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代替基于造影剂的血管显影指引主动脉修复术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我们对1例Standford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行主动脉修复术,术中使用血管内超声指引寻、定位、支架释放和进行解剖学检查,全程避免使用造影剂。结果手术使用造影剂0mL,手术时间125min,寻、定位及支架释放过程顺利。支架到位准确,扩张及贴壁良好。术后无漏或新发夹层,无其他并发症。术后1周患者血清肌酐浓度无增高。结论在本例患者中,血管内超声代替基于造影剂的血管显影指引主动脉修复术可行,该技术可能避免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恶化。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超声检查 介入性 肾功能不全 腔内修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应用CDT(导管接触性溶栓)与血管成形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0年02月~2021年02月,以本院接收的3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课题对象,入院后均进行CDT以及血管成形术联合治疗。结果:25例溶栓有效(83.33%),尿激酶平均使用量(212.8±80.4)万单位。术后患者下肢动脉闭塞病变长度短于术前,且术后ABI踝肱指数高于术前(P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CDT 腔内血管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1例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经皮冠状动脉支架安置术后患者的护理观察,探讨PTCA+支架安置术后有效的护理方案,以提高成功率。方法对行PTCA+支架安置术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指导体位、活动和饮食,加强基础护理,强调并发症的观察,重视心理护理和康复期的护理。结果经精心护理后康复出院。结论通过各种有效护理措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避免了不良并发症,减轻术后不适,增强患者信心,减轻了恐惧,对促进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PTCA+支架安置术 监测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诊断颅动脉成窗变异及合并其他血管异常。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_2014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653例经头部CTA检查,并诊断为颅动脉成窗的39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颅动脉成窗的发生率、部位、形态及其他血管异常。结果(1)653例患者共检出39例(5.97%)41个成窗动脉,其中基底动脉成窗检出率3.37%(22个),椎动脉成窗检出率0.31%(2个),大脑前动脉成窗检出率1.22%(8个),前交通动脉成窗检出率0.61%(4个),大脑中动脉成窗检出率0.76%(5个)。后循环成窗以凸透镜型为主(66.67%,16/24),前循环成窗以裂隙型为主(76.47%,1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11,P〈0.05)。(2)39例中22例成窗患者合并其他血管异常,以单侧或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最多(10例),其次为颅动脉瘤(5例)。5例动脉瘤部位均远离成窗部位,位于颈内动脉交通段3例、基底动脉顶端1例、双侧大脑中动脉M2段1例。结论CTA可以直观、清晰地显示颅动脉成窗及合并其他血管异常,但血管成窗与血管异常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 标签: 血管造影术 脑血管障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脑动脉成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颅动脉瘤的手术技巧及总结经验。方法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64例(69个动脉瘤),均进行了颅脑DSA检查。选择不同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案,对颅动脉瘤进行栓塞,采用可脱性弹簧圈栓塞颅动脉瘤48例,球囊辅助栓塞10例,支架辅助栓塞11例。结果本组100%栓塞者32例,95%栓塞者18例,90%栓塞者14例。术后疗效(按GOS预后评分)恢复良好58例,轻残4例,重残2例,无死亡,随访64例病人,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2例轻残,1例重残,良好率95.3%。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动脉瘤安全、有效、微创,术后恢复良好,并发症少.

  • 标签:
  • 简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洋地黄素水平增高,这些作用主要是通过洋地黄素对Na+,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洋地黄素水平显著增高

