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CT灌注成像(CTP)评估的侧支循环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患者取栓前后脑梗死进展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10例发病24 h以内的急性前循大动脉闭塞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完成取栓手术,采用区域性软脑膜侧支(rLMC)评分对四维CT血管造影(4D-CTA)上的全时相融合像(tMIP)进行侧支循环评估;根据CTP的核心脑梗死体积和术后1周内头颅MR的DWI影像结果,计算进展梗死体积;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时预后情况。结果(1)侧支循环好组患者56例,侧支循环差组患者54例。年龄(OR=0.951,95%CI:0.910~0.993,P=0.023)、心功能不全(OR=0.116,95%CI:0.018~0.731,P=0.022)、基线空腹血糖(OR=0.788,95%CI:0.646~0.961,P=0.019)、觉醒性卒中(OR=0.093,95%CI:0.023~0.380,P=0.001)及颈内动脉段闭塞(OR=7.604,95%CI:2.650~21.821,P=0.000)是侧支循环的独立影响因素。(2)侧支循环评分(95%CI:-2.947~-1.474,P=0.000)、缺血半暗带体积(95%CI:0.065~0.126,P=0.000)、脑组织水肿评分(95%CI:2.952~7.600,P=0.000)、出血转化(95%CI:8.966~23.114,P=0.000)及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95%CI:0.606~1.248,P=0.000)是进展梗死体积的独立影响因素。(3)预后良好组患者共59例,预后不良组患者共51例。出血转化(OR=0.019,95%CI:0.001~0.275,P=0.004)及进展梗死体积(OR=0.824,95%CI:0.756~0.897,P=0.000)是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取栓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基于4D-CTA的rLMC侧支循环评分对发病24 h内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取栓患者的进展梗死体积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并可通过进展梗死体积进一步预测患者预后。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CT灌注成像 侧支循环 进展梗死体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免疫荧光双重染色对临床结核性创面石蜡组织中泡沫细胞及结核分枝杆菌(MTB)的显示效果,并与3种常规染色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2019年4月—2020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科收治1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结核性创面患者(男女各5例,年龄28~77岁),取其扩大清创术中切取并于该院病理科保存的创面石蜡组织进行研究。将每例患者创面石蜡组织制成40张切片,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每种方法10张。计算4种染色方法切片剔除率;观察4种染色方法的创面肉芽肿组织识别检出情况并计数,观察4种染色方法的创面组织泡沫细胞识别检出情况;比较4种染色方法的创面肉芽肿组织及非肉芽肿组织中MTB检出情况;比较抗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的创面肉芽肿组织及非肉芽肿组织中泡沫细胞的亚型分型及其分布、MTB检出率,创面组织中泡沫细胞形态清晰度以及MTB与泡沫细胞的非特异性着色率和阳性反应丢失率。对数据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双重染色切片剔除率分别为3%(3/100)、1%(1/100)、6%(6/100)、2%(2/100),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4种染色方法均能识别创面肉芽肿组织,肉芽肿结构数相近(F=1.284,P=0.28)。4种染色方法均能识别创面组织泡沫细胞,每张切片均检出。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创面肉芽肿组织与非肉芽肿组织中均未见MTB;抗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双重染色均显示MTB在创面肉芽肿组织及非肉芽肿组织中均有分布,多数MTB分布于创面肉芽肿组织中。抗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不能区分泡沫细胞是否吞噬MTB;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显示吞噬了MTB的泡沫细胞多分布在创面肉芽肿组织中,未吞噬MTB的泡沫细胞多分布在创面非肉芽肿组织中。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的创面肉芽肿组织及非肉芽肿组织MTB检出率分别为(89.00±0.08)%、(82.67±0.05)%,明显高于抗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54.56±0.14)%、(44.44±0.13)%(t=-12.495、-7.961,P<0.01)。相较于抗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的创面组织泡沫细胞清晰度更佳(Z=-3.162,P<0.01)。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的创面组织MTB与泡沫细胞非特异性着色率和阳性反应丢失率分别为(9.11±0.07)%、(9.22±0.07)%,明显低于抗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20.67±0.06)%、(44.00±0.12)%(t=4.569、15.519,P<0.01)。结论相较于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双重染色呈现图像清晰直观、操作简便,能够精确实现MTB与泡沫细胞在临床结核性创面石蜡组织中的共定位显像。

