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3月26~27日在北京召开,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哲学系和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共同承办,主题是“学做人”。来自世界各地的50余位哲学学者参加会议。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教授、国际哲学学会联合会主席德莫特·莫兰(DermotMoran)、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谢地坤教授在开幕式上发表致辞,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王博教授主持。

  • 标签: 世界哲学大会 国际学术会议 北京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哲学学会 大学哲学
  • 简介:戴冕(以下简称“戴”):《语言与世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是您最近出版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学术作品.我注意到您之前的著作中谈“是”与“真”比较多,这两个主题贯穿了您关于亚里士多德和弗雷格的研究,您甚至还直接以“是与真”为名出版过专著.为什么您这次不再专注于这两个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的核心概念,转而开始谈“事实”“世界”这样的东西?

  • 标签: “世界” 逻辑学 清华大学 语言 北京大学出版社 教授
  • 简介:本文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心理测验法对一例严重心理问题(一名抑郁男生)进行干预,通过搜集整理求助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鉴别诊断,确定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逐步开展咨询,睡眠问题、食欲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基本解决,经过4次咨询,求助者情绪明显好转,恢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状态,取得了比较好的咨询效果,证明合理情绪疗法对对抑郁心理问题进行咨询与治疗是有效的。

  • 标签: 大学生 抑郁 诊断 咨询 评估
  • 简介:以德治校的目的.是为了学校内部的和谐与发展.是为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的时代精神.让他们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

  • 标签: 以德治校 时代精神 道德建设 法制建设
  • 简介:目的考察不同年级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大学生寝室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取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某大学一、二、三年级学生共192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寝室关系与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精神病性有很高的相关;(2)阳性项目数在年级这个变量上差异非常显著,在抑郁、焦虑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且新生严重程度要高于二、三年级;(3)寝室关系状况对人际关系敏感度有显著性影响。

  • 标签: 不同年级 寝室关系 心理健康状况
  • 简介: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到来的'微时代'成为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媒介环境。'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深刻变化,价值行为和价值取向呈现复杂性、多样性和模糊性,凸显出新的价值问题和价值困境。文化、社会、技术、教育等因素叠合交织在一起,影响、塑造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必须根据新环境的要求,进行理论反思与实践探索,实现价值观教育的创新发展。

  • 标签: 微时代 大学生 价值观
  • 简介:为编制大学生恋爱宽恕问卷并对大学生恋爱宽恕的特点进行研究,采用自编初始问卷对上海某高校的21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预测,利用完善后的正式问卷对上海和南京两地的556名在校大学生展开正式施测,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相关分析、信效度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利用编制的问卷对大学生的恋爱宽恕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编制的《大学生恋爱宽恕问卷》包含报复、回避、宽恕和消极沉思四个维度,可以解释方差总变异的69.08%;(2)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半信度、重测信度、结构效度和外部效度均显示编制的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3)编制的问卷能够较好地契合宽恕的定义;(4)大学生恋爱宽恕存在性别差异,其中女大学生的宽恕倾向高于男生;(5)面对恋爱中的伤害,中国大学生更多地采用消极深思的应对方式,而较少采用报复的方式。可见,大学生恋爱宽恕问卷信效度均达到了测量学的要求,中国大学生的恋爱宽恕与西方有所不同。

  • 标签: 恋爱宽恕 大学生 问卷编制 特点
  • 简介:3月8-17日,纽约市立大学哲学和古典学教授彼得·辛普森(PeterSimpson),就亚里士多德的四部伦理著作作了四次讲座。在讲座中,辛普森教授系统回顾了有关亚里士多德四部伦理学著作真伪的学界争论,用充分的内部和外部证据阐明这些著作是亚里士多德为不同听众撰写的,因有着不同的目的,从而导致了这些著作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别。辛普森教授还用丰富的材料讨论了当前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欧德谟伦理学》和《尼各马可伦理学》在内容上的细微差别。

  • 标签: 《尼各马可伦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 亚里士多德 论坛 辛普森 大学哲学
  • 简介:本文通过信息技术发展和人类学习过程认识的发展,考察了新技术应用对于教育的影响和挑战,并从小学、初中等层次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根据认知心理和学习理论的原则,提出大学教育对于促进新知识获得和教学程序设计效果的作用。

