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4 个结果
  • 简介:《自由之路》是萨特的长篇小说。本文分析了这部小说的叙述时间特点,认为该小说更为广泛地采用了"同时性"叙述的技巧,形成一种"回音壁式"的时间结构

  • 标签: 萨特 《自由之路》 “同时性”叙事 时间结构
  • 简介:本文在威廉斯题元约束的理论框架下探讨介补结构的题元指派问题.根据威廉斯,(1)题元理论具有自主性,短语在语境中具有述谓功能或指称功能不影响短语的内题元结构与外题元功能;(2)题元指派具有局部性,即题元指派必须在题元统制所规定的作用域内进行,被指派成份的词首外题元是谓词题元指派的界限节点.就介补结构而言,题元可以指派给整个介补结构,也可以单独指派给介词后的补语.介补结构中介词词首的性质决定题元指派的不同对象.若介词为语法性介词/非题元介词,题元则被单独指派给介补结构中的补语;若介词为实义性介词/题元介词,则题元被谓词指派给整个介补结构,结构中补语的题元由介词词首内题元指派.

  • 标签: 介补结构 题元约束 题元指派 自主性 局部性
  • 简介:英语演讲,是指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演讲者以有声语言英语和相应的体态语言为手段,公开向听众传递信息,表述见解,阐明事理,抒发感情,以期达到感召听众的目的。一篇好的演讲语篇是演讲成功的前提条件,因此,演讲语篇的写作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写出一篇好的演讲语篇?本文尝试用话题结构分析的方法指导演讲语篇的写作,希望能对语篇写作研究有所启示。

  • 标签: 英语演讲 语篇写作 话题结构分析
  • 简介:从对物的沉醉最终走向精神的超越,是伊丽莎白·毕肖普诗歌创作的基本模式。超越的实现可以经由象征、想象的介入,形成一种"断层式"超越;也可以经由某种渐浓情绪的堆积至最终释放,形成"胀裂式"超越。通过对诗歌中的物质性和精神特质分析,可以看出生成这一模式的深层机制,即:超越是诗人亲近自然、打破主、客体机械二分、在和外物作交互性对话中获得的灵感补偿,更是诗人主体道德感、人文感和现实正义感的彰显。在灵动的大自然中探索、为自己所处的混沌时代找一种秩序、为绝望焦虑的现代人打造一个希望的世界,是毕肖普这种诗歌创作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 标签: 断层式超越 胀裂式超越 物质性 精神特质 伊丽莎白 毕肖普
  • 简介:《翻译教学论》一书是国内翻译教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之一。该书吸纳了翻译学、语言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着力于构建中国语境下的翻译教学研究体系,从课程模块、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维度就如何培养翻译能力进行了论述,为从事翻译教学和翻译理论研究的教师、学者在不同层面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指导和帮助。

  • 标签: 翻译教学 翻译能力 翻译过程
  • 简介:本文主要从认知语言学尤其是认知语法的角度探讨成语语义的非组构特征和组构性特征,并结合成语的语义组构特征和使用语境,从认知语法的基本思想出发探讨成语意义的识解方式及其对成语句法转换的制约。

  • 标签: 成语 非组构性 组构性 成语意义的识解 成语的句法结构
  • 简介:电子语篇的出现改变了人们构建人际意义的方式,也为语言学研究带来了新的课题。本文首先探讨了电子语篇和电子会话的性质和定义,然后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会话结构理论为框架,讨论电子会话语篇的话步确定原则,以及部分话步在实现方式和使用频率方面的特征。本文是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阐释电子语篇的初步尝试,希望能为电子会话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 标签: 功能语言学 电子会话语篇 会话结构 话步
  • 简介:本文主要针对口译教学的特殊性,结合自主学习的理论,从模型构建的设想、支持重点、主要模块以及如何实现技术支持等方面探讨了要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计算机辅助的口译自主学习模型,并论证了该模型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 标签: 自主学习 计算机辅助 译员自主学习模型
  • 简介: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图式理论和vanDijk的宏观结构理论为外语教学开辟了新的研究视角。本文探讨把图式理论和宏观规则即删略规则、概括规则、组构规则运用于英语听力教学的互补性,试图提供一种新的听力教学的研究视角和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的途径。

  • 标签: 图式理论 宏观结构 英语听力教学 互补作用
  • 简介:本文在对国外语言课堂互动话语结构研究的已有理论框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评析了国内为数不多的几项英语课堂教师启动问答话语结构的描写模式,进而对复杂的话语结构描写给出了分析框架。最后,对如何从有效教学的视角去建构英语课堂问答话语结构提出了若干建议。

