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新生儿巨大尾部畸胎瘤的围手术期护理特点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选择于2019.01.13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柳东分院产科出生的患有巨大尾部畸胎瘤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总结其在围手术期护理的特点和经验,对术后婴儿的恢复状况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术前的及时诊断和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帮助这名新生儿的巨大尾部畸胎瘤手术成功进行,术后伤口恢复良好。结论新生儿巨大尾部畸胎瘤的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会有效帮助手术的顺利进行。

  • 标签: 骶尾部畸胎瘤 围手术期护理 特点
  • 简介:1997年8月~2000年8月,我院外科共收治腹壁手术切口形成的病人12例.均通过彻底清除内坏死组织,感染线结和异物,搔刮,除去不健康的肉芽组织或行切除,再以3%双氧水加0.5%灭滴灵彻底冲洗创口,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例腹壁 切口窦道 形成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侧臀大肌肌皮瓣修复术患者尾部巨大压疮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4年11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尾部巨大压疮患者,均行双侧臀大肌肌皮瓣修复术,并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与创面感染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明显较低,创面愈合情况更优、护理满意度更高,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给予尾部巨大压疮患者双侧臀大肌肌皮瓣修复的同时,实施优质护理,能够防止术后皮瓣受压,保证患者伤口引流畅通,进而有效避免压疮再次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双侧臀大肌肌皮瓣修复术 骶尾部巨大压疮 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7-0099-02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预防小儿尾部压疮护理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于2019年1月-2020年10月进行,收集重症监护病房的53例患儿作为对象,患儿均使用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将其制作成减压水袋,对接触部位进行按摩,观察预防压疮的效果。结果 53例患儿均未出现尾部压疮,患儿住院时间7-15天,均值为(9.5±2.3)天,出院时,皮肤恢复正常,有弹性。结论 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在预防小儿尾部压疮中,作用比较明显,加快病情恢复,要重视。

  • 标签: 小儿骶尾部压疮 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 体位
  • 简介:摘要目的对型根尖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型根尖周炎患者共70例,收治年限在2013年4月~2015年2月之间,将70例患者通过抽签的方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5人。其中一组患者单用氢氧化钙糊剂进行治疗,设定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进行对比治疗,设定为治疗组。结果治疗组中型根尖周炎患者的疗效总有效率为88.57%(31例),高于对照组的71.43%(25例),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氢氧化钙糊剂与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的联合使用能够有效对型根尖周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缓解,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窦道型根尖周炎 氢氧化钙糊剂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 临床疗效
  • 简介:胆道镜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经胆道镜取石改变了胆道术后残余结石需要行多次于术的弊端,已经成为治疗术后残余结石的理想途径和首选方法。

  • 标签: 肌道疾痫 胆道引流管 实道 再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囊肿切除术后囊壁残留并会阴部顽固性再次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9例前囊肿切除术后囊壁残留并会阴部顽固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前囊肿切除术后囊壁残留并会阴部顽固性形成的特点、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结果29例前囊肿切除术后囊壁残留并会阴部顽固性患者,表皮样囊肿9例,皮样囊肿7例,成熟畸胎瘤10例,囊肿癌变(包括尾肠囊肿癌变及畸胎瘤癌变)3例。29例患者外院手术入路均为后入路,其中1例联合经腹入路。全组患者接受再次前残留囊壁、切除,其中25例为经会阴弧形切口入路,4例为经会阴弧形切口入路联合经腹入路。全组患者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及MRI显示残留囊壁均完整切除,愈合。结论合理的手术入路及围手术期处理对前囊肿术后囊壁残留并会阴部顽固性患者的残留囊壁完整切除及会阴部愈合尤为重要。

  • 标签: 骶前囊肿 囊壁残留 会阴部顽固性窦道 经会阴弧形切口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囊肿切除术后囊壁残留并会阴部顽固性再次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9例前囊肿切除术后囊壁残留并会阴部顽固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前囊肿切除术后囊壁残留并会阴部顽固性形成的特点、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结果29例前囊肿切除术后囊壁残留并会阴部顽固性患者,表皮样囊肿9例,皮样囊肿7例,成熟畸胎瘤10例,囊肿癌变(包括尾肠囊肿癌变及畸胎瘤癌变)3例。29例患者外院手术入路均为后入路,其中1例联合经腹入路。全组患者接受再次前残留囊壁、切除,其中25例为经会阴弧形切口入路,4例为经会阴弧形切口入路联合经腹入路。全组患者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及MRI显示残留囊壁均完整切除,愈合。结论合理的手术入路及围手术期处理对前囊肿术后囊壁残留并会阴部顽固性患者的残留囊壁完整切除及会阴部愈合尤为重要。

  • 标签: 骶前囊肿 囊壁残留 会阴部顽固性窦道 经会阴弧形切口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肌皮瓣移植治疗截瘫患者尾部深度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20例行VSD联合肌皮瓣移植治疗截瘫尾部深度压疮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护理措施及效果。结果:通过7~10d持续负压封闭引流,生成健康新鲜肉芽组织,采取创面细菌培养,显示为阴性,联合肌皮瓣移植治疗,患者压疮愈合。本组均行1年随访,其中完全恢复19例,再复发入院治疗1例。结论:应用VSD技术联合肌皮瓣治疗深度压疮,加强VSD护理及皮瓣观察,能有效、快速的促进创面愈合。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肌皮瓣移植 压疮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运用于高位截瘫患者护理中对其尾部压疮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5年 12月 -2016年 12月期间我科室收治高位截瘫患者 50例 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干预方式展开分组工作,参照组25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 25例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观察压疮发生率及 Braden评分。结果:两组在 Braden评分及压疮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 P< 0.05),其中,研究组压疮发生率 0%( 0/55),参照组为 20.00%( 5/55),( P< 0.05) 。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常规护理 预见性护理 高位截瘫
  • 简介:摘要:目的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根治术治疗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将2022年5月份——2023年5月份收治的直肠癌实施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的患者84例分成两组,对照组对其进行常规的护理流程,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流程,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经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较之前具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组间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根治术治疗实施舒适护理对患者治疗期间的舒适度有效的提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的提高,加强患者住院、治疗的舒适性,可以积极配合治疗,值得推广。

