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拉卜楞,位于雪域高原东北部边缘的甘青川三省交界,藏传佛教格鲁派重大寺院之一的拉卜楞寺亦座落在此,无形中形成了东部藏族地区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拉卜楞藏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按照自己独持的审美观念,形成了该地区特有的文化生活习俗。该地藏族男子的服饰媲美,比其独具的形式,通过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展示在人民面前,有着显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宗教色彩,是自古迄今的一种传统文化审美习俗。一、服饰的媲美形式藏民族是一个信仰佛教的民族,审美创造活动往往依附着浓厚的宗教色彩。拉卜楞藏族男子服饰的媲美习俗亦然,它是于每年正月十四日举行的。这项活动不是单纯的服饰比赛,而是与宗教活动———拉卜楞寺正月大祈愿法会(俗称毛拉木法会)法舞节紧紧揉合在一起的一种颇具特色的文化习俗。从形式上来讲是法舞节,而仔细观察,却是集宗教活动与民间愉情悦性的群众性审美活动之大成的一种大型节日。每逢节日,拉卜楞附近十三庄的青年男子,受名额的限制,每村只能参加两三名,必须是全村最富裕的。参赛人员藏语称“吾嘉合”,可概译为“枪手”。因为他们的职责不仅是服饰比赛,更重要的是协理拉卜楞寺院僧侣...

  • 标签: 奇特服饰 媲美习俗 服饰媲美
  • 简介:江淮传统中秋习俗主要有吃月饼、赏月、玩草龙、摸秋等内容,这些大同小异的习俗内容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江淮文化的内涵。

  • 标签: 江淮 中秋节 习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天葬是藏族社会一种传统的丧葬习俗,至今仍存在于广大的藏族地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山岩社会的天葬与其它藏族地区存在类似之处,比如受历史、地理以及社会文化等因素的深刻影响,其特殊性在于山岩天葬习俗与当地的父系血缘组织戈巴密切关联。山岩天葬文化的调查研究表明,学界在研究分析丧葬文化或其它文化事象时,以地方社会组织或社会结构为视角或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 标签: 丧葬习俗 宗教信仰 社会结构
  • 简介:对鄂东南地区"接太公"习俗的研究可以探寻民俗活动的时空语境。由于地理特征和早期移民活动而分散居住的宗族房支通过连年举行的"接太公"活动形成了日常生活中跨越地域的共同体意识和行动路径。进入19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力量的深入,村庄流动性的增强,地方文化中支撑房头意识的意义系统和行动单位正在被替代,"接太公"习俗得以延续的价值依托和组织载体日渐消解。

  • 标签: “接太公” 民间习俗 房头 宗族
  • 简介:在温州永嘉,寄名习俗以"拜亲爷"的形式在民间流传,其中尤以"拜丐老"习俗最盛、最为独特。无论该民俗事项在表象上表现为哪种形式,其实质都反映了传统社会中父母面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及挫折,包括挫折所产生的无助和对神灵的依赖,也反映了民间宗教及其它宗教对世俗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信仰的形成和对礼俗的渗透,也说明了一方民众对某个文化的认同。

  • 标签: 温州 寄名 拜亲爷 拜丐老 民间信仰
  • 简介:布依族人民以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创造了具有本民族鲜明特色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传统育儿习俗中的"种树"习俗就是其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布依族"种树"习俗隐含了布依人对生命意蕴的深刻、透彻的理解,在布依人的思想意识里生命是应被人类所敬畏的,人和自然的统一才是生命得以存在的根本,生命的成长包括人的成长是一个自然成长的过程且情感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透过布依人对生之意蕴的阐释,人们不得不对现代教育中的生命教育进行深刻的反思。

  • 标签: 布依族 育儿习俗 种树习俗 生命教育
  • 简介:“游方”是清水江一带苗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和进行择偶的主要社交活动之一,台江县南宫乡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保存着许多原生态民俗文化。文章以南宫乡苗族“游方”习俗为例,认为苗族“游方”文化习俗的传承环境、表现形式与经济生活变化,应从文化的多元性加以保护和传承。

  • 标签: 南宫乡苗族 “游方”习俗 传承
  • 简介:《红楼梦》中有十多次丧礼活动,重点描写的有三次:秦可卿、贾敬和贾母的丧礼,其中秦可卿的丧礼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贾敬的丧礼次之,贾母的丧礼最差。《红楼梦》的丧葬习俗以汉族习俗为主,其他民族习俗为辅,带有民族融合的色彩。《红楼梦》中的丧礼还是重要的交际活动,使主要人物的活动范围从家庭扩展到社会,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典型的环境,反映了封建宗法制的没落和世态人情的淡薄,带有明显的讽刺色彩。