  • 标签: 洋地黄素 素脑血管 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在输尿管结石、肾结石碎石术中,为了保持手术视野清晰及碎石顺利冲出,往往需要进行灌注冲洗,但这极易引起肾盂高压。肾盂高压不仅对肾脏有一定损伤,还可导致灌注液中细菌及内毒素反流吸收,导致患者术后出现发热、脓毒血症,甚至有肾脏破裂的风险。因此,认识肾盂高压并有效控制术中灌注压是泌尿外科医生必然面对的话题。本文从肾盂压的研究现状、肾盂发生高压的机制、肾盂高压的并发症、肾盂压监测方法以及有效降低肾盂压的措施等五个方面对肾盂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肾结石 碎石术 肾盂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近端结石的输尿管狭窄的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对41例合并近端结石的输尿管狭窄患者,经输尿管镜或经皮肾镜直视下清除结石,同期行输尿管狭窄钬激光切开术。结果41例输尿管狭窄患者均一次性切开成功。1例术中损伤髂血管致大出血,经腹部按压后成功止血并留置输尿管支架管,3周后经输尿管镜粉碎结石;3例发生上尿路感染,应用抗生素后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术后平均随访7.3月,30例治愈,6例好转,总体有效率为87.8%(36/41);5例无效,其中4例复发,经再次钬激光切开后治愈,1例于术后复发2次,建议患者开放手术,患者拒绝,后失访。结论钬激光切开术治疗合并近端结石的输尿管狭窄具有效果确切、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小以及提高输尿管结石清除率等优点。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狭窄 钬激光
  • 简介: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瘘(AVF)狭窄闭塞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本中心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的自体AVF狭窄闭塞病例,统计分析狭窄闭塞段数目、位置及相应治疗方式,术后即时、6个月、12个月通畅率及并发症。结果共28例患者,2例治疗导丝无法通过病变段而失败,其中吻合口严重成角及瘘闭塞严重各1例;其余26例患者共38处狭窄闭塞均先采用普通和或高压球囊扩张,4例患者头臂静脉球囊扩张后植入支架。介入治疗即时开通25例,成功率89.3%,并发症发生率7.1%(外渗及血栓形成各1例);治疗后6个月通畅率85.7%(24/28),12个月通畅率78.6%(22/28)。结论自体AVF狭窄闭塞类型多,治疗应个体化,经治疗即时、6、12个月通畅率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自体 动静脉内瘘 狭窄 闭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颈内静脉置管操作时导管异位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回顾1例右侧颈内静脉带涤纶套双导管穿透上静脉血管壁误入纵隔的患者诊疗情况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通过全胸片、DSA介入造影等检查,明确患者右侧颈内静脉带涤纶套双导管穿透上静脉血管壁误入纵隔。结论使用超声、全胸片、DSA血管造影等检查辅助深静脉置管,可有效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导管异位等并发症。

  • 标签: 肾透析 深静脉置管 导管异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采用日间模式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瘘(AVF)成熟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自2016年1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采用日间模式行超声引导下PTA治疗AVF成熟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基础信息、病变部位、穿刺入路、使用球囊个数与直径,并计算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和二期通畅率。结果AVF成熟不良患者21例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52.6±12.9)岁,其中20例治疗成功,1例发生血管破裂行AVF重建术,并发症率为4.8%(1/21)。患者住院天数为(1.05±0.71)d,费用为(11 487.7±4 401.4)元。2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9.7±8.3)个月,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70%和55%,二期通畅率均为90%。结论采用日间模式行超声引导下PTA是促进AVF成熟的安全有效方法,具有很高的技术成功率和良好的通畅率,可取得满意的促成熟效果。

  • 标签: 动静脉瘘 动静脉瘘成熟不良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超声引导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CUSEAL人工血管动静脉瘘闭塞后无法建立有效血管通路的患者利用吻合口残作为长期血管通路维持血液透析治疗的可行性。方法1例罕见的肱动脉-右心房ACUSEAL人工血管动静脉瘘转流术建立血管通路闭塞后,利用人工血管吻合口残建立扣眼穿刺作为长期血管通路的使用及相应护理方法。结果目前患者ACUSEAL人工血管吻合口残穿刺规律透析32个月,钝针穿刺23个月。结论肱动脉-右心房ACUSEAL人工血管动静脉瘘是一种罕见的血管通路手术,作为患者自体血管资源枯竭的一种新型通路方式疗效并不确定,与传统移植血管手术不同,一旦人工血管血栓形成将导致瘘闭塞失去功能,通过介入或手术方式再次开通的风险和难度极大,因此闭塞后利用吻合口有限残作为长期血管通路以延长人工血管使用寿命是一种具有挑战性同时也是合理的方法。

