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4 个结果
  • 简介:笛卡尔究竟为乔姆斯基语言研究方案作出了何种贡献?这个问题对于乔姆斯基语言哲学研究和理性主义思想史研究有重要意义。着眼于历史和学理两个方面,本文从麦吉利夫雷提供答案入手讨论,致力于论证两个观点:(1)否定性论点:语言创造性算不上是乔姆斯基方案笛卡尔贡献;(2)肯定性论点:乔姆斯基方案真正笛卡尔贡献是一种理智化解释人类认知能力(特别是语言能力)思路。

  • 标签: 语言能力 语言知识 理智主义 笛卡尔 乔姆斯基
  • 简介:方东美的中国哲学研究极富特色,学术路向尤为独特.他一反当时流行实证主义做法,采取“形上学”研究思路,通过对三种形上学即超绝型态、超越型态及内在超越型态分析,敏锐地抓住了中国哲学“内在超越”之特质,并围绕中国哲学“四大主潮”之精义,最终建构了“有机生命哲学本体论”这一富有深蕴哲学体系,为中国哲学现代化做出了有益探索.

  • 标签: 方东美 学术路向 特质 哲学构架
  • 简介:目的论作为一种修辞形式,可有效解释人如何突破有限性通达无限性。对于目的论这种泛灵论世界观,马克思一向是极力反对。但有证据表明,马克思仍在《资本论》中不自觉地运用着目的论修辞。当马克思引用黑格尔带有目的论结构论断——“理性狡猾”——来支撑不假于此便无法言说观点时,他也就发出一个讯息:他是在目的论解释框架中说明问题。而当马克思冒着风险把“历史”或“人类”诸如此类范畴隐喻化为超级主体时,他也就在运用着目的论修辞,与此相关是无意示人目的论图景显露。事实上,马克思理论自觉和理论实际并不如人们想象那样具有严格一致性。

  • 标签: 《资本论》 目的论 修辞
  • 简介:所有制是被用来从总体上表明一个人类共同体内部各成员之间占有关系一种社会制度或社会关系;人所有制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经济制度,它是区别和划分人类历史上各种不同经济形态根本标志,是一个比生产资料所有制更为重要和更为基本社会所有制存在形式;人权概念是一个先后为在相关人类共同体中分别建立和维持人公民所有制、劳动力公民所有制、公民所有制劳动者人身所有制、人格公民平等、人个人所有制、劳动力个人所有制、个人所有制劳动者人身所有制、婚权个人所有制和使包括所有成年女性在内所有社会成年成员享有人格的人类平等、劳动力部分社会所有制等社会制度而被提出来哲学概念、法律概念和政治概念。

  • 标签: 所有制 人的所有制 人权概念
  • 简介:自《周易》开始,古代哲人一直追寻心意与世界变化融会贯通,力图把握心念与世界交汇生发之“几”。因此,中国传统形上学可以视为追求心物同源异构心通物论。心通物论从揭示《系辞上》形上学意蕴开始,研究心与物交融实化过程,并视意念与世界交融之境为人与世界缘生结合点。心通物论主旨之一是运世,亦即运世之化而不为世间之化所运。人意念总是在面对物化困境,所以必须“实意”,使心念坚实,从己而不从物。运世之化心通物论,便要揭示意向境域本质,也就是意境作为关联交融之境重要意义。

  • 标签: 心通物论 实意 周易 融通
  • 简介:在西方法律传统演变中,法律信仰转型是伴随着人主体性凸显而发生。基督教理论承认人有限自由意志,在上帝之下,君主必须服从神法和以神法为依据法律,个人意志可以高于君权,由此形成了神权保护民权、对抗王权局面。在自然法理论中,自由意志被理性所取代,人依赖理性就可以制定出符合神法和自然法世俗法。理性主义则认为,人不再需要神帮助,仅凭理性命令就可以制定出符合理性本身法律,获得对法律信仰。西方法律信仰转型经历了从自由意志到理性主义演变历程。当代中国法律信仰基础是理性主义,将“公平”、“正义”等法治观念建立在理性基础上,对处于目前文化境遇中中国人来说是必然选择。

