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老年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疾病治疗中采用阿帕替尼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模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75例(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老年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方式: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采用动脉化疗栓塞治疗(n=37),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运用阿帕替尼予以治疗(n=38)。就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肿瘤标志物水平的比较分析,评价联合治疗方案的治疗价值。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水平出现明显的变化,组间比较P

  • 标签: 阿帕替尼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老年 原发性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基于磁共振(MRI)的影像组学技术构建行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肝癌患者短期疗效预后预测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123例,其中男90例、女33例,年龄24~83岁,平均(58±10)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并在术前行MRI扫描。同时,所有患者在TACE术后3~4个月进行影像学随访,并根据修正后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进一步分为训练组(85例,其中42例有效,43例无效)和验证组(38例,其中19例有效,19例无效),两组患者组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随后,利用术前T2WI图像进行影像组学分析,基于R语言筛选特征性纹理参数,构建训练组和验证组的TACE短期疗效预测模型。结果每个患者的T2WI图像分析共得到396个不同的纹理参数,进一步利用LASSO降维及10倍交叉验证筛选得到5个特征性纹理参数,具体为stdDeviation,ClusterProminence_angle135_offset4,Correlation_angle135_offset4,Inertia_angle135_offset4,InverseDifferenceMoment_angle45_offset4,根据以上5个纹理参数及其对应系数值计算得到相应放射值(Radscores),并进一步构建训练组和验证组的预测模型,发现其中训练组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95%CI:0.722~0.90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7%和69.0%,验证组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1(95%CI:0.654~0.947),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5%和63.2%。结论本研究构建的TACE疗效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利用基于MRI的影像组学技术预测肝癌TACE短期疗效是可行的,预测模式稳定且可靠。

  • 标签: 肝肿瘤 磁共振成像 栓塞,治疗性 纹理分析
  • 简介:摘要子宫动脉栓塞是放射介入技术应用于妇产科疾病治疗的一种方法,目前常用的产科情况包括剖宫产瘢痕妊娠、宫颈妊娠、严重产后出血等。但子宫动脉栓塞存在一些并发症,有些并发症可导致女性丧失生育力,甚至致残、致死。本文根据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时间顺序,将之分为3类,即术后24 h以内的并发症、早发型并发症和迟发型并发症,以提醒临床医生选择此式需严格把握适应证,在术后对患者不同阶段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术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莱特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肝癌患者肿瘤学疗效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B细胞淋巴瘤-2(Bcl-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至2018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非随机临床同期对照研究及患者自愿原则分为单一组(45例,行TACE治疗)和联合组(55例,行康莱特联合TACE治疗)。比较两组肿瘤学疗效,疾病控制率,血清MMP-9、Bcl-2、VEGF水平变化,癌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随访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54.55%,30/55)、疾病控制率(83.64%,46/55)高于单一组(31.11%,14/45;66.67%,30/45),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MMP-9、Bcl-2、VEGF水平及VAS评分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单一组(P<0.05);两组患者均成功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8.58±1.21)个月,联合组治疗后1年随访复发率(10.91%,5/55)低于单一组(24.44%,11/45),χ2=4.341,P<0.05;治疗后联合组Ⅰ/Ⅱ级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低于单一组(P<0.05)。结论康莱特联合TACE治疗可有效提高肝癌患者肿瘤学疗效、减轻癌性疼痛并降低复发率,机制或与联合方案能更有效降低血清MMP-9、Bcl-2、VEGF水平有关,且联合治疗方案安全性更好。

