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在临床血液检验中应用两种细菌鉴定药敏试验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到2021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临床血液检验呈阳性的240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对两组阳性血液标本分别采用直接药敏实验以及常规药敏实验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符合率。结果 比较两种检验方式的符合率,对比不存在差异(P>0.05);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检验时间,直接药敏实验低于常规药敏实验(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在临床血液检验中应用两种细菌鉴定药敏试验均可以取得理想的符合率,但是应用直接药敏实验则可以提高检查效率,降低操作难度,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临床血液检验 直接药敏实验 常规药敏实验 诊断价值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在儿童腹泻中开展病原微生物检测与药敏试验操作的价值作用。方法:将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期间院内的100例儿童腹泻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利用病原微生物检测、药敏试验方式对所有患儿进行检查,观察检查结果。结果: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中100例腹泻患儿中病原微生物有84株,检测阳性率为84%,包括志贺菌51株(51%)、弧菌属18株(18%)、肠致病性大肠杆菌15株(15%),其中志贺菌阳性率最高。药敏试验结果中,不同病菌对阿莫西林、头孢哌酮以及头孢三嗪等药物均存在耐药性。结论:在儿童腹泻中开展病原微生物检测与药敏试验操作可帮助医务人员发现患儿病原微生物类型、机体耐药性,从而为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 标签: 病原微生物检测 药敏试验 儿童腹泻
  • 简介:摘要粗粒土是一种高抗压强度和高透水性的工程土质。本文基于直接剪切试验,在分析素粗粒土剪切面力学特征的基础上,对其抗剪强度指标变化规律进行系统探究,期望有利于粗粒土土体结构性质的把控合理,进而为后期工程建设提供有效指导。

  • 标签: 粗粒土 直接剪切试验 抗剪强度 指标变化
  • 简介:摘要为了充分发挥出赤泥优势,针对这种材料组织综合利用试验。首先对直接还原熔分进行分析,了解这种工艺的优势与原理,其次介绍试验设备与原料,得出赤泥中不同物质的存在形式,再次阐述试验结果,并且围绕结果展开论述,明确不同因素对于赤泥还原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以直接还原熔分为基础的赤泥综合利用,对于发挥赤泥优势而言有极大作用。

  • 标签: 直接还原熔分 赤泥 氧化铝工业 氧化铁
  • 简介:天津天使力联合制药公司生产的复方丹参滴丸,作为我国中药复方制剂的开路先锋,已被美国FDA接受直接进入Ⅱ-Ⅲ期新药临床试验,实现了国药走向世界的历史性突破。为实施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实现中国医药产业与国际接轨,推动我国民族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国家科委新药研究与开发协调领导小组会同国家科委等7部委,经过认真讨论和筛选,确定天津天使力联合制药公司生产的复方丹参滴丸为首选产品,直接申请在美国进入新药临床研究(IND)。国家科委生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美国)与天津天使力联合制药公司一起,在国家科委新药研究与开发海外专家委员会、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学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哈佛大学替代医学中心和美国有关制药公司从事新药研究与开发的专家的协同努力下,经过8个多月的艰苦工作,已于1997年12月9日,正式通过美国FDA对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新药临床研究的预审,同意该产品在临床设计方案完成后,直接进入美国新药审批程序中的临床Ⅱ-Ⅲ期合并试验。这是我国首次也是全世界范围内,唯一一个通过美国FDA作为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传统中药。