  • 标签: 结核,皮肤 泡沫细胞 分枝杆菌,结核 石蜡切片 免疫荧光双重染色 染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产前检测(NIPT)在胎儿性染色体非整倍体(SCA)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9月,在徐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NIPT筛查的7 144例单胎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采集孕妇外周血5 mL进行全基因组大规模平行测序,预测发生胎儿SCA的风险值。再对NIPT提示胎儿SCA孕妇,进一步进行羊水穿刺术产前诊断。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徐州市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批准[审批文号:〔2019〕伦审第(05号)]。本研究与受试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①7 144例孕妇中,NIPT提示胎儿SCA为27例(0.4%,27/7 144)。胎儿SCA的27例胎儿中,13例(48.1%,13/27)胎儿染色体核型为45,X;6例(22.2%,6/27)为47,XXX;5例(18.5%,5/27)为47,XYY;3例(11.1%,3/27)为47,XXY。②对NIPT提示胎儿SCA的27例孕妇中,21例进一步进行羊水穿刺术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12例无异常,其余9例的结果与NIPT结果相符,SCA阳性预测值为42.8%(9/21)。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的9例胎儿中,3例胎儿染色体核型为47,XXX;3例为47,XYY;2例为47,XXY;1例为45,X。③由于NIPT结果异常进一步进行羊水穿刺术结果亦异常的9例胎儿45,X,47,XXX,47,XXY和47,XYY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1/10),75.0%(3/4),67.0%(2/3)和75.0%(3/4),假阳性率分别为90.0%(9/10),25.0%(1/4),33.0%(1/3)和25.0%(1/4)。④NIPT结果显示胎儿染色体核型为47,XNN者进一步行羊水穿刺术后提示真阳性者父母中位年龄均为37岁,高于假阳性者父母(30岁)。结论NIPT在筛查胎儿SCA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但是假阳性率较高,仍需进一步进行产前诊断以确诊。

  • 标签: 性染色体畸变 无创产前检测 性染色体非整倍体 产前诊断 羊膜腔穿刺术 母亲年龄 父亲年龄 孕妇
  • 简介:摘要慢性肾脏病所致心脏性猝死是慢性肾脏病患者最为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其发生率和致死率均较高。本文从慢性肾脏病对心血管系统的直接和间接作用,以及透析治疗的影响三方面梳理慢性肾脏病所致心脏性猝死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猝死,心脏 肥大,左心室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在线甲基化-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丙烯酸浓度的方法。方法2018年1至7月用溶剂解吸型硅胶管采集空气中的丙烯酸,甲醇解吸后,解吸液与衍生化试剂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25%甲醇溶液)同时进样,在350 ℃的进样口生成丙烯酸甲基衍生物,经气相色谱测定。结果在0~258.4 mg/L浓度范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4,方法的检出限为0.9 mg/L,最低检出浓度为0.06 mg/m3(以采集15 L空气计),5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在2.2%~2.7%,加标回收率在96.9~101.6%。结论结果表明该法有效、简便、准确,可以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丙烯酸浓度的测定。

  • 标签: 色谱法,气相 甲基化 工作场所 空气 丙烯酸 四甲基氢氧化铵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三门核电站周围环境辐射累积剂量水平及周边海水海产品中137Cs含量。方法2015—2019年,在三门县境内设置60个监测点,监测环境辐射累积剂量;以核电厂排水口为起点,5 km范围内设置6个监测点采集海水,测定海水中137Cs;采集核电站周围海域的当地居民经常食用的紫菜、带鱼、鲻鱼,测定海产品中137Cs。结果2015—2019年,核电站周围环境辐射累积剂量范围为0.321~0.411 mSv;5 km范围内海水中137Cs活度浓度范围为0.579~2.119 mBq/L;附近海域紫菜、带鱼、鲻鱼中137Cs的活度浓度范围分别为0.498~0.672、0.399~0.493、0.267~0.371 Bq/kg,均低于《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限制浓度标准》(GB 14882-94)指导值。结论三门核电站周围环境辐射累积剂量及周边海水海产品中137Cs的浓度处于本底水平。