  • 标签: 肝癌 康莱特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 B细胞淋巴瘤-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结直肠癌转移中的作用。 方法 将 68例拟行动脉化疗栓塞的结直肠癌转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34例)和对照组( 34例),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 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前焦虑情绪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 HAMD和 HAM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且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对实施动脉化疗栓塞的结直肠癌转移患者有必要实行综合护理干预。     [关键词 ] 转移;结直肠癌; 动脉化疗栓塞;综合护理干预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 with liver metastasis by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Methods 68 cases of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with liver metastasis undergoing TA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34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4 case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general nursing. Results the HAMD and HAMA valu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with liver metastasis undergoing TACE.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索拉非尼序贯微波消融(MWA)和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肿瘤直径>5 cm肝细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11月两家医疗中心收治的61例(潍坊医学院附属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30例、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31例)肿瘤直径>5 cm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采用TACE联合索拉非尼序贯MWA治疗设为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设为对照组。观察指标:(1)治疗和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2)近期疗效。(3)随访和生存情况。(4)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住院、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治疗后6个月内每个月随访1次,之后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实验室指标、肿瘤标志物、腹部增强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或磁共振成像检查。了解患者生存与疾病进展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Pearson校正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多个时间点生存率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调整检验水准。采用多元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肝细胞癌患者61例;男36例,女25例;年龄为(58±8)岁,年龄范围为43~73岁。61例患者中,观察组31例,对照组30例。(1)治疗和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①治疗情况,观察组患者TACE治疗次数、MWA治疗次数、首次TACE治疗至首次索拉非尼服药时间、索拉非尼服药时间分别为1次(1~5次)、2次(1~4次)、5 d(5~9 d)、24个月(6~72个月),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3次(1~5次)、0、6 d(5~9 d)、16个月(6~60个月),两组患者TACE治疗次数、MWA治疗次数、索拉非尼服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701,-7.213,-2.614,P<0.05)。两组患者首次TACE治疗至首次索拉非尼服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73,P>0.05)。②并发症情况: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无TACE并发症发生;观察组3例患者发生MWA并发症,其中包膜下少量出血2例,胸腔积液1例,经保守治疗后均缓解。③索拉非尼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口服索拉非尼2个月后均出现≥1种与索拉非尼相关的Ⅰ~Ⅲ级不良反应,无Ⅳ级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发生手足皮肤反应、皮疹、瘙痒、皮肤色素脱失、腹泻、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区疼痛、发热、疲劳、肝功能障碍、骨髓抑制分别为8、3、4、3、10、18、20、20、20、15、3、2例,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9、3、3、2、13、19、23、12、21、12、6、2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33,0.000,0.000,0.000,0.796,0.177,1.082,3.674,0.208,0.435,0.601,0.000,P>0.05)。发生索拉非尼不良反应患者经对症治疗、减少索拉非尼剂量或间断停药后均缓解。(2)近期疗效:观察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甲胎蛋白(AFP)为16 μg/L(3~538 μg/L),对照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AFP为292 μg/L(9~642 μg/L),两组患者AF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44,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肿瘤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疾病进展,肿瘤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14、11、6例、0,80.6%(25/31),100.0%(31/31),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13、12、3例,50.0%(15/30),90.0%(27/30),两组患者肿瘤客观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3,P<0.05);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73,P>0.05)。(3)随访和生存情况:61例肝细胞癌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9.0~75.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2.0个月。随访期间,观察组28例患者出现疾病进展,其中8例为肿瘤局部进展,4例为门静脉主干癌栓,11例为内转移,5例为肺转移;对照组30例患者出现疾病进展,其中13例为肿瘤局部进展,6例为门静脉主干癌栓,6例为内转移,5例为肺转移。61例患者中,观察组28例死亡,对照组29例死亡。观察组患者中位总体生存时间、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28.0个月、18.0个月,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9.5个月、11.5个月,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021,10.506,P<0.05)。观察组患者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7%、37%、20%,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83%、13%、7%,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3.635,4.623,3.139,P<0.0167)。观察组患者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7%、40%、27%,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43%、13%、7%,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9.965,4.900,3.684,P<0.0167)。(4)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案、肿瘤最大直径、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肝硬化、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总体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风险比=0.483,6.196,12.646,5.049,2.950,4.791,95%可信区间为0.284~0.823,3.198~12.003,5.031~31.785,2.586~9.858,1.366~6.369,2.507~9.155,P<0.05)和(风险比=0.427,5.804,7.032,5.405,2.925,4.410,95%可信区间为0.248~0.735,3.043~11.070,3.071~16.101,2.685~10.881,1.364~6.270,2.331~8.342,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案、肿瘤最大直径、BCLC分期、肝硬化、HBV感染是肝细胞癌患者总体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0.183,5.886,17.544,4.702,3.801,95%可信区间为0.090~0.370,2.648~13.083,5.740~53.622,1.928~11.470,1.368~10.562,P<0.05)和(风险比=0.201,3.850,3.843,3.598,3.726,95%可信区间为0.098~0.411,1.761~8.414,1.526~9.682,1.444~8.963,1.396~9.947,P<0.05)]。结论与TACE联合索拉非尼比较,TACE联合索拉非尼序贯MWA治疗肿瘤直径>5 cm肝细胞癌安全、有效。治疗方案、肿瘤最大直径、BCLC分期、肝硬化、HBV感染是肝细胞癌患者总体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肝肿瘤 放射学 介入性 动脉化疗栓塞 超声 微波消融 索拉非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7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n=36)与对照组(n=36)。对照组采用TACE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表达、肝功能指标、免疫功能指标、治疗效果、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随访生存情况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VEGF与MMP-9浓度、ALT、AST、TBil与PT水平、CD3+、CD4+/CD8+与CD19+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VEGF与MMP-9浓度、ALT、AST水平、CD8+均比对照组更低,CD3+、CD4+、CD4+/CD8+均比对照组更高(P<0.05)。术后两组患者随访半年内生存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随访1年与2年内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肝癌患者,采用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方案与单独TACE相比,总体安全性好,并可显著改善生存期,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与肝功能。