  • 标签: 《红楼梦》丧葬 殉葬“烧饭”
  • 简介:古代文献中有很多关于女子染指甲的记载,但不曾见有关男子染指甲的记载;相反。在敦煌壁画中发现有不少男子染指甲的图像,既有少数民族人物,也有中原人士,但却未曾见有女子染指甲的图像,颇为奇异。

  • 标签: 敦煌壁画 美甲 奇异习俗
  • 简介:<正>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一直被奉为文化思想的正统,封建文人士大夫也以正统的文化思想和道德标准品评各种事物。反映在语言问题上,贵“雅言”,贱方言俗语,认为方言俗语不能登大雅之堂。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日知录·方言》即云:《北史》谓“丹阳王刘昶呵骂僮仆,音杂夷夏,虽在公座,诸王每侮弄之”。夫以创业之君,中兴之相,不免时人之议,而况士大夫乎?……至于著书作文尤忌俚俗,《公羊》多齐言,《淮南》多楚语,若《易》、《传》、《论语》何尝有一字

  • 标签: 说文解字 方言俗语 文化思想 文人士大夫 儒家思想 道德标准
  • 简介:<正>居住在桂北的东兰县的壮族约23万人,这里的婚俗、婚仪十分有趣,自古至今,一直保留着这种习俗。一、发媒壮族小伙子和仕族妹仔大多数都喜欢唱歌,每年在大年初一妆二或在三月三歌圩上,互相对歌,倾吐爱情。进一步了解后,男女双方即表示愿意结为伴侣,歌场一散,小伙子回家转告家人,说在歌圩上找得了对象,男方家的父母就找了一个媒人(不论男女)到女方家去

  • 标签: 新娘 壮族 仪式 父母 习俗 东兰县
  • 简介:北京丧礼是满、汉习俗互相影响、融合而成的。更确切地说,它是在明代辽东汉族丧俗的基础上加入满族习俗特点而形成的;这个融合体的主要成分是汉俗,满俗特点较少。当然,在融合中仍有各存特点之处。满汉习俗互相影响、融合满族自其远祖肃慎氏始即以渔猎为世守之业,原不似农业民族那样重视"厚葬"。满族将祖先纳入萨玛信仰体系中,视祖与神为一体,不同于汉族"慎终追远"的观念。因此

  • 标签: 满族习俗 老北京 互相影响 丧礼 汉族传统文化 明代辽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4-19
  • 简介:  一般来说,土著人指的是外来种族征服、入侵和占领之前,世代繁衍生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族.他们大多数居住在经济贫困、文化落后的山村地区.以农牧业或狩猎为生.在地理和文化上,处于与文明社会半隔离的状态.长期以来,土著人为民族自决、资源、文化、权利及生存,进行着不屈的斗争.改善土著人的生存环境和条件,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

  • 标签: 土著人生活 生活习俗
  • 简介:潮汕地区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分布在全世界各地的潮籍华侨、华人的人数几近于潮汕本土的潮人人数。潮汕人把出国谋生叫做“过番”,把漂洋过海、出国谋生的人称为“番客”。

  • 标签: 潮汕人 习俗 潮汕地区 华侨 谋生 出国
  • 简介:<正>不论谁走进弗莱堡的老式餐馆,看一眼那里的菜单,谁都会为称作地方风味的各式菜肴而惊叹不已。首先是汤:炒饼汤、酸菜汤、小茴汤、蛋花汤、脑汤、蘑菇奶油汤、蜗牛碗汤。其次是荤菜和配菜:冷拼的或热做的肘子肉、腌乳猪、填乳猪、肉沫汤、奶酪肝、茴香蒲公英色拉。拼菜也同样引人注目,如“巴登州星期六宴”。它以熟牛胸和土豆汁为主,再用辣根调料和越桔作为配菜。许多菜肴都有方言名称,外地人须经翻译才能明白。

  • 标签: 十九世纪 饮食习俗 食品 烹调法 面包 饮食文化
  • 简介: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既具有自己民族特色,又有汉族等其他民族习俗在内的饮食文化习俗。壮族的饮食文化习俗具有三大特点:喜食糯米食品,喜食生腌酸辣,饮食礼俗丰富多彩。

  • 标签: 壮族 饮食文化 饮食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