  • 标签: 三门核电站 137Cs 海水 海产品 累积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MRI联合分段读出平面回波弥散加权成像(RESOLVE-DWI)鉴别颞骨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4年1月—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经病理学证实的96例颞骨肿瘤患者临床和影像资料。患者均在手术前2周内行颞骨常规MRI及RESOLVE-DWI检查,分别观察肿瘤大小(最大层面测量的病灶最大径)、形态、信号均匀性、边界及强化程度等图像特征,以及记录通过后处理软件在表观弥散加权成像图像上选择肿瘤实性区域手动绘制类圆形感兴趣区的表观弥散系数(ADC)。采用χ2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良、恶性肿瘤的MRI信号特征及ADC值。绘制单独及联合常规MRI征像和RESOLVE-DWI测量的ADC值诊断颞骨良、恶性肿瘤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使用Delong检验比较诊断效能。结果良性肿瘤59例,男28例、女31例,年龄(44.63±12.97)岁,肿瘤大小(2.39±0.89)cm,类圆形/浅分叶41例、不规则形18例,边界清晰52例、模糊7例,信号均匀37例、不均匀22例,轻中度强化34例、明显强化25例;恶性肿瘤37例,男18例、女19例,年龄(50.27±17.25)岁,肿瘤大小(2.58±1.16)cm,类圆形/浅分叶23例、不规则形14例,边界清晰17例、模糊20例,信号均匀27例、不均匀10例,轻中度强化9例、明显强化28例。良、恶性颞骨肿瘤间,除肿瘤边界和强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外,患者年龄、性别以及MRI图像其他特征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颞骨恶性肿瘤的ADC值为(0.91 ± 0.23) ×10-3 mm2/s,低于良性肿瘤组的(1.09 ± 0.32) ×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4, P<0.01)。单独应用常规MRI和RESOLVE-DWI测量的ADC值诊断良、恶性颞骨肿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1(95%可信区间0.639~0.903)和0.727(95%可信区间0.565~0.889),其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68.42%、85.71%、75.08%和63.16%、71.43%、66.35%。联合应用常规MRI征象及RESOLVE-DWI测量的ADC值诊断良、恶性颞骨肿瘤的AUC值为0.907(95%可信区间0.816~0.998),其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9.47%、80.95%和86.19%。联合应用常规MRI及RESOLVE-DWI的AUC显著高于分别单独应用常规MRI和RESOLVE-DWI(Z=2.463、2.243, P值均<0.05)。结论常规MRI及RESOLVE-DWI在鉴别颞骨良、恶性肿瘤中具有重要价值,二者联合应用能有效提高其鉴别诊断效能。

  • 标签: 颅骨肿瘤 颞骨肿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分段读出平面回波 表观弥散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在新疆伊犁地区献血人群中筛查Vel-稀有血型,评估Vel血型SMIM1 c.64_80del等位基因的频率,了解新疆伊犁地区Vel-稀有血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DNA汇集法PCR-序列特异性引物(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PCR-SSP)筛查新疆伊犁地区Vel血型基因SMIM1 c.64_80缺失变异个体;对筛查到含缺失变异个体的SMIM1基因第3外显子进行测序以验证PCR-SSP结果;对SMIM1基因第2内含子直接测序分析与Vel表达量相关的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结果在新疆伊犁地区3328名献血者中,发现14人为SMIM1 c.64_80杂合缺失个体,SMIM1 c.64_80del等位基因频率为0.21%,未见纯合缺失个体。14名SMIM1 c.64_80杂合缺失个体rs1175550位点的基因型均为AA,其中5人SMIM1第2内含子存在7111 ins GCA(rs143702418)杂合变异。结论新疆伊犁地区SMIM1 c.64_80del等位基因的频率尚未见报道,本文研究结果丰富了中国不同地区人群Vel血型等位基因数据。