  • 标签: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阿帕替尼 肝功能 免疫功能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死亡后器官捐献供者合并腹腔内广泛夹层动脉瘤,其供临床使用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在临床工作中,经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分配来的1例供中发现腹腔内血管广泛的夹层动脉瘤,累及腹腔干至动脉左右分叉以上,动脉重建极其困难,最后采用供者近脾门处脾动脉作为间置血管搭桥,重建成功。结果术后早期监测肝脏血流均满意,无外科并发症,顺利出院。随访至目前,术后13月余,血流满意。结论结合文献复习,有腹腔内夹层动脉瘤使用成功的案例,其夹层未累及远端固有动脉,重建难度不大,但面对夹层动脉瘤累及范围较广泛的情况时,应慎重使用。

  • 标签: 肝移植 供者 夹层动脉瘤 并发症
  • 简介:摘要近年来各级医院及美容机构广泛开展面部注射填充,各种并发症也随之而来,而眼动脉及其分支栓塞所致的失明当属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医源性所致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起病急、进展快,且预后差,易出现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因此预防医源性所致眼动脉及其分支栓塞的发生,及时发现其临床表现和尽早治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回顾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了医源性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发病机理及治疗和预后。

  • 标签: 面部注射填充技术 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疤痕切口妊娠行子宫动脉栓塞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结果。方法:选择近一年收治的74例接受子宫动脉栓塞的疤痕切口妊娠案例为对象,由于护理方案不同,74例患者随机分组,分别是A组和B组,均是37例,分别进行的是基础护理以及综合护理,护理周期结束后,依据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总结不同护理方式的优势。结果:孕酮和血清β-HCG评分作为重要的评估项目,可以作为结果分析的衡量指标,护理后B组的各项分数值明显低于护理前.对比两组案例的不良反应率情况,B组和A组的不良反应率分别是5.4%和18.9%.结论:对于疤痕切口妊娠的患者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治疗,能满足患者自身的要求,最大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各项机能,值得实施和应用。

  • 标签: 瘢痕切口妊娠 子宫动脉栓塞术 护理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选择载瘤动脉栓塞治疗腹腔非主干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6月采用超选择栓塞治疗的腹腔内非主干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止血效果及并发症,总结治疗经验。结果21例患者均使用微导管超选择至假性动脉瘤的载瘤动脉以微弹簧圈行栓塞治疗,其中10例联合明胶海绵颗粒进行巩固栓塞。21例患者中18例患者栓塞假性动脉瘤的载瘤动脉近端血管,3例患者于假性动脉瘤载瘤动脉的远端和近端行"三明治"栓塞,技术成功率100%(21/21),初次栓塞的临床成功率81.0%(17/21),二次栓塞后总体临床成功率为85.7%(18/21)。4例患者术后有一过性轻度腹痛,1例患者发生脾脏部分梗死,予对症抗炎治疗后好转。结论超选择载瘤动脉栓塞治疗腹腔非主干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成功率高、可重复性强,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合理选择栓塞材料可达到较好的止血效果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假性动脉瘤 超选择栓塞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评价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接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1个月内残余肿瘤血流灌注随时间变化情况,探讨其在TAC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4年3月在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一次TACE治疗的HCC患者61例纳入本前瞻性研究。其中,男性60例,女性1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53±13)岁。纳入病例在TACE术前及术后接受多次超声造影(CEUS)检查。利用定量分析软件进行脱机分析,提取出各个定量参数,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及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TACE术前的峰值强度(IMAX)及灌注指数(PI)明显高于术后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852、-3.723,P均< 0.01)。TACE术后3 d的PI低于术后3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72,P=0.009)。TACE前后峰值强度及灌注指数的变化大致表现为术后3 d IMAX及PI值显著下降,术后15 d较术后3 d略有上升,术后30 d较术后3 d则有较明显上升,但仍低于术前。结论TACE术后残余病灶的血流灌注水平在术后3~15 d范围内处于最低。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提供了一种评估TACE术后血流灌注改变的无创性方法。