  • 标签: 复方丹参 FDA批准 研究与开发 新药临床研究 滴丸 制药公司
  • 简介: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多药耐药(MDR1)、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基因表达与肿瘤药敏试验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56例NSCLC(已手术)进入研究,药敏方法采用磷脂结合蛋白V(annexinV)联合碘化丙啶(PI)双参数法,耐药基因MDR1、GST-π、MRP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各抗癌药物的平均抑瘤率分别为:紫杉醇(14.6±12.3)%,顺铂(21.7±12.2)%,去甲长春花碱(8.3±13.2)%,丝裂霉素(11.3±15.2)%,鬼臼乙叉甙(10.7±18.1)%,双氟胞苷(13.2±10.8)%,长春碱酰胺(6.6±11.3)%,长春新碱(7.4±7.7)%.耐药基因阳性率分别为MDR164.3%,MRP42.8%,GST-π46.4%.耐药基因MRP、GST-π阳性和阴性表达与病理类型和期别间未见明显相关;腺癌MDR1阳性表达组明显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MDR1耐药基因阳性和阴性表达与肿瘤的药敏未见相关性.MRP阳性表达者对去甲长春花碱、长春碱酰胺、长春新碱和丝裂霉素的肿瘤抑制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组(P<0.05).耐药基因GST-π阳性表达者对顺铂、去甲长春花碱、丝裂霉素的抑瘤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组(<0.05).结论:肺癌耐药基因GST-π、MRP表达阳性与部分化疗药物的肿瘤药敏存在相关性,其对临床化疗药物的选择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 标签: 耐药相关基因 肿瘤 药敏试验 小细胞肺癌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以微量肉汤稀释法为金标准,评价4种不同药敏方法检测多黏菌素敏感性的性能,为实验室选择可常规开展的药敏方法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12月临床标本分离的88株非重复肠杆菌科细菌(其中6株携带mcr-1基因),分别用微量肉汤稀释法、黏菌素肉汤纸片洗脱法(CBDE)、Vitek-2™药敏分析系统、BD PhoenixTM药敏分析系统、商品化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多黏菌素的MIC值。以微量肉汤稀释法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方法的基本一致性、分类一致性、极重大错误和重大错误;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配对χ²检验及Spearman秩相关法对4种药敏方法与金标准之间的一致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金标准相比,CBDE、Vitek-2™药敏分析系统、BD PhoenixTM药敏分析系统和商品化微量肉汤稀释法的基本一致性分别为94.32%(83/88)、92.05%(81/88)、90.90%(80/88)和96.59%(85/88),分类一致性均为100%(88/88),未出现极重大错误和重大错误;4种药敏方法与金标准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cNemer检验P=1),检测多黏菌素敏感性的一致性较强(Kappa=1,P<0.001);4种药敏方法测定的MIC值与微量肉汤稀释法均呈正相关,一致性较好(r均>0.5,P均<0.05)。结论多黏菌素4种药敏方法在本实验室均达到了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及欧洲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委员会联合推荐的性能标准,其中商品化微量肉汤稀释法、CBDE检测性能表现最佳,目前可应用于本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日常工作中。

  • 标签: 肠杆菌科 药物敏感性试验 多黏菌素类 mcr-1 性能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药敏试验比例法的耐多药肺结核(multidrug-resistant pulmonary tuberculosis,MDR-PTB)患者精准治疗的效果,为制订MDR-PTB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5日至2018年4月30日在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行结核病治疗的180例MDR-PTB确诊患者,初始治疗方案为6个月阿米卡星、吡嗪酰胺、左氧氟沙星、乙胺丁醇、丙硫异烟胺/18个月吡嗪酰胺、左氧氟沙星、乙胺丁醇、丙硫异烟胺。根据是否完善10种常用药物的药敏试验比例法分为精准治疗组和经验治疗组,精准治疗组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方案及病情转归等资料。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180例患者中,精准治疗组113例,经验治疗组67例。精准治疗组药物的耐药率从低到高依次为:卷曲霉素(0,0/113)、阿米卡星(2.65%,3/113)和卡那霉素(2.65%,3/113)、对氨基水杨酸(7.96%, 9/113)、丙硫异烟胺(11.50%,13/113)、氧氟沙星(38.05%, 43/113)、乙胺丁醇(39.82%, 45/113)、链霉素(76.99%, 87/113)。精准治疗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根据药敏试验比例法进行药物调整104人次,从低到高依次为:阿米卡星(3人次)、丙硫异烟胺(13人次)、左氧氟沙星(43人次)、乙胺丁醇(45人次)。精准治疗组治疗成功率为78.8%(89/113),高于经验治疗组的52.2%(3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05,P=0.000 2)。精准治疗组和经验治疗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丙氨酸转氨酶升高[32.3%(31/96)比34.0%(18/53)]、血肌酐升高[4.2%(4/96)比5.7%(3/53)]、白细胞计数减少[24.0%(23/96)比22.6%(12/53)]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药敏试验比例法的传统MDR-PTB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治疗成功率,仍是值得选择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耐多药肺结核 药敏试验比例法 精准治疗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手术前后鼻腔细菌感染状况的变化及药敏试验分析。方法实验组来自50例CRS患者术前中鼻道分泌物、鼻息肉组织和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术后1、3、6个月复诊时的中鼻道分泌物;对照组选取30例单纯鼻中隔偏曲或鼻出血患者的中鼻道分泌物。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中鼻道分泌物细菌检出率分别为63.3%、92.0%、94.0%、9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实验组术后6个月中鼻道分泌物细菌检出率分别为63.3%和68.0%,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术后6个月与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中鼻道分泌物细菌检出率分别为68.0%、92%、94.0%、90.0%,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与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前中鼻道分泌物细菌检出率分别为92.9%和90.9%,无统计学差异。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织细菌检出率为13.6%(3/22)。各组间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需氧菌对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和三代头孢(头孢曲松)敏感率较高,药物敏感率分别为94.6%(229/242)、84.7%(205/242)和81.4%(197/242);二代头孢(头孢呋辛)中等敏感,药物敏感率为74.0%(179/242),青霉素的敏感性低,药物敏感率为39.7%(96/242),厌氧菌(12株)最敏感的抗生素是万古霉素,其药物敏感率为91.7%(11/12)。结论细菌感染是引起CRS的重要因素,亦可能是引发鼻息肉的病因之一。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术后鼻腔、窦口引流通畅,手术可以减少细菌的生长,使鼻腔内细菌谱恢复至正常。手术可以减少细菌的生长,使鼻腔内细菌谱恢复致正常。CRS是否伴有鼻息肉对细菌的生长及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的分布无重要影响。