  • 标签: Vel血型 SMIM1基因 杂合缺失 汇集法PCR-序列特异性引物
  • 作者: 王鹏 宋雷 高晓津 王水云 宋云虎 乔树宾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06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0年第12期
  • 机构:国家心血管疾病重点实验室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北京 100037,国家心血管疾病重点实验室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北京 100037,国家心血管疾病重点实验室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成人外科中心,北京 100037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E)病例的临床特征。方法2006年8月至2018年6月阜外医院收治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7 427例, IE患者668例,其中HCM合并IE者1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描述14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原学特征、超声心动图发现、治疗及出院转归等。结果HCM合并IE发生率为0.19%,在HCM患者中IE的发病率为0.15/1 000人年;HCM合并IE 14例患者中男性占11例,发热及心脏杂音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心功能不全(12/14)及细菌性栓塞(8/14)为最常见并发症;致病微生物均为革兰阳性球菌,以链球菌最常见(5/8);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厚度(21.2±2.7)mm,左心室流出道梗阻重,14例均有赘生物形成,赘生物最多分布于二尖瓣前叶(12/14),体循环栓塞(8/14)及瓣叶损害(12/14)发生率高;好转出院10例,其中8例为接受外科手术治疗者;2例自动出院后死亡,2例院内死亡。结论HCM合并IE发生率低,HCM合并IE患者细菌性栓塞及瓣叶损害的发生率较高,且住院病死率高,预后较差,外科手术是治疗HCM合并IE成功的基石。

  • 标签: 心内膜炎 心肌病,肥厚型 感染 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质网氨肽酶(ERAP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TNFR-Ⅰ)、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TNFR-Ⅱ)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皮肤科2015年至2017年期间经临床、病理明确诊断为寻常型银屑病的皮损石蜡组织标本共20例及15例正常皮肤组织,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其组织中ERAP1、TNFR-Ⅰ、TNFR-Ⅱ的表达,并检验其相关性。结果⑴正常皮肤组织中,ERAP1主要表达于表皮基底层;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中,ERAP1呈弥漫阳性表达。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中ERAP1阳性表达的细胞数多于正常皮肤组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70,P<0.001)。⑵TNFR-Ⅰ在正常皮肤组织呈弥漫阳性表达。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表皮中,TNFR-Ⅰ主要表达于表皮棘层,表现为上强下弱型,棘层的表达较基底层强,两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40,P<0.001)。⑶正常皮肤组织中,TNFR-Ⅱ不表达;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表皮中,TNFR-Ⅱ在基底细胞层及棘层呈不同程度弥漫阳性表达,两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00,P<0.001)。⑷寻常性银屑病皮损组织表皮中ERAP1的表达与TNFR-Ⅰ呈负相关(rs=-0.662,P=0.001);ERAP1的表达与TNFR-Ⅱ无明显相关性(P=0.139)。结论ERAP1、TNFR-Ⅰ、TNFR-Ⅱ可能在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它们之间可能相互作用,调节靶细胞增殖和凋亡,以维持寻常型银屑病表皮的异常增殖及良性增生状态。