  • 标签: ACUSEAL人工血管内瘘 闭塞 吻合口残腔 扣眼穿刺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性研究3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的资料。39例患者中30例应用介入技术,其中21例行PTA,12例PTA+PTS治疗,治疗后2d、1个月及3个月患者患侧肢体血液透析、症状减轻或消失情况优于未应用介入技术患者(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我们认为经皮球囊血管成形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可行、有效。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胸腔积血的血管外科治疗的早、中期疗效。方法20例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胸腔积血患者,均行支架形人工血管植入修复术。术后3、6、12个月及每年一次复诊。结果本组共植入支架20个,支架释放后即刻造影显示第一破口封堵率为100%。13例术前胸腔积血进行性减少的患者在术后胸腔积血完全吸收。7例术前胸腔积血进行性增多的患者,术后2例胸腔积血得以控制并逐渐吸收减少;另5例患者于术后第1~3d胸腔积血仍呈进行性增多,于术后第3~6d胸腔积血得以控制,遂于术后第3~12d进行多次控制性胸腔穿刺抽吸积血,呼吸功能均能维持。元围手术期死亡。19例平均随访16(3~57)个月,支架覆盖段胸主动脉情况稳定,术后5例胸腔积血进行性增多的患者发生胸部并发症。结论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胸腔积血患者在进行腔血管外科治疗后近期、中期内观察疗效确切,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血管外科手术 腔内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CUSEAL人工血管动静脉瘘闭塞后无法建立有效血管通路的患者利用吻合口残作为长期血管通路维持血液透析治疗的可行性。方法1例罕见的肱动脉-右心房ACUSEAL人工血管动静脉瘘转流术建立血管通路闭塞后,利用人工血管吻合口残建立扣眼穿刺作为长期血管通路的使用及相应护理方法。结果目前患者ACUSEAL人工血管吻合口残穿刺规律透析32个月,钝针穿刺23个月。结论肱动脉-右心房ACUSEAL人工血管动静脉瘘是一种罕见的血管通路手术,作为患者自体血管资源枯竭的一种新型通路方式疗效并不确定,与传统移植血管手术不同,一旦人工血管血栓形成将导致瘘闭塞失去功能,通过介入或手术方式再次开通的风险和难度极大,因此闭塞后利用吻合口有限残作为长期血管通路以延长人工血管使用寿命是一种具有挑战性同时也是合理的方法。

  • 标签: ACUSEAL人工血管内瘘 闭塞 吻合口残腔 扣眼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行血管治疗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观察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行血管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1/40),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5%(7/40),二者差异明显(P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腔内治疗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血管成形术(PTA)在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LE)患者中的临床效益及其安全性。方法:从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纳入的68名老年ASO-LE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人。对照组接受下肢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而观察组则接受PTA治疗。我们比较了两组的治疗效果、手术前后踝-肱血压指数(ABI)、血流动力学参数、视觉模拟评分(VAS)、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皮肤神经传导速度(SNCV),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在临床疗效上,两组的总体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然而,六个月后的通畅率、保肢率和再狭窄率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别(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术后VAS评分上有显著降低,同时MNCV和SNCV有显著提升(P<0.05)。结论:对于老年ASO-LE患者,采用PTA治疗显示出良好的临床效果,不仅显著改善了ABI和血流动力学指标,还提高了MNCV和SNCV,且术后疼痛减轻,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显示出较高的治疗安全性。

  • 标签: 腔内血管成形术 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 闭塞症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作者: 郭伟 王嘉宾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血管外科,北京 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血管外科,北京 100853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853
  • 简介:摘要胸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仍面临巨大挑战,其治疗方式经历了从开放手术到杂交手术再到全修复的发展。开放手术虽然是胸腹主动脉瘤的标准治疗方式,但手术难度大、创伤大,术后病死率高,限制了开放手术的普及,杂交手术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近年来,胸腹主动脉瘤的治疗一直是热点研究内容,并发展出平行支架技术、开窗技术和分支支架技术,随着治疗经验的积累以及器械的发展,治疗器械逐渐从定制走向成品化,治疗方式的选择也逐渐从平行支架技术转向开窗技术、开窗和分支支架技术相结合,再转向分支支架技术。本文就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现状做系统回顾,对该领域发展趋势进行整体评估。

  • 标签: 胸腹主动脉瘤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分支支架型血管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