  • 标签: 鼻窦炎 细菌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内窥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性别患者标本中支原体分离率及对六种抗菌素的耐药性。方法采用IST试剂盒,对415例疑为NGU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了支原体检测,同时对支原体检测阳性标本进行了菌落计数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415例标本中支原体分离率为39.5%,其中男性标本中支原体分离率为21.5%,女性标本中支原体分离率为55.0%。Uu菌落计数结果,≥104cfu/ml比例女性(74.4%)高于男性(60.0%);Mh菌落计数结果,≥104cfu/ml比例女性(35.8%)与男性(36.4%)基本相同。支原体对PRI保持敏感,对DOX、JOS、OFL、ERY、TET的耐药率女性和男性标本各不相同。结论NGU患者中支原体是主要的病原,监测支原体的耐药性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原始霉素(PRI)和强力霉素(DOX)可作为治疗支原体感染NGU的首选药物。

  • 标签: 泌尿生殖道 支原体感染 衣原体感染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6~2011年来本院就诊泌尿生殖道感染者支原体检出及耐药率变化情况,为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药敏试剂盒检测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对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分离、鉴定、计数,然后分析就诊患者的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6年间检测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10997例,支原体阳性率为58.1%(6386/10997);Uu检出率为37.7%~48.3%,Mh为0.3%~3.0%、混合型(Mh+Uu)为3.4%~18.6%。药敏试验结果表明Uu对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敏感率变化非常显著,耐药率呈现上升趋势,对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保持高度耐药。结论支原体感染已成为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中Uu感染占较大比例,同时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药敏敏感性降低,提示临床应合理、规范用药,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及扩散。

  • 标签: 泌尿生殖道感染 支原体 抗生素敏感性
  • 简介:目的:分析医院儿科送检标本中分离的葡萄球菌中克林霉素诱导型耐药的发生率,结合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为儿科医师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004版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K-B纸片扩散法测定并判读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性,并以D-试验法测定克林霉素的诱导型耐药。结果:测得的49株葡萄球菌中,其中6株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较为敏感,21株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为耐药,13株对红霉素耐药而对克林霉素较敏感(但采用D-试验法示阳性),9株对红霉素为耐药而对克林霉素敏感(但采用D-试验法示阴性);在对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的菌株中,D-试验阳性率为59.09%,所有菌株D-试验阳性率为26.53%。结论:医院儿科红霉素耐药葡萄球菌中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发生率较高,临床微生物室应在开展药敏试验的基础上加用D-试验,检测葡萄球菌中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发生,以此指导儿科医师合理选用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酰胺类抗菌药物。