  • 标签: 银屑病 ERAP1 TNFR-Ⅰ TNFR-Ⅱ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脂联素与炎性标志物、营养状态及重度急性加重次数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4月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心医院AECOPD男性患者163例,根据血清脂联素水平将患者分为低脂联素组(血清脂联素≤ 102.38 μg/L,97例)和高脂联素组(血清脂联素>102.38 μg/L,66例),比较两组白细胞介素(IL)-6、IL-8、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体质量指数(BMI)及随访1年重度急性加重次数,分析脂联素与炎性标志物、营养状态及1年内重度急性加重次数的关系。结果低脂联素组BMI、血红蛋白、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明显高于高脂联素组[(23.20 ± 3.26)kg/m2比(20.77 ± 3.78)kg/m2、(133.23 ± 17.13)g/L比(125.68 ± 20.83)g/L、(185.36 ± 57.60)g/L比(148.83 ± 64.79)g/L、(37.09 ± 4.06)g/L比(33.77 ± 5.8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总蛋白、IL-6、IL-8、CRP和E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联素与BMI、血红蛋白、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呈负相关(r = -0.42、-0.28、-0.33和-0.31,P<0.01),与IL-6、IL-8、ESR、CRP无相关性(P>0.05)。低脂联素组随访1年重度急性加重≥ 4次率明显低于高脂联素组[8.25%(8/97)比22.73%(1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79,P<0.05)。结论低脂联素AECOPD患者营养状态好,重度急性加重次数少。血清脂联素可作为AECOPD患者重度急性加重的预测指标。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脂联素 营养状况 炎性标志物
  • 简介:摘要胶质瘤是一种来源于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细胞的神经系统肿瘤,因磁共振存在无辐射、分辨率高等优点而被广泛地应用于胶质瘤的分级、术后评估生存期和治疗效果等。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是一种能够量化微观组织内水分子的扩散运动,并显示病理组织的微观结构改变的技术,可以用于显示胶质瘤复杂的微观病理变化,因此近些年被广泛应用,全文就该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引申的多模型定量技术在临床中的进展应用予以介绍。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神经胶质瘤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平均表观传播扩散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沉默中介体复合物亚基19(Med19)基因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裸鼠体内增殖、生长作用的影响,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针对Med19的小干扰RNA(siRNA)慢病毒载体转染PC3细胞,3 d后,应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Med19-siRNA转染组(siRNA)与对照组(scRNA)Med19基因和蛋白表达,噻唑蓝(MTT)实验评估肿瘤细胞增殖和生长能力,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细胞中p27、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的表达。构建经慢病毒转染的PC3裸鼠模型,测量移植瘤的大小和增殖、凋亡指数。结果Med19-siRNA慢病毒感染PC3细胞后,转染组Med19 mRNA[表达率为(16.88±3.40)%]和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89,P<0.01);MTT实验表明转染组细胞增殖较对照组缓慢(t=10.492,P<0.01);在PC3-Med19-si细胞中,p-Akt和p-PI3K的表达降低,而p27的表达升高;转染组裸鼠移植瘤的重量和增殖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7±0.08) g比(0.39±0.19) g,t=2.488,P<0.05;(18.30±6.55)%比(33.22±4.36)%,t=3.792,P<0.01)。两组中的细胞凋亡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4,P>0.05)。结论沉默Med19基因后,通过调节p27、p-Akt、p-PI3K的表达来抑制前列腺癌PC3的生长,导致前列腺癌在增殖、生长能力均受到显著抑制。

  • 标签: 中介体复合物亚基19 前列腺癌 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深度学习模型预测调强放疗(IMRT)的三维剂量分布。方法收集直肠癌术后IMRT患者共110例,随机数表法选择其中90例作为训练验证集并作9折交叉验证,剩下20例作为测试集。构建3D U-Res-Net模型,以CT影像、靶区和危及器官(OARs)的解剖结构以及射束信息作为输入,IMRT剂量作为输出训练该模型,并用来预测测试集病例的剂量分布。采用三维剂量分布以及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剂量参数评估预测精确性。结果在三维剂量分布上,体素剂量的平均预测偏差为-2.12%~2.88%、平均绝对误差为2.55%~5.75%;等剂量面的Dice系数均在0.9以上,平均霍夫距离(HD95)和平均表面距离(MSD)分别0.61~1.54 cm和0.21~0.45 cm。对于DVH剂量参数,除膀胱Dmean (P=0.048)以外,其他剂量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3D U-Res-Net模型可以实现直肠癌术后IMRT剂量分布预测,为自动计划设计奠定基础。

  • 标签: 深度学习 剂量预测 直肠癌 调强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950-2019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鼠疫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950-2019年德宏州动物和人间鼠疫疫情资料和监测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动物间鼠疫与鼠密度和蚤指数的相关关系,以及人间鼠疫与动物间鼠疫的相关关系。结果1950-2019年德宏州鼠疫经历了流行-静息-再流行-再静息的循环流行,在5个县(市)的36个乡(镇)共判定疫点数614个,人间鼠疫流行15个年次,发现1 153例病例,死亡379例。1982-2019年捕获鼠类261 319只,黄胸鼠占70.95%(185 421/261 319);共检获蚤类70 124匹,印鼠客蚤占76.65%(53 752/70 124);印鼠客蚤指数为0.57,游离蚤指数为0.22;从285 091份动物标本及60 119组蚤类分离出鼠疫菌1 577及418株;从64 157份血清中检出255份F1抗体阳性标本;2008年后未分离出鼠疫菌,也未发现鼠疫疫情。动物间鼠疫与鼠密度、人间鼠疫与动物间鼠疫回归分析均存在相关关系。结论德宏州鼠疫呈现长期性、顽固性、稳定性的特点,虽然目前鼠疫处于静息期,但其流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故暴发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因此,加强动物间疫情的监测对预防人间鼠疫发生至关重要。