  • 标签: 英语课堂 教师启动问答话语 结构化 理论框架 描写模式 教学有效性
  • 简介:针对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真值语义学的局限,就英语主动—被动语态对称句法结构的语义和语用差异进行分析讨论。语言事实表明,在句子语境中,作为构成要素的词汇的语义语用限制可能导致英语主动—被动语态对称句法结构的命题语义不可等值。在话语语境中,即使命题语义等值的英语主动—被动语态对称句法结构也可能存在认知—功能语用差异,比如二者的认知/叙事视角不同,突显的信息语义结构不同。本项研究认为,了解英语主动—被动语态对称句法结构的语义与语用差异,有助于增强英语教学语法与语法教学的语形、语义、语用联动意识,提高教学语法的阐释性和语法教学的实效性。

  • 标签: 主动—被动语态 对称句法结构 语义与语用差异 教学启示
  • 简介:本文展示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英语专业英语精读课程RICH教改行动研究的第一阶段。通过对RICH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内容进行回顾和探讨,本文提出了构建RICH(X)教学模型,以实现RICH模式与课程X的优化结合。结合医英专业精读教学改革第一阶段案例,阐释了适合该专业特点的RICH(X)模型——RICH(医英精读)模型的构成和内涵,揭示了RICH(X)教学模型的构建过程,为其他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构建思路。

  • 标签: RICH 研究型学习 融合型课程 合作式学习 人文素质的提高
  • 简介:当前,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日渐紧迫,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面临严峻挑战,ESP课程将语言技能训练、专业知识面拓宽、思辨能力培养有机地融为一体,这种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教学尝试能有效解决当前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所面临的问题。如何立体性地全面构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ESP课程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提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ESP课程的立体构建应当以需求分析为前提,以CBI教学理论为基础,以输出驱动理论为原则,以学术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思辨能力培养和语言学习并重为导向。

  • 标签: ESP课程 CBI教学理论 输出驱动理论 思辨能力
  • 简介:在改革过程中外语教师发展的研究多采用心理学和认知的模式,忽视了教师专业成长中的社会因素。因此,本文基于一个从社会学和人类学角度探讨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大型研究,旨在为此研究建立一个理论和分析框架。学习型社群是这个理论框架的核心。它帮助笔者了解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教师在教师社群中的社会化过程及其所产生的矛盾和冲突。本章特别对个人,人际与组织等三个学习过程的不同层面进行了文献综述。

  • 标签: 实践社群 学习型社群 教师专业发展
  • 简介:会话分析的研究表明会话顺利进行需要会话双方合作并协调各自的会话权利和话轮分配。本文利用会话分析的方法,以Schegloff(1972,1986)对电话会话开端部分的研究结果为基础,通过对买卖交际会话开始阶段的序列结构进行研究,发现会话参与者双方之间话语的权利和参与会话的劳动量并不是相等的,认为这种非正态分布表明了会话参与者之间的权势差异,这种不对等的权势关系是由摊主与顾客之间共同创造并维系着。

  • 标签: 买卖交际会话 召唤-应答序列 现成性 角色认定
  • 简介:本文采用追述法调查了八名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答题时的思维过程,探讨了长对话多项选择听力测试题的结构效度。研究发现长对话多项选择听力测试题能够测试听力能力理论框架中所规定的语法知识、话语知识、语用知识和社会语言知识以及所有的认知和元认知策略,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它的结构效度。但是,多项选择题型从"表面搭配"、"阅读"及"缺乏理据的猜测"三方面影响考生的考试表现,并对测试的结构效度构成威胁。研究还发现,长对话听力材料为考生提供了更多的语境线索,但对考生的短期记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标签: 结构效度 多项选择听力测试题 追述法
  • 简介:读后续写任务是一种将语言输出与输入紧密结合的题型,旨在加速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在该任务中,学生阅读文章,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模仿的方式进行续写。本研究通过考察和对比读后续写与另外一种传统的学习任务——阅读理解对于二语学习者在汉语空间短语结构习得上的作用,探讨读后续写任务的促学作用。本研究将两个自然班的汉语二语学习者随机分为两组:读后续写组和阅读理解组。研究采用“前测-干预-后测1-后测2”的设计模式。在干预过程中,读后续写组完成读后续写任务,即使用中文续写一篇含有目标结构的文章;与此同时,阅读理解组完成阅读理解任务,即阅读同一篇文章后回答问题。南于汉语空问短语包括三个方面特征:框式结构、介词用法和方位词用法,因此两项任务对于汉语空间短语结构习得的作用将通过学习者在三次测试中目标结构的三个方面的正确率来测量。研究结果表明:1)从前测到两次后测,读后续写组的目标结构正确率取得了显著提高,而阅读理解组则无此表现;2)在后测中,读后续写组的日标结构正确率显著高于阅渎理解细。

  • 标签: 读后续写 汉语空间短语 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