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放射食管炎临床上较为多见,常出现于胸部肿瘤如肺癌、纵隔肿瘤、食管癌、乳腺癌等肿瘤的放射治疗过程中.当放射剂量达2~3Cy时,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食管炎.主要是放射线对食管粘膜损伤后使之产生局部的充血、水肿,甚至一过(暂时)的狭窄.患者可有进食时伴咽骨后疼痛、烧灼感、吞咽不适,尤进食刺激食物可引起明显的上述症状.

  • 标签: 放射性食管炎 验方 滋阴清热 解毒止痛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治疗对内分泌治疗耐药型激素受体阳性转移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方法自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入组18例依维莫司治疗的多线治疗患者的资料;依维莫司用量为10mg/d,随患者口腔溃疡程度调整剂量为5mg/d或隔日5mg,联合依西美坦25mg/d治疗者12例,联合来曲唑2.5mg/d者3例,联合氟维司群每个月500mg者3例(第一个月为500mg分2次);每两个月评估一次疗效,随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18例患者的治疗时间为1~14个月;3例患者治疗1个月,其中1例因骨髓抑制停药,2例因费用停药。15例患者可评估疗效,4例(26.7%)获得部分缓解(partialresponse,PR),4例(26.7%)疾病稳定(stabledisease,SD),7例(46.7%)疾病进展(progressivedisease,PD);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progression-freesurvival,mPFS)为6.5个月(2~14个月)。呼吸困难4例(2例出现肺间质病变,其中1例为严重病变);几乎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口腔溃疡,其中2例为4级的严重口腔溃疡伴发热;仅1例患者未减量,其余均因口腔溃疡导致依维莫司减量。结论经多线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后,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治疗对激素受体阳性转移乳腺癌仍有一定的疗效,但需谨慎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

  • 标签: 进展期乳腺癌 内分泌耐药 依维莫司 绝经后
  • 简介:目的探讨后路显微内镜颈椎髓核摘除术(cervical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CMED)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cervicalspondylotic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我科采用后路CMED治疗单节段CSR患者19例,18例获随访,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31~59岁,平均41.9岁;病变节段C(4~5)5例,C(5~6)9例,C6-74例;均表现为单侧神经根卡压节段根性疼痛,颈椎动力位X线片未见颈椎不稳。首次随访时间6~25个月,平均12.7个月,末次随访28~51个月,平均32.5个月,随访观察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病变节段稳定性和椎间高度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VAS评分由术前的(7.12±1.11)分降至出院时的(2.82±0.64)分,首次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94±0.76)分和(2.00±0.51)分;JOA评分由术前(12.58±1.06)分提高至出院时的(15.63±0.51)分,首次和末次随访时分别是(16.12±0.72)分和(15.88±0.78)分;出院时、首次随访和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病变节段的椎间高度为(5.55±0.52)mm,末次随访时为(5.39±0.51)mm,虽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伸过屈位X线片未显示明显颈椎失稳。结论只要选择好合适的适应证,后路CMED治疗单节段CSR创伤小、并发症少,能够获得满意的短中期临床疗效,但远期疗效仍有待继续观察。

  • 标签: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窥镜 椎间盘切除术 颈椎 神经根病 椎间盘移位
  • 简介:目的探讨碱基错配修复基因hMSH2IVS12-6T〉C多态与江苏宜兴人群胃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子流行学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552例胃癌患者和592例年龄(±5岁)、性别相匹配的非胃癌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用TaqManMGB(minorgrovebinder)探针对hMSH2IVS12-6T〉C多态进行基因分型,分析不同基因型与胃癌发生风险的关联,通过分层分析探讨年龄、性别、吸烟及饮酒等因素对罹患胃癌的影响.结果与hMSH2IVS12-6TT基因型相比,TC和CC基因型均与胃癌发生风险无显著关联(P=0.882和P=0.569).合并突变基因型TC+CC并不显著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调整OR=0.96,95%CI=0.75~1.23,P=0.756).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吸烟、饮酒、性别、年龄等因素与胃癌的发生风险亦无显著关联.结论hMSH2IVS12-6T〉C多态与江苏宜兴人群胃癌发生风险无显著关联.