  • 标签: 鼠疫 流行特征 影响因素 防控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口服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基础上术中预防性加用替罗非班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及其对血栓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275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10例患者在术前仅接受传统的口服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处理(经典组),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65例患者在术前口服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基础上术中预防性加用替罗非班(改良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及血栓事件发生的差异。结果经典组与改良组术中可视血栓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4%(7/110)和1.2%(2/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栓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5%(5/110)和2.4%(4/1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道黏膜出血发生率分别为9.1%(10/110)和21.2%(35/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龈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3.6%(15/110)和19.4%(32/1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有急性消化道出血及脑出血发生,尿道黏膜出血及牙龈出血均为一过性,均自行缓解。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时,在术前口服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基础上,术中预防性加用替罗非班可以减少术中可视血栓事件的发生,且不明显增加出血风险。

  • 标签: 替罗非班 安全性 血栓事件 支架辅助 弹簧圈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
  • 作者: 孔进姣 王鹏 石丽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08
  • 出处:《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 云南省自然疫源性疾病防控技术重点实验室,大理 671000;大理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671000,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 云南省自然疫源性疾病防控技术重点实验室,大理 671000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1950-2018年云南省人间鼠疫的分布状况及流行趋势,为鼠疫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1950-2018年云南省鼠疫疫情资料来源于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历年的疫情监测、疫情总结资料及《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所志》,收集整理数据,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鼠疫流行概况、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1950-2018年,云南省先后在10个州(市)38个县(市、区)的鼠疫疫源地发生人间病例,共确诊病例3 463例,死亡637例;可分两个流行周期,即近史流行末期(1950-1955年)和复燃流行期(1982-2005年);云南省家鼠疫源地人间鼠疫病死率为18.00%(615/3 416),野鼠疫源地病死率为46.81%(22/4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267,P < 0.01);近史流行末期病死率为21.46%(633/2 950),复燃流行期病死率为0.78%(4/51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478,P < 0.01);1986年以后确诊的513例病例,流行季节主要集中于7-11月份(441例),人群普遍易感,多发于15~45岁人群(217例)。结论云南省人间鼠疫流行范围较广,且呈现流行-静息-再流行-再静息的周期性,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由于疫源地的持续存在,人间鼠疫防控仍需给予重视。

  • 标签: 人间鼠疫 流行病学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江西省羊种布鲁氏菌分子特征,了解分离菌株流行病学间相关性。方法采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方法(MLVA)对江西省17个县(区)25株人分离羊种布鲁氏菌进行分析。结果25株羊种布鲁氏菌聚类可分为24个独立基因型,相似度为67.00%~100.00%,辛普森指数在0.000~0.773之间,MLVA8型有3个基因型,60.00%(15/25)为42型,32.00%(8/25)为43型,8.00%(2/25)为63型。MLVA11型有7个基因型,116、125型为主要基因型,两型菌株占56.00%(14/25)。结论25株人分离羊种布鲁氏菌基因具有高度遗传多样性,菌株基因型繁多,各菌株间无明显流行病学相关性,表明江西省羊种布鲁氏菌传染来源复杂。

  • 标签: 羊种布鲁氏菌 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 辛普森指数 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MRS)在立体定向活组织检查术诊断脑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6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开颅手术切除肿瘤,术后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胶质瘤。其中,14例采用MRS检查辅助立体定向活组织检查术(试验组),18例仅行常规MRI检查辅助立体定向活组织检查术(对照组)。以开颅手术后确定的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标准,通过Fisher精确检验比较两种方法诊断脑胶质瘤的准确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变影像学特征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2例脑胶质瘤患者均顺利完成立体定向活组织检查术,术后无一例发生颅内出血、感染及新发神经功能障碍。试验组的诊断准确比例为13/14,高于对照组的10/18,且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结论应用MRS可明显提高立体定向活组织检查手术诊断脑胶质瘤的准确性,其对活组织检查手术靶点的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诊断 磁共振波谱学 立体定向活组织检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