痛、超前镇痛,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h、2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前镇痛可有效改善阻生牙拔牙患者术后疼痛反应。

  • 标签: 超前镇痛 阻生牙微创拔牙术 疼痛反应
  • 简介:目的对采用穿刺引流治疗脑脓肿患者开展围手术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探讨研究。方法选取我院64例脑脓肿患者,均采用穿刺引流治疗,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n=32)与并行护理干预方案实验组(n=32),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恢复良好率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残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脓肿患者围手术期采用护理干预方案有助于提高患者恢复水平,改善护患关系。

  • 标签: 微创穿刺引流术 脑脓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光索辅助气管切开在颌面肿瘤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62例颌面肿瘤患者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气管切开,观察组进行光索辅助气管切开,对比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操作时间为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未见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4%(6/31),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颌面肿瘤应用光索辅助气管切开切口更加美观、平整,有效的缩短了手术操作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应用前景良好。

  • 标签: 光索 辅助 微创气管切开术 颌面肿瘤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痔疮套扎联合外痔剥离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9年11月到2020年12月收治60例混合痔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用痔疮套扎联合外痔剥离治疗。结果:观察组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观察组中出血量与创面愈合时间较之对照组,显著缩短,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微创痔疮套扎术 外痔剥离术 混合痔
  • 简介:中医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中医技术则是这项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狭义理解,‘’是用最小的解剖损伤和生理干扰换取最好的疗效;从广义理解,‘’是用最低的社会负担和生物负担获得最佳的健康生活。中医技术的螺旋式辨证发展过程告诉我们,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它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 标签: 微创技术 中医 文化遗产 社会负担 中华民族 生理干扰
  • 简介:外科史上有3次伟大的飞跃,第1次是1906年Carrel完成了微小血管吻合,为现代血管外科和移植外科奠定了基础,1912年他因此获得诺贝尔奖;第2次是1954年Murrey完成了同卵双生兄弟间肾移植,从此揭开了器官移植的篇章;第3次是1987年法国妇产科医师Mouret完成了第1例LC,从而拉开了外科的帷幕。

  • 标签: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快速康复外科 循证医学
  • 简介:摘要近30年来,随着能量平台、器械平台、显像平台三大手术平台的发展,外科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以结直肠癌手术为例,手术方式的五要素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发展:手术入路经历了"从大到小"的过程;切除范围从单纯肠段切除到根治或扩大根治,再到注重保留器官功能的手术;随着对正常淋巴引流方向和肿瘤淋巴转移特点的认知,淋巴结清扫愈趋规范;消化道重建从手工缝合到全腔镜下吻合,再到功能性吻合概念的提出;标本取出从经腹壁大切口,到腹腔镜小切口,再到经自然腔道。这些式的演变都依赖于技术平台与设备的进步及对新理念的认知。未来平台一定是为保障最优化式顺利实施为方向,平台更为安全化、一体化、多功能化、智能化;未来创术式一定是以追求患者最大获益为目标,式更为科学化、功能化、舒适化、多样化;而式的革新又推动了平台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 标签: 微创手术平台 微创手术方式 结直肠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手术等离子射频成形治疗髌腱腱病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收治28例髌腱末端病,男27例,女1例,左侧11例,右侧17例,行小切口射频成形手术治疗,切口长约1.5cm,肌腱专用射频刀头行肌腱打孔,射频成形。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根据临床症状与功能改善情况,结合VAS疼痛评分,将疗效分为优15例、良10例、可3例。结论小切口等离子射频成形治疗髌腱末端病创伤小,操作简单,不影响肌腱的完整性和生理强度,并且可促进肌腱的生理性恢复,疗效确切,是目前治疗该疾病的一种、疗效可靠的新方法。

  • 标签: 髌腱腱病 微创 射频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