  • 标签: hMSH2IVS12-6T〉C多态性 基因分型 人群胃癌易感性 胃癌发生风险因素
  • 简介:目的:紫杉醇是新一代化疗药物,已经被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其主要副反应是过敏性休克,而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很少见诸报道。我们诊治了1例经过紫杉醇脂质体和顺铂联合化疗后出现HUS的患者,并获得成功。方法:一位54岁女性肺癌术后患者,紫杉醇脂质体和顺铂联合化疗后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体征并经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明确后经过血浆置换等治疗,患者痊愈出院。结论:紫杉醇脂质体相关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少见的并发症,临床医生对于该病应该保持高度的警惕,及时鉴别诊断和正确治疗。

  • 标签: 溶血性尿毒症性综合征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紫杉醇脂质体
  • 简介:目的探讨浸润乳腺癌组织中乳腺癌扩增抗原1(AIB1)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浸润乳腺癌组织、40例癌旁正常组织、4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AIB1、上皮钙粘蛋白(E-cadherin)、神经钙粘附蛋白(N-cadherin)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AIB1与EMT相关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AIB1、E-cadherin和N-cadherin在浸润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5%、36.3%、51.3%。AIB1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分子分型有关(P〈0.05);E-cadherin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肿块大小及TNM分期有关(P〈0.05);N-cadherin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AIB1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0.249),与HER-2、N-cadherin表达呈正相关(r=0.243,r=0.277);E-cadherin与ER表达呈正相关(r=0.232)。结论在浸润乳腺癌中,AIB1及EMT相关蛋白可能与浸润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且AIB1可能通过调控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在乳腺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浸润性乳腺癌 上皮间质转化 乳腺癌扩增性抗原1(AIB1) 上皮性钙粘蛋白(E-cadherin) 神经性钙粘附蛋白(N-cadherin) 免疫组化技术
  • 简介:背景欧洲每年约有35万男被确诊为前列腺癌。前列腺癌的常规治疗方案为手术治疗及放疗,手术意味着前列腺将被彻底切除,其可能带来阳痿和尿失禁等副作用;而放疗则以高能量的辐射照射肿瘤来抑制癌细胞和肿瘤的生长,其可能损伤周边器官。瑞典的一个研究小组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的观察研究,对比手术治疗和放疗对生存率的影响。

  • 标签: 前列腺癌 放疗 癌切除术 死亡率 根治性 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腹膜后良性神经源肿瘤的MRI表现,以期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复习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并行MRI检查的腹膜后良性神经源肿瘤23例,包括神经鞘瘤10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8例,神经节细胞瘤及神经纤维瘤各2例,副神经节瘤1例,对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及信号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3个肿瘤中位于腹膜后脊柱右侧者18例,左侧4例,椎前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之间1例.肿瘤横断面最大径3.1~14.5cm,平均6.5cm.肿瘤呈类球形改变的22例,占95.7%,不规则形仅1例,类球形肿瘤中有10例(45.5%)可见病变部分呈鸟嘴样伸入椎间孔或下腔静脉后.肿瘤边界清楚,T2WI可检出包膜者17例(73.9%).T1WI肿瘤均以低信号或等信号为主,其中病灶内混杂高信号影2例.T2WI肿瘤信号多不均匀(19例,占82.6%),内均可见明显高信号区,其中表现为"靶征"8例,占全部病例的34.8%,包括神经鞘瘤5例,神经节细胞瘤2例,神经纤维瘤1例,嗜铬细胞瘤无一例出现"靶征".T2WI表现信号均匀4例.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19例,T2WI肿物内的明显高信号区出现强化10例(52.6%).T2WI显示"靶征"者增强扫描显示"靶心"强化.增强扫描均匀强化者4例.结论腹膜后良性神经源肿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可为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腹膜后间隙 神经源性肿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盆腔放射治疗已广泛应用于直肠癌及妇科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治疗中,有利于缓解症状,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期。而放射治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正常组织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损伤。膀胱是对放射线很敏感的区域,如受到高剂量的照射,会引起膀胱黏膜非特异性的病理反应。膀胱壁变薄,其容积缩小,血管壁的弹性下降,脆性增加,严重时黏膜糜烂、溃疡、坏死出血,

