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精神疾病患者自杀问题日益严重。本文旨在探讨精神科护理中患者自杀风险的评估方法与预防策略,以期为精神科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精神科护理 自杀风险评估 预防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心理护理在非自杀性自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纳入70例非自杀性自伤患者,均为我院精神科2022年7月-2023年6月时期收治,依据组间信息均衡可比原则将纳入样本分入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均n=35),前组给予常规护理,后者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自杀态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更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QSA问卷4个维度评分均更高(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非自杀性自伤患者心理状态、自杀态度改善均可起到积极影响,值得推荐。

  • 标签: 非自杀性自伤 心理护理 心理状态 自杀态度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精神疾病患者自杀行为的护理干预措施和风险评估方法。通过分析自杀行为的风险因素,本文提出一系列有效的护理干预策略,并强调了进行细致的风险评估在预防自杀行为中的重要性。

  • 标签: 精神疾病 自杀行为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对抑郁症患者实施自伤自杀预防控制技能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60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自伤自杀预防控制技能。收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后的负性情绪评分、自杀风险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伤自杀预防控制技能可以有效降低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缓解负性情绪,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抑郁症 自伤自杀预防控制技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精神病患者当开展自杀行为的协作评估与管理指导下的阶梯式康复护理所取得成效性,以及对自杀预防效果的影响。方法:本院2022年2月~2023年2月收治存在自杀行为,前自杀尝试行为,自杀尝试行为的患者共47例(设定为研究组,自杀行为的协作评估与管理指导下的阶梯式康复护理);另外抽取精神病患者40例(参照组,常规护理),比较研究组不同类型的患者经过护理前后自杀状态问卷结果;护理前后SSF核心数据值评定结果;护理满意度测评值结果。结果: ①经过护理后,精神分裂症类型,抑郁症类型,反应性精神障碍者开展自杀状态问卷结果均优于护理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②护理前,所有人员的SSF核心数据值评定结果无明显的差异化(p>0.05);护理后,对比参照组数据值,研究组更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③从服务理念测评值,护理质量测评值,护理技术,沟通方式对比参照组,研究组数据值更高,存在差异化(p<0.05)。结论:当临床上针对精神病患者积极开展自杀行为的协作评估与管理指导下的阶梯式康复护理,可较好预防患者出现自杀行为,对于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

  • 标签: 自杀行为的协作评估与管理指导 阶梯式康复护理 精神病 自杀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探析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与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此试验选择的是2021年5月—2022年1月接收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62例,对全部患者实施测查,同时对于焦虑、抑郁分数和家庭环境分数予以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分数和家庭环境中亲密度、情感表达表现为负关系,和独立性表现为正比关系(P<0.05)。结论: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而言,家庭环境对其病情的发生和有自杀意念的影响非常大。

  • 标签: 青少年抑郁症 自杀意念 家庭环境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辩证行为疗法的心理护理干预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1日-2023年2月1日收治的124例发生非自杀性自伤的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辩证行为疗法的心理护理干预;统计两组住院期间自伤行为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干预前后自伤行为。结果:干预后,两组BI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辩证行为疗法的心理护理干预可降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率,减轻自伤行为严重程度。

  • 标签: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伤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通过文献综述、定性研究和量化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护理团队在青少年非自杀自伤干预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主要发现包括护理团队的跨学科合作、有效的沟通和个性化护理计划对患者的康复过程有积极影响。护理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互补,可以提供全面的医疗、心理和社会支持,提高了治疗效果。此外,护理团队的存在也有助于减少患者的非自杀自伤行为的再发风险。因此,加强护理团队的协同作用对于改善青少年非自杀自伤患者的治疗结果至关重要。

  • 标签: 青少年 非自杀自伤 护理团队 协同作用 综合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存在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青少年实施分阶段护理干预的积极价值。方法:将我院2022年10月-2023年5月19例存在NSSI青少年视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分阶段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青少年情绪较稳定,NSSI次数较少、行为较轻;与干预前相比,NSSI改善情况良好(P<0.05)。结论:对存在NSSI的青少年实施分阶段护理干预,可积极改善其心理状态,控制情绪的同时减少NSSI次数较少、减轻NSSI行为。

