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43岁,职员,汉族。因进行性智力下降3个月,肢体震颤1个月入院。患者逐渐出现计算力、记忆力下降,伴睡眠障碍,情绪波动,易激惹,有幻觉,躁狂不安,曾于外院诊断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遗忘症、智能损害。

  • 标签: 麻痹性痴呆 梅毒螺旋体 精神障碍 诊断 治疗
  • 简介:我院自1985年以来收治低钾麻痹15例,其中9例出现软瘫,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20~58岁,平均33岁,发病以冬春季为多,起病多有外感病史。起病到入院时间24小时5例,48小时7例,72小时3例。1.2临床症状及体征1.2.1症状:酸胀8例,恶心、呕吐10例,

  • 标签: 临床分析 低钾麻痹 脑血管意外 严重低钾血症 血清钾降低 病理生理学
  • 简介:目的探讨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5例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进行详细分析,采用囊肿内引流术治疗。结果15例胰腺假性囊肿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采用囊肿内引流术后随访了11年无一例囊肿复发及胰瘘发生。结论早期正确的诊断是治疗的关键,囊肿内引流术是治疗的最佳方法。

  • 标签: 治疗 诊断 胰腺假性囊肿 囊肿内引流术 诊治分析 术后随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慢性假性肠梗阻58例临床治疗。方法选取于2016年7月-2018年7月本院所收治假性慢性的肠梗阻症病患58例为本次临床观察基本研究对象,以实际就诊的顺序为主,将该58例病患平均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均29例病患。常规组实施常规疗法,干预组则在常规疗法基础,实施中西医联合疗法。分析两组效果。结果与常规组相比,干预组病患住院治疗时间、中转手术及1年内复发各项临床指标评分,临床治疗效果指标评分,均略占一定临床优势,组间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对于假性慢性的肠梗阻症,常规疗法基础上实施中西医联合疗法,能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复发几率,促进病患早日疾病转归。

  • 标签: 慢性 假性 肠梗阻 临床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痛性眼肌麻痹,亦称TolosaHunt综合征。是一种因海绵窦非特异性炎症肉芽组织引起眼眶疼痛并出现动眼(Ⅲ)、滑车(Ⅳ)、外展神经(Ⅵ)和三又神经第一支(V1)功能障碍。临床上较少见,且病因多样,容易误诊。本文回顾分析我院1992年1月-2003年6月住院诊治的26例患者病例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痛性眼肌麻痹 肉芽组织 HUNT综合征 非特异性炎症 海绵窦 展神经
  • 简介:目的对导管术后出现的股动脉假性动脉瘤(FAP)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发生情况,为临床提供有效的预防手段。方法入选39例导管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患者,与同时期3645例无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导管术后患者进行对照,对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有关的各种因素在两组中的分布行x^2检验。结果女性,高血压病,年龄,动脉鞘管型号≥7F和术中肝素化在两组中的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女性,高血压病,年龄,动脉鞘管型号≥7F和术中肝素化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发生有关联。

  • 标签: 动脉瘤 假性 股动脉 导管术后
  • 简介:核桃,又称胡桃、羌桃。既可以生食、炒食,也可以榨油、配制糕点、糖果等。味美,且营养价值很高,被誉为“万岁子”“长寿果”。

  • 标签: 漫画 中医 健身球 营养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35例,发作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双下肢瘫软或四肢软瘫,无颅神经、感觉神经受累,伴有血钾降低者35例,而且T3、T4均高于正常。结论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以年轻男性多见,补钾治疗可迅速改善症状,抗甲亢治疗是控制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复发的关键。甲亢周期性麻痹是甲亢病人常见的神经肌肉并发症。国内资料提示4%的甲亢病人合并此症。本症多见男性,周期性麻痹多为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而容易忽视甲亢的临床症状,导致甲亢误诊、漏诊。此文对1988~2006年间收治的35例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周期性麻痹 甲亢
  • 简介:长春瑞滨(Navetbine,NVB)是一种半合成的长春花属生物碱的酒石酸盐,美国FDA于1994年12月批准将其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现将我科用NVB治疗1例晚期肺癌中所致麻痹性肠梗阻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 标签: 长春瑞滨 麻痹性肠梗阻 治疗 诊断 药物副作用
  • 简介:贝尔麻痹(简称BP)是临床上不能肯定病因的、不伴有其他症状或体征的单纯性面神经麻痹。由此引起的面神经病变直接导致患侧面瘫。除了引起面瘫的主要症状(如失去眼闭合功能以外),还可引起面部表情障碍和心理障碍,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贝尔麻痹的发病率为15-40/100,000/年。虽然比较常见,而且贝尔先生早在1821年就详细地描述了本病的临床表现,但至今为止本病的病因仍未查明。文献上最常提到的病因学说主要包括:血管痉挛学说、压迫学说、遗传学说、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学说。贝尔麻痹的常见治疗方法很多,包括:药物(如:可的松、阿昔洛韦等)治疗、物理疗法、面肌功能训练、手术及某些特殊疗法。本文回顾性的研究了学者们报道的贝尔麻痹的病因学说和治疗方法,希望将来更深入的研究能明确本病的病因并提高疗效。