  • 标签: 中医康复治疗 放射性膀胱炎 盆腔放射治疗 术后复发转移 杀伤肿瘤细胞 长生存期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hyperparathyroidism,PHPT)导致骨病的诊疗策略。方法回顾本中心诊治的26例PHPT骨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20例,年龄13-83岁,平均50岁。26例症状均有骨痛,其中6例合并活动障碍,5例合并乏力。结果术前,本组26例中23例血钙均高于正常,为2.65-l4.28mmol/L,平均3.00mmol/L。26例中,16例血磷正常,10例均低于正常(0.53-0.77mmol/L,平均0.61mmol/L)。26例甲状旁腺素(PTH)均高于正常(105-2361ng/L,平均651.88ng/L),15例行X线平片检查,3例无明显异常;12例呈骨密度减低,5例出现骨皮质吸收。所有患者均转入普外科行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1例术后行刮除植骨内固定术,1例术后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随访半年至2年,1例术后发生骨折,其余25例均无骨折发生,25例骨痛明显改善,VAS评分均〈3分,骨痛明显改善所需时间为3天至1年半。结论对骨痛、病理性骨折的患者,应加以怀疑PHPT的可能,完善并密切关注血钙及PTH检查结果,结合甲状旁腺超声及骨骼相关的影像学检查,可确诊此。经普外科切除甲状旁腺腺瘤后,长期随访此预后较好,并发症少。

  • 标签: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骨密度 骨病医学 高钙血症
  • 简介:目的调查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止吐药物的应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长海医院肿瘤科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533例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收集患者年龄、原发肿瘤诊断、化疗方案及其致吐、指南依从等。参考NCCN指南分别对接受单日化疗方案和多日化疗方案的患者资料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结果533例接受化疗的患者中5-HT3受体拮抗剂预防止吐治疗比例达100%。其中多日化疗的高度致吐风险方案的指南符合率高于单日化疗(22.29%vs.15.79%)。结论肿瘤患者预防应用止吐药物以5-HT3受体拮抗剂联合激素为主,止吐药物使用的指南符合率低与阿瑞匹坦的可及有关。

  • 标签: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 化学治疗 5-HT3受体拮抗剂 NK-1受体拮抗剂
  • 简介:肝门胆管癌是指发生于胆囊管开口水平至左右肝管二级分支开口之间的胆管癌,又称Klatskin肿瘤。肝门胆管癌切除术是患者可能获得最好效果和最佳生存质量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影像学及肝胆外科手术新技术的不断引入,其切除率及1、3、5年生存率都有明显的提高。肝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或姑息切除术、胆肠内引流术、单纯胆管外引流术和同种原位肝移植术等。以下将重点介绍肝门胆管癌根治切除术。

  • 标签: 根治性切除术 肝门胆管癌 同种原位肝移植术 胆管癌切除术 肝胆外科手术 姑息性切除术
  • 简介:背景与目的:放射治疗作为垂体腺瘤的辅助治疗,常用于不适宜手术或者手术未彻底切尽的患者。尽管各类腺瘤所用放射治疗的剂量在文献报告中无大区别,但是放射治疗对各类腺瘤的疗效不全一致,本文回顾分析632例垂体腺瘤放射治疗的结果,探讨放射治疗剂量在垂体腺瘤治疗中与疗效、并发症以及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放射治疗科1954~1989年间收治的632例垂体腺瘤病例,其中男性302例,女性330例,中位年龄41岁。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垂体生长激素腺瘤158例,垂体泌乳素腺瘤130例,垂体促肾上腺皮质细胞腺瘤93例。手术后加放疗381例,单纯放疗251例。放射治疗中位剂量49.24Gy。结果:随访5年后接受放射治疗的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垂体泌乳素腺瘤和垂体促肾上腺皮质细胞腺瘤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86.6%和83-3%,放疗剂量在垂体腺瘤治疗中与疗效、并发症以及复发之间均有相关。结论:垂体腺瘤放疗剂量控制在45~50Gy,既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又能够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垂体腺瘤 放射治疗 放疗剂量 有效率 控制率 并发症
  • 简介:放射脑脊髓足肿瘤放疗后期较严重的损伤之一。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放射脑脊髓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研究进展,并对分子生物学存该领域的研究前景作一阐述。