  • 标签: 新技术 教育者 教育技术 教学程序 教育目标 大学
  • 简介:选取19岁大一学生24名,对简单反应时、图形匹配、选择反应时和句图匹配四项任务的操作,结果表明,被试对图形匹配任务的加工可分为四个连续阶段:知觉、调整-比较-选择-反应;被试对词和句图匹配任务的加工可分为五个连续阶段:转换-调整-比较-选择-反应,其中转换包括知觉、搜索和提取三个环节;在肯定反应中,正方形词转换比圆形词转换快,“之上”句比“之下”句快,但“不在之上”句转换比“不在之下”句转换慢;在否定反应中,正方形词与长方形图匹配转换则比圆形词与椭圆形图匹配转换时间长,“之上”句比“之下”句转换时间长,否定句与肯定反应相同。除了词与句的转换之间有差异外,其余转换阶段差异不显著。

  • 标签: 信息加工 反应时
  • 简介:  气质之美是日常生活中一个很重要的审美问题.气质就是魅力,是通过后天的习染而焕发出魅力的仪态风采.它是个性的延伸,并具有社会性的特点.培养气质要内外兼修,中国人要培养气质,应该有更多的民族文化修养.……

  • 标签: 交通大学讲演 华东交通大学 气质华东
  • 简介:通过对清华大学1999级2844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我们发现,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受城乡生源、是否是独生子女、父母的职业及文化程度的影响。在城市长大的、父母有较好的职业和较高的文化程度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好。提示教育工作者要重视来自农村及父母文化程度较低的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

  • 标签: 清华大学 心理健康 性别 新生 独生子女 学生来源
  • 简介:人文精神关系到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的塑造。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是21世纪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我们要在教育者人文精神的培育、关心当代中国大学生的精神层面及尊重当代大学生独立人格的基础上,找到当代中国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管理策略。

  • 标签: 大学生 人文精神培育 管理策略
  • 简介: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其发展,在大学生中加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切实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途经.

  • 标签: 大学生 民族精神教育 弘扬和培育 途经 中华民族精神 意义
  • 简介:从湖南两所大学选取297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探讨大学生友伴选择的影响因素,并制定友伴选择标准调查问卷,然后再从湖南一所大学选取1166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对大学生友伴选择标准及其友伴数量、友伴关系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在友伴选择标准方面可以归为完美型、适度型和低要求型3种类型;不同类型在性别、年级、专业上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适度型大学生的友伴数量显著多于完美型;完美型、适度型大学生在与友伴的帮助与支持、与友伴的冲突方面显著多于低要求型,完美型在与友伴的冲突强度上也显著大于低要求型.

  • 标签: 大学生 友伴关系 友伴标准 性别差异
  • 简介:研究发现大约有6.96%的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上网成瘾,通过对上网成瘾的大学生的卡氏16PF人格量表五个人格因子的研究,发现这些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在C和0因子的人格特征上存在相似性,即倾向于激动、烦恼、忧虑、抑郁。我们认为人自身的素质、外部环境和互联网自身的特点是大学生上网成瘾的三个主要原因。

  • 标签: “网络成瘾症” 大学生 人格特征 研究方法 计算机
  • 简介:<正>心理咨询是从心理学中分化出来的比较年轻的一门学科。心理咨询亦可称作咨询心理学.是心理学工作者通过问题解答、解释疑惑,提供建议、商量讨论等方式,为心理学上遭遇某种困难的人们提供服务的一门学问或一项工作。大学生心理咨询,是针对大学生的认识情感,人际关系、事业、前途和人生展望等方面存在的矛盾、怪癖、行为等问题提出预防,调节和治疗方案的心理学方法,从而帮助大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及根源,进而挖掘大学生的潜在能力,使之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以提高对生活的适应性和调节周围环境的能力。

  • 标签: 大学生心理障碍 大学生心理咨询 心理学方法 咨询对象 咨询人员 情感障碍
  • 简介: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经验性权力启动范式来探讨权力对道德思维方式的影响。实验一结果表明,不管偏好那种结果(惩罚,奖励),高权力感启动的被试倾向于采用规则导向道德思维方式,低权力感启动的被试倾向于采用结果导向道德思维方式。实验二结果表明,当道德两难情境涉及到自身利益时,高权力感被试和低权力感被试都倾向于采用结果导向的道德思维方式。

  • 标签: 权力感 道德思维方式 规则导向 结果导向
  • 简介:为对大学生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的归因进行探究,本研究采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对江西师大403名大学本科生进行施测。结果显示大学生在对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的归因上都是倾向于内控,且不论是对学业成就还是对人际关系的归因,努力因素都占着重要地位;另外,对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的归因还存在性别、文理科以及年级差异。

  • 标签: 大学生 学业成就 人际关系 归因理论 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