  • 标签: 直肠癌 腹腔镜根治术 舒适护理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应用臀上动脉穿支分叶肌皮瓣在尾部脊索瘤切除后创面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应用臀上动脉穿支分叶肌皮瓣修复尾部脊索瘤切除后创面的11例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尾部脊索瘤术后创面感染伴脑脊液漏,患者尾部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0 cm×7 cm~21 cm×11 cm,后腹膜形成死腔范围为12 cm×6 cm~24 cm×14 cm;皮瓣设计均以髂后上棘与大转子连线中上1/3为旋转点,其连线为皮瓣轴线,术前均采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确定穿支位置,术中所有患者均采用臀上动脉穿支分叶肌皮瓣修复,设计切取穿支皮瓣11 cm×8 cm~22 cm×12 cm,分叶臀大肌肌瓣13 cm×7 cm~25 cm×15 cm,其中穿支皮瓣修复尾部皮肤缺损坏死,分叶肌瓣填塞脊索瘤切除后后腹膜死腔。术后常规给予敏感抗生素抗炎、对症及支持治疗。术后患者尽量保持俯卧位或侧卧位,减少皮瓣受压。密切观察肌皮瓣血运变化及2根引流管引流情况并每日记录。观察术后患者肌皮瓣成活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门诊或电话随访,观察患者移植皮瓣外形及供瓣区周围瘢痕情况,供瓣区切取后是否遗留明显功能障碍。结果本组11例患者术后皮瓣均存活良好,创面均得到有效修复,外形无臃肿,局部无破溃,平均住院时间为12 d。9例皮瓣缝合边缘Ⅰ期愈合,2例出现缝合口局部形成,少量脑脊液外漏,经门诊换药后痊愈。门诊或电话随访平均8个月,供瓣区切口无明显瘢痕增生,有3例患者主诉上楼梯和伸胯动作时有部分功能障碍,但所有患者未诉在平地上行走时出现明显异常。结论臀上动脉穿支分叶肌皮瓣解剖恒定、血液供应良好,手术方法简单、安全,是修复尾部脊索瘤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及脑脊液漏的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

  • 标签: 外科皮瓣 骶尾部 脊索瘤 肌皮瓣 脑脊液漏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输卵管绝育术后腹壁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对17例经腹输卵管绝育术后腹壁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术前均诊断正确,术后13例病理证实有手术线结残留。均予手术彻底切除,随访无复发。结论异物存留是导致切口感染反复发作并形成异物肉芽肿及的主要愿因,彻底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正确处理切口感染、操作规范是预防的关键。

  • 标签: 输卵管结扎 腹壁窦道 异物肉芽肿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产前与产后诊断为新生儿尾部畸胎瘤(sacrococcygeal teratoma,SCT)患儿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差异,分析不良临床表现影响因素,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9年8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小儿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新生儿SCT患儿的临床资料,41例SCT患儿符合标准纳入统计,其中男13例,女28例。产前诊断组21例,产后诊断组20例。比较两组新生儿SCT患儿在性别、出生方式、孕周、出生体重、甲胎蛋白水平、影像学性质、病理性质、Altman分型、入院年龄、肿瘤大小和住院时间等临床表现上的差异;分析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生及术后复发、病死率的差异;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良临床表现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产前诊断组和产后诊断组患儿足月产比例分别为71.43%(15/21)和100%(20/20),剖宫产比例分别为85.71%(18/21)和40%(8/20),入院年龄分别为(5.67±14.18)d和(35.80±42.53)d,肿瘤大小分别为(9.46±3.19)cm和(6.90±3.18)cm,住院时间分别为(19.57±8.19)d和(15.10±6.89)d,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32,P<0.001,P=0.006,P=0.018)。两组患儿在性别、出生体重、AFP水平、影像学性质、病理性质、Altman分型等临床表现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中位数24个月,死亡0例,复发1例(产前诊断组);共14例出现不良临床表现,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诊断时间与不良临床表现的发生有关(OR=0.029,95%可信区间0.001~0.747,P=0.033)。两组间术前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和死亡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和产后诊断SCT的患儿在分娩方式、孕周、入院年龄、肿瘤大小和住院时间均存在差异,且产前诊断组患儿发生不良临床表现的风险高于产后诊断组,但两者总体预后均良好。

  • 标签: 新生儿 骶尾部 畸胎瘤 产前 产后 临床表现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例糖尿病痛风患者使用医疗再生技术治疗尾部四期压疮的案例。方法:选择2023年4月接诊的1例糖尿病痛风患者为研究对象,在针对其尾部四期压疮进行治疗的过程之中,分析医疗再生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在借助医疗再生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之后,患者压疮创面的深度以及创面的面积都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结论:对于糖尿病痛风患者来说,在针对其尾部四期压疮进行治疗的过程之中,通过应用医疗再生技术,则能使得患者的治疗效果在较大程度上得到提升。

  • 标签: 一例 糖尿病痛风患者 医疗再生技术 治疗 骶尾部四期压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