  • 标签: D-试验 葡萄球菌 红霉素 克林霉素 诱导型耐药
  • 简介:目的:了解支原体感染及支原体合并衣原体感染的药敏差异。方法:男性尿道分泌物分别做衣原体检测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支原体感染及支原体合并衣原体感染的药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美满霉素,罗红霉素,阿齐霉素,克拉霉素药敏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支原体感染组对美满霉素,罗红霉素,阿齐霉素高度敏感的百分率大于支原体合并衣原体感染组,克拉霉素则略低。临床在选用上述四种抗生素时,需要考虑药敏差异,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支原体感染 支原体 衣原体 感染 支原体药敏 生殖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细菌培养作用及药敏试验效果。方法: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样本共取139例(皆为我院2020.01-2020.09收治),分别进行药敏试验和细菌学培养,观察病原菌分布情况和耐药率情况。结果:取139例痰液样本,共检出179株致病菌,G- 菌占比60.89%(109/179),G+ 菌占比22.91%(41/179),真菌占比16.20%(29/179),其中,G- 菌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的耐药性较低,G+ 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较低。结论:G- 菌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获取患者痰液样本进行药敏试验和细菌培养可为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有效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用药指导意义。

  • 标签: 药敏试验效果 痰细菌培养作用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2008—2011四年间各类标本检出致病菌的菌群分布以及药敏试验情况,研究其间是否存在趋势性变化,为本地区的院感防治及临床抗生素的使用等诊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检出率分别统计2008—2011年每年所有检出细菌的大类分布及各自前十位的细菌名及所占百分比,比较分析其菌群分布变化情况及趋势。将细菌分为肠杆菌科类、非发酵菌类、革兰氏阳性球菌类三大类,并对其进行每年度的药敏情况分析。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结果从大类上来看,检出细菌分布多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其次为G+球菌,比例最小的是非发酵菌类细菌,但此类细菌所占比例从2008年的6.1%到2011年的12.6%,呈稳定上升趋势;几年中所检出占前十位的细菌大致稳定;三大类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未发现呈现趋势性上升或下降的情况。结论近四年我院检出致病菌菌群分布未出现明显的趋势性改变,药敏耐药率也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 标签: 菌群分布 药敏试验 比较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选用青海省海北藏族地区某奶牛养殖基地的腹泻病死牛为研究对象,取其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其进行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菌株经过各个培养基的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显微镜镜检、生化试验结果可以确定为大肠杆菌;分离的大肠杆菌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钠、庆大霉素药物敏感;对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卡那霉素、阿奇霉素、氟苯尼考药物中度敏感;对恩诺沙星、四环素、链霉素药物产生耐药。

  • 标签: 海省海北藏族地区,牛,大肠杆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检测替加环素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结果,并评估改良纸片扩散法能否作为仪器法的补充方法。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73株,以微量肉汤稀释法为参考方法,采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判定标准,评估纸片扩散法、改良纸片扩散法和仪器法的药敏结果与参考方法的一致性。结果:改良纸片扩散法的分类一致性最好,其次是仪器法。改良纸片扩散法的各项指标均在可接受范围内。仪器法没有重大误差,但是分类一致率和基本一致性依然较低,不在可接受范围内。纸片扩散法和仪器法的小误差、分类一致性均不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不同的药敏方法与参考方法存在较大差异,改良纸片扩散法与微量肉汤稀释法药敏结果一致性最好。纸片扩散法、仪器法与微量肉汤稀释法的一致性较差,当药敏结果为中介或耐药时需要复检。改良纸片扩散法可以作为仪器法的一种补充方法,当仪器法出现可疑药敏结果时,可采用改良纸片扩散法进行复检。

  • 标签: 替加环素 鲍曼不动杆菌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 简介:由于中美洲哥斯达黎加圣巴勃罗水电站项目碾压混凝土大坝处于地震带内,业主对碾压混凝土的轴向直接抗拉强度值有非常严格的要求。经过大量试验研究,本文提出使用园柱体试件,通过在两端固定拉板和拉环进行轴向直接抗拉试验,取得了满意的试验成果。

  • 标签: 大坝 碾压混凝土 抗拉强度 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