  • 标签: 贝尔麻痹 病因学说 治疗方法 回顾
  • 简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系面神经核或其下的面神经各段损害所致的面肌麻痹常见病,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俗称“歪嘴风”。以患侧表情动作丧失,口角下垂并偏向健侧为主要症状,其发病机制为由于机体正气不足,经络空虚,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侵袭经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肉纵缓不收而发病。我院主要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128例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中医 综合疗法 面神经 麻痹
  • 简介:目的:研究并探讨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临床治疗情况。方法对2002年3月-2012年3月12例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PHP)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2,发病年龄(22.5±8.6)岁;所有患者的血钙、尿钙、血镁以及尿磷比正常人低,甲状旁腺素(PTH)、血磷、骨碱性磷酸酶(BALP)比正常人高;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为手足抽搐10例、癫痫样发作7例、肢端麻木5例;3例合并遗传性骨营养不良;2例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所有患者均行颅脑CT检查,其中10例发现颅内钙化;病症误诊5例,主要误诊为缺钙、原发性癫痫及脑膜炎后遗症。结论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发病患者多为儿童,临床诊断易被误诊为原发性癫痫。为了降低临床误诊率,临床医生应该注意低钙血症的临床表现。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主要采用钙剂联合维生素D或是其衍生物进行治疗。对于同时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应同时给予相应治疗。

  • 标签: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临床症状 误诊分析
  • 简介:1病案摘要患者男,24岁,因右中上腹渐进性增大搏动性肿块伴右侧腰痛1个月于1999-08-14入院。2年前有腰部钝性外伤史。当时体检"血压"正常。曾在多家医院检查,报告有"腹主动脉瘤、右肾萎缩"。入院检查:血压22/16kPa,胸骨右缘第2肋间及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Ⅱ~Ⅲ级全收缩期杂音,周围动脉搏动正常。右中上腹肋缘下可触及一约6cm×8cm的局限性隆起

  • 标签: 假性腹主动脉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以前看国外的电视、电影,里面出现洗澡的镜头时,总能看到满浴缸的泡沫,心里就会冒出这样的念头:“老外真不环保,这要用多少水才能冲洗干净?”

  • 标签: 沐浴 保健法 血液循环 皮肤
  • 简介:夜间工作被认为可破坏生理节奏,而另一些卫生学专家认为夜间工作能引起抑郁症状反应。夜班护理工作确实可能成为一种特别的应激;因此实习护士常常需要心理支持,以帮助他们作好应对和应适的准备。

  • 标签: 夜班护± 麻痹症状群 心身健康 睡眠时间
  • 简介:是从健康产妇胎盘血或健康人血中提取的一种含多种“抗体”的生物制剂。其作用机理为被动免疫,即把其他人体内的免疫物质(抗体)拿来,为己所用。由于大多数成人或产妇都曾与甲肝、麻疹、风疹、水痘和腮腺炎等“较量”过(感染过或隐性感染过),其血液内存在这些疾病相应的“抗体”,故对上述几种疾病有较明显的预防作用。但对其它常见的多种疾病,如感冒、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乙肝和癌症等,几乎无任何防治效果。

  • 标签: 丙球 抗体 补品 疾病 产妇 常见
  • 简介:糖尿病已成为21世纪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中2型糖尿病占较大比重(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主要体现在各种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有着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直接影响了人们日常生活。慢性假性肠梗阻(chronicintestinalpseudo-obstruc-tion,CIPO)是由于肠道神经病变和(或)肌病引起的肠道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或持续存在的肠梗阻,但缺乏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依据。成人CIPO常继发于系统性疾病(如结缔组织病)和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肿瘤和病毒感染等),无明确病因的CIPO称为慢性特发性假性肠梗阻(chronicidiopathicintestinalpseudo-obstruc-tion,CIIP)[1]。近年来国内已有2型糖尿病合并CIPO的报道[2],本研究对1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共有特征,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对该类疾病提高认识,减少误诊、漏诊,减轻患者不必要的医疗负担。

  • 标签: 慢性假性肠梗阻 2型糖尿病 临床特征 运动障碍性疾病 慢性特发性假性肠梗阻 糖尿病神经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