  • 标签: 非自杀性自伤 青少年 分阶段护理 心理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惩罚敏感性在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间的作用。方法:使用相关量表对区域内2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量表测定,分析相应结果。结果: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惩罚敏感性与NSSI之间呈两两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消极认知情绪、惩罚敏感性易加强父母心理控制,使得NSSI发生情况提升。

  • 标签: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 惩罚敏感性 父母心理控制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自杀性药物中毒患者急救护理与共情共赢心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22.1~2023.12期间内收治66例急诊自杀性药物中毒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即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急救护理与共情共赢心理干预,每组33例。比较两组的相关时间指标以及心理状态。结果:经护理,观察组的相关时间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救护理与共情共赢心理干预的应用,可以缩短急诊自杀性药物中毒患者的相关时间指标,改善心理状态。

  • 标签: 急诊自杀性药物中毒 急救护理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阶段护理在干预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情绪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青少年抑郁患者作为案例,按照不同护理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前者采用的是常规护理,后者采用的是分阶段护理。结果:在患者自我伤害次数和行为进行评价发现观察组的护理优势,对比结果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情绪中采用分阶段护理,其效果得到提升的同时,抑制患者自我伤害次数和行为,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分阶段护理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伤 情绪
  • 简介:青少年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一些青少年在这一阶段可能会面临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包括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指的是个体刻意伤害自己身体而不是出于自杀意图的行为,如割伤、自残等。据研究显示,这种行为在青少年群体中呈现出不容忽视的高发趋势,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急救护理与共情共赢心理干预运用在急诊自杀性药物中毒患者中的效果及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急诊自杀性药物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纳入12例,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纳入12例,加用共情共赢心理干预),评价组间焦虑(HAMA)与抑郁(HAMD)、治疗依从性。结果:(1)护理后,HAMA、HAMD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2)护理后的治疗依从性,观察组(83.3%)高于对照组(50.0%),P<0.05。结论:在急救护理急诊自杀性药物中毒患者中,增加共情共赢心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 自杀性药物中毒 急救护理 共情共赢心理干预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青少年抑郁发作出院患者106例,时间为2022年1月-2022年11月。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3例。对照组实施出院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抑郁程度及自杀风险。结果:护理前,二组各项指标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HAMD-17(7.52±1.34)分、SDS(43.19±2.64)分、自杀风险(9.56±1.03)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0.36±1.67)分、(50.37±3.49)分、(13.47±2.08)分,P<0.05。结论:在抑郁症患者中,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能使患者抑郁程度明显降低,同时降低自杀风险,应用效果十分理想。

  • 标签: 微信平台 延续性护理 抑郁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智化疗法应用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SSI)患者中的具体方法及实际效果。方法:以2023年04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青少年NSSI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30)予以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n=30)在对照组用药方案基础上加用心智化疗法,记录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行为评定[ANSAQ]、述情障碍[TAS-20]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ANSAQ、TAS-20评分组间对比均P>0.05;治疗12周后两组ANSAQ、TAS-20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研究组上述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数据组间、组内对比均P<0.05。结论:应用心智化疗法有利于提高青少年NSSI患者临床疗效。

  • 标签: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伤 心智化疗法 行为评定 述情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发生非自杀性自伤的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正念减压疗法;比较两组住院期间自伤行为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自伤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自伤行为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正念减压疗法的护理干预可降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率,减轻自伤行为严重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正念减压疗法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伤
  • 简介:摘要:近年来,高中生在适应环境、人际交往、家庭关系以及学习成长等方面面临的压力逐渐增大,出现焦虑、厌学、抑郁等症状,其中,自伤行为的出现较为频繁,影响高中生的健康成长。本文通过缓解负面情绪等分析高中生出现自伤行为的原因,主要从学校角度出发,列举心理咨询与家校联合等方式探究如何对高中生自伤行为进行疏导与预防,帮助高中生健康成长。

  • 标签: 高中生 自伤行为 心理健康