  • 标签: 放射性脑脊髓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背景与目的:由于溴隐亭的临床成功应用,泌乳素腺瘤的治疗方式近年有所改变,本文探讨巨大侵袭泌乳素腺瘤的综合治疗方法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8例随访的巨大侵袭泌乳素腺瘤进行回顾分析,1例给以手术切除后辅以药物和放射治疗,6例给以药物和放射治疗,1例单纯给以药物治疗。结果:1例手术切除后辅以药物和放疗者随访49个月达到临床治愈。未手术者7例在平均随访的22个月内体积平均缩小96%,PRL控制在正常水平者2例,余5例仍有不同程度的偏高。结论:对巨大侵袭泌乳素腺瘤,PRL水平高于200ng/ml者,可考虑先给以药物和/或放疗,部分病例可以避免手术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巨大侵袭性泌乳素腺瘤 治疗 肿瘤 放射疗法 病例资料
  • 简介:复发或难治的SCLC预后差,化疗对其缓解率低,中位生存时间为4个月[1].广泛期的.所有患者或局限期的大多数患者,肿瘤进展后需要二线化疗.对于复发的SCLC,仍有多种药物具有抗肿瘤活性,如紫杉类的紫杉醇(PTX)、泰索帝,拓扑异构酶Ⅰ的抑制剂拓扑替康(TPT)、伊立替康(CPT-11),异环磷酰胺、足叶乙苷(VP-16)、顺铂及卡铂等.复发或转移后的二线化疗尚无公认的统一标准治疗.目前应用较多的化疗方案包括:TPT单药化疗,TPT+PDD,TPT+IFO,TPT+PTX等的联合化疗;CPT-11+IFO、CPT-11+PDD、CPT-11+CBP、CPT-11+PDD+VP-16的联合化疗;PTX+CBP、PTX+IFO的联合化疗;国内应用HCPT代替TPT及CPT-11联合化疗等.含阿霉素的联合化疗,在铂类及VP-16失败后几乎无效.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二线化疗
  • 简介:近年来宫颈癌的病因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进展,20世纪80年代初德国病毒学家HaraldZurHausen首次提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子宫颈癌密切相关的假设,随后证实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原因。1995年,IRAC专题讨论会上确定了HPV感染是子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

  • 标签: HPV感染 预防性疫苗 宫颈癌发生 应用 中国 人乳头瘤病毒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罕见代谢骨病低血磷骨软化症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与疗效,对低血磷骨软化症诊断提供参考,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至2013年于我院诊治的7例“低血磷骨软化症”患者,对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情况和疗效特点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其共同点。结果7例共同特点:(1)因早期症状无特异性,均被不同程度误诊,平均误诊(1.2±0.5)年;(2)症状表现为全身多发不明原因骨痛、肌无力,可伴多发骨折,甚至骨畸形;(3)实验室检查可见显著低血磷,但血钾正常,肿瘤致该病患者经查体结合SPECT检查可发现致病肿瘤;(4)在确诊后,对散发性低血磷骨软化症者给予中性磷合剂、药物性低血磷骨软化症者停药后补磷、肿瘤相关低磷骨软化症(tumor-inducedosteomalacia,TIO)手术去除肿瘤后,血磷水平均上升,病情明显改善,预后较好。结论低血磷骨软化症者常表现为低血磷,并伴全身多发不明原因骨痛、肌无力,可伴多发骨折,甚至骨畸形。临床医生应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通过实验室以及影像学检查,可提高确诊率,减少误诊和漏诊。对于确诊的病例找到病因后,给予适当治疗,患者的病情可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

  • 标签: 低磷血症 骨软化症 误诊 治疗失误
  • 简介:背景卵巢癌的副肿瘤血小板增多机制和血小板在促进癌的生长方面发挥的作用尚不清楚。方法研究者分析了619例上皮卵巢癌患者的临床数据.旨在探讨血小板计数和疾病转归之间的相关。研究者试图通过上皮卵巢癌的病理标本和小鼠模型未探索副肿瘤血小板增多的基础机制,目前初步确定血小板对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产生影响。结果血小板增多与晚期疾病和生存期缩短显著相关。与无血小板增多的患者相比,有血小板增多的患者血浆血小板生成素和白介素-6水平显著升高。

  • 标签: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 血小板增多 副肿瘤性 血小板生成素 疾病转归 肿瘤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