  • 标签: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血流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肿瘤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骨科行脊柱肿瘤切除手术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肿瘤切除术前是否行动脉栓塞治疗,将患者分为栓塞组(20例)和未栓塞组(22例),再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椎体切除亚组和椎板切除亚组。栓塞组椎体切除12例、椎板切除8例;未栓塞组椎体切除13例、椎板切除9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间中失血量、红细胞输入量、校准失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栓塞组20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了脊柱肿瘤动脉栓塞,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栓塞组与未栓塞组患者中失血量、红细胞输入量、校准失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椎体切除患者,中失血量、红细胞输入量和校准失血量分别为(1 966.7±898.8)ml、(7.42±3.27)U和(91.3±39.2)g/L,未栓塞组椎体切除患者分别为(2 838.5±1 143.5)ml、(11.04±4.08)U和(133.0±46.4)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07、-2.436、-2.419,P<0.05);而2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80、-0.549,P>0.05)。栓塞组与未栓塞组椎板切除患者的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肿瘤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相对安全。脊柱肿瘤术前动脉栓塞不能减少外科切除手术的失血量,但对外科式加以区分后,术前栓塞可显著减少接受椎体切除手术患者的失血量,而椎板切除手术的患者无明显受益。

  • 标签: 肿瘤 脊柱 栓塞,治疗性 手术前期 失血,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脑动脉瘤介入栓塞的围期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 68例脑动脉瘤患者均为某院 2019 年 2月至 2019 年 11月接收,根据入院单号、双号平均分为两组,各 34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则接受围期护理方案,统计各组住院时间、临床病症消失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在住院时间及临床病症消失时间方面,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活力及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研究组是 94.12%,对照组是 76.47%,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 P<0.05)。结论:脑动脉瘤介入栓塞开展过程中,通过围期护理方案,不仅可以使患者临床病症及早改善,缩减治疗时间,同时有助于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提高,值得推广并采纳。

  • 标签: 围术期护理 脑动脉瘤 介入栓塞术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索介入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动脉静脉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12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动脉静脉瘘患者为试验对象,选择抓阄随机化分组,各 60例,对照组采用先化疗后堵塞治疗,观察组采用先堵塞后介入栓塞。结果:观察组 ALT( 59.68±3.62) U/L、 AST( 41.02±4.26) U/L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3.33%)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合并动脉静脉瘘患者实施介入栓塞效果显著。    【关键词】介入栓塞 ;原发性肝癌 ;动脉静脉瘘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TACE) in the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with hepatic arteriovenous fistula (HVF).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complicated with hepatic arteriovenous fistula were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objects, 60 cases in each group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Results: ALT (59.68 ± 3.62) U / L and AST (41.02 ± 4.26) U / 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3.33%)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on primary liver cancer patients with hepatic arteriovenous fistula is significant.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低-中级别乏血供型神经内分泌肿瘤转移(NENLM)经动脉栓塞(TAE)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经TAE治疗的不同原发部位的低-中级别NENLM患者中,选取其中术前影像学表现为乏血供型、且术后经影像学复查的42例,分别按照RECIST 1.1和mRECIST标准来评价疗效,分别分析其术后1~3个月客观缓解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术后不良反应分级采用CTCAE (v5.0)标准。结果TAE治疗对于低-中级别乏血供型NENLM具有显著的减瘤作用,按照RECIST 1.1来评价,ORR为66.7%,DCR为92.9%,按照mRECIST标准来评价,ORR为85.7%,DCR为92.9%,其中CR率为16.7%。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88.1%)、区疼痛(78.6%)及肝功能一过性损伤(酶升高:40.5%;胆红素升高:19.1%)等,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无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部分低-中级别NENLM尽管在术前影像学上主要表现为乏血供特征,但是经TAE治疗后ORR显著,TAE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减瘤手段。