  • 标签: 法律信仰 主体性 自由意志 自然法 理性主义
  • 简介:针对本质模态主义解释,范恩发展了一个著名论证来反驳它。范恩试图证明,成为必然属性是成为本质属性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通过对范恩论证给出新分析,文章将表明,范恩反例都建立在"对象反身性"属性构造上,其论证贯穿着"同一性本质"和"识别性本质"混淆,从而其针对模态主义解释挑战是不成立

  • 标签: 范恩 本质 模态主义 对象反身性
  • 简介:本文通过对审美主体和伦理主体比较研究揭示了个体存在伦理层面的含义.首先考察了老庄和海德格尔后现代宗教式主体和儒家形而上宗教主体,以及儒家就伦理问题对于老庄挑战.结论是他们都缺乏把他者生存作为自己绝对责任伦理含义,因而是审美主体.其次,通过对于环境主体和伦理主体及审美主体关系讨论,阐释了这样一个哲学基本问题:伦理存在必须以有限性存在为前提;而后者只是一个哲学抽象.片面地强调人有限性(尼采),片面强调有限存在与超越者关系(老庄和海德格尔),或否认人有限性,这些观点都忽略了人在这个世界上伦理责任.后现代伦理学是指我,作为一个个体(me),对于他者一切负有不可推卸责任.

  • 标签: 审美主体 伦理主体 环境主体 有限性 责任
  • 简介:百年以来,中国数代知识分子一直希望在实现中华民族求存图强现代化事业中,能够顺利地实现西方文化资源本土化,或者说是将中国本土文化资源现代化。从“中体西用”到“以日为师”或“以俄为师”,再到“西体中用”,中国思想家们在这百年里进行了

  • 标签: 儒家 思想资源 现代意义 伦理精神 政治思想 生命智慧
  • 简介:<正>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活动过程。在认识过程中,主体生理、心理等各种因素必然要发生各自作用。研究这些因素对人认识活动影响,是认识论不容忽视任务。本文试探讨“意志”对主体认识影响。

  • 标签: 认识活动 意志力量 认识过程 主体认识 意志努力 活动过程
  • 简介:<正>什么是实现个人自由正确途径呢?黑格尔认为:自由是对必然认识;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对必然认识和对世界改造。黑格尔回答是基本正确。因为自由的确是在它内部机制中,在同必然相互关系中实现。但是,只有马克思主义回答才更为完全、更为科学。因为自由机制运行、自由真正实现,并不只是对必然认识,而且是一种社会实践;不只是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社会实践 内部机制 个人自由 正确处理 纪律
  • 简介:<正>系统哲学(SystemsPhilosophy)或系统思想(SystemsThinking)、系统世界观(SystemicworldView)等,指的是一个研究领域,它目前还是一般系统论(GeneralSystemTheory)一个组成部分,还没有从一般系统论中最后分化出来,因此从世界上一些著名系统科学著作中,我们很难严格区分那一些是专门系统哲学著作,那一些是专门一般系统论著作。例如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就带有很浓

  • 标签: 世界观 一般系统论 研究领域 心理学 系统哲学 历史背景
  • 简介:<正>在各种价值关系中,不仅存在着物对于人价值关系,即物对人效用关系;也存在着人与其自身价值关系,即人对其自身效用关系。在人与物价值关系中,人是价值主体,物是价值客体。而在人与其自身价值关系中,主体与客体则聚于一体,人既是价值主体,也是价值客体。人与其自身价值关系大体分为三个层次:即社会主体、群体主

  • 标签: 人类社会 社会活动 负价值 效用 被统治阶级 价值关系
  • 简介:在为辩证法确立根基意义上,实践辩证法概念是清晰,但是在以下两个方面它又呈现出模糊状态一是实践辩证法思想史定位不清,二是实践辩证法思想特质界定不清.基于此,我们提出从实践哲学视角阐释辩证法议题.一方面,在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比较视域中,揭示其思想脉络,勾勒其学术纹理;另一方面,通过辨析实践哲学与实践理性、实践智慧、实践等概念区别及其与辩证法关系,进而揭示其思想特质和当代价值,从而进一步获得对实践辩证法清晰印象.

  • 标签: 实践哲学 辩证法 实践辩证法
  • 简介:本文从“事实、符号与意义”角度,描述了“直躬证父”故事在中国早期经典文本中变化。它从一个客观存在故事梗概,发展出多样叙事方式,从这多样叙述方式中生发出不同思想原则。对这一变化描述,就是进入古典思维世界过程。

  • 标签: 直躬证父 故事 思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