  • 标签: 肝动脉栓塞术 神经内分泌肿瘤 肝转移瘤 乏血供 疗效与安全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析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及其安全性 。方法 于我院 2016 年 4 月 -2020 年 4 月间收治的宫颈癌患者中抽取 78 例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组后分别予以常规静脉化疗和双侧子宫动脉 灌注 化疗栓塞进行治疗,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后进行比较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经统计学软件验证发现 P ﹥ 0.05 ,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结论 在宫颈癌患者治疗中应用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的效果极佳,不仅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且患者的不良反应也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宫颈癌 安全性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合切除结合动脉重建治疗门部胆管癌10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10例均接受联合切除结合动脉重建治疗的门部胆管癌患者资料,分析手术情况、围期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10例患者中实施左半联合尾状叶切除4例(Ⅲb型),右半联合尾状叶切除3例(Ⅲa型),尾状叶切除2例(Ⅱ型),切除门部胆管及部分左内叶、右前叶及尾状叶1例(Ⅳ型);接受动脉切除重建6例,固有动脉切除重建4例;R0切除率为80.0%,围期均无死亡病例,术后胆瘘、消化道出血、动脉血栓继发胆道感染各1例(10.0%),均经保守治疗后症状好转;术后随访9~24个月,3例患者分别因肿瘤复发、动脉血栓、脓肿而死亡,术后24个月的生存率为70.0%(7/10)。结论给予门部胆管癌患者联合切除结合动脉重建治疗可提高R0切除率,改善肝功能,且患者围期并发症少、术后生存率高。

  • 标签: 肝门部胆管癌 肝切除术 肝动脉重建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介入栓塞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瘤栓的效果及其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舟山市普陀区医院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就诊的肝癌合并门静脉瘤栓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观察组采用放射介入动脉栓塞化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肝功能变化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肿瘤缩小>50% 25例(50%)、门静脉瘤栓消失10例(20%),对照组分别为16例(32%)、5例(1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310、4.601,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分别为(23.80±10.60)μmol/L、(68.10±19.83)U/L、(338.60±50.16)g/L、(102.13±20.10)×109/L、(4.10±2.10)×109/L,对照组分别为(19.20±7.55)μmol/L、(64.10±11.25)U/L、(32.11±4.83)g/L、(110.45±28.64)×109/L、(4.83±2.83)×109/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158、4.301、82.441、3.432、3.645,均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总健康评分为(69.20±3.94)分,高于对照组的(52.76±2.40)分(t=25.303,P<0.05)。结论放射介入栓塞动脉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瘤栓能缩小肝癌或消除门静脉瘤栓,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效果优于单纯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

  • 标签: 肝肿瘤 放射学,介入性 栓塞,治疗性 化学疗法,癌,局部灌注 生活质量 肝功能试验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三维可视化术前规划系统辅助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内病灶微波消融治疗直径大于5 cm的单病灶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介入超声科接受微波消融治疗的40例患者,这些患者病灶均为单发大于5 cm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其中21例接受无三维术前规划的常规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内病灶微波消融治疗,19例接受三维可视化术前规划辅助超声引导下内病灶微波消融治疗,采用Kaplan-Meier及Log-rank检验比较2组间有无复发生存及总生存的差异。结果三维术前规划组和无三维术前规划组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7%、38.5%,100.0%、3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5);1、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00.0%、64.6%,89.5%、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0,P=0.014)。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消融相关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结论三维可视化术前规划辅助超声引导下内病灶微波消融治疗大于5 cm原发性肝癌可提高消融治疗的无肿瘤进展生存率,并表现出较好的安全性,将为消融治疗提供新的辅助手段,为进一步智能消融治疗打下基础。

  • 标签: 成像,三维 超声检查,介入性 消融技术 肝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